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Was系列|誰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2021-02-07 布蘭朵原版少兒英語課堂
"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One is as though nothing is a miracle. The other is as though everything is a miracle."1901年的某一天,一個22歲的年輕人在萊比錫《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毛細現象的論文,這是他人生中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這篇論文並沒有受到人們太多的重視,包括作者本人也是一樣,多年以後在談到這篇論文時他竟以戲謔的口吻稱它「毫無價值」。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此時他還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裡工作,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不過沒人會想得到,四年後這個年輕人的理論將會顛覆人們的世界觀。

質能方程

1905年,後來的科學史將這一年稱之為「奇蹟年」。這一年愛因斯坦發表了5篇論文,正式提出了質能方程和相對論的概念。質能方程描述了物質質量與能量之間的關係,相對論則認為時間與空間並非相互獨立而是互相交織在一起。之後的時間裡,愛因斯坦不斷完善相對論的理論,相對論也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之一。
我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就曾這樣評價愛因斯坦:20世紀物理學的三大貢獻中,愛因斯坦佔了兩個半。作為歷史長河最為璀璨的那顆星,愛因斯坦也確實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就一直在思考。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Knowledge is limited. Imagination encircles the world.早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他就對指南針為什麼總是指著一個固定的方向充滿疑問,纏著父親詢問了一連串的問題。當他父親解釋道這是受到地球磁場作用時,愛因斯坦對這種看不見的力量興奮不已,儘管當時他可能連單詞都說不好。

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

至少對愛因斯坦來說,在他67歲的時候仍然在為當初指南針的驚奇感慨萬千。他在《愛因斯坦自述》中寫道:「我記憶中第一次經歷這種『吃驚』還是在4歲的時候,父親給我一個羅盤,它的指南針行動方式奇特令我感動震驚,因為在我既有的頭腦中,也即我無意識的概念世界中,它是第一個根本無法找到其相應位置的事物。這次經驗給我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而持久,以至於現在仍盤桓於我的腦際。」科學家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會對人們已經司空見慣的事物繼續保持好奇,舉一例子來說,普通人不會想著怎樣去測量地球的質量,但是科學家卻會對這個問題充滿興趣。在求知慾的帶動下,少年時期的愛因斯坦迫切地找到了書籍來幫助他思考數學和科學問題。正如一些孩子夢想成為機械師或醫生一樣,愛因斯坦註定要成為一個思考者。


1914年,愛因斯坦受邀遷居柏林。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身處在漩渦中心,愛因斯坦並沒有因為名利選擇自保,而是態度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立場。Heroism on command, senseless violence, and all the loathsome nonsense that goes by the name of patriotism - how passionately I hate them!戰爭期間,愛因斯坦參與了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並在此期間與法國進步作家羅曼·羅蘭取得了聯繫。愛因斯坦直言道:「藝術和科學如果想要自由,就必須要把德國打垮。」羅曼·羅蘭欽佩愛因斯坦強烈的反戰態度和勇氣,並在日記中寫道:「生活在德國還能這樣指責德國,這真得令人難以置信。」

一戰開始後,德國聲稱自己是在打自衛戰爭,並發表了著名的《告文明世界書》。為了給自己的戰爭罪行脫罪,德國脅迫了九十多位在德科學家和藝術家在《告文明世界書》上簽字。當輪到愛因斯坦籤字的時候,他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這次拒絕也使得他在之後的日子裡不斷受到官方和社會的打壓。

愛因斯坦夫婦

儘管如此,愛因斯坦仍未下定決心離開德國,直到納粹政府上臺。1933年,愛因斯坦正前往美國訪問,但突然得知納粹政府查抄了他在柏林的寓所,並懸賞十萬馬克通緝他。愛因斯坦於是放棄了再返回德國的念頭,決心留在美國。1942年,美國,一項由世界頂級科學家牽頭的計劃開始秘密展開,亦稱曼哈頓計劃。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賦予了這項計劃最高的優先級,並交由軍隊負責管理。愛因斯坦是這項計劃的促成人之一。1939年愛因斯坦就在與羅斯福的信件中提到鈾元素作為新型能源的巨大可能性,使用大量的鈾建立起的鏈式反應可以產生巨大能量,這股巨大能量可以引導新型炸彈的構造。作為一名具備頂級大腦的和平主義者,愛因斯坦深知這種具備驚人威力的新型炸彈決不能落入納粹德國這個戰爭惡魔的手中,他在信的結尾特意提到了納粹德國對於鈾研究的進展,敦促羅斯福早下決心,一定要趕在納粹德國之前完成對新型炸彈的研發。

歷史已經給我們證明過了這種炸彈的威力,1945年,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兩顆原子彈相繼在日本廣島和長崎被引爆,共造成廣島和長崎近30萬人的死傷。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愛因斯坦深感遺憾地說:「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當初給羅斯福寫得那封信。」木已成舟,當初只是為了不讓原子彈落入納粹德國這個惡魔的手中,卻沒想到將它送到了另一個瘋子那裡。



