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閃靈》更恐怖的,是庫布裡克對演員的「霸凌」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編輯:素卡 策劃:阿迪民

如果你沒看過庫布裡克的《閃靈》,那麼你就是一個不合格的恐怖片觀影者。

如今的恐怖片總是和低成本、小製作畫等號,甚至就是爛片的代名詞。

這部誕生於1980年的電影,絕對是人類影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

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的《閃靈》,故事本身並不複雜。

在今天看來甚至有點老套:一個平庸的中年作家傑克,接受了科羅拉多州「眺望」酒店冬季看守員的職務,本想在漫長而安靜的雪季專心創作,最終卻在壓力、幽閉與孤獨中逐漸走向崩潰,在「閃靈」的影響下被幻想蠱惑,追殺老婆孩子,最終凍死在雪地迷宮中。

但就如同其他經典作品一樣,直到多年後的今天,無數影迷和各路影評人依然能從各種角度對這部片子做出多樣化的解讀。

即使你不願意探討故事背後的深刻主旨,導演庫布裡克也能用天才般的鏡頭語言給你帶來強烈的震撼。

電梯間血漿噴薄的鏡頭,足以被載入電影教科書。

低角度移動跟拍鏡頭將狹長、蜿蜒的走廊變成營造恐怖氛圍的絕佳道具,配合著丹尼的腳踏車交替滑過地板與地毯的迴響,恐懼幾乎要從屏幕裡溢出。

傑克·尼克爾森與謝莉·杜瓦爾兩位演員也在影片中雙雙貢獻了奧斯卡級別的演技。

傑克·尼克爾森這張臉成了很多人的噩夢。

你也很再難找到一個比謝莉·杜瓦爾更適合展現女主角脆弱又略帶神經質形象的演員。

但是你們可能想不到,這樣一部被後世眾多電影反覆致敬的恐怖片背後還有一個真實的驚悚故事:

女主角謝莉·杜瓦爾在拍完這部片子後精神逐漸出了問題,如今已經瘋了。

美劇《漢尼拔》的同款紅色洗手間。

謝莉·杜瓦爾算不上典型意義上的美女,但卻有一種獨特的氣質。

透過她那雙大眼睛,你能隱約看到一種莫名的脆弱,謝莉的形象,極其像是連環殺手們刀下的受害者。

眼光老辣的庫布裡克自然沒有「放過」這個姑娘。

《閃靈》的作者史蒂芬·金原本鍾意傑西卡·蘭格,但一向作風強硬的庫布裡克根本不買帳,他堅持要選一名看起來「膽小怕事,弱不禁風」的演員。

與謝莉同歲的女演員傑西卡·蘭格。

自打進入庫布裡克的片場,謝莉的噩夢就開始了。

庫布裡克是出了名的完美主義者,為了拍出讓他滿意的畫面,一個場景反覆拍攝幾十甚至上百遍是家常便飯。更要命的是,庫布裡克從來不解釋為何重拍,演員們只能從他口中聽到兩句話——「可以」或者「再來一遍」

僅僅一個在樓梯上揮舞棒球棍的場景,謝莉就拍攝了整整127遍,雙手磨出了血泡。

但凡是個正常人,都要被這種拍片方式搞到崩潰

如果說超出常理的NG還只是技術上的嚴苛,那麼他對謝莉精神上的「折磨」就顯得不那麼人道了。

《閃靈》的拍攝場景相當有限,僅僅是一座山腳下的豪華酒店,而且人物關係也並不複雜。

為了讓女主角更好地體會幽閉環境中的緊張感,庫布裡克要求所有劇組人員孤立謝莉,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能對她表現出絲毫的同情心。

就算謝莉病倒在劇組後,導演依然告誡大家不要去關心她,並當著所有人的面對謝莉說:「同情心幫不了你。」

加入劇組之前,謝莉剛剛經歷了一次失敗的戀情,之後幾個月的高壓環境讓她變得煙不離手,精神狀態也每況愈下,甚至開始脫髮。

謝莉在後來的採訪中說:「我在拍戲的九個月中每天要哭喊12個小時,一周五六天。」她甚至心碎地表示:「我第一次覺得我可能需要一個律師,因為在《閃靈》中我失掉了生命中的一份純真。」

