「下面晴晴的,怎麼山上這麼大雨?」7月22日晚8:40許,工作群裡收到的幾段山路間的降雨視頻,讓在崗值班的寧夏銀川市公安局西夏分局副局長王新明有些緊張——最近正是賀蘭山東麓暴雨洪水高發的時節。
發來視頻的是西夏區鎮北堡鎮派出所指導員鄭建衛,當時他正和輔警王永良在出警救援的路上。誰料不到一個小時,雨量驟增,洩洪溝道內山洪猛漲,來勢洶洶,兩人被擋在了一段過水路面之前。
9:50過,鄭建衛在電話中告知王新明,他們在前方發現一輛皮卡車,準備下車查看是否有被困人員。
此時,王新明也已帶人上山救援,他與鄭建衛之間僅僅相距三四百米,但是一股衝過鎮蘇路的洪水將兩人東西相隔。9點57分,王新明焦急地撥打鄭建衛及王永良的手機,卻再也無法接通。
「挖機也不敢過,浪比我還高,眼看著往來翻。」王新明本想讓現場的一臺挖機涉水靠近對面,但洪水太猛,只能繞路。40分鐘後,挖機終於靠到對面,司機發現一輛警車開著門,但裡面卻沒人。
「出大事了!」王新明急忙向上匯報——兩名民警在洪水中失聯!
歷史性特大暴雨洪水,洪峰流量相當於黃河
鄭建衛再次現身,是在10公裡外。被村民發現時,鄭建衛已經昏迷,渾身泥水,多處擦傷。此時,已是7月23日凌晨3時許。
「救上來一看,穿的警服。」銀川市消防支隊搜救現場負責人汪科回憶。當晚接到當地村民報警後,汪科一行迅速趕赴現場救援。「那陣雨特別大,一分鐘內衣服全部打溼,能見度也很低,救援前後就用了一個多小時。」汪科說。
當鄭建衛終於被抬上擔架時,他說的第一句話是,「我還有個同事,王永良,你們找到沒?」汪科記得,鄭建衛把這句話重複了兩遍,還問他,「你能不能趕緊把這個情況跟領導匯報下?」
鄭建衛回憶,他回身看王永良最後一眼時,王永良已經走下警車。而當時,鄭建衛正站在一輛皮卡車的車廂上,車身被洪水拱著,緩緩向前……
那晚早些時候,西夏區鎮北堡鎮派出所內,正輪到鄭建衛、王永良當值。晚上8點多,接到110指揮中心派警,山上有被洪水圍困的車輛急需救援,指導員鄭建衛立刻帶領輔警王永良出警。
上山路上,兩人遇到了鎮北堡鎮德林村村書記胡祥軍,他正在組織村民撤離。胡祥軍記得,他特意提醒王永良,「前面已經上去了一輛鏟車,你們要跟住,你們開著警車不方便。」
「我們說了沒有5分鐘話,他們就上山了。那時,水還沒有下來。」胡祥軍說。
「洪水下來就跟火車一樣,轟隆轟隆就過來了。」鎮北堡鎮黨委書記司應源介紹,「當晚8點多,我們已經全部集結到位。根據我們近幾年的經驗,第一時間就是要轉移群眾,當晚我們緊急疏散了群眾3120人。」
據央廣網報導,7月22日20時至23日6時,賀蘭山中北段突降大暴雨,引發賀蘭山東麓沿線多條溝道發生洪水過程,沿賀蘭山共轉移人口總計5200餘人。另據新消息報報導,鎮北堡鎮黨委副書記石平院介紹:「(7月)24日下午4點左右,受災的村子全部通水通電,此次洪水雖讓昊苑村、德林村、華西村24間房屋受損,但並不影響居住,安置區內的受災群眾當日在安置點吃完晚飯後已全部陸續返回了。」
在當地,每年6到9月份的汛期,村鎮的臨時安置點都是常態化的。
可今年,賀蘭山東麓的居民面臨著一場更大的險情。寧夏防汛抗旱指揮辦公室工程師嶽發鵾說:「無論是從範圍、強度還是量級,都是有觀測記錄以來,寧夏最大的一場暴雨洪水。」
他介紹,7月22日20時至23日06時,從賀蘭山中北段西夏區、賀蘭縣、平羅縣、大武口區普遍發生暴雨甚至大暴雨,暴雨引發沿山幾個縣區的山洪溝道全部出現洪水過程。
「最大的洪水過程出現在大武口溝,達到了1500立方米每秒,其洪峰流量相當於黃河的流量。」嶽發鵾說,「賀蘭山的洪水跟別處都不一樣。賀蘭山這個地方山石裸露,植被稀少,坡度又非常陡,洪水來了以後流速非常快,而且其中還夾雜著大量的沙子、石子,甚至是大石塊。人一旦掉進去,生還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那晚,橫在鄭建衛和王永良面前的,就是這樣一股洪流。
搜救王永良的水域面積約為1200畝,搜救工作連續進行了90小時。 本文圖均來自 銀川市公安局
為排除偶遇險情涉水下車,不慎被捲入洪流
7月22日晚8:00多,鄭建衛和王永良出警後在途中得知,被困車輛已與119取得聯繫。隨後,根據上級安排,二人掉頭趕赴另一警情。
