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燃財經(ID:chaintruth)」,作者:鄧雙琳、薛亞萍,編輯:林文龍,圖片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2》
《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浪姐1》)剛結束四個月,《浪姐2》就迫不及待地匆匆上線,這未免有些太快了。
前者尚讓觀眾記憶猶新,對比之下,觀眾顯然對第二季節目要求更加嚴格。但是很可惜,從已經播出的兩期來看,第二季的水準並沒有達到觀眾的理想預期,姐姐們甚至因為「划水」和業務能力太差而頻上熱搜。
如果為《浪姐1》尋找一個最合適的註腳,那一定是「高開低走」,但《浪姐2》連高開都沒做到。
2020年6月12日,《浪姐1》首播就成了一個現象級爆款,在幾乎零宣發的情況下,開播第一天就喜提2.5億播放量、兩天衝上6個熱搜、一周微博話題超80億、討論量接近380萬,這也讓《浪姐1》成為2020年商業價值最高的一檔綜藝。
遺憾的是,節目組並沒有將姐姐們「打破年齡限制」的主題挖掘出其本該有的深度和價值,卻依然靠「女藝人扯頭花」這種落俗情節來抓人眼球,這讓《浪姐1》開播即巔峰,隨後口碑便一路下跌。
本以為《浪姐2》能夠吸取第一季的經驗教訓,續寫第一季開播的高光時刻,但結果是令人失望。
播出前,《浪姐2》最大的一波傳播,竟然是黃曉明、李菲兒和Angelababy三人的陳年舊事被翻出,最後以黃曉明宣布退出《浪姐2》落幕,這難免令人感到不適。
即便「獻祭」了一個黃曉明,《浪姐2》的首播表現依然不佳,播放量和話題討論度都遠不及第一季。
第二期更是讓觀眾看到了這群姐姐業務能力的不足,「節目組和這群姐姐想紅之心昭然若揭,業務能力不行還不努力,一邊划水一邊嘻嘻哈哈想搞話題翻紅,芒果這是想讓《浪姐2》走《歡樂喜劇人》的路線來炒作出圈?」觀眾小王質疑道,在微博上,小王這樣的質疑聲不絕於耳。
觀眾一年比一年聰明,如果繼續按照這個套路走下去,恐怕《浪姐2》不僅僅是「低開」了,「低開低走」甚至「低開亂走」都有可能。
業內人士表示,《浪姐2》開局不利,跟最近娛樂圈爆出的瓜「太多且又大又圓」有關,未來的走勢,還是要看節目本身的質量。
雖然高開低走,但《浪姐1》巔峰時期創造的輝煌和商業價值是不可否認的,這款節目為芒果TV拉來了13個廣告品牌贊助、5億多元廣告收入,為全年翻倍的會員數貢獻了巨大力量。
《浪姐2》也吃到了第一季的紅利,開播即拿下15個贊助。據相關報導分析,《浪姐2》的招商規模可能超過10億元,將為芒果帶來翻倍的招商收入。
別的綜藝節目大多按年來製作,《浪姐1》2020年9月4日才收官,短短4個多月《浪姐2》就匆匆登場了,這是為何?