愛因斯坦毫無疑問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既不追求財富,也不附庸風雅,只願遵從自己的內心。暮年的愛因斯坦依然在發表學術論文,也依然在追求世界和平。他在各類期刊上連續發表過許多關於原子戰爭和世界政府的言論,聲稱原子戰爭沒有未來,用戰爭解決爭端已不可能。


不過美國政府顯然沒有將愛因斯坦的言論太當回事,為了防範蘇聯方面的威脅,美國一直在擴充軍備,進行大量的核試驗。愛因斯坦與美國政府的嫌隙愈來愈深,在他去世前兩個月,還在雜誌上發表聲明,寧願做一個工匠和商販也不願在美國當科學家。


1955年,愛因斯坦於普林斯頓溘然長逝,他生前立下遺囑,要求將自己的身體進行火葬並將骨灰埋藏在一個保密的地方。


當時對愛因斯坦進行屍檢的醫生託馬斯·哈維利用這次機會將愛因斯坦的大腦悄悄取出進行了研究,然而這件事很快敗露,哈維受到了愛因斯坦家人和社會的譴責,迫於壓力,哈維聲明只會將大腦用於科學研究,不會用它牟利。愛因斯坦家人最終被說服,同意哈維繼續保存愛因斯坦的大腦。

哈維保存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四十三年,在此期間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表示這顆大腦確實與普通人的不太一樣,愛因斯坦的大腦比普通大腦寬了大概15%,並且有著不尋常的凹槽。不過在當時,這些差異的重要意義並不被人得知。

愛因斯坦的故事我們現在只能從歷史中獲悉了,但他留給世界的禮物仍陪伴在我們身邊,不光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還有他對世界的理解以及對宇宙的態度。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是可以憑藉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自己走上正確的道路,愛因斯坦如此,我們亦可如此。


【作者】 傑西·布拉裡爾(美)

【適讀年齡】 8-15歲


讓我們在這本插畫書中發現關於愛因斯坦更多的故事吧!




參考資料:

[1] 網易雲閱讀:愛因斯坦自述  http://yuedu.163.com/source/475f5eefcfb14598bc821a7a49dc0c9f_4

[2] 百度百科:愛因斯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F%E5%B0%94%E4%BC%AF%E7%89%B9%C2%B7%E7%88%B1%E5%9B%A0%E6%96%AF%E5%9D%A6/127535?fromtitle=%E7%88%B1%E5%9B%A0%E6%96%AF%E5%9D%A6&fromid=122



布蘭朵教育專為家長和孩子提供雙語讀書規劃,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技能和閱讀習慣。

