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人過得很好,為何需要愛?| 關於愛的4種真相和錯覺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 47

編輯 / KY主創們

最近一個朋友和我說,她已經做好單身一輩子的準備了:

「比起以前在感情裡大起大落的情緒體驗,我更享受一個人的平靜。現在我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好,運動、讀書、朋友聚會。我還養了貓,有了它的陪我以後,我更覺得不需要戀愛了。」

以前天天叫著脫單,而如今,人們對愛的感受和需求,好像越來越寡淡。有的人覺得不需要愛:「想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可以找到小夥伴,為什麼還要談戀愛?」也有人不再相信愛:「那些結婚的,不也很多都離婚了嗎?」

我們逐漸進入了一個 「羞於談愛」的時代,甚至,談論愛還會遭受各方鄙夷: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酒不好喝,為什麼還要談戀愛?

今天我們想和大家再聊聊愛這個話題,關於我們為什麼仍然需要愛,真正的愛是什麼樣,可以帶給我們什麼。看完今天的文章,也許你會有新的感受。

01.

真正的愛是什麼?

在討論是否需要愛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明白,真正的愛究竟是什麼。

經過一定的文獻閱讀、訪談調研、結合弗洛姆的主張,我們總結出真正的愛包含了以下4個方面:

1)主動考慮對方利益:愛是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出於生存和資源競爭的目的,人類普遍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我們往往會將自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但真正的愛會破除這種傾向。

當愛發生時,我們會開始主動考慮對方的利益。我們把對方的利益看成是自我利益的一種延展——經常說的從「我」變成了「我們」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把兩個人的利益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甚至當雙方利益發生衝突,只能滿足其一時,真正的愛讓我們有能力把對方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

我們會願意暫時擱置、部分妥協自我的需求,但這並不意味著個性的喪失和自我的犧牲。在權衡和實踐的過程裡,我們從孤立的個體,走向更為緊密的合一整體。

2)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真正的愛是這四者的交融形態

在真正的愛裡,我們會主動關心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並為這份關心付出努力。愛與努力密不可分:你愛你為之努力的東西,同樣你為你所愛的東西而努力。所以很多人常常說:「愛不只是嘴上說說,要看他做了什麼。」

持續的關心也是責任感的體現。如今我們提起責任感,常常指外部加於人身上的事,但真正意義上來說,責任應該是完全自願的行為。我們可能會怠惰,會被誘惑,但主動自願承擔的責任,就是自我規束和維繫關係的基石。

但是,如果責任失去尊重的支持,就可能演變為佔有。擁有過度責任感的人,會覺得自己需要為對方的生命負責,從而走向一個控制對方的極端。唯有尊重,順應對方自身規律和意願的實踐,才能避免自我滿足的偏離。

要做到尊重,就必須對對方有本質性的、充足的了解。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這4者在真正的愛中是互為前提,相輔相成的。

3)真正的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

愛是主動給予的能力。

常常有朋友抱怨:我對他ta這麼好,為什麼ta要這樣對我?這種付出並不是給予,背後其實是個人「付出感」的滿足和對對方回饋的需求。

真正的給予不是索取、也不是痛苦或犧牲,而是由內到外的自我表達。給予是人的潛力的最高表現,人在給予的過程裡,感受到自己的強大、富有。它比接受更讓人快樂,因為給予不是喪失和捨棄,恰恰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給予並不簡單指物質或情感上的給予,而是整體生命力的流露:「他給他以快樂、興趣、理解、知識、幽默、傷感——把他自身一切充滿活力的東西表現出來並具象化。」

當一個人在分享作為獨立個體的生命時,也豐富和充盈了對方,喚起了另一個人的生命力。

4)愛是創造的能力。

很多人覺得在一起久了,感情變淡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但真正的愛是具有創造力的,賦予這漫長的生命以延展性和流動性。

處於一段感情中的雙方個體通過相互的給予,會不斷革新和成長。同時,在兩個變化生命的互動過程裡,還會激發靈感,共同創造出新的事物。並因為這份創造力,開啟對世界新的認知和體驗。

02.

那些我們以為的愛,真的是愛嗎?

