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又又叒叕喜提負面熱搜!近日,被網暴長達四個月的演員肖戰,憑第11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男主角」,為全網再次貢獻一波強勁流量。引多少媒體、營銷號紛紛下場。更甭提唯恐天下不亂,無事都要滋事的職黑黨!
01世上,沒有任何一份工作不委屈
職場即江湖。常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社畜在職場受委屈顯然不稀奇。那麼是不是很努力、很用功就可以不受委屈?答案當然是……否。因為受委屈最本質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們當下太弱。我們可以做的,是讓委屈受得儘量值當些。
冷門的「金掃帚」,你現在一定不會lllllllb了。因為媒體在組團科普。譬如《北京青年報》的《肖戰得"金掃帚"引爭議 創辦人程青松:不為譁眾取寵》,「只針對作品不針對人,只想通過獎項讓中國電影人有個警醒。」的確是美好出發點。
譬如2020.6.30,「人民網」轉載《上觀新聞》的《第11屆"金掃帚"頒獎:也許他們不是最爛,但最"值得"》,「越是名導演身上出現錯誤傾向時,對他們進行批評的正面意義越大。他們並不是最爛的,但他們是最值得拿了掃帚撣去灰塵的……」
毋庸置疑「不論獎頒給誰,其存在本身具有意義」。身為批評性獎項,「金掃帚」自有價值。畢竟「電影中有明星或者IP,藝術質量一定程度上不會體現在票房中,這時需要評論界予以糾偏,給出客觀中立評論」的聲音,政治正確,無可指摘。可是啊,「別因為自己手裡攥著牛逼的道理,就拿別人的禍福榮辱打比方。」沒人懷疑金掃帚的初心立意,值得懷疑的是執行層的操作本身。不妨再聽聽終評評委汪海林剖肝瀝膽的苦心:「《誅仙1》這部電影及其它主創是受肖戰牽連,有些無辜。」
額,等等,就總覺得,好像哪裡有點不對勁……
■金掃帚以電影批判影響電影創造,為鞭策中國電影而設立
■只針對作品不針對人,只想通過獎項讓中國電影人有個警醒
■他們並不是最爛的,但他們是最值得拿了掃帚撣去灰塵的
■不是針對肖戰個人,也不針對他所有作品,而是針對他在《誅仙1》中的演技
■《誅仙1》並不是最差影片,肖戰角逐「最令人失望男演員」時優勢也並不明顯
■想給他一個教訓,或者說給他代表的流量明星模式,給他代表的資本、運營團隊的一個教訓,給他的粉絲一個教訓
因為……所以……我一臉懵逼的,好像懂了……
■嗯,說好的,「金掃帚」只針對作品不針對人呢?
■嗯,說好的,以電影批判影響電影創造,為鞭策中國電影而設立呢?
■嗯,說好的,不針對肖戰個人,也不針對他所有作品,而針對他在《誅仙1》中的演技呢?
為什麼是肖戰?畢竟,今年「金掃帚獎」花落肖戰,去年就有跡可循!2019年9月,程青松就已經提前預言了該獎項。而2020年3月,在「227事件」爆發之初,程青松再次表態:「也許只有金掃帚獎加冕,才能平息AO3消失的憤怒與悲傷。」
好吧,擱置爭議。回頭細看,「金掃帚」授予肖戰獎項的理由是否充分,大約是個永遠無解的題。畢竟就連「金掃帚」自身存在的公允度、權威性充不充分,都是無解的題。為什麼呢?這就不得不提及「金掃帚獎」的原型——美國的「金酸莓獎」。
「金酸莓獎」由好萊塢電影人約翰·威爾遜於1981年創立。號稱以評選美國年度最爛影片為目的,每年都在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前一天公布結果,在奧斯卡前夜搶盡風頭。當然,不少好萊塢著名電影導演、演員及製作人都曾經獲得該獎。
「金掃帚」完全翻版「金酸莓」,影響和權威卻相去甚遠。但固然不比「金酸莓」大牌,卻也曾在2012第3屆,為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頒出「最令人失望影片評委會特別獎」。而2020第11屆最令人失望演員中,湯唯也憑《吹哨人》入圍。
看,連拿過金像獎和金馬獎的主兒,都是最令人失望的,肖戰你初出茅廬有意見?有,有,有。實力派演員得愛惜羽毛,新生代演員演技欠佳,能歸一碼?
