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周潤發的《阿郎的故事》依然動人

2021-01-07 宿夜花

文:宿夜花

電影《阿郎的故事》由杜琪峯導演,周潤發、張艾嘉、黃坤玄聯合主演。影片以3000多萬港幣的票房取得了1989年香港電影第四名,影片的插曲羅大佑的《戀曲1990》、《你的樣子》、許冠傑的《阿郎戀曲》成了幾代人心中經久不衰的經典。

在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周潤發憑藉《阿郎的故事》擊敗《奇蹟》的成龍、《八兩金》的洪金寶等第三度獲得最佳男主角,阿郎這一平民英雄形象也成了香港電影的一個難以複製的經典。

30年後的今天,這部電影依舊動人。電影講述的是普通人的悲歡、失意、自省、成長與救贖,平凡生活中的溫情、青春愛情裡的傷痛、無常命運中的迷惘與孤注一擲的決絕,都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父與子的宿命

雖然《阿郎的故事》融合了賽車、驚險等商業元素,採用了浪子回頭的愛情悲劇模式,但在香港電影史中,影片通常為歸類為家庭倫理片。的確,電影中核心的故事情節都發生在父子、母子、昔日戀人之間。

我自己的生存理念就是宿命,很多時候人都會重複犯錯,不是重複一次,而是不斷重複,這就是人生。用在宿命上,人生是可愛的,可笑的,有趣的。——杜琪峯

宿命一直是杜琪峯電影中的核心主題,《阿郎的故事》即是一部關乎宿命的電影,無論是片頭父子互動的卡紙,亦或是高潮部分——賽前的父與子坐在休息室等待愛人(母親)歸來,影片的核心內容都是關於父與子的宿命。

反映父子宿命的題材於中外影壇屢見不鮮,不同於香港知名文藝片導演方育平《父子情》以當代父子關係嬗變來探索傳統家庭結構的困境,《阿郎的故事》更類似於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那部《舐犢情深》(The Camp)有著鮮明的運動片特徵,《舐犢情深》中的運動元素是美國電影中最為觀眾所熟知的拳擊,而在80年代華語影壇中,賽車是影壇很流行的一種商業元素,劉德華的《天若有情》則是代表。

對於尋常生活中的溫情與趣味的捕捉,是影片打動人心的關鍵。落魄失意的阿郎與機靈可愛的波仔(黃坤玄飾),互相視若珍寶,生活雖然清貧但充滿情趣。

當阿郎的昔日戀人即波仔的母親波波出現,這個雖不完整卻安穩的家庭開始有了新的波瀾。波波雖然對阿郎舊情難忘,但仍舊無法原諒昔日的背叛,為了自己和波仔的生活決定將波仔帶回美國。縱使物質條件優厚,波仔終究無法適應與母親一起的生活,而阿郎為了挽回昔日戀人,救贖自己的過錯,決心帶傷重新登上賽車的賽場。

影片的悲情結尾縱然有一定商業方面的考量,但它更多是通過一種無力的宿命感來表達對無常命運的哲學方面的思考。

父親命運中的輝煌來自於他青春的熱血、自由的靈魂,而他的悲情也源自於性格中的狂放不羈、對待人生與愛情的決絕。父親的過錯導致了兒子母愛的缺位,父親的離世又改變了兒子的宿命。

電影通過父子間的悲歡離合、浪子悲情曲式的故事與阿郎這一典型悲情平民英雄形象引發的是對人生的思考。

平民英雄阿郎的愛情自省與悲情救贖

周潤發憑藉著《阿郎的故事》第三次獲得了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阿郎這一帶有悲劇色彩的平民英雄形象也是其影壇生涯裡程碑式的角色。

此前周潤發已經兩次獲得金像獎影帝,在吳宇森浪漫主義暴力美學色彩的《英雄本色》中,小馬哥象徵著一種江湖情義與永不言棄的人生信念;在林嶺東冷峻現實主義的《龍虎風雲》中,高秋則是底層臥底的悲情命運寫照。