相關人士告訴燃財經,《浪姐》這類節目與已經得到驗證的《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連續性綜藝並不一樣,《浪姐》實際上並不具備長線的延續性,一是因為娛樂圈內30+的優質女藝人本身就存量有限,二是因為這類節目很難靠內容、賽制的變更去擴大吸引力,大眾的關注度實際上還是在於女藝人本身,但套路看久了也難免會疲勞。
這類節目如果想保持熱度持續出圈,幾乎只有炒作這一條路走。但單靠炒作來吸睛,本質上就是對口碑的損耗,這樣的節目是不具備長久生命力的。
捲土重來的《浪姐2》,或許很難再重現第一季的爆款神話,但它的目的,也並不是做一款有可延續性的現象級節目。它存在的意義,不過是趕在看客們徹底審美疲勞之前,把《浪姐》這個招牌的價值透支,再榨乾,僅此而已。
一個金字招牌的誕生
從商業價值上來看,《浪姐1》的確是一款現象級綜藝。
《浪姐1》開播首日正值微博熱搜停更整改,但即便是這種情況,《浪姐1》依然迅速席捲了各大媒體的頭條。根據相關媒體報導,節目開播三天,第一期(分上下兩期)總播放量達6億次,微博話題#乘風破浪的姐姐#閱讀量近60億。
根據乘風破浪的姐姐官方微博顯示,從開播到收官,一共斬獲全網熱搜2303個,其中,微博熱搜645+次,96次TOP1,成團之夜最高15+個話題同時在榜,24個小時霸榜40個熱搜,洗榜熱搜斷層領跑。藝恩數據12周連冠,骨朵數據11周登頂,Vlinkage38次登頂,微博綜藝榜28次登頂。
在《浪姐1》的「帶領」下,芒果超媒2020年核心業務指標和業績均取得優異表現。1月10日晚間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20億元,同比增長64.32-72.97%。
芒果超媒稱,報告期內,《乘風破浪的姐姐》《朋友請聽好》《妻子的浪漫旅行》《密室大逃脫》《明星大偵探》等熱門綜藝和《以家人之名》《錦衣之下》《下一站是幸福》《琉璃》《從結婚開始戀愛》等熱播劇集,有效帶動公司廣告收入和會員收入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12日開播當日,芒果超媒盤中一度觸及漲停,截至當天收盤,股價漲幅達6.82%,總市值為1003.95億元。
與芒果超媒的業績一起水漲船高的,還有參加節目的姐姐們的人氣和商業價值。
萬茜、金莎、王霏霏、李斯丹妮、孟佳等一眾姐姐們都實現了「翻紅」,商務代言、品牌推廣、直播活動和商演都紛至沓來。根據搜狐發布的《浪姐商務價值驗收報告》顯示,在節目剛剛收官時,大多數姐姐就實現了商務資源的跳級,甚至已經有人實現了商務資源的「飛升」。
據悉,張雨綺是姐姐中新增代言數量最多的,一口氣拿下了六個新代言,萬茜緊隨其後,也拿下了四個品牌代言和一個美妝形象大使。
但在開播之前,誰也沒有預料到這檔匆忙上線的綜藝竟然開播後是這番好光景。
據相關媒體報導,《浪姐1》的前期招商開展的並不順利,導致獨家冠名竟然落到了微商品牌「梵蜜琳」的手裡。據悉,梵蜜琳拿下《浪姐1》的獨家冠名只花了4000萬元。
而集結姐姐們的過程也多有坎坷。據悉,很多姐姐都婉拒過《浪姐1》的邀請,一方面是檔期不合,另一方面,這檔節目沒有參照性,一切都是未知的,很多女藝人都不敢冒這個風險。袁姍姍就在《浪姐2》的節目裡說過,第一季也曾邀請過自己,但她沒有去。
第一季的意外成功,讓《浪姐2》成了藝人和品牌商眼裡的一塊肥肉,許多女藝人都將《浪姐2》視為翻紅的重要機會。
品牌商們也紛沓而至,據燃財經統計,包括金典、美團優選、vivo、唯品會、有道精品課、Swisse、LUX、豌豆思維、德芙、護舒寶、小刀電動車、美的空調、金龍魚、紐西之謎、美贊臣藍臻在內一共有15個贊助商登上了《浪姐2》的船。