她把掉下的一縷頭髮送給了庫布裡克,也許這就是她為《閃靈》丟掉的那份純真。

而就是這樣一部幾乎讓謝莉搭上半條命的電影,在上映之初卻惡評如潮。倒黴的謝莉在當年還被金酸梅獎給了一個最差女主角的頭銜。

《閃靈》是一部偉大的恐怖片,但謝莉並沒有你想像中那樣爆紅。

後來,謝莉又與羅賓·威廉士合作了一部叫好不叫座的影片《大力水手》。

經過庫布裡克的「調教」,謝莉在《大力水手》中的演技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但之後的36年間,謝莉除了短暫地在兒童電視節目中出演一些不起眼的角色,以及做一些幕後工作,幾乎很少再有大銀幕作品問世。

直到2016年,她再次出現在《菲爾博士脫口秀(Dr.Phil)》中。此時的謝莉異常衰老,精神上明顯出了問題,在和心理學博士菲利普的對談中,她甚至認為羅賓·威廉士沒有死,只是「變身」成了其他形態。

雖然這個可憐的女人在節目中表現得精神異常,神智不清,但她明確意識到自己病了,需要幫助。

和當年那個光彩照人的女明星已是判若兩人

雖然我們很難將謝莉的瘋癲完全歸咎於拍攝《閃靈》,但是不得不承認,和庫布裡克合作絕對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兒。

庫布裡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完美到了一種恐怖的程度。

幾乎所有與他共事過的人對這位天才藝術家的評價都出奇一致:他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優秀的導演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令人絕望的合作者。

史蒂芬·金曾評價道:「他是那種你樂意和他喝幾杯的人,但千萬別整個晚上都和他待在一起,不然會喝個沒完沒了。」

出身優渥、年少成名、聰慧而大膽,庫布裡克具備天才藝術家的所有特質,但他對電影藝術近乎變態般的追求,也是刻在骨子裡的。

庫布裡克算是最早一批使用斯坦尼康穩定系統拍攝電影的導演

早在1957年的影片《光榮之路》中,他這種特質就已經展露無疑。

庫布裡克在後期剪輯中,把這部88分鐘的戰爭長片裡的每一聲槍響,都仔細聽了不止一遍。

為了籌備《閃靈》,庫布裡克讓助手買來堆積如山的恐怖小說,並把自己鎖在家中,持續幾個星期一遍又一遍地觀看經典恐怖片《驅魔人》。

甚至連片中「眺望」酒店門前的石頭,庫布裡克都要一塊一塊地檢查。

而這樣的例子在庫導的職業生涯中不勝枚舉。

片場上的庫布裡克控制欲極強,從劇本的改編到演員的選擇,從拍攝器材的選擇到道具製作,他如君主般掌控著一切,不允許任何人質疑他的權威。為此他還得到了一個「州長」的綽號。

但又不可否認,每個與他合作的人又都對他讚譽有加。就連拍攝《閃靈》之後身心俱疲的謝莉也不得不承認,她對庫布裡克又愛又恨,雖然庫布裡克讓她吃盡了苦頭,但的確把她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

如果庫布裡克不當導演,大概可以成為一名將軍。

改稿中的庫導,如同一臺沒有感情的機器

庫布裡克可以不計代價地讓演員們把同一個場景重複一百遍,直至拍出足以影史留名的畫面。

但是當「庫布裡克們」把這種作風帶進普通人的生活,對普通人來說很可能就是一場災難了。

就像謝莉,如今她的Ins上仍然不時更新一些照片,但它們很少誕生於《閃靈》之後。

因為她曾經光彩奪目的人生已經被庫布裡克的膠片永遠定格在了《閃靈》的年代。

電影是造夢的藝術,但當我們沉浸在人造的夢境中時,卻常常忘記電影從來就是工業。

工廠主們操縱按鈕,可以讓轟鳴的機器製造出海量的產品,但在電影這一特殊的工業中,人永遠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要生產頂級「產品」的庫布裡克也許早早就悟透了其中的真相:所有人都是為這座工廠服務的工具,導演只是披著藝術外衣的特殊經理人。