當我們理解了真正的愛是什麼以後,去回溯生活中很多對於愛的理解和描述時就會發現——

我們很容易把一些伴隨著愛產生的感受,誤以為愛。甚至,有一些常見的關於愛的闡述,實質上並不是愛。

一般來說,關於愛,我們常常有這幾種迷思:

Daniel G. Amen(2009)博士說:「浪漫和迷戀並不是真正的情感。那是一種動機,是大腦獎勵系統的一部分。」我們的「上頭」,不過是因為在某個場景下,人物、氛圍、聲音等等因素綜合在一起,激發了大腦和腎上腺中多巴胺、苯乙胺等激素釋放。

你認為自己在『愛』對方,實際上,你是在從對方身上索取激素帶來的快感。這個過程裡你是想要的,是滿足個人的欲望,沒有真正的給予,也沒有關於愛的實踐。

當一個人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我們理想化伴侶的模型時,我們便把所有理想化的、美好的品質投射在對方身上,會忽略對方的缺點或負面特徵(Barelds & Barelds-Dijkstra, 2007),並因為流行文化的影響,放大浪漫的感受。

Zosk(2017)在一項關於一見鍾情的研究中還發現,一見鍾情可以發生多次,且這個過程裡並不包含親密、承諾等一些與愛有關的特質。

所以,與其說一見鍾情是愛,不如說這只是浪漫愛情理想化的產物。它是一種短暫的吸引力,缺乏了真正的了解。隨著接觸加深,幻想容易覆滅,關係也難以為繼。(Ryback,2017)

強烈的佔有欲往往源於內心深層的不安全感,在自卑的人身上更為明顯。他們會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而害怕被拋棄,於是,他們通過將「被愛的人」視為財產來彌補對被遺棄的恐懼。

吃醋、嫉妒是佔有欲的體現,在某些情景下,還會涉及一些極端的手段,比如打壓,虐待、威脅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感受到控制感,通過佔有的方式證明力量,迴避自我的虛弱,並通過稱其為「愛」,來合理化這種行為。(Atkinson,2015)

佔有欲不是愛。在佔有當中,我們僅憑藉自己的想法就試圖操控對方的思維和行為,完全沒有尊重對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意志和尊嚴,走入了支配和控制的誤區。

相互依賴的雙方,都是在迴避一種虛弱的,無法自處的孤獨。他們渴望從另一個人身上,尋求彌補自己所缺乏的東西。他們都在照顧和為對方付出,看起來像愛,實際上是在建立自己的自尊和認同。

在共生式關係中,雙方都不是獨立完整的個體,都是希望從愛裡獲得自己缺失的部分。他們的愛本身就是無力的、不健全的,更不可能喚起生命力,創造新的價值和意義。

03.

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愛?愛能帶給我們什麼?

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自己不需要愛了。可事實上,任何一種「不需要愛」的說辭,其實都帶有一種逃避現實的傾向。生而為人,我們必然需要愛:

1)孤寂和疏離是難以逃脫的宿命,愛是唯一的救贖。

孤寂產生恐懼,人類最大的需要是克服孤獨感。

存在本身就是孤獨的,沒有一種功能性的關係、或是肉體上的結合可以與之抗衡。孤獨不會在孤獨中消散。在「隔絕」的狀態下,我們可能會進入看似平穩的狀態,卻也會因為找不到與這個世界的連結,而變得越來越空洞。

2)愛是有效的自我覺察和人格成長的契機。

愛讓我們洞察自我。個體的很多特質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會顯現,只有在親密的關係中才會釋放,我們才能客觀的認識和看清自己。

同時,這也是人格成長的契機。正如弗洛姆說,愛是一條認識生命秘密的途徑。我們在愛中找到了自己,發現了自己,發現了我們兩個,發現了人類。

3)愛能激發我們的潛力和品質,主動創造意義。

我們從對方身上不斷習得新的知識和技能,也因為對方的給予和分享,激發出自己的靈感和潛力。

愛是一門藝術,不僅可以把個體、社會和自然連接起來,還能夠激發出每個人身上美好品質,創造出一段屬於雙方的獨特的關係。

當一個人沒有擁有成熟的愛的能力時,會害怕、擔心、沒有安全感。而成熟的愛,是在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個性的條件下的結合。

在愛的過程裡,人克服了依賴性和自詡無所不能的妄想,摒棄了剝削他人和守財的欲望,產生了對自我的信心,和對未來生命的勇氣。

所以,希望你一個人可以過的很好,但也永遠不會失去愛的能力。

References:

Amen, D. G. (2009). The Brain in Love: 12 Lessons to Enhance Your Love Life. Harmony.

Barelds, D. P., & Barelds-Dijkstra, P. (2007). Love at first sight or friends first? Ties among partner personality trait similarity, relationship onset,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lov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4), 479-496.

Bruce Atkinson (2015), IT'S NOT REALLY LOVE: Western Culture's Misunderstanding of Romantic Attachment, Virtue Online

Fromm, E. (2000). The art of loving: The centennial edition. A&C Black.

