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博拉火山之怒:蝴蝶的翅膀,1816無夏之年

2021-02-08 飛天小報

FTTI Paper  | 連接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

複雜性 |連接組 |智能 |飛天 |永生

一隻蝴蝶的翅膀那不經意的扇動,會給幾千公裡之外帶來一場颶風嗎?

答案是:可能、一定。可能來自我們無法證明不是,一定來自我們可以從數學上找到必然的邏輯。

那麼,當一場最為狂暴的火山噴發之後,地球的創傷會有多大?或許對地球來說那簡直是一場狂歡PARTY?

然而,必然的是,人類社會的悲喜劇又會被強行改成什麼新劇本?坦博拉火山噴發是否就是那隻最為巨大的蝴蝶翅膀?


歷史動力學正在孕育著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可見的將來,所有的歷史書籍、歷史論斷(簡單因果論)都需要被重寫、完善、量化。


來自各學科領域的科學家和哲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經濟學家們會交叉融合,共同參與歷史事件與歷史演化研究--這一定會成為還原歷史和預見未來的新動力。



19世紀的中國,跌跌撞撞進入了一個百年衰退的大時代。對這段歷史的演化動力研究中,教科書上給出的論點是:落後就要挨打。這很中規中矩,簡直再正確不過了。


但是我們依然有足夠的好奇心。如果再進一步探討的話,這種大範圍、長時間、全方位的衰退背後,有什麼更為本質的因子,以至於幾億人口的世界大國成了羔羊國度?


我們試圖尋找歷史上即使最為微弱的痕跡,不能被忽視的因子就在那裡--這是哲學原理「萬物普遍聯繫」的解析:蝴蝶效應的演進路徑雖然無法預測、追蹤,但規律卻一定存在,即使永遠找不到它,我們也會距離恐懼和無知更遠一些。


而1816年,這個冰冷的無夏之年、飢餓之年,是否具有足夠的推動力,導致世界近代史的演化路徑發生了重大偏移?



我們先回到1816年前一年。嘉慶二十年(1815年)3月23日,清政府決定進一步查禁鴉片。幾乎同時,1815年4月,萬裡之外的印尼群島,在距離坦博拉火山幾百公裡的爪哇島上,士兵們聽到轟隆隆的聲音悶悶地傳來,他們以為這是大炮發出的聲音,並迅速地為一場戰爭做好了準備。


幾天之後的4月5日,士兵們並沒有等來敵人的進攻,而是看到三股火光從松巴哇島上沖天而起,漫天飛舞的煙柱和氣體一直飛向了4萬米的高空。



松巴哇島成了人間地獄。在方圓12公裡的範圍內,灰塵和石塊直衝雲霄,大地為之搖晃,火山爆發產生的氣流將大樹連根拔起。


炙熱的巖漿從火山口噴湧而出,以160公裡/小時的速度無情地踏過草地和森林,掃蕩它前面的一切。巖漿沸騰著,深入海洋長達幾十公裡遠,巨大的像木筏一樣的巖石滾落著撞向停在港口的船隻。


坦博拉火山狂怒了、噴發了。坦博拉是「走開」的意思,告誡人們不要輕易接近這座火山,因為歷史上這裡曾充滿災難……


這次狂暴的大噴發從4月5日一直持續到7月中旬,是世界上有文字記載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火山爆發指數(VEI)為7。



爆發的火山伴著轟轟的巨響,不斷向高空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氣體,厚重的火山灰在以後3天內將附近480千米範圍內的天空完全遮黑。4月12日中午時分,在距火山幾百千米以外的瓜哇島,天空黑得幾乎伸手不見五指。


這次火山爆發,噴入空中的火山灰和碎石估計為170萬噸。當煙霧消散以後,坦博拉火山已「噴掉了山頂」,其高度從4100米減為2850米


坦博拉火山直到7月15日才逐漸安靜了下來。從火山口傾瀉下來的熔巖流,在淹沒了山腳下大片農田後,流入海中,激起沖天水霧。火山爆發時伴隨的地震使海底地殼沉陷,引起了海嘯,巨浪將位於火山旁的坦博拉鎮吞沒了。


這次災難導致10多萬人遇難,成為有文字記載以來傷亡最為慘重的火山災難。


坦博拉噴出的火山灰總體積多達150立方千米,而且抵達高至44千米的平流層。遠至英國倫敦,都可以看見因火山灰而出現的日落彩霞。


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大氣,遮住了太陽光的能量,全球性的低溫席捲了歐洲、美洲和亞洲。這導致全球平均溫度在之後一兩年下降大約攝氏0.4至0.7度。


