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黑龍江都市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白色的羽毛下,帶著一些深色斑點。外行人看上去,覺得這隻鴿子挺好看,但對於買家張某來說,這隻鴿子和他要買的那隻差得可太大了。
張某是一名信鴿愛好者,11月25日,他在某網絡平臺觀看一個信鴿拍賣的直播,相中了一隻比利時信鴿。在直播中,張某最終以一萬八千元的價格競拍成功。雖然在一些人看來,這個價格不低,但張某十分高興。很快,他收到了一個自稱店家的微信好友申請。
在微信中,所謂的店主十分痛快,直接給張某優惠了8千塊。張某把一萬元轉了過去,就期待著自己喜歡的信鴿到貨了。但他怎麼也沒想到,最終郵寄來的鴿子卻大相逕庭,無論從外觀、品種等各個方面,都和他相中的那隻相差巨大。正當張某準備找店家討要說法時,又一名自稱是店主的人聯繫上了他。
張某說:「當天我就感覺他是騙子,因為客服又加我說,你把錢轉哪兒去了,我說給你們了,他說不對,那是騙子,你趕緊報警。」
當真正的店主聯繫上張某,張某更加肯定了自己收到的這隻品種不對的鴿子,只是騙子的工具。可當他再去找這個冒充的店家時,卻已經聯繫不上了。一招狸貓換太子,張某的一萬元就進到了騙子的口袋。民警接到報案後,立即展開了調查。
接到張某報案後,民警通過微信核實,發現犯罪嫌疑人的微信帳號,頭像和名稱都是從直播平臺處複製粘貼來的,買家確實很難分辨究竟是不是鴿子賣家。
民警發現,嫌疑人一共用了三個微信號,其中一個微信號是用別人的微信註冊的,專門用來冒充真實賣家。而有時候微信會提示有轉帳異常或有風險,如果受害人轉帳不成功的話,嫌疑人就會用另一個商戶二維碼進行收款。
張某收到犯罪嫌疑人郵寄來的鴿子,郵寄地址顯示為天津市。通過聯繫天津方面鴿子的發貨方,民警了解到,犯罪嫌疑人除了向黑龍江省巴彥縣的張某發貨外,還向甘肅某地也郵寄了鴿子,很有可能是以相同手法實施的詐騙。了解到嫌疑人在甘肅有行蹤,民警連夜趕到了甘肅。
但犯罪嫌疑人具有一定的反偵察能力,在甘肅出現後又迅速離開,民警並沒有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蹤跡。但通過對當地的調查走訪,民警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居住地在廣西省貴港市某地,民警隨即轉戰到廣西。
經過連續幾天的跟蹤調查,民警逐漸鎖定了張某坤就是在微信中偽裝賣家的犯罪嫌疑人。12月12號,民警決定對張某坤實施抓捕。
經過對張某坤的突擊審訊,他供述出其弟弟張某仁同樣參與作案。民警迅速將張某仁抓獲,將兩兄弟押回黑龍江。
巴彥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大案中隊中隊長張宏宇:他倆都是當地的無業游民,哥哥三十左右,他弟弟二十多,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生活比較拮据。在觀賞某平臺的時候,發現假冒鴿子賣家可能能弄到錢,隨後商量幹這個事。
想賺巨額差價 幹起非法勾當
兩人想得倒是挺簡單,冒充其他商家騙人。但手裡沒有買家要的東西,隨便發其他品種的鴿子過去,內行人能看不出來嗎?民警經過審訊還發現,這兄弟倆對鴿子的品種也是一竅不通。
在北京某信鴿基地,品相好的比利時信鴿,每一隻的售價都非常高,身材也更為瘦長高挑。信鴿與普通鴿子的最大不同,就是它可以從幾百公裡甚至上千公裡外的陌生地點飛回家中。許多信鴿愛好者飼養它們,會時常帶著鴿子參加比賽,以獲取獎勵。
案件當中直播拍賣的比利時信鴿,僅從國外運至國內的運費,價格就是國內普通觀賞鴿的數十倍。犯罪嫌疑人張某坤雖然不懂鴿子的品種,但因為經常觀看網絡直播,他對這些鴿子的外觀也有所了解。
張某坤供述,因為沒有鴿子的貨源,他和弟弟經常會同時關注好幾個售賣鴿子的直播,去購買裡面價格較低的觀賞鴿,再偽裝成其他賣家把觀賞鴿當信鴿出售,從中賺取所謂的差價。
經初步統計,犯罪嫌疑人張某坤、張某仁涉嫌詐騙案件4起,涉案金額達5萬餘元。目前,兩人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辦理中。
警方提醒,在網絡上購買商品,或是在直播平臺裡,與商家聯繫時要注意核實對方的身份,尤其是涉及金錢交易的,一定要謹慎,別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