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瞾影視館執筆原創:
《漫威復聯》/《變形金剛》
2019年,十年布局的漫威影業迎來了事業爆發期。《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全球上映,在口碑盡如人意的情況下,以27.9億美元票房躍居超越霸榜十年的《阿凡達》(27.6億美元票房),成為新一屆的全球票房排行榜第一名。漫威掌控人凱文·費奇於2014年發表的言論再度被翻出&34;,這句話也不再是狂妄之語。
反觀《變形金剛:大黃蜂外傳》,在系列正傳前五部狂攬超40億美元票房的背景下、該片口碑尚可的前提下,《大黃蜂》僅僅拿下4.59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雖然未曾虧本,但如此票房顯然不是一部好萊塢A級大片應有的水平。
未有明確消息的《大黃蜂2》
在此之後,《變形金剛》《大黃蜂》製片人洛倫佐·迪·博納文圖拉2019年接受美國媒體採訪,他透露了對《大黃蜂2》的規劃,他說道:&34;但時至今日,《大黃蜂2》還尚未有確切消息。也就是說,《變形金剛》系列電影幾乎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
對於高商業價值的超級大片系列,能引起共情的角色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至於劇情水準,只需要達到及格線或是業界標準水平,就能夠吸引到足量的觀眾。
《變形金剛》真人電影迄今上映了6部(5部正傳、1部外傳),在觀眾心裡有印象的角色無非擎天柱、大黃蜂、威震天、紅蜘蛛幾個而已,至於能夠引起共情的角色恐怕也就只有擎天柱和大黃蜂,畢竟對反派的刻畫太過表面,沒有&34;。
《變形金剛》核心角色「擎天柱」
至於影片裡出現的其他汽車人、霸天虎,都是什麼載具(長什麼樣)、有什麼特性(用什麼武器),深度性格層面是怎樣的,觀眾全都一無所知。反正看《變形金剛》就是去看一個刺激,人類、汽車人、霸天虎之間一通亂打,誰還活著、誰被打死了沒必要知道得多清楚,反正就是看一個&34;的頂級特效罷了。
至於漫威,《復仇者聯盟》系列十年布局真不是白吹的。08年《鋼鐵俠》第一部全球上映的時候,能有多少觀眾是衝著漫畫去看真人電影的?這類觀眾的比例著實很小。而《鋼鐵俠》就像是升級版的&34;,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終究他是一個&34;,活在現實世界、能夠引起共情的人。
託尼·史塔克[鋼鐵俠]
在《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等超級英雄都被觀眾認識、獲得觀眾的共情之後,這才有了超級英雄組團的《復仇者聯盟》,一是能夠吸引到不同超級英雄的粉絲,二是將整個電影的特效進行了全面升級,才堪稱之為&34;。
不論是《變形金剛》還是《漫威復聯》的漫畫、動畫,最初都屬於大受歡迎的作品,但改編電影畢竟需要將整個故事系統(包括人物聯繫、世界觀等)重新修正,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化的改編。這一點,主要責任在兩個系列的核心負責人身上:《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一把手——麥可·貝,《漫威復聯》系列電影一把手——凱文·費奇。
麥可·貝對待《變形金剛》原作的態度,簡單來說就是三個字&34;,即便被原作項目的負責人打動要拍真人電影,我敢保證麥可·貝始終都沒有正視過《變形金剛》原作,這一點從改編上就能很好的看出來。
《變形金剛》動畫原作
《變形金剛》原作具備完整的世界觀和完備的時空線索,整個大的框架清晰明了。然而在麥可·貝真人電影裡,五部連看都很難說出來,《變形金剛》到底描述的是怎樣的一個世界的怎樣的故事。正邪兩派(汽車人、霸天虎)的背景、具體故事他一筆帶過,反正霸天虎就是要佔領地球、消滅異己,汽車人不管如何被猜忌,就是要保護人類,與霸天虎戰鬥。沒有詳細的前因後果,整個故事的邏輯會全面崩塌,整個宇宙體系、世界觀也都成為毫無意義的背景板。
至於《漫威復聯》的&34;合理化,則與《變形金剛》截然不同,這裡不做深析。
回到前文,角色定位不清、塑造程度不足當然不完全是麥可·貝的責任,畢竟《變形金剛》不能完全成為一部只有&34;的電影,人類作為潤滑劑的存在不能說是十足必要,但至少提醒著觀眾,這還是&34;的故事。另一方面,如果全片CG特效,&34;的戲份過多,那影片成本會無限提高,派拉蒙影業像《阿凡達》那樣豪賭一次還行,回回豪賭是絕無可能的。
派拉蒙影業
至於改編電影需要&34;合理化,這麥可·貝是真的要負主要責任,作為系列電影負責人一把手,他顯然不具備大局觀,《變形金剛》理應是派拉蒙的《變形金剛》,而不是他用來提高個人知名度的&34;。
所以說,《變形金剛》銷聲匿跡、《漫威復聯》火熱不減,既有先天因素(角色定位不清、塑造程度不足),也包括後天的原因(改編電影需要&34;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