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檔電影一部沒落的看了一遍,我常常會因英雄的沒落而落淚,因市井卻真實而沉醉,因小眾但閃光而傷感,因現實卻誇張而無法入睡。而今年的電影市場卻讓我對國內電影產生了距離感,不黑不吹,說說我個人對國內電影的一些看法,借張譯的幾部車輪戰影片,評價一下為啥我對今年的國內電影失去了好感。
首先,個人認為,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歸根結底是對現實生活的藝術體現。可以說,能夠在螢屏上成功表達出感動的力量,一定離不開鮮活的人物,貼近百姓的人物形象,從而傳遞出力量和價值;有生動的故事來集聚力量,才更能激發力量;電影固然需要有偉大的情懷,來感染人、打動人,給人持久的思考。而僅僅如此,一部影片不去關注當下中國人的真實生活,不能大眾地、客觀地反映出借古爍今的精神內核,絕對算不上一部佳作。
從去年起,為了宣揚"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編導們極力搜索著吸睛的劇
本題材,雖然一部部打上愛國鉻印的片子層出不窮,搬上螢屏,卻難以逾越創作淺薄的溝壑。
正當國內電影人沾沾自喜,細數著票房,自吹自擂地演繹著票房神話時,看時下"火爆"的電影市場,有沒有一部影片能真正觸及心靈,讓觀者動容,讓聽者雄起,讓後繼者如數家珍地傳頌和發揚呢?試問國內哪一部算得上是真正一流的現實主義電影呢?
無論是宣傳方還是吃瓜的自媒體人無一不在跟著胡吹海擂,動不動就什麼票房幾十億,哪個演員成了百億之星......。殊不知,這些亂帶節奏的數字正在淹沒著人們的對電影本身的期望和認知,票房再高,充其量只能說明一點,中國人是真的多!10元*1億觀眾=10億人民幣。
回首2019年,中國電影(14.710, 0.07, 0.48%)票房突破600億元。其中,《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國慶檔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等國產電影,表現尤其搶眼。電影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收穫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發揮著強大的價值引領作用。
《我和我的祖國》從小人物、小視角切入宏大歷史,展現普通人與祖國命運相連;《中國機長》講述機組人員沉著應對事故,在萬米高空創造奇蹟;《攀登者》回溯當年中國登山隊徵服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凡人壯舉、家國情懷,在電影中得到充分展現。
說說這近些年正如日中天的張譯,細數一下,三四年間出演了數十部影視作品,較為代表的有《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親愛的》、《老炮》、《重生》、《士兵突擊》、《好傢夥》《雞毛飛上天》,僅2020國慶檔至今,一個人從《八佰》轉戰《金剛川》之後,又馬不停蹄地擠進《一秒鐘》,難道不介意觀眾審美疲勞嗎?如此多跨度的角色轉嫁在一人身上,簡直像是穿越劇,狂轟濫炸的信息炸彈,讓我等如何能轉換得過來。
不僅如此,還有三部隔空之作還沒定檔,兩部電影《懸崖之上》《重生》和一部電視劇《國家行動》正在路上。不知大家如何?我是不願意看了,這不是胡吃海塞,消費一眾情緒嗎?就好象講故事,一會說小明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會又說他熱血上腦門,拿起槍去當兵打鬼子,後來,膽小得要命他隨大部隊進入了朝鮮戰場,當起了高射炮手,然後吧,在《懸崖之上》《重生》,急竄進《國家行動》一連就是幾十集。這緊湊的演出,能把人物託得起來?"沉得下去嗎?
六、近日,又有張譯兩部參演的新片陸續定檔
張譯主演的新片《金剛川》、《一秒鐘》分別定檔,將於10月25日和11月27日上映,官方如出一轍地又在吸睛地宣傳著:《金剛川》;《一秒鐘》一部具有強烈時代感的劇情電影,由張譯、劉浩存、範偉、餘皚磊等領銜主演,演員陣容就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以上僅是個人對眼下電影市場的局限看法,不當之處敬請原諒,諸多論點也僅僅是對中國電影發展寄予厚望的同時,品頭論足以為中國電影和電影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