據相關媒體報導,《浪姐2》的招商可能在十多億元,可謂收穫頗豐。
這一切都透露著一個訊息:《浪姐》成了金字招牌。
讓人失望的開局
儘管招商層面獲得了真金白銀的肯定,但目前看來,《浪姐2》顯然在開播階段就沒有達到資本的期待值。如果說《浪姐1》是高開低走,那麼《浪姐2》連「高開」都沒做到。
《浪姐1》的主打立意是「三十而驪」,向觀眾展現不同年齡階段女性的自信和美麗,讓觀眾看到這個年紀的女性與自己相處的最好方式。
這種概念在剛開播時固然令人耳目一新,但隨著節目的進展,觀眾發現姐姐們開始越來越迎合觀眾審美,舞臺逐漸趨於同化,而且這些有錢、有地位的女明星們的生活方式和普通女性也並不具備共性。
觀眾小雪告訴燃財經,「剛開始看姐姐們,確實被她們的自信感染到。但是節目後期,明顯能夠看出姐姐們對於保養的迫切性,還有對白幼瘦審美的追求,這讓我很失望,這檔節目的主題難道不是讓女生們接受每個年齡段最好的自己嗎?最後還不是走進了年齡焦慮和外貌焦慮的怪圈。」
而在內容上,《浪姐1》到後期也落入了俗套,暗箱操作、胡亂剪輯製造衝突、虛假演出等「騷操作」。另一觀眾小楊向燃財經表示,「看到最後,節目組就是在故意製造姐姐們的矛盾,引導粉絲撕逼去維持熱度,實在無聊。」
許多觀眾都認為,這檔節目不過是披著「她力量」的外衣去吃女權的紅利,這導致《浪姐1》陷入了高開低走的窘境。
而《浪姐2》則在開局就遭遇尷尬時刻:首播當日,剛好趕上了張碧晨華晨宇未婚生子的「大瓜」,加上前兩天鄭爽代孕的熱度未降,網友的精力幾乎都被八卦話題所分流,《浪姐2》的首播營銷顯得極為被動。
截止發稿前,微博話題#乘風破浪的姐姐2#閱讀量僅有12億,播放量也遠不及第一季。芒果超媒股價也沒有驚喜,1月22日漲幅僅有1.62%。
事實上,由於第一季的爛尾,網友們也並沒有很期待《浪姐2》的到來。早在2020年10月的芒果招商會現場,霍汶希、杜華透露《浪姐》第二季的嘉賓陣容剪影圖的時候,就已經有網友表示,「浪姐1已經這麼尷尬了,浪姐2就別強行出來挽尊了吧。」
節目組也在擔憂《浪姐2》的熱度能否延續上一季的神話,從節目組打算走「黑紅」炒作路線就能看出來。這一季的陣容裡,有不少姐姐都曾受過爭議,例如董潔、張栢芝、王鷗、張馨予等。在名單剛曝光時,就有網友質疑,這檔節目難道是給「劣跡藝人」洗白的?
而開播之前,黃曉明將與前女友李菲兒同臺的料被爆出,旋即Angelababy發文後,黃曉明宣布退出節目的錄製,讓《浪姐2》未開播就為觀眾留下不適觀感。
從第一期的內容和賽制上來看,《浪姐2》依然在走第一季的老套路,並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顛覆性創新,與第一季不同之處僅在於姐姐們的初舞臺唱跳分開展示,賽制上也僅是分為兩個戰隊,由經紀人杜華帶領「破浪挑戰組」,霍汶希帶領「乘風首守擂組」,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乏味。
第二季的初舞臺表現也並不亮眼。與第一季的「驚豔」相比,這一季顯然缺少「唱跳俱佳」的實力派,唱跳分開表演評級,暴露了姐姐們的短板,唱得好的跳得不好,跳得好的唱得不好,這導致第二季幾乎沒有一個初舞臺出圈。
《浪姐2》的主題「三十而奕」,也與第一季的主題大差不差,至於這一季是否還是披著女性力量的皮去吃紅利,還待節目後程驗證。
第一季的遺留問題沒有解決,而可取之處也沒有被很好的繼承,這讓《浪姐2》不僅「低開」,可能還會面臨「低走」的問題。
關於殺雞取卵的質疑
第一季已經「爛尾」,為何不到半年,芒果依舊匆匆推出了第二季?
