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性的,每個人都處於或大或小的人際關係網絡當中,與什麼人建立關係、兩人之間的關係質量如何,都深切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的感受。
9月13日晚,陳數的老公趙胤胤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張與年輕女子的合照,並配文:「一定要快樂」。在合照中,被網友們質疑過於親密,從圖來看是抱著女生,還親吻頭髮。不少網友表示趙胤胤是在社交平臺公開曬合照,一定不是出軌,但也有網友表示,即使是親表妹,這樣親密也不太妥當。
有網友說,說實話,不管是什麼姐姐妹妹這樣抱著親也不合適,畢竟這麼大了不是小朋友。
也有網友說,可能他們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如果我是男人,我自己的親妹妹,我也不能這樣親,何況還是表妹。我自己也有弟弟,但是好像只有他幾歲的時候抱過他,牽過他,10歲之後就沒有過身體接觸了,哪怕拉手也沒有。
也有網友說,他們沒有邊界感。邊界的作用,不是讓你做一個總和人疏遠的人。而是讓你清晰的意識到,人和人之間,理應保持一個妥善的距離,用來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別人。比如明星陳數的老公,他發了張和女子的合照,舉止親暱,很多人質疑他是不是出軌了。雖說他澄清對方是他的表妹,但這種沒有邊界感的行為,就很容易被誤會傷害自己,也傷害對方。
我們卻誤以為親疏遠近,比死守邊界重要。如果越界了,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會心理不適而抗拒,反而勸說自己弱化界限是為了走向親密。
三毛有一段文字這樣寫道:「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我不多說無畏的閒言,這使我覺得清暢。我儘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我當心地去愛別人,因為比較不會泛濫。」
認識一個女性朋友,雖說結了婚,但是經常去社交軟體去結識不同的男生。經常跟不同的男人約會,喝酒泡吧。被老公發現後,還埋怨老公,都是普通的朋友而已。其實大多數人的出軌,都是從聊天開始的,剛開始兩個人相互傾訴,逐漸在對方身上覺得得到了理解和陪伴,於是慢慢愛上了對方。
這是沒有邊界感的後果,但邊界感並不僅僅是和異性保持距離這麼簡單。當你混淆了邊界,就很容易忽略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是別人該做的。尤其是在婚姻這種兩個人頻繁接觸、利益共同的情境下,沒有邊界感的人更容易會遇到婚姻危機。
當你沒有邊界感時,就很容易對伴侶期待過高,希望對方滿足你。比如,你情緒不好總想要發洩,但向對方發脾氣,覺得自己不開心就可以傷害他,他應該承載你的壞脾氣。你忽略了自己的情緒應該自己負責,對方不應該承載你情緒的傷害,你總頻繁的傷害他,最終他很可能會離開你。
當別人對自己提無理要求,我們本能地感覺生氣,但有些人覺得拒絕了會得罪別人而被動接受,這樣在心裡埋怨彼此關係反而會受到損害。表明自己的原則並明確拒絕,是對別人和自己的尊重。
認識一個朋友,人很老實穩重,跟他相處,你會特別舒服,但是他的情感少表達出來。我一直覺得他挺好的,但是有一次,他說,我一直這樣壓抑著自己的需求,迎合別人,其實自己內心是很難受的,我說,既然你難受,就應該說出來嘛。不然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個,你真是個老好人。
做老好人可以,但是要適當,不要過度,不然委屈自己,難受自己。一個人既是有邊界的,同時又能處理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又能安放好自己的憤怒,能做到這點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成長。
邊界感弱的人容易冒犯別人的邊界,而邊界感太強會給人不近人情的冷漠感,不清晰的邊界感使我們很難分辨出自己做某件事是出於義務還是自願的犧牲。
(1)意識到自己有建立邊界的權利:
建立合適的心理邊界第一步是要明確自己有權建立屬於自己的邊界,即有權保護自己的隱私,有權拒絕別人無理的要求...建立並堅持自己的原則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也贏得別人的尊重。
(2)增強自信和獨立性:
心理邊界感弱有一部分是心理上太過依賴別人,別人不認同就是沒價值,一味討好別人會讓自己活得很累,要學會肯定自己,駕馭自己的生活。
(3)學會拒絕:
當別人對自己提無理要求,我們本能地感覺生氣,但有些人覺得拒絕了會得罪別人而被動接受,這樣在心裡埋怨彼此關係反而會受到損害。表明自己的原則並明確拒絕,是對別人和自己的尊重。
人際關係是在推拉扯拽中維持動態平衡的,並不是你不拒絕別人、順從別人,別人就認可你。人們通常會尊重和高看一個敢于堅持原則的人。
在任何一段關係裡,只有雙方保持適當的距離,尊重對方的人格,不越界,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大家才能愉快地相處。
於丹說過:「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和人間最好的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私人領域,不想被任何人隨意刺探。距離感是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存在,一個成熟的人最重要的教養就是邊界意識。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磊落的人,做一個界限分明的人,彼此尊重、理智對話、始終保持人格獨立。
敢於設立清晰的個人邊界是一種成熟,一種自信,一種氣度,是一個人生而為人的格局,更是直視內心的智慧,堅持真我的勇氣。
(作者介紹:蕭涵,一個行走在文字世界,喜歡思考,致力於心理學學習與分享的老男孩。用理性認真思考,用態度安靜生活。用文字治癒自己,溫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