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春晚上,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的節目《吃麵條》使小品正式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從那以後,每年的春晚上都會有小品。
而小品在後來被發揚光大,被大眾們所喜愛,少不了一大功臣。他就是趙本山。趙本山榮登春晚21次,幾乎趙本山的小品每次都是壓軸大戲。
當然了,趙本山的節目也沒有讓觀眾們失望。他創造出了許多經典的作品。比如說他的《賣拐》、《賣車》、《不差錢》等都是小品界不可逾越的經典。
其實趙本山成功的背後少不了一個人的支持。可以說是這個人捧紅了趙本山。他就是何慶魁。
為何這麼說呢?原來趙本山所參演的一些小品,包括我們熟悉的《鄉村愛情12》、《劉老根3》、《賣拐》、《賣車》、《送水工》等等的編劇都是何慶魁。他給了趙本山有力的支持,讓趙本山這顆星更加光芒閃耀。
何慶魁,1948出生於吉林省,父親老來得子才有的這麼一個兒子。所以老爺子對這個兒子是百般的寵愛。由於何慶魁天資聰穎,老爺子也不想兒子做一些體力活。所以當兒子大點的時候,就送到了劇團去演二人轉。
沒想到何慶魁進了劇團以後,開始對創作產生了興趣。後來他還寫了一篇名叫《誰娶誰》的小品投進扶餘縣的民間藝術團。
然而接待他的人並沒有真才實學,僅僅看過一眼就把他打發了。不氣餒的何慶魁成了老賴,賴在藝術團門口怎麼都不願意回去。因為他不死心,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作品很優秀。他在等待時機。
好像上天就喜歡眷顧那些努力的人。正在何慶魁左右徘徊時,正好遇到了打算出去辦事的高秀敏。高秀敏當時在藝術團是副團長。因為兩人有過一面之緣,所以高秀敏就禮貌地上去打了聲招呼。
兩人聊了一會後,高秀敏才明白何慶魁的來意。她將何慶魁的小品接過來看了一看,看完立馬就說:「好本子好本子,得排。」
可以說高秀敏是何慶魁是伯樂。如果沒有高秀敏,何慶魁還不知道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這個名字。兩人一次又一次的合作,不僅成就了高秀敏的大紅,也成就了何慶魁。
1992年,何慶魁創作的《包袱》在央視春晚上奪得了全國笑星大賽一等獎。後來何慶魁又創造出許多小品作品。正是這些小品讓趙本山、高秀敏迅速走紅。
何慶魁曾說過:我就是趙本山成功背後的男人。趙本山火了、高秀敏也火了、何慶魁也火了。許多的小品界名人都找到了何慶魁要求合作。
然而事業成功的何慶魁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位好編劇,卻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何慶魁在認識高秀敏的時候,已經結婚多年。而且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何慶魁的妻子叫張豔茹。在丈夫最貧困的時候,她陪伴著丈夫走過了很多年。這裡面的艱辛和酸楚只有她心裡明白。然而正當丈夫大火的時候,張豔茹本以為苦盡甘來的時候。她的丈夫卻與她提出了離婚。
之後,何慶魁與小自己11歲的高秀敏同居了14年。一直到了2005年,高秀敏的去世,兩個人的情感才畫上了句號。在葬禮上,何慶魁哭得痛不欲生。
之後,何慶魁像消失了一樣,沒有人再看到他。直到前段時間,何慶魁又回到了大眾的視野中。如今的何慶魁已經72歲,曾經很瘦的他,如今卻變發福認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