挑選合適的演員,反覆錘鍊,就是一個把工具理性發揮到最大化的過程。

而在這一點上,即使是在中國,庫導也能找到他的同道中人。

比如在《一代宗師》裡,王家衛讓趙本山大叔喝了一百遍湯。

在《芳華》中,馮小剛為了讓苗苗快速進入「何小萍」這一角色,要求全劇組孤立她。

所以,即使飾演廚師的斯卡特曼那時已經年近七旬,但為了最終的成片效果,他還是要被斧子砍上幾十次,因為在電影工廠中,他就是一個工具。

而相較於讓妮可·基德曼在《大開眼戒》中用50種姿勢和人ml,被斧子劈可能也算不上什麼不得了的事情。

如果不是當時法律對兒童演員的工作時間有嚴格限制,我想庫布裡克很可能也會讓《閃靈》裡的丹尼小朋友提前體驗下996的感覺。

為了讓計劃得到完美的執行,庫布裡克甚至可以把自己也變成一臺精密的機器,為電影事業而生的機器,精確地計算,縝密地籌劃,堅絕地執行,只為了銀幕上每秒24幀的影像。

所以,這絕不是一個偏執的天才導演與平庸演員之間的八卦故事,而是整個電影行業的一個極端側面。

庫布裡克的眼鏡片後面,永遠是一副冷峻、漠然的表情。

庫布裡克也遠非一個沉浸在個人藝術世界裡的狂人,他同樣看重票房。

早在《閃靈》上映前一年,他就已經制定了詳細周密的發行計劃,單是宣傳海報就讓設計師畫了300多個版本。

《全金屬外殼》的作者麥可·赫爾在他的書中不留情面地評價庫導是一個「剝削人的資本家」,「他盤剝著別人的時間,讓別人為他絞盡腦汁、貢獻才智,但除了知性的愉悅外,他很少回饋別的什麼。在薪酬方面,庫布裡克比一般的資本家還要摳門」。

在一個資本主義社會裡被人叫資本家,真不知道庫導作何感想。

把自己作為工具的庫布裡克可以說出「6點鐘下班簡直不可思議,後面還有半天時間可以工作呢」這樣的話。

可以在1980年的聖誕夜打遍一整座城市酒店前臺的電話,只為找到一個工作人員,讓他連夜製作道具。

可以為了追求一個「電梯血湧」的經典鏡頭,讓劇組人員拍上整整一年。

這些,對於他來說仿佛刺激的遊戲,流汗、流血都是快感的一部分。

但對於「謝莉」們來說,就像傑克手中揮舞的斧子,逃無可逃。

庫布裡克是一個悲觀的大師,他的作品反覆表現著同一個主題,那就是對人無盡欲望的厭倦。

當《閃靈》裡的傑克在打字機上一遍遍敲打著「只工作,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時,他顯然陷入了自身的欲望,不能自拔。

而庫布裡克對每一部影片的掌控都力求極致,這是不是另一種形式的無盡欲望?