Ralph Ryback M.D.(2017),All About Love,Psychology Today

Zsok, F., Haucke, M., De Wit, C. Y., & Barelds, D. P. (2017). What kind of love is love at first sigh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4), 869-885.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愛一個人需要勇氣,被一個人愛需要運氣
    .我不明白什麼叫恰到好處,我只是不想辜負誰和被辜負,該擁抱的時候我不退步,該笑的時候我絕對不會哭。我們都在猜著對方是否會想自己,我們都在心裡期待著對方先主動,於是我們各懷心事,最後我們漸行漸遠。喜歡微笑,並不表示你現在過得很好,而是你知道,只有微笑,以後才會過得比現在要好。愛鬧情緒的人都渴望存在感,故意說反話就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你要知道,那些彆扭又違心的嫌棄,都是說不出口的喜歡。永遠都要活給自己看,而且笑容要特別燦爛,別在乎別人的指指點點,做好你自己,讓看不起你的人高攀不起,讓看得起你的人更喜歡你。
  • 抖音熱門歌曲介紹王婭《以愛的名義》歌曲《愛情錯覺》
    似乎現在在十個人裡一定能夠找到三個手機裡安裝有抖音短視頻APP的人。也正因為這樣,讓不少歌曲在抖音上在爆火。當下年輕人的休閒方式多種多樣,有很多網友都愛玩抖音,大家紛紛感嘆刷抖音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有時候刷抖音時以為才過沒多久,結果發現時間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了。
  • 只要愛一個人,就會讓我們明白,我也曾這樣被人愛著
    3、陪伴與懂得,比愛情更加的重要。感情久了,就不是愛了,而是依賴。然後當失去時,那並不是痛,而是不舍。一個人生活,可以很快樂,可是,只有一個人,便不能說是幸福。4、真正的愛情,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找個讓你開心一輩子的人,才是愛情的目標。最好的,往往是在你身邊最久的。
  • 《愛我就別想太多》為什麼前任們總有「TA還愛我」的錯覺和自信?
    電視劇《愛我就別想太多》裡角色們的天馬行空似乎總是一脈相承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我喜歡的那個人,最終一定會和我在一起的。她認定李洪海對她的寬容和照顧就是對她的愛。殊不知這只是李洪海這個老好人的無心之舉。於是她仍不死心,身邊所有能打的牌都打出去之後,她又盯上了裴紅。
  • 心理學: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要過得很好,這樣我才能安心
    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愛自己你要懂得過有節制的生活。過度地沉迷於一件事,孤注一擲的去愛一個人都是危險的。如果一個人不愛你,選擇轉身離去,而你還深愛著對方,你要克制自己的情感,尊重他人的意願,不要糾纏不清,不要撒潑胡鬧。
  • 人生10大錯覺,越早認清越好
    生活中,我們總是很容易被大大小小的錯覺裹挾著前行。以為牽了手就是永遠,以為真心能換來真心,以為以後有的是時間......其實,真實的人生沒有那麼多的「我以為」。那些看似美好的錯覺背後,往往藏著許多扎心的生活真相。
  • 賈乃亮發文「我一個人過得很好」,其實分手也是一次「投胎」
    中文和英文裡,關於結婚的文化歧義很有意思。一個是結婚這個詞,中文裡,女孩兒說「嫁」,男孩兒說「娶」。英文裡不分,不管男女,一律用「Marry」這個詞。還有一個在我們國家很流行,國外似乎沒有,是我們經常能聽到的「結婚是女人第二次投胎。」
  • 《李米的猜想》一個關於愛和等待的故事,愛一個人你願意等多久?
    《李米的猜想》,一個關於愛和等待的故事。當然如英文名字所譯,還有死亡。愛、等待、死亡。影片開始相當凌亂,讓人的感覺相當簡單,因為在昆明生活了2年多,因此看到昆明的計程車相當親切,以及罵人和地名,以及所有的環境。計程車司機,被毒販劫持,逃跑。
  • 讓天蠍座愛到「無法自拔」的4種人,一個眼神就能奮不顧身
    天蠍座在愛情中是非常保守,非常神秘的,他們就算很愛很愛一個人,也不會輕易的向對方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們選擇含蓄低調的方式來觀察對方。然而也有這麼4種人,他們能夠讓天蠍座愛得無法自拔,一個眼神足夠神魂顛倒。
  • 人的三大錯覺,越早認清越好
    泰戈爾曾說:「你看不見你的真相,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的確,人常常會產生錯覺,有時會被紛繁複雜的世界遮住眼睛,有時又會被幼稚狹隘的認知擋住視角。認清自己很難,認清世界更難。我們以為來日方長,其實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們以為錢很好掙,其實光鮮背後總有辛酸。