2016年,廣電總局發布通知,規定同一檔真人秀節目原則上一年內只播出一季。事實上,一個節目從籌備到播出,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和財力,間隔一年播出一季,的確是更健康的模式。
而《浪姐2》與《浪姐1》的播出時間僅僅隔了4個月,未免顯得太急切了。外界也有質疑,這種做法相當於殺雞取卵。
某文娛投資機構投資人李衛告訴燃財經,《浪姐2》之所以如此急不可耐的開播,是因為這種節目模式很可能不具備延續性,無法形成長線的品牌效應,所以芒果需要趁著第一季的熱度還在,儘快推出第二季來將這個節目的價值榨乾取淨。
李衛告訴燃財經,這類綜藝最核心的內容其實是「人」,陣容的強大與否是這類綜藝的收視基礎。
優酷推出的《追光吧!哥哥》為何沒有達到《浪姐1》的聲量,其實並不是因為網友所調侃的「油膩」,而是《追光吧!哥哥》邀請的嘉賓份量不夠,《浪姐1》和《浪姐2》都有大咖位或是正當紅的女藝人來壓陣,但《追光吧!哥哥》的嘉賓陣容基本上都是「過氣」男明星,從陣容上就輸了姐姐們一截。
雖然年輕的女藝人早晚也會來到30歲,但短期來看,娛樂圈裡能夠吸睛且有人氣、有話題度、有市場的30歲+優質女藝人其實是個存量市場,數量相當有限。
儘管有那英、張栢芝壓陣,但第二季已經能看出來陣容的疲態,網友指出,《浪姐2》存在總體年齡偏大的問題,藝人平均大眾知名度也低於上一期。
兩季浪姐已經邀請了60位女藝人,如果持續辦下去,勢必要面臨「沒人」的困境。
這類節目另外一大困境就是創新。如果後續的節目只是去「套模板」,沒有真正顛覆性創新的話,觀眾的新鮮感很容易被消磨殆盡。目前來看,《浪姐2》雖然在賽制上做了一點小改變,但套路總體與上一季一致,甚至姐姐們的「人設」定位也與上一季的姐姐群像幾乎雷同,觀眾難免有疲憊感。
而第一季節目的「爛尾」和各種炒作「騷操作」,已經或多或少透支了大眾對於《浪姐》系列節目的好感度,熱度和流量是一時的,只有真正具備口碑的節目才值得反覆品味。如果《浪姐2》後期依然按照現在的套路來進行,恐怕僅剩的口碑也將被消耗殆盡了。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浪姐1》的爆紅,帶動了芒果TV會員和廣告收入的爆發性增長,其中,付費會員是視頻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芒果超媒2020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年末芒果TV有效會員數達3613萬,相比2020年中報披露的2766萬,增長約30.6%,與2019年年末的1837萬相比實現了翻倍增長。
其他視頻平臺,如愛優騰,則普通面臨會員滯漲的問題。
2019年底,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會員數量先後突破1億,但與此同時,會員增長也開始放緩,以愛奇藝為例,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愛奇藝總訂閱會員數量為1.048億,同比下降0.9%。
事實上,芒果TV也是唯一一家盈利的長視頻平臺。2017年,芒果超媒首次扭虧為盈,當年實現淨利潤7.15億元,而「愛優騰」仍在虧損。
可是,網絡視頻平臺的三巨頭,還是愛優騰。如今的芒果TV在體量上仍然不足以撼動現有的「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但《浪姐1》的爆紅為芒果TV驗證了一條或許可以「彎道超車」的道路:芒果TV的自製內容能力和對女性市場的深度錨定上,或許能夠支撐起芒果TV區別於優愛騰的成長方式,在巨頭的擠壓中贏得自己的生長空間。
但要做到這一點,僅靠一檔現象級爆款節目還不夠。《浪姐2》或許能夠繼續為芒果帶來利益收入,但可以預見,如此消耗下去,這個招牌很快就會後勁不足。如何穩定、持續性地獲取更多用戶、挖掘更多價值,成為芒果TV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資料:
《<姐姐2>財富密碼:金主爸爸或砸4.3億,芒果超媒成最大贏家》,ZAKER新聞
《熱搜被搶走!芒果超媒開局不順 《姐姐2》能否助股價再度乘風破浪》,中國證券報
《乘風歸來的「浪姐2」,還能達到爆款體量嗎?》,犀牛娛樂
《乘風破浪的芒果超媒》,億歐網
*題圖以及文中配圖來源於《乘風破浪的姐姐》。文中小王、小雪、小楊、李衛為化名。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