相關焦點

  • 《閃靈》:庫布裡克直擊你靈魂深處的恐懼
    在恐怖片界,不論是知名度還是影響力,很少有能望《閃靈》(The Shining)之項背者,它憑藉獨特的恐怖藝術魅力創造了無數經典的場景,早已成為影史經典被不斷地致敬著:這是一種十分另類的恐怖,也是最為深層次的恐怖——看完這部電影我睡覺都不敢關燈,在酒店走廊裡都會感到莫名的害怕——這讓《閃靈》成為了觀眾最不敢二刷的電影之一。那麼今次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閃靈》的恐怖魅力,看看庫布裡克是如何用恐懼吞噬我們的靈魂的吧。
  • 上映40年依舊無法被超越,庫布裡克的《閃靈》到底有多恐怖?
    電影名字「閃靈」一詞是根據英文「shining」音譯過來的,就是第六感的意思。  眾所周知,庫布裡克是20世紀的一位天才導演,在這部驚嚇了半個世紀無數觀眾的恐怖片中,血腥的鏡頭幾乎為零,但是出色的鏡頭運用和無處不在的心理暗示,以及極度適配的BGM,都在暗示觀眾:最純粹的恐懼絕非鬼怪,而是我們的心魔
  • 《閃靈》:庫布裡克的237號房間的深層含義和經典地位闡釋
    如果拋開這些極端的解讀,從淺層看,特別是對於同西方專家文化背景有巨大差異的中國影迷來講,《閃靈》是否仍然是一部出自庫布裡克之手的恐怖片經典呢?事實上,拋開深層專業解讀,《閃靈》在拍攝技巧,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恐怖氣氛的營造,主題表達等方面,仍然帶有庫布裡克特有的標籤和印記。
  • 庫布裡克的《閃靈》到底魅力何在,讓《頭號玩家》如此致敬?
    而電影中,佔篇幅最長的、讓史匹柏最濃墨重彩地致敬的,則是這部電影:《閃靈》The Shining是什麼原因讓史匹柏如此鍾愛這部驚悚片呢?時間回到1979年,史匹柏和比他大18歲的庫布裡克在倫敦初次見面。還沒來得及聊幾句,庫布裡克就帶他去看了自己新片的拍攝場地。沒錯,這個新片就是《閃靈》。
  • 電影之夜 | 《閃靈》:庫布裡克的靈異神話
    《閃靈》內部如同迷宮一樣的結構,精確而又具有經過設計的二義性的線索,都表示這部電影遠遠領先1980這個時代的超前性。它恐怖感覺的營造,很少藉助於讓人毫無防備的驚嚇,更多的是使用鏡頭語言所帶來的一種心理恐懼,即帶給觀眾無窮無盡的「回味」和「後怕」。
  • 《閃靈》可不止是恐怖那麼簡單
    尤其當「237」房間的裸體女人出現時,這種比原作還恐怖的神還原也只此一家。《閃靈》,想必因此進入了很多人的重溫or必看片單。(1980版)至於這個被譽為「最完美恐怖類型片」的電影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能成為鼻祖,米姐有去認真刷了好幾遍。
  • 《閃靈》:電影史最偉大的恐怖片,庫布裡克的神作!
    仔細想一想,史蒂芬金的作品為什麼一直處於主流不待見的地位,因為他的思想太過寬泛,缺乏一筆點睛的凝聚力,更因為題材過於追求奇詭,而導致失去貼合時代的現實含義。所以,真正改編出來的作品大多數是依靠血漿和鬼怪外形來驚嚇的B級恐怖題材。真正成為經典的作品,幾乎都依賴編劇和導演的二次加工與主題提升。
  • 時隔39年,庫布裡克的《閃靈》終於出續集了
    《閃靈》這部由兩位大師共同締造的美國經典恐怖片,對恐怖電影的發展產生了莫大的影響。更是恐怖電影愛好者的「必修課」。《閃靈》有多經典?更有媒體稱讚其是「繼《肖申克的救贖》之後最好的史蒂芬·金改編電影」。評價很高,不對,是太高。以我多年觀影經驗來看,評價太高,很容易「出事」。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都知道,史蒂芬·金老師的作品幾乎都經歷過多次改編。唯獨兩部只改編過一次。《肖申克的救贖》和《閃靈》。
  • 跨越40年的恐怖 聊聊《閃靈》
    《閃靈》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最經典的恐怖片之一,就算在40年後的今天,只要熟悉的場景出現,背景音樂響起,都能激起觀眾一陣寒顫。如果提到閃靈你依然只想到了恐怖,驚悚,那你對它的認識就有點單薄啦。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閃靈為什麼依然是最棒的恐怖片之一。
  • 今天終於看懂了庫布裡克的《閃靈》
    ——關於歐美恐怖片恐怖還是亞洲恐怖片恐怖的討論一直有在進行。
  • 《閃靈》的續集拍成這樣,你們是要向庫布裡克謝罪的