與張艾嘉同為電影故事創構者的周潤發曾表示《阿郎的故事》講述的是身邊普通人的生活。因此,不似小馬哥般帶有槍戰片的主角光環,也不似高秋般被視為正義使命的肩負者,阿郎就像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賽車手阿郎,有著輝煌的過去,英俊瀟灑,狂放不羈,賽車場上飛舞著青春。而如今,在工地勞碌,面對尖刻吝嗇的老闆無可奈何、面對愛人的離去無力挽回、面對生活的拮据無能為力。

電影並沒有將阿郎塑造成一個具有完美人格的英雄,而是著力去反映阿郎性格的多面性以及探索性格與命運的關係。一方面,阿郎就像傳統的中國式父親,貧賤不移,用堅毅與樂觀為兒子努力奔波。另一方面,阿郎有著傳統男性身上的大男子主義,在雙方關係中表現出唯我獨尊的強勢,放蕩不羈的性格使得他無法與戀人之間安穩地生活。因此,愛情破碎同時他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頓之中。

當影片響起羅大佑《你的樣子》音樂之時,阿郎重出賽場,在懺悔與醒悟後決心做最後的努力,這是他對愛情、對人生的救贖。

「人真的不能做錯事,否則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當他重新振奮、登上賽場,無論成敗,他註定成為愛人與兒子心中的英雄,也是觀眾心中的英雄。人生不一定要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要永遠有敢於自省直面人生的勇氣,我想,這是阿郎給我們的啟示。

周潤發詮釋起阿郎這個角色來得心應手,粗中有細。從邋遢的造型、不拘小節的行為做派,到凌亂的長髮、隨處的香菸這些細節,都體現了作為演員的專注力與專業性。而在人物性格特質上,除了延續慣有的幽默感,對阿郎既狂放不羈又充滿懊悔的狀態把握得絲絲入扣。年輕時的自我放逐,家庭破碎後的消沉頹廢,重振後再登賽場時的孤注一擲,周潤發將阿郎人生狀態展現出很強的層次感、細節亦不乏角色心理的表現深度。

電影中的自省與成長不僅體現在男主角阿郎身上,女主角波波的成長同樣體現了影片對於人生意義的反思。

出生富貴人家的波波(張艾嘉飾)並沒有安於家庭鋪好的平坦之路,唯獨鍾情於母親口中的「小太保」阿郎,這是傳統觀念桎梏下衍生的叛逆心理。而在遭到阿郎背叛之後,她毅然決然地離開,這體現了她作為一名現代女性的獨立與堅強。當十年後,她以精明幹練的事業型女性之姿出現後,她又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我不恨你了,但我也不再愛你」。是選擇事業有成工作體面的同事安穩度日還是與阿朗重燃舊情和好如初?

而無論她做出怎樣的選擇,她與阿郎內在都是具有反叛性的,這種反叛是跳脫既定的框架、世俗的眼光,勇敢努力地追求理想的人生、忠於內心的價值選擇。這也是《阿郎的故事》阿郎愛情悲歡與命運悲情帶給觀眾的思考。

別致的影像風格:「杜氏美學」初顯

雖然在拍攝《阿郎的故事》之時,杜琪峯導演尚未形成銀河映像時期成熟又極富標誌性的「黑色」影像風格,但在本片的影像風格仍舊顯現了「杜氏美學」的雛形。

首先從場景上,阿郎與波仔所住之處逼仄的空間、幽暗的氛圍彰顯出十分典型的平民生活空間:狹窄的樓梯、灰暗的光線、父子倆狹小的臥室與高度擁擠的客廳。繼而,在表現波波與其同事的生活空間時,畫面中呈現出的是開闊、現代化的生活圖景。例如,極度寬敞、華麗的樓梯,這是一個很具代表性的影像造型,這種現代性的豪華與阿郎父子生活的困窘形成對比,張力十足。