此前,兩人已經開車通過了一處過水路面。「當時路上有沙子、石頭,就叫挖機來清理了。水裡開車不太一樣,感覺不太好。」鄭建衛回憶。隨後,他將現場的降雨視頻發到了西夏區的工作群中。
等到了第二個過水路面跟前,車開不動了——有塊大石頭橫在路中央,水也衝不走。鄭建衛記得,自己穿了雨鞋雨衣下車去踩了踩,當時水還不到膝蓋,但泥沙很鬆,人站不穩。
「掉頭後一兩分鐘,雨勢明顯大了,打得玻璃都是霧氣,旁邊的來車也只能看見個影子。」鄭建衛記得,他們在鎮蘇路上由西往東開了5分鐘,就到了去年前年發洪水的位置。
就在鎮蘇路的另一頭,銀川市公安局西夏分局局長李亮和副局長王新明正在帶人趕來。「王局說就在我前方三四百米。」鄭建衛記得,當時他正和王新明通著電話,外面電閃雷鳴,大風扯著樹頭,王永良突然叫了一聲,「下冰雹了!」
其時,直徑大約兩公分左右的冰雹夾雜著暴雨傾盆而至。
突然一道閃電划過,鄭建衛借著亮光發現前方約50處停著一輛皮卡車,「車的位置比我們低,前後燈都亮著。」此時,坐在副駕駛王永良大喊:「水衝過來了!」鄭建衛扭頭看到右面來的一股洪水直衝到玻璃上,濺起一米多高。
「我先下,有啥情況咱們及時接應。」鄭建衛和王永良商量後,決定去檢查下皮卡車內是否有受困人員。王永良迅速從後座撈起兩個救生圈,兩人套上,鄭建衛率先下車。
「下車一踩,特別難走,水流很急,能衝到大腿根。只能一步一步拉過去。」鄭建衛說,當他挪到皮卡車右後輪時,人開始站不穩,他便爬上了皮卡車車廂。
「剛上去兩三秒,皮卡突然緩緩地移動,我還以為有人開車,從後窗一看,沒人,才知道是洪水。」鄭建衛連忙站起身子,回頭向王永良招手示意。此時,皮卡突然向左一轉,「一浪打翻,我就再沒站起來。」
連人帶車被洪水打翻之前,鄭建衛看見王永良也下了車,剛走出不遠。
搜救現場
泥潭中日夜搜尋近4天,找到輔警王永良遺體
由於過水路面洪水迅猛,銀川市公安局西夏區分局局長李亮和副局長王新明未能靠近事發地。只能指揮現場一臺挖機靠近,繞路走了40分鐘後,挖機終於靠近事發地——司機發現了一臺警車,但車上卻沒人。
「當時不知道洪水能衝到啥地方,只能讓人沿著溝道找。」李亮說。當夜凌晨三點多,鄭建衛找到的消息突然傳來,「說是洪水,其實就是泥石流,衝出去七八裡還能活著找到,真是奇蹟!不可思議!」
後半夜,尋找王永良的搜救工作也主要圍繞著鄭建衛的獲救地點展開,可直到天亮仍一無所獲。
那天早上,也有一個利好消息傳來——洪水下遊匯成的一片「湖」上,找到了兩個救生圈。此後,搜救工作的一大重頭就鎖定在這片水域中。
「早上6點多,我第一次到那個地方。這哪有水?全都是泥糊糊!」一早,李亮帶著一百六十餘名民警集結到此,這一片泥潭讓所有人犯了難。這裡原是一個廢棄的採砂坑,其中還有三分之一是淹沒的玉米地。一排樹泡在其中,只露著樹冠。
據當地國土部門介紹,這片「泥潭」的面積約有1200畝,水量一百多萬方,最深七八米,淺灘也有幾十公分。
搜救現場
從7月23日開始,搜救人員在這片泥潭中搜尋了近4天,指揮部就設在坑南岸,日夜不休。
直到26日下午3點40分,王永良的遺體被搜救出水面。
當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黨委書記、部長趙克志就學習弘揚王永良同志事跡提出要求。他指出,王永良同志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幸壯烈犧牲,事跡英勇感人。要切實做好家屬撫恤慰問等工作,精心開展好王永良同志事跡宣傳報導,進一步激勵廣大公安民警、輔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做好當前各項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王永良生前照片
「活地圖」「大管家」,農村派出所離不開的人
鎮北堡鎮派出所所長張和平直到現在還覺得恍惚。派出所裡,王永良的一切都沒變過。大廳裡,人員去向牌上,王永良仍是「在崗」。宿舍裡,王永良的床頭柜上還平整地擺放著一個警用雨衣帶。