  • 《三十而已》迎大結局,許幻山為何愛上林有有,真相讓人心痛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是不是讓人恨得牙痒痒?那就是正在熱播的《三十而已》。而最近,這部電視劇的大結局曝光。許幻山因為聽信了小三林有有的建議導致鞭炮廠爆炸入獄,顧佳賣房賣車幫他還了債務後,帶著爸爸和許子言去了湖南,專心經營茶廠。這樣的結局,讓人非常不滿,而顧佳和許幻山離婚的過程更是讓人心痛。
  • 抖音我的愛沒了解你在哪一個世界是什麼歌? 《愛情錯覺》百聽不膩
    抖音我的愛沒了解你在哪一個世界是什麼歌? 《愛情錯覺》百聽不膩時間:2019-06-18 00:37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我的愛沒了解你在哪一個世界是什麼歌?
  • 我深愛的人,我想你了,你現在過得還好嗎?
    也許,你過得很好,也許,你有微笑,也許,你早已把我忘掉。可是,我過得並不好,沒有你的日子裡,每天猶如行屍走肉一般,活的人不人,鬼不鬼;每天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回憶我們曾經的甜蜜美好,只有那一刻,我才覺得我還活著,一直活在我們曾經的愛戀故事中,活在無盡的思念回憶中,未曾離去;我總是在捫心自問,我對你那麼好,你為何要離開我?
  • 一個沒有你的聖誕節,我過的很好
    一個人特別愛自己的時候,是最酷的,她身上的那種光芒才會吸引到別人。之前有位曲奇曾經跟我分享過,她對待愛情很認真,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直都是被甩的那個。 她對每一任男朋友都很好,會給加班的男友親手做便當,會記得他的生日,還有每個喜好。
  • ⊱ 人生10大錯覺,越早認清越好
    那些無可救藥的痛與不甘,都已被時間撫平。就像那句話說的:「沒有結局的故事太多,我們要習慣相遇與離別。」小說裡牽了手就能白頭,可現實裡再怎麼深愛卻也可能錯過。當愛已成往事,拋下執念,何嘗不是放過自己。有時你的驚濤駭浪,在別人眼裡只是不值一提的小風波。你哭得昏天暗地,對方只會覺得矯情。你痛的不能自已,別人只會把它當談資。我們總是在最難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身後其實空無一人。自己的苦,只有自己懂,也只能自己扛。總是寄希望於別人,哭聲再大也白費功夫。
  • 警嫂關於「我愛你」的12種表達
    愛是,因責任和使命,我們並肩前行;因為你的愛,讓這世間所有美好都與我環環相扣!愛是,訂婚日期一推再推,但準警嫂還是說:「如果相遇一百次,我還是會選擇過有你的生活。」最好,你只是我一個人的。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因為你選擇了這個職業,因為我選擇了你。所以,深深的使命感和國家的自豪感,都使得作為一名警嫂的我,願意全心全意,竭盡所能的支持你的工作。作為警嫂,我希望所有的警察在奮戰的同時,要珍重自己的身體,我們需要你,家庭需要你,群眾需要你,國家需要你。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國泰民安,歲月靜好,你們不再負重前行!
  • 愛情錯覺:你的愛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還是一種錯覺的開始
    人們往往不知道是如何喜歡上一個人的,甚至無法解釋和理解愛情產生背後的原因,便盲目的投入了一段情感的開始,修的圓滿便皆大歡喜了,不得圓滿,揮霍了青春又消耗了心力。為什麼會有一部分人對於情感會草率的開始,又痛苦的收場呢?心理學上叫」錯覺選擇「效應。
  • 愛我的人or我愛的人,選哪一個?
    大道理都懂,可很多時候大腦不聽指揮,毅然選擇了自己愛的,跳入轟轟烈烈奮不顧身的愛情之中。所以,如果有一天要你選,你選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一個是比我小2歲,理科工程師,自己創辦個小公司很有錢,對我很好,但是不會甜言蜜語,沒啥共同愛好;一個是比我小5歲的銀行小職員,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把妹都已經輕車熟路,不成問題。我年齡不小,所以不想再玩了,想做個了斷。
  • 那些關於遺憾的句子:最後我們沒有在一起,你過得很好,我也是
    1、遺憾萬千種,各人皆不同。 2、最後我們沒有在一起,你過得很好,我也是。 3、就算結局是個悲劇,也該是了無遺憾的悲劇。 4、多年以後回想起你,是遺憾,卻也心生歡喜。
  • 豆瓣8.9《愛的藝術》:學會在一生中愛自己和愛別人
    《愛的藝術》是德國猶太人艾瑞克撰寫的一部傑出的理論著作,美國人弗洛姆是關於愛的藝術的傑出理論著作。這本書告訴我們兩種獲得愛的方法:一種是發展自己的個性;另一種是擁有愛別人的能力。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真愛,他們錯誤地愛自己和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