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上方藍色小字「黑龍江晨報」關注
日前,本報刊發黃渤、徐崢主演的電影《心花路放》涉嫌黑東北人惹怒了東北老妹兒,眾多網友拍磚升級。龍江影評人尖銳指出:從《人在囧途》到《心花路放》一直沒有改變媚俗的套路,黃渤和徐崢在表演上也沒有創新和突破。
哈爾濱電視臺編導李睿:影片太媚俗 演員無突破
電影並不太好看,感覺太媚俗了。李睿表示,喜劇是很難拍也很難演的,影片中可以看出來,徐崢和黃渤還是重複著從前的套路在表演,並沒有什麼突破。
「用通俗一點的話說,這個電影是在胳肢你,不是那種看完後發自內心的哈哈大笑,比如周星馳早期的很多電影,看過後就是覺得很歡樂。片中馬蘇的表演也很努力,但是她本身和角色相差太大了,演不出效果。」李睿表示,看過電影後就會發覺,寧浩在刻意地營造一種浮華、奢華的氛圍,比如在娛樂場、洗浴中心等場所,但整體上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實際上就像兩張皮一樣。」
李睿同時認為,片中表現出一些兒童不宜的情節,主要因為目前我國尚未建立電影分級制度。
影評人阿遠:圈裡人不看此類媚俗電影
記者電話連線了哈市影協的多位影評人,大家無一例外地表示,還沒有看過影片《心花路放》。究其原因,影評人阿遠對記者道出了其中真相。
「《心花路放》這類媚俗的影片,我們圈裡的這些電影愛好者們幾乎都不興趣。雖然年輕人喜歡這種娛樂電影,但我們影評人不太愛看。看電影要講究品質,《心花路放》、《小時代》這類片子離我們太遠了,不是我們欣賞情趣範圍內的東西。」
阿遠認為,片子的票房之所以好,和年輕人的喜歡分不開。「電影票房的主力軍是中學生,17至25歲談戀愛的年輕人,他們是電影的主要消費群體。與同時也帶來了問題,真正的有文化的知識層人士根本不看這類片子。」
對於影片《心花路放》的娛樂性,阿遠也表示,這類片子的出發點就是媚俗。「《心花路放》這種純娛樂的影片,看過一笑了之。片子之所以會有人看、會流行,和生活的快節奏也有關係。很多白領、80後、90後為了生存心理壓力都很大,大家選擇去影院釋放一下,這也是導致很多這類電影熱映的原因。」
影評人風竹:應當改名叫《人在囧途3》
風竹覺得,看完此片完全還是人在囧途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版權的問題,《心花路放》不能沿用《人在囧途3》的片名,但是該片與《人在囧途》、《泰囧》一脈相承,其實就是《人在囧途》系列電影的第三部。」風竹這樣說。
該片其實就是一部現代泡妞手冊,同時還是一部大理的旅遊宣傳片,片中隨著主角的一路泡妞,觀眾將大理的美景盡收眼底。千年韻味的古城、碧波蕩漾的洱海,常年青翠的蒼山,以此帶出大理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風景與情節交織顯得很彆扭。雙線交叉的敘事方式剪得比較碎,觀眾估計要死很多腦細胞。影片要想吸引觀眾看了還想再看,更應該在立意上下功夫,而不是通過繁複的手段增加欣賞難度,如此做法是捨本逐末。
影評人瓊斯:看前很期待 看後太失望
瓊斯認為,應該可以概括為三個詞:Boring,Primary,Disappointed。片子裡有趣的橋段和包袱基本上都用在預告片裡了。剩下的基本沒啥可看。
很多電影離開了一隻賣萌耍寶的小狗狗,導演可能都不知道該怎麼拍電影了吧。韓寒如此,連寧浩也……
瓊斯說,「不難看出這部作品的營銷和宣傳做得非常到位,除了主創們的頻頻出鏡之外,在各種媒體上也花了大價錢,不,是大功夫。之前看了幾篇電影方面的雜誌和網站上的文章,都給出了一致好評。看完影片,覺得言過其實了。真是應了那句話:期待越大,失望越大。或者說:期望太高,難免失望。片子的內容有哪些,俺只記得徐崢的車老是在「規律性的搖搖晃晃」了。俺不懂誒,這是怎麼回事兒啊?」
作者丨吳雨桐 羅彥坤
編輯丨薛萌
來源丨黑龍江晨報
微信用戶如何查閱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
如何訂閱黑龍江晨報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
訂閱號:黑龍江晨報
服務號:黑龍江晨報社
(服務號即將開通在線支付功能,敬請關注)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