其次,在於色彩上,沒有採取一般暖色調刻意營造出溫情,而是用多墨綠色的冷色調營造出一種沉靜、冷峻之感。這也使得觀眾在沉浸在父子溫情、家庭親情之餘感受到他們的現實處境。

此外,影片還有一些極富表現主義色彩的光線運用。例如,在波波在現男友的安排下即將坐飛機離開父子倆去美國,獨自一人躺在臥室內,此時畫面中的暖色照明燈真實光源處於畫面一隅,畫面的大部分是藍色以及陰影,冷暖對比下映襯出波波此時內心的五味雜陳。在此後,現場光源與人工布光的結合成了銀河映像最鮮明的影像特點之一(例如《槍火》等)。

由此可以看到在影片注重商業性與故事性的背後,導演仍舊做出了些許風格化的嘗試。

我也不排除觀眾一定是最重要的,但只不過創作上的思想和認識一定要以自己的看法為出發點,而不是以當時的商業潮流為方向去創作。(見張燕:《映畫:香港製造——與香港著名導演對話》)

《阿郎的故事》的成功是導演杜琪峯、主演周潤發、張艾嘉、黃坤玄等影片創作者真誠投入的結果,反映普通人真實生活悲歡的故事、發人深思的主題、別致的影像風格,使得影片有著感動人心的力量。