在火山噴發產生的長達15年的全球氣候波動期裡,北半球出現了極端的天氣:乾旱和暴風雨雪。而1816年,則是自1400年以後,北半球最寒冷的一年。


們把1816這一年叫做:無夏之年


蝴蝶的翅膀終於帶來了颶風:坦博拉火山噴發改變了一切,它的能量推動了歷史進程。


這一年的4月,美國人發現,雖然春天來了,可氣溫還是很低,河水面上結著薄冰,地上的積雪沒過腳面。即便到了5月,天空中仍在飄著雪花,柔嫩的花蕾已被凍死,草地上躺著因饑寒而死的綿羊。


在美國東北部,1816年的夏天,夏霜襲擊了新澤西、維吉尼亞。6月,一場降雪不得不讓人們開始使用雪橇作為交通工具。當時有報導說,在 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天,又一場雪紛紛揚揚,水池的水都凍結了,獨立日的慶祝活動不得不放在教堂裡舉行。託瑪斯・傑弗遜,這位獨立宣言的起草人、美國總統,這時已經完成自己的兩屆總統任期,隱居在蒙地沙羅。


據說,當年他農場的收成非常可憐,甚至不能幫他還上 1000美元的貸款。氣象專家說,儘管在氣象記錄上,1816年尚不是最冷的年份,不過嚴寒發生在6月至9月,這個期間恰恰是莊稼生長的黃金季節,北美部分地區農作物因此,絕收,農作物減產導致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美國農民的生存受到了威脅,生活困苦不堪。


糧食歉收,糧價上漲,農民生活饑寒交迫。


位於新英格蘭的阿爾弗雷德村的村史這樣記載:1816年被稱為「飢餓之年」,也被稱為「無夏之年」。


在亞洲的印度,夏季陰雨連綿,加重了霍亂的傳播,瘟疫從恆河流域的班加羅爾一直蔓延到莫斯科。


在歐洲,低溫造成了災難。


1816年,暴雨讓歐洲很多河流泛濫,這也包括萊茵河。


西歐的農作物大面積減產,法國和德國的葡萄受災嚴重,1816年的葡萄酒產量很少,質量很差。



《泰晤士報》在1816年7月報導:寒冷潮溼的天氣正在毀滅英格蘭的草場和苜蓿,這對農民來說是一場災難,毀滅了大多數人生活的希望。


人們記載當時的情景:蜂群一般的乞丐堵塞了道路,向過路人哀求。


法國勃艮第的旅行者記敘:「乞丐本來已經很多,現在數量猛增;每到一站都有成群的婦女、兒童和老人聚集在馬車周圍。」「但絕對沒有在愛爾蘭包圍旅行者的人數那麼多。」


在瑞士,大批乞丐擠滿了道路,像一支軍隊一樣,他們的目光充滿絕望,「他們的面頰上泛著死者的蒼白。」



1816—1819年,愛爾蘭爆發了斑疹傷寒傳染病,大約10萬愛爾蘭人死亡。


英國BBC利用瑞士的檔案資料推測,1816年的死亡率增加了一倍,整個歐洲死了20萬人。

在美國,農民們只能加快西遷,尋找更肥沃的土地。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遷移,這也改變了美國農業結構,西部成為主要的產糧區。



印第安納、伊利諾伊分別在1816年和1818年成為美國一個州。


1820年美國有300萬人居住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到1840年近600萬人居住在那裡,這促進了美國西部的開發。


同時,歐洲開始向美國大量移民,掀起了第一次移民高潮。


1820年美國人963.8萬,1840年美國人口1706.9萬,到了1850年變成2319.2萬,30年人口增加2倍多。


眾多移民湧入和西部大開發,加快了美國發展進程,美國開始強大起來。



在歐洲,「糧食騷亂」激發了席捲歐洲大陸的革命激情。


如果不是那場出人意料的暴雨,拿破崙也許會追上從四壁村潰退的威靈頓,而這也許能對第二天的戰鬥產生重要影響;而如果沒有連日的陰雨,拿破崙就可能在當日上午9時準時開戰,也許在布呂歇爾到來之前,戰役已經結束了,拿破崙就可以按原定計劃,對付布呂歇爾,歷史很可能就從此改寫。異常的雨季,準確地說萬裡之遙以外坦博拉火山爆發造成的異常氣候,幫助威靈頓成就了打敗拿破崙的功名。