02你見過他嗎,拜託做個人吧
2020年6月27日,《陳情令》開播周年。「227事件」爆發以來,肖戰成名作《陳情令》被黑粉惡意刷分,且刺激創造歷年豆瓣參與評分人數最高劇集紀錄,141餘萬的數據足以在很長時間內傲視群雄。29日,導演陳家霖深夜為肖戰發聲:
作為演員,他對得起演員這個職業……我跟他拍了四個多月的戲,從早到晚,從晚到早。你們呢,比我了解他麼?你認識他嗎?你見過他嗎?請做個人吧!
是的,非科班出身沒受過系統培訓,是肖戰從影之路的最大短板與先天劣勢。《陳情令》時的肖戰,表演經驗不貧乏,但也不豐富,表演技巧介乎青澀和熟練之間。但能走「體驗派」路數,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說明他具備良好的演員基礎素質。
沒有更多表演經驗,卻擁有設計思維的他,懂得調性與架構。先是抓住魏無羨「向陽而生」的心理,再勾勒「敢為人先、至情至性」的輪廓,一筆筆,勾線、填色、渲染,像畫工筆畫,做不到「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也算「生動鮮活,躍然紙上」。
或者根本就沒有那麼胸有成竹。他只是把自己揉碎,摻上對角色的聆聽與共鳴,然後捏成粗糲的角色泥人兒,再用刻刀細細雕琢。不懂什麼是精準,便只好向著一切不順眼、不合理處下手,一點點狠心剜削……不會使巧,傻傻死磕,笨卻有效。
如果演技也分「道、法、術」三境,那麼肖戰的「法與術」尚欠火候,但他至少把握住了表演之「道」,那就是對表演的熱愛。這不禁令人聯想近日老戲骨藍天野評說影視風氣,提及流量鮮肉,他說「你可以說他演得還不夠好,但不要侮辱他。」
言歸正傳,回「金掃帚」。既然「只針對肖戰在《誅仙1》中的演技」,那麼就聽聽豆瓣網友的說法吧(以下節選《誅仙1》豆瓣長影評熱貼,在線可查):
@二十二島主 2019-09-13「流量不是原罪,服化道和創作思路才是主要問題」
「演員方面,肖戰的表現還好,中規中矩……最後入魔那一段其實挺難演,他表演的還在能接受的範圍,不至於反感。」
@馬克沁 2019-09-13「 原來打一星,現在老子逆反了 」
「這爛電影得個什麼掃帚雖然是實至名歸,但都把矛頭指向男主是怎麼個回事?……如果單就男主的演技來講,其實還是不錯的。最起碼,在詮釋張小凡這個人物上是及格的。」
@曾於裡 2019-09-14「 《誅仙Ⅰ》:「IP+流量」還行得通嗎 」
肖戰表現合格,製作不及格。顯然,片方一開始也沒料到肖戰會大火……肖戰的演技是合格的,張小凡從單純懵懂到痛苦黑化的變化,他詮釋得比較到位……」
@暮煙 2019-09-14「網際網路時代的原罪論+《誅仙》觀影報告」
「肖戰顏值能打……演技不說多麼驚豔,但是基本的人物性格、情緒轉變都有把握住,前期傻傻的時候,偶爾稍有點用力過猛的感覺,但還是可愛的,入魔後表現比較出彩。」
@火火火的北京 2019-09-13「感性觀《誅仙》,理性寫影評 」
「要是一開始不知道這是肖戰,我壓根沒看出來……最後魔化時喊的那句「連你也要殺我」,眼神中的憤怒癲狂又詮釋的極其到位……不得不說,這個演員的可塑性很高。」
「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以受眾為中心不斷被強化,網際網路社交媒體逐步成為輿論發酵的重鎮。社會輿論場結構性變遷,造成追求情緒釋放遠比追求真相更易贏得掌聲。而媒體在「金掃帚事件」中的態度,與早先「227事件」的立場謎之相似:
■事發後雖蜂擁而至,但一番喧囂塵上後是業內通稿「轉轉轉」,缺乏調研行動與報告深度
■傾向傳遞「金掃帚」方聲音,極少關注《誅仙1》或肖戰方,未能給雙方同等音量麥克風
■雖然聲稱轉載不代表己方立場,但同時段、大規模、緊密的轉載負面信息,效果可想而知
■當初有幾家媒體真研究過「227群體」與《下墜》,如今就有幾家真看過《誅仙1》……吧
開放的新媒體輿論場中,蕪雜信息構成真相困境之局。聽風,捉雲,捕雨。還原真相疏導情緒,還是迎合受眾放大情緒?是媒體時刻不能懈怠的自我拷問。
03我還是肖戰,我不是切·格瓦拉
