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活動時間在1小時左右)
1) 歌曲
剛開始2-3首歌幫助大家收斂心神,靜下來,進入祈禱。
《聖神請降臨》、《上主你當受讚美》、《何處有仁》
2) 聖詠
選用歌曲:《阿肋路亞》
3) 讀經
4) 歌曲
選擇比較安靜的,幫助大家進入靜默。
選用歌曲:《等待上主》
5) 靜默(7分鐘)
6) 代禱
如果人少的話,每個人可以說一個一句話的祈禱意向;如果人多的話,最好提前準備禱詞,可以分配給幾個人用話筒讀出來。
選用歌曲:《上主,求你垂憐》
7) 歌曲:
《基督已復活》、《來讚美我上主》、《耶穌基督》
8) 結束禱詞(神父)
主耶穌,我們的平安!雖然我們緊唇閉舌,緘默不語,課時我們的心卻聆聽你,並向你傾訴。而你向我們的每個人說:「單純的交付你自己給聖神的聲明;你這份小小的信德就足夠了。」
並請神父降福給大家。
9) 歌曲:
唱數首歌曲結束,你可以在靜默中繼續祈禱或陸續離開。若您離開請保持安靜。選用歌曲:《在主內》、《耶穌,請紀念我》,《不再有憂慮》
泰澤簡介
泰澤是位於法國勃肯地省的一個小村莊。泰澤團體是由羅哲修士1940年創立的隱修團體。今天的泰澤團體由來自25個國家的一百多位修士組成,分屬於天主教和其他基督教背景,共同生活在泰澤和世界各地。
泰澤修士們追求普世教會合一;希望泰澤可以成為普世基督徒在世上可見的合一的標記;以耶穌基督為楷模,活出福音的精神;藉著祈禱與共融的生活,幫助青年人發現,耶穌基督就是分裂已久的眾基督徒彼此和好的源頭,也是為全人類大家庭帶來和平的希望。
1940年羅哲修士隻身一人來到泰澤,以單純簡樸和心地善良的精神為主而活出福音,去建立一個團體的召叫越來越明顯。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方興未艾之際,他開始冒著生命危險幫助收留尋求庇護的戰爭難民。1944年有幾位弟兄加盟他,1949年復活節,首批弟兄矢志獨身、且共享精神和物質的財物,度單純簡樸的團體生活。
本著合一共融的精神,羅哲修士和團體其他修士一直致力於在泰澤打造普世基督徒合一共融的生活。多年來,前來泰澤的訪者不斷增加。1950年末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來到泰澤,參與修士們一天三次的公共祈禱。羅哲修士考慮到為了使每一位來訪者都能參與祈禱,而非只是觀看或聆聽祈禱,修士們逐漸發展出今天的泰澤共融祈禱:主要以詠唱、讀經和靜默為主。
1970年末開始,更多青年開始來到泰澤參加為期一周的洲際青年聚會,體驗共融團結的生活。今天,從初春至深秋的每一周,來自各大洲的青年陸續抵達泰澤山丘上, 共同尋找生命的意義, 展開內心的朝聖旅程,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一天三次的祈禱是泰澤生活的核心,鐘聲一響,所有人停下工作,從泰澤各個地方趕來,聚集教堂參加祈禱。鐘聲也是敬拜的召喚,邀請大家在天主面前沉澱自己的心靈。此外青年們還參加聖經學習、小組分享、各種清潔打掃工作(在泰澤人人工作,彼此服務)。一方面,在祈禱與個人反省之中體會與天主的共融;另一方面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共融與團結,在泰澤一周的生活正好是這兩種經驗的融合。在這種共融、開放、聆聽的氛圍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們得到信心和啟發,更加意識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成為和平的締造者。
今天,泰澤共融祈禱已在全世界廣為人知,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泰澤祈禱之所以如受到歡迎,原因就是它以簡單的方式使人更容易融入祈禱,感受到天主的臨在和愛,從而得到力量和信心。簡短的歌詞表達出信仰的核心和真諦;簡單的旋律,使參與者很快便能加入詠唱;反覆詠唱這些簡短的歌曲,不固定重複的次數,直到我們不只是用口去唱,而且能用心去歌唱,使歌詞融入我們的靈魂深處。讀經通常也是節選通俗易懂且短小的章節,使聖言能更深入內心;靜默是祈禱的核心,在漫長的靜默中,似乎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但聖神已經在我們內工作;安靜下來,敞開心靈,意識上主的臨在;靜默表達出對上主開放,每個人以自己的方式與主相遇。靜默之前所讀的聖經是為了滋養我們的心靈,而靜默時間可以成為一個發現點,讓聖言對我們說話,因為天主的聲音常出現於寧靜中。
每年聖誕節至新年期間,泰澤在歐洲不同的城市舉辦歐洲青年聚會,也稱為「信心在人間朝聖之旅」,通過共融祈禱、彼此分享,把天主愛的訊息傳達給這所城市的所有居民以及每一位參加的青年,也推動了眾基督徒的修和、對話與合作。此外,近幾年泰澤也開始在歐洲之外的大洲舉辦不同規模的青年聚會。
羅哲修士創辦團體之初並未設想過,泰澤團體要吸引很多青年;相反,他只是想與志同道合的弟兄們度修和共融的隱修生活,可是天主卻一步步地帶領他以及泰澤團體,而他以一顆純樸的心靈,聆聽並回應天主的召喚,使泰澤成為青年們尋找天主,得到平安、喜樂、希望和信心的朝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