法國政府倒臺。


德國爆發動亂,掀起第一次反猶太騷亂。


由於社會的動蕩,西班牙自顧不暇,其殖民地阿根廷在1816年獨立。


當然值得一提的,饑荒讓化學家的德國的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發明了化學肥料。


因為馬的食物燕麥漲了8倍,馬車不能成為依賴的主要的交通工具,1817年,德國人卡爾·德萊斯發明了現在的自行車。



也因為歐洲的糧食危機,歐洲的資本家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擴張,轉嫁危機,世界各地弱小的國家開始淪為殖民地。


英國加快了向外擴張的步伐。


1816年,英國阿美士德出使中國,想要打開中國的大門,結果失敗。


阿美士德畫像


但這次出使的失敗,讓英國人心懷歹意,也讓阿美士德窺視了解中國沿海地形和國情,加快了鴉片的輸出,為20年後的鴉片戰爭打下伏筆。



然而,苦難中依然有詩歌和藝術。


我曾到一個似夢非夢的幻境,

那裡,明媚的陽光已經熄滅,

浩瀚的星辰迷失

在黑暗宇宙的永恆虛空之中,

無徑冰封的大地長夜難明;


唯有婆娑的星球不知所以地在轉動,

在無月的空中籠罩著幽靈。

黎明來了又去——白晝卻不再降臨,

面對絕望的恐懼,人們選擇去遺忘激情,

一顆顆冷卻的心

紛紛自私至極地祈禱光明。

——拜倫《黑暗》(Darkness)



這是英國詩人拜倫筆下的1816,在這一年,他也迎來了自己的創作高峰。


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全名是《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也譯作《科學怪人》)也產生於這一時期。



1816年夏天,因陰雨連綿,雪萊同夫人瑪麗、好友拜倫等人在日內瓦度假時,不得不滯留在室內。大家提議每人寫一篇恐怖故事,後來只有瑪麗•雪萊的故事成型。1817年春天,瑪麗寫完《弗蘭肯斯坦》,次年出版。



《吸血鬼》小說也產生於這一時期,這本書的作者曾是拜倫的家庭醫生,約翰 •W•波利多裡。


1816年春,21歲的波利多裡接受了拜倫作品出版商的一筆數目不小的訂金,記錄他們在歐洲的旅行,但他的任務也很不容易,因為拜倫經常侮辱他,嘲笑他的文學抱負。


但這位有抱負的小說家在科佩城堡斯塔爾夫人的沙龍上,癒合了自己的創傷。8月大部分的時間裡,他完成了小說《吸血鬼》。而這部小說也是吸血鬼小說的鼻祖。



《鮮紅的落日》特納作品


除了文學作品,無夏之年帶來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則體現在繪畫領域。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發之後,其釋放的硫化物在高空凝結成硫酸鹽微粒,增強了大氣對陽光的散射,將夕陽的紅橙色變得更加明顯,受此啟發,英國著名風景畫家特納在1816年創作了猩紅的「落日」系列,開闢了一條獨特的藝術道路。



《佩特沃斯湖落日》特納作品


《佩特沃斯湖落日》是研究當時大氣的繪畫之一。根據《大氣化學與物理學》(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期刊發布的一項研究,歐洲的畫家可以看到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噴發後天空顏色的變化。火山爆發後將氣體以及火山灰噴發至大氣中,然後隨著大氣環流週遊世界。分散在日光中的懸浮微粒,使得歐洲出現亮紅色和橘色的日落景色,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三年時間。


特納的《奇切斯特運河》,大氣的火山灰增多導致落日景觀


特納是在當時描繪如此壯觀日落之景的藝術家之一,現在的科學家們希望利用特納以及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力圖找到古代大氣成分的關鍵信息。


希臘雅典學院的大氣物理學教授Dr Christos Zerefos表示:「大自然對偉大藝術家的心靈和靈魂是有吸引力的。」Dr Christos Zerefos和他的研究團隊分析了1500年至2000年間數百張高清數碼圖片,在這段時間裡,全球有50座大火山的噴發。他們還發現在1500年至1900年間,至少有181位藝術家描繪過日落共554幅作品,其中不乏魯本斯、倫勃朗、庚斯博羅和荷加斯的作品。


