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喪與春聯的碰撞

2020-12-20 一哥於一

守喪與春聯原來實在是風牛馬不相及的事,居喪是失去所愛的人後的一種自然反應。尊、親死後,在家守喪,不辦理外事。在服喪期滿之前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其最早出於何時不得而知,《論語·陽貨》載:"三年之喪,期已久矣。"看來是出於較早時候了。不過《論語》中孔子的解釋是「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是說人長到三歲才脫離父母懷抱,父母死後要報恩三年,也是仁愛的具體表現,這應該是「過三年」的由來吧。

而春聯的出現儼然與守喪是無關的,也晚得多,最初功能與死人無任何關係。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目的是「百鬼所畏」,用來嚇唬鬼的。五代時,始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宋代時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春聯才基本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至於春聯與守喪制度的衝突大抵是起於明、清的事了,衝突的原因恐怕是春聯已經脫離了原有的桃符避邪功能而演化為喜慶、娛樂功能了吧,且顏色也固定為紅色,這樣一來本不相干的兩個東西終於成就了各地的風俗。一般的做法是:

其一、新喪去舊聯,老人下世了,原有的春聯是要撕掉的,重新貼上喪聯,或者以白紙代替,以示居孝。

其二、三年內不貼新的、紅的春聯,而多貼白的、黃的、或蘭色、青色的春聯,聯字以孝為上選,或者乾脆不貼。

其三、如果家庭已經分居,兒子們都是不能貼大紅春聯的,至於分出去的孫子輩,雖說現在不說啥。當然不貼更好,孝子賢孫的孝與賢的約束力是不一樣的。

其四、父母去世不貼是肯定的,有的地方長兄去世了,弟弟也不貼,守的是悌;伯、叔去世了,侄子們最好也不貼,守的也是孝。

很多事情分享起來是有點趣味的,做為避邪看門的桃符神恐怕怎麼也沒想到被人間的死人與守孝規矩所幹掉吧。

相關焦點

  • 在農村,家中有人去世禁忌多:三年不貼春聯,初五前不能走親戚?
    禁忌一:守喪期間不能理髮農村把孝道看得很重要,尤其是在表現孝道這件事情上,一直維持的很好。如果家裡有人去世了,那守喪期間是不能理髮的。禁忌三:三年內不能貼春聯,不貼紅農村的春節非常喜慶,要貼春聯,掛福字,或喜慶的年畫。但如果家裡有人去世,那三年內的春節就不能做這些喜慶的事情,不能貼春聯,也不能貼任何喜慶的福字和年畫,農村叫不貼紅。
  • 農村禁忌多,家裡有人去世後,三年不能貼春聯,初五前也不走親戚
    禁忌一:守喪期間不能理髮 農村把孝道看得很重要,尤其是在表現孝道這件事情上,一直維持的很好。 如果家裡有人去世了,那守喪期間是不能理髮的。 一般農村的守喪期是3個月,也就是家人離世後的三個月裡,不能理髮。 農村的喪葬習俗裡,去世後要找師傅給逝者理髮的。 師傅們一般不會多說話,直接給逝者理髮,理完髮主家要給師傅紅包,並說一些客套話,對方才會離開。
  • 【美文】守喪三年
    為母親守喪期間,繁忙工作佔據大半時間,業餘時間還要照顧老父親,因此懷念母親的時間是有限的。父親離世時,我已退居二線,工作很是輕鬆,得以有更多的時間來追思雙親。      痛失雙親,日日思念,食不甘味,寢不成眠,那是無以言表的悲痛!父母在,總有依歸,有家可回。父母不在了,何處是家?心何處安放?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此生只剩歸途。
  • 武丁守喪,三年不言,國家是怎麼治理的?
    殷高宗皇帝武丁,父王小乙去世了,《書經》記載高宗就依古禮守了三年喪,守喪的三年中沒有跟外人交談。所以本章子張問孔子這是什麼意思,三年都不講話國家怎麼治理?孔子說,「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何止是高宗,每一個古代的君王都是這樣。「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薨就是君王死了,由太子繼位,太子要守喪三年,喪期未滿不能聽政,國政就由冢宰來代理。
  • 古代十分注重孝道,但是守喪三年為什麼只有二十五個月?
    先秦時期,父母去世,子女都要守喪,但為什麼要守喪呢?主要是為了區別親疏貴賤的關係,表達對亡者的思念。 在當時,守喪期為三年。不過,據《荀子·禮論》記載:「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意思是說,三年守喪期只需要服二十五個月就可以結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 馬冬梅 | 春聯
    今天是除夕,早飯後老公就開始張羅著貼春聯。春聯有的地方叫春貼、門對,也有叫桃符的。
  • 迎新年,貼春聯.貼春聯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過春節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便是貼春聯了。然而,對於春聯的來歷,習俗,你了解多少呢?什麼時候貼春聯最好呢?有何講究呢?春聯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普遍認為,五代後蜀君主孟昶明所寫的春聯,是最早出現的春聯,五代十國之後,春聯在宋代經濟繁榮和市民經濟得到發展時,開始興盛。明太祖朱元璋,則大力提倡貼春聯,進一步加快了春聯的普及。春聯的雛形,來自於「桃符」,人們將字畫,刻在桃木板上,稱之為「桃符」,將「桃符」懸掛在門首,有壓邪驅鬼的作用。
  • 何超蓮做蛋糕給鄧紫棋慶生,要為賭王守喪禁忌太多,自述過程超有心