「金酸莓」不乏高光。2005年哈莉·貝瑞憑《貓女》獲獎,一手奧斯卡獎座,一手金酸莓獎座,震撼好萊塢。2010年桑德拉·布洛克憑《關於史蒂夫的一切》獲獎,一拖車DVD送評審敦促他們看,隔天便以《弱點》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而「金掃帚」史上也曾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第9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憑導演處女作《大鬧天竺》,獲「最令人失望導演獎」的王寶強。作為首位破冰領獎的演員,王寶強在自己的人生低谷期,的確振聾發聵的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胸襟。
哈莉·貝瑞、桑德拉·布洛克、王寶強,想必都是內心強大的人。而內心強大能稀釋委屈與揶揄,無論以何種方式:調侃質疑,反唇相譏,又或坦然承受。
但有人直面嘲諷,並不能反證其他人就怯弱。事實上,不單是「金掃帚」,就連「金酸莓」近年的評選成色,是娛樂作秀多,還是鞭策勉勵多,也是仁智自見。所以,在紛紜面前,反唇相譏是勇,「譏評堪過耳,心本勇絕,何懼人言」,也是勇。
當然,媒體必不忘cue全網導流熱詞「肖戰」:演員能不能不要玻璃心?OK,好端端演員被輿情生生磨成「要好好活著」的網暴受害者。職黑狙作品,狙演出,狙復工時,媒體在哪?現在齊刷刷催他以演員身份去「金掃帚」營業,又是為何?
他是肖戰,不是神啊。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不是夷陵老祖魏無羨,不是血公子鬼厲。不能用8倍鏡的挑剔,把他當成有金鐘罩、鐵布衫護體的大羅神仙!
他從未貪圖過神壇。從低谷來,他實在太清醒。然而很多事沒得選。輿情風暴讓他在紅黑拉鋸中,承載信念與怨念,漸漸升華出一種象徵意義。「肖戰」這個符號的社會意義被放大。他說,我還是肖戰。但黑他的,能解讀成「我是切·格瓦拉」!
他是標靶,被動承接世人對飯圈乃至娛樂圈的戾氣,繼而是全網際網路憤青對現世不夠安穩,歲月不曾靜好的戾氣。走向失控的227事件泛著醬缸文化的光澤,在社會文化裡顯現出極端性:或自卑到毀棄自己的人格,或自傲到毀棄別人的人格。
要麼崇拜,要麼詆毀,被過度消費的肖戰,因為成為一種現象而或高山仰止,或一無是處。就像《誅仙》趕上流量的風口,不高調都不行!2019年9月,《誅仙1》趕上最好的時候上映,但肖戰從《陳情令》裹挾而來的人氣卻被架到尷尬險境。
要毀掉一個人,就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想廢掉一個明星,只需要尬捧就對了!《陳情令》的成功不是扁平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勢」集中造就了「魏無羨」。但離開那樣的「勢」,要在短期內再成就「張小凡」,真不是你想涅槃,就能涅槃的。
任何努力都有兌現周期。肖戰不是不努力,只是他的努力還沒到兌現期。所以,「張小凡」儘管總體中規中矩,但在那個當下,中規中矩就是德不配位!
回頭再說「金掃帚」。期待成為中國電影值得尊重的「守望者」與「吹哨人」,初心很好。但能自證「第11屆金掃帚獎」獎項評選,就真的未摻雜質嗎?越是虛構的故事,細節越要真實。偏見湮沒公正, Z時代,或許視野狹窄才更是一種原罪。
程青松,汪海林,他們的言論中充斥著電影人對資本的戾氣。但資本原罪非資本之過,這正如市場經濟是把雙刃劍。資本給影視帶來了工業趨勢,也對內容製作構成威脅,是推手也是制擎,是輸血也是抽薪……但它對中國影視行業仍具有意義!
影視與資本「相愛相殺」必不可免,所以我們承認「金掃帚」存在的價值。要警惕的是,不能放任情緒宣洩,讓借用媒體公器發聲的組織,淪為失意電影人聯盟。並在追逐聞達於世中成為洩憤者的發聲筒,懈怠者的遮羞布與失敗者止渴的鴆酒。
肖戰不是不懂公關。他可以借勢安利一波謙遜人設,不領獎也可以隔空回應。如果他想,他會做得超乎世人期待。但他沒有。是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不想迎合這種期待。無關困鬥之勇,只是不卑不亢。沒錯,他不是神。也不必是。
有名有萬,無門無派,孑然篤行不免總有危峰兀立、險灘湍急。不是要低到塵埃再開出花,他本從低處來,那就在低處盛開,無妨。裝什麼裝!怕什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