本文版權歸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周潤發的鐵漢柔情《阿郎的故事》
    《阿郎的故事》拍攝於1989年,時至今日,已跨越近三十一年的歲月。儘管時間有些久遠,但在現在來看,依舊還是能激蕩起觀眾的歡喜與感動,尤其是港片迷的熱愛。30年前的電影,折射出了人生的真實。阿郎也曾是放浪形骸的浪子,可當波波走後,他擔起了父親的職責,生活艱辛,依然撫養兒子長大。
  • 1990年,周潤發的「阿郎」打敗「賭神高進」,張藝謀為他頒獎
    但杜琪峯的輝煌並非來自讓其聲名鵲起的黑幫片,而是1989年一部家庭溫情片《阿郎的故事》,那一年他34歲,這是杜Sir從一個平庸的商業片導演樹立自我風格,走向成熟的開始。一、杜琪峯「一鳴驚人」1990年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阿郎的故事》獲得9項提名,最終飾演男主角「阿郎」的周潤發在成龍、洪金寶等人的圍剿下突圍,獲得了他的第三個金像獎影帝。值得一提的是,《賭神》高進也獲得了最佳男主提名,最終阿郎打敗賭神高進,由張藝謀和蕭芳芳為其頒獎。
  • 為什麼說周潤發《阿郎的故事》像一個刀鋒戰士划過了車迷的青春
    今天的電影叫《阿郎的故事》1989年上映主演:周潤發、張艾嘉、黃坤玄、吳孟達阿郎的故事男主阿郎是名出色的摩託車手,平時有點放蕩不羈,女主波波對他一往情深,無視他的臭毛病,並不顧自己母親的反對和他結了婚。
  • 31年後,再看《阿郎的故事》,羅大佑的歌聲一響,還是淚流不止
    1989年,《阿郎的故事》收穫3091萬港幣票房,是那年票房榜的第四位,作為一部文藝片,票房不算低。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票房榜冠軍是周潤發《賭神》。如今的香港依然有不少的產出,但沒落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少了許多時代情懷,還有受內地電影市場影響後,失去的港片情懷。那種香港原汁原味的,對生活的樂觀豁達,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市井裡的生活態度。
  • 講述電影《阿郎的故事》一部周潤發的封帝之作,30年來無人超越
    大家好,我是阿雅,今天給大家講述一部經典香港電影《阿郎的故事》。人生在世,難免會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有的錯誤能夠彌補,而有的錯誤,即使付出生命也無法挽回。故事開始周潤髮飾演的男主阿郎是一名工人,這些年來他一直與兒子波仔相依為命,多年父子成兄弟,阿郎與波仔正是如此,他們居住在狹窄的出租屋裡,日子過得清貧卻快樂。一次偶然的機會波仔被一家廣告商看中了,他們希望邀請波仔拍攝幾期廣告,阿郎的朋友向阿浪轉達了對方的邀請,父子倆都感到無比開心!他們好好收拾了一番後前去籤約,可是當阿郎看到廣告商負責人的時候就傻了眼,因為這個人正是他的前任。
  • 經典的合作:周潤發主演《阿郎的故事》,羅大佑創作《戀曲1990》
    引1989年3月16日,杜琪峯執導,周潤發主演的電影《阿郎的故事》上映。是香港最經典的電影之一。周潤發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羅大佑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主題曲《戀曲1990》、片尾曲《你的樣子》成為經典。《阿郎的故事》阿郎(周潤髮飾)是一個出色的賽車手和放蕩不羈的浪子。他的女友波波(張艾嘉飾)不顧母親的反對和他結了婚。
  • 《阿郎的故事》好男人周潤發告訴你,離婚後——是否還要復婚?
    《阿郎的故事》是由杜琪峯執導,周潤發、張艾嘉、黃坤玄主演,於1989年3月16日在中國香港上映的一部老電影。該片曾獲90年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短短99分鐘的劇情13.3萬人看過,豆瓣評分給出了8.5分的評價,這是一部看完讓人淚奔的經典。
  • 阿郎的故事:中年人的不甘與救贖
    1989年,整整30年前,香港上映了一部現在看來
  • 重溫《阿郎的故事》:才發現浪子周潤發已經老去
    作為《阿郎的故事》中的煽情之作,當阿郎重回賽道,好不容易就要一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場意外中的火光毀了這個想要重新活過的男人最後的努力,《你的樣子》在火光中響起,映著頭盔下流血的臉,在女人和孩子的痛哭中,男人的悲壯和無奈走到了終點……這幅經典的畫面,不知道被屏幕前多少眼淚浸泡過。
  • 周潤發、莊文強再度合作,這部電影能否成為下一個《阿郎的故事》
    2006年之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崛起,「合拍片」模式的風靡,周潤發也開始走入內地電影作品之中。但《滿城盡帶黃金甲》、《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孔子》、《讓子彈飛》、《銅雀臺》、《大上海》等作品,時好時壞的銀幕表現,卻讓發哥的內地打拼之路,受到了不少爭議。而隨後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澳門風雲》三部曲,更是讓這位人氣影帝,陷入了「爛片泥沼」。