    何超蓮在文中表示,因為今年要守喪不能大肆慶生,但還是幫鄧紫棋準備了小蛋糕,何超蓮到上海後需要半個月隔離期,結束隔離後第一時間為其慶祝,還叮囑鄧紫棋每天開心,不要那麼大壓力,明年一起慶祝30歲生日。
  • 何超蓮做蛋糕為鄧紫棋慶生,要給賭王守喪禁忌太多,自述過程超有心
    何超蓮在文中表示,因為今年要守喪不能大肆慶生,但還是幫鄧紫棋準備了小蛋糕,何超蓮到上海後需要半個月隔離期,結束隔離後第一時間為其慶祝,還叮囑鄧紫棋每天開心,不要那麼大壓力,明年一起慶祝30歲生日。不難發現,何超蓮很有孝心,已不是第一次提到自己正在守喪
  • 瑞獸造字,轉福開盒,福到了春聯禮盒來了!
    壹 | 原創手繪 瑞獸造字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年關將至,中國人一年的收穫與期冀都融匯在這特殊的一天,把年味濃縮在家家戶戶的春聯門幅上。    乾隆御筆春聯,感受皇家年味。  一份皇家同款的春聯,承載著高貴的吉祥祝福。
  • 縣令母親去世要回家守喪,雍正皇帝看到他的名字大吃一驚
    封建社會對於孝道非常看重,即使是朝中官員,當家中親人長輩去世的時候也要回家丁憂,為家人守喪,身上的官職也要暫時拿走。等守喪結束之後,回到朝中再由皇帝任命。清朝時期有一位縣令母親去世要回家守喪,雍正皇帝看到他的名字,大吃一驚。這位縣令叫做戴天球。《清史稿》:孝以事之,誠以格之,和以結之,忍以容之。
  • 古代禮制中,守喪為什麼要三年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古代禮制中的守喪三年,即便是天子也要遵循,而且在給父母辦喪禮這件事上,不存在貴賤之說,都要竭盡所能地讓自己的父母安樂長眠。為什麼要這樣?眾所周知,這是孔子儒家學說必須要遵循的基本教義。
  • 一起貼春聯.
    最後發展成了兩句對仗的句子,這就是春聯。多數人認為,春聯最晚始於五代後蜀時期,代表作是後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貼春聯,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習俗。  軟筆書法,是春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所以人們歷來推崇聯墨合璧,要求作春聯者,最好自己能把春聯書寫出來。當然,書寫春聯自有一定的格式規矩,不能想當然地隨心所欲。
  • 春聯大全九字七字 2019春聯九字帶橫批 過年經典春聯內容
    春聯大全九字七字 2019春聯九字帶橫批 過年經典春聯內容  2019春節就要到來了,很多人的家裡都要新聯換舊符,那麼豬年春聯應該寫什麼內容?春聯該怎麼寫?小編整理了一些九字春聯帶橫批的,希望能幫助網友書寫春聯,過個幸福年。
  • 春節不會寫春聯?教你3個方法,春聯既簡單又好看
    春節不會寫春聯?教你3個方法,春聯既簡單又好看春節寫春聯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尤其在「禁炮」嚴令下,年味消失殆盡,唯一能夠維持年味的就是春聯。所以,過年能不能寫出一副漂亮的春聯,不僅寄託了人們對來年的寄託,也是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
  • 歡天喜地過大年·貼春聯
    春節的眾多俚俗之中,貼春聯是最有文化氣息,也最能呈現精神風尚。雖然是窮鄉僻壤,也不論是否讀書識字有文化,家家戶戶都要在大門上貼上鮮紅的春聯,以示喜慶吉祥,傳達美好訴求和希望。貼春聯是一項隆重而嚴肅的儀式,一般在年三十的上午進行。當所有年前的準備活動全部結束之後,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粘貼春聯。春聯是早就預備好了的,請人撰寫或者購買。但大多數人家都是請人撰寫或自己撰寫。
  • 2020鼠年貼春聯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 貼春聯的由來和寓意
    過年貼春聯是我國的春節習俗,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那麼貼春聯有什麼講究和忌諱呢?貼春聯的由來是什麼?春聯有什麼寓意?貼春聯最佳時間2020鼠年貼春聯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  忌破損汙漬  當我們在貼春聯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檢查好春聯的完整程度,不要出現破損或汙漬,否則反而會導致家中破財
  • 春聯創作應注重三性——以猴年央視獲獎春聯為例
    接下來,我就來以此聯為例談談春聯創作應該注意的「三性」。以下所講主要內容入選2017年第十五屆中國(高密)楹聯論壇暨全國春聯文化研討會徵集論文,並刊發於《對聯》雜誌2018年第2期。春聯是我很不擅長、極少獲獎的對聯題材。但此次徵聯我想挑戰和突破自己,僥倖如願獲獎。在創作過程中,我體會到,寫好春聯,特別是寫好春晚展示的春聯,要注重「三個性」:政治性、藝術性、實用性。
  • 今晚八點:連戰直播寫春聯
    於我而言,從小時候到現在,不但要年年貼春聯,而且還要正兒八經地寫春聯。這件看似小事兒的大事兒,已經伴隨自己三十多年。我出生在小興安嶺一個偏遠的林場,距離縣城200多裡山路。那時候過年家家戶戶的大門、窗戶、雞窩、豬圈乃至酸菜缸上都要貼春聯,可喜慶了。那時候的春聯哪有像現在這樣的印刷好的呀!
  • 父親去世,新帝守喪期間沉迷享樂不思政事,被輔政大臣廢除
    父母去世,子女都要為其守喪,放在皇家更是如此,先帝去世不僅他的子女,甚至全國百姓都要為其守喪,不可以吃葷腥,不可以沉迷享樂,以表自己的哀思。在古代曾經有一位皇帝在父親去世,守喪期間沉迷享樂,不思政事,最後被輔政大臣廢除殺死,此人就是劉義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