藝術不能當飯吃,在坦博拉大噴發的1815-1817年,雲南地區發生大了嘉慶大災荒。


據云南《鄧川縣誌》記載,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是歲大飢,路死枕籍。」


昆明詩人李於陽在《賣兒嘆》中寫道:「三百錢買一升粟,一升粟飽三日腹。窮民赤手錢何來,攜男提女街頭賣。明知賣兒難救飢,忍被鬼伯同時錄……」


影響不只是雲南,它對整個中國影響巨大,造成了經濟的大蕭條。



我國經濟史學家吳承明稱之為「道光蕭條」。


著名的經濟史學家李伯重對此作了深入的研究,清華大學和密執安大學於2005年聯合舉行的「中國的19世紀危機」學術討論會,研討當時的情況。


這裡僅以中國上海松江為例,就可以看出天災對中國農業社會的巨大影響。


1816年,江南地區糧食減產兩三成,以後年年減產,一畝好地「可值十餘千,遞降至一二千錢不等」。


農業產量降低,而成本居高不下,農民破產,土地荒蕪,富庶的江南一片蕭條。


道光癸未年(公元1823年),發生了全國範圍的水災,史稱「癸未大水」。


《清史稿·食貨志•賦役》稱:「國初以來承平日久,海內殷富,為曠古所罕有……至道光癸未大水,元氣頓耗。」


一場水災竟然把整個大清的元氣全部耗盡。



當時民生凋敝、農事益艱,「耕牛有不能養者矣,農器有不能全者矣,膏壅有不能足者矣。」


田地裡全是雜草,旱澇不勻,害蟲為患,人們勉強餬口,年復一年,最後,只能賣妻鬻子。


破產的農民只有死路一條,屍體填滿填溝壑。即便有勤儉耕作的人,臉上都是菜色。


江南棉紡織業瀕臨破產了,手工業者「紡織無贏,只好坐食,竟無生路也」。


詩人龔自珍真實記錄當時社會情況:「大抵富戶變貧戶,貧戶變餓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賤,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問年歲!」


他後來寫下了著名的《已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萬馬齊喑究可哀」,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英國的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運用實際購買力的計算方法,對過去中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的GDP作了計算:在1700—1820年的一個多世紀中,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甚至快於歐洲。可在1820年以後的一個半世紀中,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一直在下降,並成為世界六大經濟體中唯一出現人均GDP下降的地區。


由此而言,可以說1816年是以農業為主的中國經濟的拐點。


經濟上的危機導致引發了社會危機,正像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南大歷史教授馮爾康指出的一樣:道光時代,民困導致民變,即經濟衰退引起了社會動蕩


荒年實錄碑記述當年的荒年實情


農業社會危機的持續最終導致於太平天國的運動,戰爭給中國帶來的人口損失至少在1億以上,整個江南經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加上英國等列強的侵入,外有強敵,內有天災人亂,中國一下跌入到了歷史的谷底。


中國兩千多年的農業文明走到了盡頭。



這場火山噴發加速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也加快了中國農業社會的瓦解。


當然,這對中國農業也產生深遠的變化。


僅以1816年之後山東膠東半島為例,在傳統作物中喜溫耐旱作物穀子的種植面積下降,耐寒溼的農作物成為主要農作物。膠東半島開始種植番薯,以後氣溫回升,玉米、花生等爆發式的增長。


從此,中國的北方人開始普遍吃紅薯、玉米和花生了。



這也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和習慣。


從某種程度上講,一次火山噴發,改變了一切。


在中國的古代文獻和故紙堆裡,藏著很多關於火山的故事:紅色的天空、消失了的星空、月食時候消失的紅月亮、寒冷與饑饉、瘟疫與戰爭(Zhang et al., 2007),這些故事等著科學家們和歷史學家們的再次認識和挖掘。


在大自然災難面前,人類社會竟如此脆弱。強火山活動是氣候研究中不確定性的重要來源,看著全球變暖了,說不定哪天超級火山爆發,global warming就成為往事了。


要證實這樣的事都不需要找地質資料,看看歷史資料就行,900-1100年的唐宋時期被稱作中世紀暖期,溫度可能和現在差不多,中華盛世的頂峰也發生在那個時代。


然而隨之而來的火山活動,造成了隨後的明清小冰期,那個時代的農民起義、王朝更替和氣候變動並非只是有一點兒聯繫,而是展示了我們人類在天災面前的渺小和無助。


火山之怒這隻巨大的蝴蝶翅膀,足以讓人類文明演化的路徑偏移,你說是嗎?


