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關鍵詞「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向世人宣示了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建議》目標明確、信念堅定、措施得當,通篇關鍵詞「強國」,勾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進程、強國內涵、強國路徑、強國價值和強國保障,這是一篇新時代的強國宣言書、時間表和路線圖。
錨定強國目標。繼承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奮鬥目標,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們黨錨定這個強國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十四五」時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乘勢而上,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挺進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提升,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詮釋強國內涵。《建議》對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進行了全方位詮釋:一是經濟實力大幅躍升,邁上大臺階,到2035年我國GDP總量達到200萬億元以上,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以上,全面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二是科技實力大幅躍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科技強國、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三是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中國制度優勢更加彰顯,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四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建成健康中國和平安中國;五是生態環境基本好轉,廣泛形成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值後穩中有降,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求索強國路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然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並存,我們要統籌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大局」,認識和把握髮展規律,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抓住主要矛盾,突出解決主要問題,闖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強國之路。一是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理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建設一批科技創新高地,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贏得科技競爭主動權,塑造發展新優勢;二是堅持統籌協調發展理念,做到全國一盤棋,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與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區、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成渝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建設,發揮中心城市的帶動輻射作用,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暢通國內大循環,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國際資源要素,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充分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發展格局。
堅守強國價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建議》牢牢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民生建設力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努力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構建健康中國、平安中國。
夯實強國保障。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建設一個強大的執政黨,永遠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中流砥柱;二要加快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構築保家衛國的堅固盾牌;三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四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讓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更多造福人類。
(文章來源:珠海特區報)
(責任編輯:DF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