    這個對於沒有看過《閃靈》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問句,而是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句,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睡夢醫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一部恐怖片嗎?如果你這樣想,恭喜你,你是正確的,你的想法很正常,這就是一部恐怖片,而且是雜揉了很多亂七八糟恐怖元素的恐怖片。
  • 並不想站在庫布裡克《閃靈》的肩膀上,而是作為史蒂芬金《閃靈》的續篇《睡夢醫生》
    可以上8分的佳作,也是最被低估的續集之一了,很多人都只知道《閃靈》是庫布裡克的電影作品,這自然沒錯,但是《閃靈》先是史蒂芬金的小說作品。而弗拉納根的這部電影續篇更多的也是展現史蒂芬金的《閃靈》的續篇,當然了,你要說想完全繞開庫布裡克的《閃靈》拍續集,那也是不現實的,所以自然有了片頭和片尾這些影像上的致敬,而且在小說版本裡其實酒店就已經因為鍋爐房爆炸而燒掉了,所以這次弗拉納根的結局也算是彌補了電影版的結局。
  • 不僅僅是恐怖電影:《閃靈》
    《閃靈》這部電影,大概是最不恐怖的恐怖片了,沒有血腥場景,沒有殭屍也沒有尖叫。但是《閃靈》卻在1980年上映後引發轟動,成為豆瓣評分最高恐怖片,至今仍是好萊塢歷史上的經典。這部電影為什麼會受到如此的好評呢?
  • 這些《閃靈》幕後製作秘聞,你了解多少?
    作為恐怖片經典,《閃靈》的熱度經久不衰。近日,《閃靈》續集《睡夢醫生》曝光首張海報,並發布首支中字預告,在粉絲中引發熱烈歡呼,堪稱有生之年系列,再度引發了大家對於《閃靈》這部經典的關注。《睡夢醫生》將於11月8日在北美上映,等了四十多年的續集,沒有了庫布裡克,還能延續一樣的恐怖嗎?我們將拭目以待。在此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這些關於《閃靈》幕後製作的秘聞。
  • 老斯《人工智慧》「偷師」庫布裡克 《發條橙》《閃靈》等多個鏡頭...
    &nbsp&nbsp&nbsp&nbsp近日在網上曝出的一個視頻對比了史匹柏執導的《人工智慧》和庫布裡克作品中的一些鏡頭,發現了驚人的相似性。庫布裡克的《發條橙》、《閃靈》、《太空漫遊》和《亂世兒女》出現在視頻中。
  • 能否打開《閃靈》宇宙,就看這部新片了
    1980年的《閃靈》或許不是影史最佳恐怖片,但斯坦利·庫布裡克所創造的恐怖,後人只能夠模仿,卻不能夠複製。一般的恐怖片是視覺上的恐怖,這部電影則是精神上的恐怖。羅伯特·德尼羅曾經是庫布裡克考慮的男主角人選之一,但遭到小說原著作者史蒂芬·金否決。沒演成的德尼羅之後看完成片,他聲稱因此做了一個月噩夢。多年以後,華納敢拿《閃靈》來拍續集著實勇氣可嘉。
  • 《閃靈》只覺得女主角長得恐怖,劇情沒什麼恐怖感
    但是,這部劇裡,臉上皮包骨,配上經常表現恐怖的睜大眼睛,長大嘴巴,就讓人覺得她也隨時有變成鬼的可能。少主:有超能力卻沒什麼用少主具有一些沒用的超能力,讓未發生的或者在遠處發生的事,在自己腦海中直播,劇中的黑護法稱之為閃靈。黑護法和少主的閃靈能力很強大。
  • 閃靈:電影逼瘋演員,一個鏡頭NG148次,女主拍完險些抑鬱
    今天來講一講閃靈這部電影中你有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1丹尼在拍攝閃靈時才5歲,為了不給小朋友留下心理陰影。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導演跟丹尼說開始的是一部喜劇。丹尼對這個說法一直深信不疑。由於電影有分級制度,丹尼直到長大成人之後,才終於有機會看閃靈。那個時候他才知道原來自己拍攝的是一部恐怖片。
  • 閃靈:電影逼瘋演員,一個鏡頭NG148次,女主拍完險些抑鬱
    ,導演庫布裡克在好萊塢可是神話一般的存在。而閃靈讓拿慣了奧斯卡大獎的庫布裡克拿到了導演界的恥辱獎金酸梅獎,閃靈原著小說作者也曾經評價這部電影稱,雖然這部電影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地方。但這部電影的本質就像一輛外表炫酷,但是缺少了引擎的凱迪拉克跑車。作者這番話不可謂不損,一個去了引擎的跑車,外表再炫酷有什麼用呢?
  • 等了40年,「閃靈」續集終於來了
    「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有一句著名的話:「對我來說,最佳的效果就是讀者在讀我的小說時因心臟病發作而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創造出了許多令全世界人民心有餘悸的恐怖形象。但是兩位大人物合作的《閃靈》卻鬧出了不愉快。史蒂芬譴責庫布裡克對小說的改編太雜,「電影是想得太多,感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