·END·

天科學院--NISA計劃

(連接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

韓戰鋼: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系統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系統分析與集成實驗室主任。曾任計算機學會青年學術委員會(Yocsef)委員。曾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在國際和國內雜誌發表多篇文章,並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報告研究工作。主要專業領域為複雜性理論,信息的功能性應用,基於agent建模研究合作,信號網絡,遺傳算法,無人系統,集群智能。(飛天科學院特邀研究員)


天蘋果,愛Love之果 

From 

山東屋脊、沂河之源

天河之畔的牛郎織女故鄉

紅火2018,水靈好運,年貨必備


愛Ta就送Ta飛天蘋果

支援沂蒙山果農

購買請聯繫微信

 laozhu18181818

飛天小廣告區,招商ing

歡迎你連接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



連接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

飛天科學社群:飛天小報是飛天科學社群旗下官方媒體號,飛天科學社群包含200+高質量科技+產業微信群,包括但不限於如下領域:航空航天、智能製造、機器人、類腦智能、智能硬體、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物聯網、智能汽車、新能源、醫學/基因/健康、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軟體、虛擬/增強現實、教育技術、3d列印、傳感器/晶片、模具、協會/聯盟/展會、新媒體/科技媒體,等等。每人限加1個群,加群請聯繫「飛天總局局長」(網絡暱稱,唯一微信號 laozhu18181818 ,其餘均為假冒)。