王永良曾在武警某總隊服役,先後任戰士、副班長、班長。因為他群眾工作基礎紮實,又能吃苦,加之脫下軍裝,卻舍不下的「制服情結」,王永良成了銀川市公安局西夏區分局鎮北堡派出所的一名輔警,一幹就是16年。
「農村派出所真離不開這麼個人。」張和平說。
王永良是一名輔警,也是鎮北堡鎮德林村的一位村民。十幾年來,所裡無論是來了新兵還是領導,往往都是在「老王」的協助下進入角色。
「老王」對這片土地太熟悉了,所裡人都叫他「活地圖」。事實上,鎮北堡鎮派出所是銀川市西夏區9個派出所中最偏遠的一個,轄區面積又大,有時當事人自己都說不清地方。可不管俗名土名,地圖上有沒有,王永良都能帶著人找到。
最近的一次抓捕讓張和平印象深刻。
2018年5月23日,有一幫賭博團夥流竄到鎮北堡鎮上,潛藏在賀蘭山下一個廢棄的外景拍攝棚地裡。為了打擊該團夥,辦案民警已經做了一個月的前期工作。可這個攝影棚地處偏僻,四周又十分空曠,「我們連前後門都不知道,他們要是拿對講機一喊就四散了。」張和平正在頭疼,王永良卻說自己知道,幾分鐘就畫出了一張地形草圖。
憑藉這張草圖,派出所立即將警力分成5個組,分控突擊,幾面包抄,成功抓獲了賭博分子,圓滿地完成了抓捕任務。
派出所也是一個大家庭,而王永良就像是這個家裡的「大管家」,平時哪裡壞了,只要喊一聲「永良」,問題總是很快解決——王永良宿舍床頭櫃的第一個抽屜裡,裝滿了各種工具。
「小王叔特別操心。」28歲的輔警王偉說。兩年前剛來到所裡,領導就讓他跟著「小王叔」。「怎麼收資料,重點是哪,小王叔總是很耐心地講,教了我好多好多。」
在王偉看來,王永良根本不像是50歲的人,他跟所裡的年輕人都很要好,大家時常一起打籃球。王偉覺得王永良總是很「溫柔」,從不會板起面孔批評人,「他說話就像父親對孩子,不輕不重,正好說到你心裡」。
7月31日下午,寧夏自治區副主席、公安廳廳長許爾鋒來到王永良家中看望慰問其家屬,並送上慰問金。
永遠的「老王警官」
7月22日出事那晚,鄭建衛和王永良出警後,所裡留守的正是王偉。鎮北堡鎮派出所平時三人一班,他們三人搭班已有一年半。
在王偉看來,「鄭導」和「小王叔」是「絕配」。「他倆都特別愛乾淨,每天早上最早來打掃衛生,交班的時候,6點鐘就把辦公區擦得一塵不染。」王偉說。
25日下午,王偉偷偷去醫院看救回來的鄭建衛。一進病房,看到鄭建衛在床上蜷縮著雙腿、身上多處擦傷,王偉的眼淚就關不住了。「本來是我去看他,最後成了他勸我。」
經診斷,鄭建衛被確診為右腿膝關節兩側的韌帶斷裂,正在等待手術。
26日下午3點40分,王永良的遺體被救出水面。王偉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鄭建衛,他也再沒去過醫院,「我不敢去」。
可鄭建衛終究還是知道了。28日,在王永良的追悼會上,鄭建衛的妻子代表他前來送戰友。一進門,她就在王永良妻子面前泣不成聲。
一件退伍時的舊軍裝,王永良也穿了十幾年。
「王永良是當過兵的,他喜歡這工作,不管錢多少,他要幹下去。」王永良的妻子深知丈夫對警察崗位執著,16年來很多同期的輔警都離開崗位,可王永良一直堅守到今日。
16年來,他是村民們人人相熟的「老王警官」。誰家有了大事小情,總是第一個給王永良打電話。農村警情多是鄰裡糾紛、家庭矛盾等瑣事,可是王永良從不等閒視之,總是耐心聽,盡心勸。帶上一個熬茶缸,幾個白饅頭,王永良騎著他的電動車,穿梭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後。
「出了事之後,德林村家家出人,兩三百人拿著鐵鍬、鐵釺,沿著溝道連著找了3天。」胡祥軍說。
事實上,在這一場持續了90個小時的搜救中,全市共出動救援力量2300餘人次,車輛240多臺次,衝鋒舟、救生艇、皮划艇18艘。
「千千萬萬的人去找我的王永良,我心裡的感謝說不出。」王永良的妻子提起淚流,「我們倆一輩子沒有分開過。我知道,他是個好人,也是個英雄。」
「父親走了,我要把母親照顧好。」出事之後,王永良的大兒子王平安顯得愈發堅強。如今,他是西夏區的一名禁毒專幹,從事禁毒宣傳、康復人員幫教等工作已有3年。
「輔警也是警」,王平安說,「我要把父親這份職業,一直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