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筆者在阜城縣農業農村局獲悉,阜城杏梅榮獲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書。
據了解,2019年阜城杏梅經過阜城縣農業環境與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登記申請,順利通過了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審核,並報請國家農業農村部批准,獲得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書。該縣的保護地域範圍為:阜城縣的阜城鎮、漫河鎮、古城鎮、蔣坊鄉、建橋鄉、大白鄉、王集鄉、霞口鎮,共計8個鄉鎮。生產規模200公頃,年產量0.8萬噸。
杏梅是杏和李的偶然雜交種,是阜城縣的優勢果品,也是河北省地方特色果品,有著500餘年的栽培歷史。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杏梅已成為阜城縣的拳頭產品,面積達到3000畝,年產量500萬公斤,佔全國市場份額的95%以上,成為全國規模、產量最大的產區。由於杏梅貯存期最長可達30天至40天,既可用於鮮食,也可加工成果脯、果醬、果汁等,因而受到各地客商的青睞。
阜城縣早在2004年12月就被國家林業總局命名為中國杏梅之鄉。為提高「阜興牌」杏梅的品質,阜城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充分發揮農業標準化的作用,在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把杏梅種植分解為育苗、建園、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果實採收、運輸、加工等12個環節,制定了《無公害杏梅栽培技術規範》、《無公害杏梅》、《無公害杏梅農藥、肥料使用準則》、《無公害杏梅質量驗收標準》等標準,使果農有章可循,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
通過示範區項目的實施,在杏梅的單產量、品質明顯提高的同時,市場銷售價也由原來的每公斤2元提高到每公斤3.6元。僅此一項,每年全縣果農就可增加收入1800多萬元。目前,阜城杏梅已成為衡水市第3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為提升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化水平,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潘桂生、張國兵、石雪倩)
來源:衡水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