相關焦點

  • 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蝴蝶翅膀與清朝的丁戊奇荒!
    消除了宦官當權,外戚幹政,北方民族入侵等一系列以往導致中原王朝覆滅的問題,然而就像那句話一樣,一隻蝴蝶在西方煽動了一下翅膀,東方就有可能掀起一條巨浪。1816年的清朝迎來了一個相對冷的夏天,更加寒冷雲南居然在7月份下起了雪 ,以至於破壞了大量的農作物,糧食減產甚多,導致餓死者眾多,引發了一場災荒同樣是1816年,英國詩人拜倫在附近的別墅會見了幾個客人,別墅的外面雨下個不停,因為缺乏食物屋外遊行的群眾開始採用暴力,滴答的雨聲,陰暗的環境,恐怖氣氛,躲避在這裡的人居然講起了恐怖故事,也許是這一晚的環境給了他們靈感,人類歷史上第
  •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全球範圍持續性的氣候寒冷、乾旱,使得耕地變少、農作物歉收,饑荒、戰爭和各種瘟疫、流行病像夢魘一樣困擾著人類,數億人為之喪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小冰期」,在中國也稱為「明清小冰期」。
  • 1816年為什麼氣候突變,全年都沒有夏天?
    1816年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年份,那年全球氣候出現了從所未有的嚴重反常,夏天在那一年突然消失了。在北半球,即使進入了一年中原本溫度最高的6月,7月份,多個國家仍地持續低溫,甚至驚現六月飛雪,七月結冰,八月霜凍的反季節現象。
  • 1816年,全球出現六月飛霜,導致20萬人被活活凍死,為何會這樣?
    比如1816年的「無夏之年」,這個時期是一個相當恐怖的年份,雖然已經過去一個多世紀,但它給人們造成的影響卻刻骨銘心,1816年的天災對於全球來說是世界一劫,這個年份發生了什麼?為何稱它為無夏之年?六月飛霜,是有人蒙冤還是另有他因?
  • 1816年,為什麼這一年詭異的沒有夏天,7月飛雪氣候大變?
    這無夏之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無夏之年1816年,地球北半球的氣候出現了嚴重的反常,在夏天出現了罕見的低溫,多地出現了六月飛雪。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當中,六月飛雪意味著有冤獄發生,那麼這無夏之年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六月飛雪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 1816年,一個沒有夏天的年份!人類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年
    1816年,一個奇特的年份。這一年被稱為「無夏之年」。前一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大爆發,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投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爆炸威力的8000萬倍,是人類目前所知道的最猛烈的火山爆發。
  • 1816年,全球大面積出現六月飛霜,致20萬人凍死,當年發生了啥?
    但是在1816年,全球範圍內都出現了六月飛雪,被史學家稱為「無夏之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公元1816年,正值中國的嘉慶二十一年。《清史稿》記載「農曆八月,天氣忽然寒如冬」,雲南昆明四季如春的城市,卻連續三年降雪,東北黑龍江更是在大夏天發生了嚴重的霜凍。在安徽江蘇等地,也有六月飛雪的情況發生。
  • 1816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全球出現六月飛霜,原因究竟是什麼?
    文/仗劍走天涯1816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全球出現六月飛霜,原因究竟是什麼?想必大家都有聽過六月飛霜的典故,這是來自於中國的《竇娥冤》當中的。並且還是全球性的六月飛霜,那麼1816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全球性的六月飛霜為什麼會出現呢?1816年是中國的清朝時期,也是嘉慶帝所統治的年代。嘉慶帝看到六月飛雪,萬分的震驚和難過。古代的中國是由小農經濟主導的,老百姓又特別相信天象,所以古代的老百姓們都將六月飛雪的現象,歸結於是嘉慶帝出了毛病,導致天上的神明降下大難,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 1816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一個沒有夏天的年份,一個寒冷的年份
    但是在距今204年的1816年,那一年全年沒有夏天的存在,極寒的這一年到底發生了怎麼樣的事件呢?這一年不管是美洲、歐洲還是亞洲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首先在美洲地區,在美國的東北部和加拿大地區尤為明顯,已經進入晚春時節的美國東北部竟然出現了大量的霜凍,成片的農作物因此遭到了凍災,引發了大量農產品的失收。
  • 藝術怪談 誕生科學怪人和吸血鬼的「無夏之年」
    1816年,受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影響,全球遭遇「無夏之年」(Year Without a Summer),夏季平均氣溫不足20℃。
  • 印尼最可怕的火山爆發,奪走了地球三年的夏天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蝴蝶效應這個現象告訴我們,細微的變化會導致未來狀態的極大差別。歷史上,印尼的一次驚天動地的火山爆發,給全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 1816年鼠年,歷史上唯一沒有夏季的一年,當年發生了什麼?
    2020年鼠年發生了很多大事,比如澳洲大火、年初的疫情、蝗蟲災害、乾旱等等,災難的出現讓人類心身俱疲,所有人都認為2020年之所以會出現災難,有可能和鼠年有關係,於是一些細心的網友們開始在網絡上搜尋其他年份的數年,搜尋的過程中竟然意外發現1816年的鼠年,似乎也發生了災難,當年竟然沒有夏天,是什麼原因導致夏天沒有按時到來呢
  • 1816鼠年發生了什麼?為何會出現六月飛霜,至今無法解釋
    1816年,清仁宗成嘉慶二十一年,丙子年(鼠年),這一年英國派遣使者前往清朝,拜見嘉慶帝,嘉慶帝認為是英國國王對他恭順,深為喜悅,英國使者來到宮廷之後,禮儀部強調他們效仿乾隆朝禮,要三跪九叩。這鵝毛大雪跟嘉慶帝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根據全球1816年的資料顯示,北半球都出現了嚴重的氣溫反常,歐洲、北美洲、亞洲都出現六月飛霜的奇觀,因此這一年也被人們稱為「無夏之年」。
  • 在線講座實錄|大西島:火山與神話
    通過簡單的除法,可知等於七百五十年,再加上梭倫遊歷埃及大約在公元前600年,兩數相加,得到的是公元前1350年,這就被定為大西島沉落的年代。我再舉一個19世紀的例子。掀起近現代大西島熱的是美國學者唐納利(Ignatius Donnelly,1831—1901)。他早年從政,曾當選明尼蘇達州副州長,在眾議院任職八年,可能是當時美國國會中最博學之人。
  • 全球六大火山
    一、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坦博拉火山 上一次爆發:1967年 爆發的影響:坦博拉火山於1815年以一種極其壯觀的方式爆發,改變了當時全球的氣候模式,導致義大利6月霜凍和維吉尼亞州
  • 一直喊全球變暖,又說地球2020年後進入小冰期,到底變暖,變冷?
    地球的溫度無非跟太陽和地球本身有關係,19世紀末天文學家沃爾特·蒙德提出,從1650年到1710年間,沒有觀測到太陽黑子存在的跡象,而且這70年正好對應了當時小冰期最為寒冷的一段時間。這個時間段也被稱為蒙德極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