我們提供上萬冊原版書籍專業分析和閱讀建議,供家長和孩子們閱讀和借閱。



相關焦點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的故事
    如果一天,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有記者採訪你,問到:「請問,你知道阿爾伯特是誰嗎?」我想有好些讀者表示不知道此人。但是記者再問:「那愛因斯坦呢?」肯定所有的讀者會異口同聲:「當然啦,他是著名的科學家,相對論的締造者呀。」
  • 靈魂深處自有香——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881年11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三歲,爸爸媽媽有了第二個孩子,在第一次見到妹妹時,他以為這是一個送給他的玩具,他說到:「真是不錯,可它的輪子在哪裡呀
  • 《怪男孩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我們選用了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 《怪男孩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寫給大玩童: 我們和偉人都曾有相同的表情。愛因斯坦說:「小妹妹身上怎麼沒有輪子?」熊孩子完全沒有長兄自覺,對妹妹很粗暴。妹妹瑪雅說:「哥哥其實需要一個『堅固的骷髏』來當妹妹。」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技達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名字可真的如雷貫耳,當今世界怕是沒有人不認識,他的超高智商和超級影響力放在當今社會也依然會是一顆重磅炸彈,這位被《時代周刊》稱為「世紀偉人」的科學家到底有著怎樣的華麗人生,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 愛因斯坦留給後人的十個建議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偉大的相對論和E=mc2.縱觀其在科學領域的孜孜不倦,愛因斯坦就是一縷光芒,指引著我們用努力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教會我們體味失敗,並珍視他人。即便你不是科學家,這些教導也適用於你今日的生活。
  • #珍貴史料# 愛因斯坦用英文解釋相對論 | 英文短片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家庭。下面珍貴史料短片選自1948年影片《原子物理學》,愛因斯坦用英文解釋相對論。短片時長58秒,中英文字幕。愛因斯坦英文口音帶點德國味道。
  • 英11歲男孩智商測試162分,超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稱:愛讀書和拼圖
    當地時間2月25日《每日鏡報》報導,英國一名11歲男孩在他的智商測試中得到了162分,超過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位來自沃特福德的小天才雅利安·凱薩帕爾曾就讀於巴奈特的伊莉莎白女王學校,曾在五、六年的國家小學數學挑戰賽中分別獲得金銀證書。
  • 名人名言英語 常識就是人到十八歲前所累積的種種偏見 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奠基人,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
  • 10種了解有關愛因斯坦和廣義相對論的方法
    1.愛因斯坦:《生活與時代》,羅納德·克拉克(世界出版,1971年)(書)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數字有關的傳記有數十個,但英國作家羅納德·威廉·克拉克在1971年精心準備的傳記肖像是理解德國天才人物的基本參考。
  • 愛因斯坦的孫女,爆出祖父「大醜聞」,晚年仍在控訴愛因斯坦家族
    《駕馭阿爾伯特先生:用愛因斯坦的大腦穿越美國》一書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話:「60年代我在伯克利學院上學的時候,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其他男人是因為我,還是因為我的名字想和我在一起。你知道,就因為我是愛因斯坦家族的一員。」這是源於愛因斯坦孫女伊芙琳對家族的「控訴」。對於一個人來說,家族是依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每個家族最好的詮釋。
  • 愛因斯坦系列之十九:人生一世孤獨立
    可是,無論如何,在我們這個時空中:愛因斯坦永垂不朽!因為,我們的宇宙,就是他的紀念碑!讓我們用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的著名評價結束我們這次與愛因斯坦跨越時空的華彩聚會:「愛因斯坦不僅是偉大的自然科學家,他還是偉大的人。他是駛向戰爭深淵的世界裡的和平象徵。他是病入膏肓的世界裡的健康人,他是充滿偏執狂的世界裡依然保持思想自由的人。」
  • . | 愛因斯坦與烏爾姆
    那我們的故事就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 烏爾姆(Ulm)講起吧小H一直在想怎麼來講這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的偉大科學家的故事直到前幾天看到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答愛因斯坦到底厲害到什麼程度?
  • 愛因斯坦的孫女,窮到撿垃圾,卻爆出了祖父的大醜聞
    然而,作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孫女,伊芙琳·愛因斯坦(Evelyn Einstein)的生活,卻受到了來自其著名姓氏的心理包袱,以及社會壓力的明顯影響,這最終導致了她的人生非常不幸福。按照現有說法,伊芙琳並不是通過血緣關係,而是通過收養方式進入到愛因斯坦的家族中去的。作為長子漢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唯一養女,關於伊芙琳與家庭關係真實性質的陰謀論越來越多。
  • 愛因斯坦的童年|昌海一述
    著名科普作家盧昌海博士今後將在《返樸》個人專欄「昌海一述」中,撰寫一系列關於愛因斯坦的隨筆(讀書筆記),為讀者諸君介紹一個不常在普通讀物中所見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名字「阿爾伯特」的由來也略有故事:據2004年「出土」的,被稱為「愛因斯坦最後女伴」的捷克裔女子約翰娜·范託娃 (Johanna Fantova) 與晚年愛因斯坦交談的「日誌」記載[注3],愛因斯坦的父母原本打算將愛因斯坦取名為「Abraham」(亞伯拉罕),以紀念他爺爺(「Abraham」是愛因斯坦爺爺的名字,以爺爺的名字給小孩取名在很多國家都很常見
  •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7句名言至今仍然非常有意義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資料來源:網絡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位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大科學家,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
  • 超越科學:關於愛因斯坦你不知道的5件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公民 愛因斯坦是一個很有天人稱的人。他前往不同國家(義大利、瑞士、比利時、英國等)生活,並在一生中獲得了4個不同州的公民身份。歐洲動蕩的政治局勢(他因納粹主義而離開德國)和他的科學生涯(他與布拉格、柏林和美國的學術機構有聯繫)是搬家的主要原因。他出生在烏特姆堡王國(現德國)的德國人。
  • 20張照片,看完愛因斯坦的一生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猶太人。圖為童年的愛因斯坦。
  • 閒聊愛因斯坦家族八字
    傷官格,不拘一格發揮創意,為智商高的體現,(楊振寧的父親數學家楊武之也是傷官格,而楊振寧和愛因斯坦一樣也是正印格。冥冥之中,仿佛存在對稱的世界和對稱的家族?)本尊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上午11:30出生在德國烏爾姆。
  • 愛因斯坦吐舌頭的照片是怎麼來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著名德國猶太商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
  • 愛因斯坦的初戀
    如上文所述,1895年的聖誕和新年,愛因斯坦都跟溫特勒一家共度,愛因斯坦父母則於12月30日分别致信溫特勒家,這其中愛因斯坦母親在信中寫了這樣一小段話:親愛的瑪麗小姐,你可愛的來信帶給我巨大的快樂,我很快就會給你寫信,在此先致上親切的問候。我們於今天早晨收到了你和阿爾伯特的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