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交易者日記,作者天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最近在交流中,發現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對於多周期共振體系非常感興趣。從我本人來說,不管是單周期系統還是多周期系統,其實都是各有優劣,並不存在哪個更好一些這樣的問題。今天這篇日記將對多周期共振體系做一些探討,從我個人角度去思考這個體系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在面臨很多實際問題的時候應該使用什麼樣的思路。
其實,多周期共振體系的真正優勢在於,能夠做到順大勢交易,也能夠去抓住日線級別甚至更高級別的趨勢。結合多周期,能夠在行情反轉時及時出場,同時在行情回調到位時及時進入,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
這個體系的劣勢在於盤面分析會比較複雜。有時候利用小周期出場了,如果大周期行情繼續延續,會錯失一大波利潤;有時候利用大周期出場,行情反轉波動太大,利潤出現大幅回撤。這中間小周期和大周期的矛盾非常不容易解決,這是多周期共振體系的核心問題。
雖然說是多周期,但我個人使用的時候一般不超過三個時間框架,有時甚至只使用兩個,比如說日線級別和1小時圖級別結合起來,就可以去使用這個體系了。時間框架太多只會更加麻煩,增加交易的難度。
而在這樣兩到三個時間框架體系中,分析盤面的方法有一個竅門:「大周期主勢,小周期看位。」意思是,主要的趨勢依靠大周期的方向判斷,而盤面上關鍵位置的判斷需要依靠小周期的變化。小周期如果破位了,大周期不一定會轉勢,但此時我們的操作思路完全不同。其實大小周期的方向只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相同,一種是相反,但它們的操作思路是不一樣的。
下面來說說,大小周期的兩種方向下的操作思路。
一、大小周期方向相同
這種行情比較少,但是碰到了操作起來比較簡單,根據方向去進行交易就可以了,不用進行過多思考。唯一需要注意的,一定要設一個合理靠譜的止損,不要輕微回調就被迫下車了。不要輕視損失自己的倉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大小周期方向相反
很多書籍面對這樣的情況給出的思路是等待小周期回調結束。對這種粗暴的解法,我個人不是很贊同。所有的趨勢都是從小到大地擴散,如果我們一直錯過小周期的機會,那麼我們交易的止損一直都會非常大——因為大周期轉向的波動幅度非常高。所以這樣的行情我們是可以參與的,以下結合幾幅圖來舉個例子。
這幅圖中我用箭頭標註了市場微觀結構的變化,可以看到的是大周期的方向是向下的,而它的前高位置,是圖片上的第一個圈的位置,離它現在的有效低點非常遠。
而行情走勢中的小周期在第二個圈的位置已經出現了向上的走勢,這時的小周期在之後已經走出了一個"N"字型,開始翻轉向上了。如果要等待行情回調,在這幅圖中是看不到小周期回調結束的。
我認為在這樣的走勢中,可以將之前的竅門反過來「大周期主位,小周期主勢」。也就是說我們交易的方向依據小周期來決定,而大周期的主要關鍵位置「前高」「前低」決定我們何時出場。當然,我們的出場也會依據小周期的轉向來決定。
比如,小周期走出了一個向下的"N"字型,這時候其實大小周期的方向都向下,可以依照第一種大小周期相同的方式去進行交易。
這樣的方式有什麼樣的優勢呢?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個示例:
這一波行情中,大周期原本向上,而之後小周期轉頭向下。這種向下的趨勢又擴散到了大周期,使得大周期的有效低點被突破,行情轉頭向下。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小周期入場的策略會更早反應並帶來更高的利潤。
無論是做多還是做空,其實多周期分析的變化基本是相同的,這裡就不做過多的描述。
綜上,我認為大周期和小周期方向相同的時候最適合做交易。這時候雖然止損大一些,但是方向明確,能夠得到更加確定的利潤。而大小周期方向相反的時候,我們能夠去用小的止損博取市場回調的利潤,甚至有時能夠抓住市場的反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套太多的時間框架,明確選擇兩三個就可以了,太多的框架反而會將體系弄得非常複雜,經常分析出來一個「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