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不是為失手繩打廣告,也沒有收到任何廣告費!純粹只是站在個人觀點上來探討。
很多釣友往往都有一個誤區,失手繩只有在釣大魚的時候才用,日常釣釣小鯽魚之類的就不用帶。首先這個觀點就很片面,其次關於野釣你能保證下一竿是什麼魚?多大的魚?
失手繩,很多釣友只是理解了字面意思,釣大魚的時候遛魚用。但失手繩的作用不止於此。
第一個:防止魚竿落水
說到這個估計會有釣友會反駁我,我有竿止、有魚竿支架完全不用回擔心魚竿落水的問題。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要知道我們垂釣過程中不可預料的事情有很多,除了魚兒會把竿子拉下水還有很多原因,比如風吹下水、釣友不小心觸碰、提竿時手滑等原因都會導致魚竿落入水中。
黑坑還好一點,如果是在野外垂釣。為了一根魚竿,我們拋棄會不會遊泳的條件,你是跳入水中去撿呢還是不撿呢?
第二點:分神
我們在垂釣過程中,不可能每一秒都盯著看,吃飯、喝水、點菸、上廁所這些時間我們不可能把魚竿收起來。一般都是掛上餌,然後去幹這些事情。
但釣魚往往就是這麼神奇,我們專心盯漂的時候不來口,你一分神起身就給你來個大黑漂。就跟不帶抄網上大魚的概率是一樣的。等你反應過來,後果明白掛著失手繩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了。
第三點:線組
大家都知道線組粗魚兒吃口的時候會加大阻礙感。細線組相對來說,更適合魚兒入口。
那麼我們在目標魚所能承受的範圍內,線粗越細越好。簡單來說就是在能釣起魚的同時線粗越細越好。那麼我們掛上失手繩之後,線粗相對可以比不掛失手繩再細一個號。
看起來作用不大的小東西,有多時候,就不必那麼操心。
在垂釣過程中,所處環境不同,所用的失手繩也不一樣。
野釣小個體魚類
我所說的小個體是指垂釣目標魚在3斤以下的鯽魚,小鯉魚等。只需要準備5~10米的失手繩就足夠了,因為配備了失手繩,所以線組細一點也沒有關係。
野釣大個體魚類
是指目標魚在5~10斤的魚。配備10~20米的失手繩比較合適。體型稍大的魚,我們的線組也會更粗,相應的,這個長度的失手繩卸力的餘地也比較充足。
野釣大面積水域(湖、庫)
目標魚未定,水位較深的水域,應配備30米以上的失手繩。能釣上多大的魚,誰也說不準,有備無患。
黑坑
5米就足夠了,水面並不會太大。也不用擔心魚竿會被魚拖走,可掛可不掛,我一般都不掛。
注意事項:
我看到過一則報導,有人在垂釣時,把失手繩系在褲腰帶上,結果中大魚突然斷線,因為失手繩的彈性與魚竿的慣性,魚竿像箭一樣反彈回來,打在關鍵部位,從此與花花世界絕緣。
我看到很多釣友習慣性把失手繩掛在手腕上或者掛在腰上,這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還望各位釣友注意安全!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讓大家一定要去買失手繩。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能養成這個習慣,自然是好事,如果覺得麻煩,當然也不是什麼大事。
我也只是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如果大家還有什麼關於失手繩的作用,歡迎大家踴躍分享!
最後祝大家大鯽大鯉魚,天天爆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