  • 周潤發與張艾嘉被低估的經典:《阿郎的故事》—香港的老炮兒情懷
    周潤發和張艾嘉在早年拍過一部經典的電影《阿郎的故事》(又名《又見阿郎》),現在似乎很少被提及。《阿郎的故事》主人公阿郎年輕時是一個風流的浪子,以賽車為生,女友波波少不更事,深深迷戀著他,在波波懷孕臨盆之際,他在外偷情被波波發現,出手毆打波波將她趕出家門。
  • 一影丨又見阿郎《阿郎的故事》
    今天的電影推薦《阿郎的故事》,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電影太老,以至於我們對於劇情能娓娓道來。可是當羅大佑《你的樣子》的歌聲響起,我們眼前總能想起那個放蕩不羈的浪子形象……導演: 杜琪峯主演: 周潤發 / 張艾嘉 / 黃坤玄 / 吳孟達類型: 劇情      阿郎是一個出色的賽車手和放蕩不羈的浪子。他的女友波波對他一往情深,無視他的缺點,並不顧母親的反對和他結了婚。
  • 再看《阿郎的故事》
    記憶中一直有個電影鏡頭,就是一個車手騎摩託車摔倒,接著車子就爆炸了,一直不知道是出自哪裡,直到前幾年搜發哥電影,重溫經典,無意中看到這部電影口碑很高,於是結識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年齡比我還大,大多數90後都沒看過。電影由杜琪峯主導,周潤發,張艾嘉主演,是一部發哥罕見的溫情電影。
  • 《阿郎的故事》阿郎只有死去,才是他最完美的結局
    情節老套的「浪子回頭」故事,卻充滿了戲劇張力,是港最經典的電影之一。由周潤發扮演的阿郎是一個出色的賽車手,他那不羈的長髮、浪蕩性格、和深夜街頭的風馳電掣飆車身影危險而又迷人,總能吸引女孩們的目光。他的女友波波是一位富家女,儘管家人反對她跟街頭混混一樣的阿郎在一起。但對他一往情深的波波還是義無反顧的離家出走,跟阿郎同居了。
  • 30年後,這樣神仙陣容的經典港片難再有
    今年是《阿郎的故事》公映30周年,即使是30年過去了,這部經典作品的魅力依然不減,仍舊可以打動無數觀眾,影片的故事、演員的表演、動聽的旋律,都是這部經典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阿郎的故事》顯然是主創杜琪峰、周潤發、張艾嘉、羅大佑都喜歡的電影,這是一部好作品被創作出來了必要條件。杜琪峰1980年完成了自己的首部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之後在TVB擔任導演多年,最著名的作品就是1983版的《射鵰英雄傳》。1985年之後,杜琪峰正式加入電影圈,未再有電視劇作品。
  • 《阿郎的故事》阿郎只能死去,這才是他最完美的結局
    我是先聽歌后看電影的,那時候我還年少,聽到羅大佑那略帶沙啞的聲音,滄桑而又深情的演唱,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 於是尋了片子來看,看過之後淚流滿面。這才知道周潤發的魅力不是《賭神》裡的爐火純青的超炫牌技,也不是在《英雄本色》裡的暴力美學槍火浪漫。而是一個可以為了兒子浪子回頭、低頭做人,甚至不要命的爸爸。
  • 一場電影一場夢,《阿郎的故事》再重溫也還是淚人
    今天,我將介紹從哭到結束的經典故事片《阿郎的故事》。這部電影是由杜琪峯在1989年執演的,是由周潤發,黃坤玄,張艾嘉和吳孟達主演的家庭電影。 1990年,周潤發被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是周潤發在這部電影中飾演阿郎,還有《賭神》裡。的高進最後是,《阿郎的故事》獲勝。這是周潤發第三次獲得電影帝王獎。電影的故事很簡單。
  • 周潤發的影帝之作,打敗了賭神,被譽為30年前的《飛馳人生》
    這部《阿郎的故事》講述就是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故事裡的阿郎(周潤髮飾)是一個浪子,風流不羈,喜歡飆車的他,對於電影裡的少女波波(張艾嘉飾)產生了非常大的吸引力。這部電影的故事內容和框架是周潤發想出來的;之後周潤發和張艾嘉再一起把大概的劇本寫了出來;
  • 《阿郎的故事》
    譬如,這部老電影《阿郎的故事》。阿郎是一個出色的摩託車賽手。年輕時候的阿郎喜歡放蕩不羈地當浪子,女友波波願意一往情深地當浪子的女人。波波想用一腔真情,換阿郎的回頭;然而,阿郎喜歡的不止一棵樹,還有一片森林。
  • 《漫談香江電影50年》1989年 發哥傳奇之賭神、阿郎和小莊
    《阿郎的故事》以及最佳搭檔吳宇森執導的《喋血雙雄》和徐克《英雄本色3》,又一次站到商業和藝術的巔峰,不僅取得一時無兩的票房成績(上述四部作品都衝進了年度票房十強),更以《阿郎的故事》中阿郎一角贏得了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這是周潤發第三次獲得該殊榮(也是至今最後一次),周潤發在香港的電影事業達到了巔峰,一代傳奇終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