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麼用具,質量好,做工精緻,使用起來順手都是村民們喜歡的用具,然而,在皖西南山區有一位老人,他把竹子製作成洗碗刷,雖然在做工方面不如以前,但只要他有做完成的洗碗刷,就有村民搶著要,這是怎麼回事呢?
老人姓朱,年過花甲,朱大叔是一位聾啞人,小時候,朱大叔的家庭條件拮据,父母在身邊時吃過不少苦,如今,家庭條件改善後,父母都離開了他。朱大叔不會說話,無法與村民交流,所以,也沒什麼好的手藝。「幸好現在社會好,有關部門對他有照顧,讓他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附近村民介紹說。
朱大叔雖然沒有和別人學過技術,但20多年前,他自學了一門「技術」,那就是把山上的竹子製作成洗碗刷,隨著技術的漸漸嫻熟,村民知道他製作洗碗刷後,紛紛找他「要」,說是「要」,其實大家都會給他一些錢,讓他改善生活。圖為朱大叔的家。
剛開始,朱大叔製作洗碗刷只為自己用,一個用竹子製作的洗碗刷能用一段時間,不過,那段時間,朱大叔卻幾乎天天用竹子做洗碗刷,村民們看到後,猜測他可能是練技術,也可能是以此種方式打發時間,後來,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他製作的洗碗刷成了「搶手貨」。圖為朱大叔製作的洗碗刷。
「我家裡有2把他製作的洗碗刷子。」一位張姓村民說。「我家有3把他製作的洗碗刷子。」另一位村民表示,大家「收藏」朱大叔製作的洗碗刷,並不是因為他做的質量好,反而是因為他製作的質量越來越差。
原來,近些年,隨著朱大叔年齡的增長,視力大不如以前,並且,手還不停微微顫抖,所以,製作刷子的質量與原來相比差不少,不過,村民們看得出他盡了最大的努力,竹子的表面削得光滑滑的,做一把洗碗刷子的時間也比以前長很多。
這條凳子是朱大叔的「工作檯」,跟隨朱大叔有些年頭,為了做洗碗刷,凳子的一頭被他把平面劈成了「斜面」。
朱大叔的房子是一棟獨立的瓦房,這棟瓦房是一間大房子,廚房和臥室在一起,屋內東頭的牆壁邊搭著一個土鍋灶,西頭的牆壁邊放著一張床,一棟房子一扇門一扇窗戶,自來水安裝到了家門口,並在門口外安裝了洗衣池。
大叔製作洗碗刷是先把竹子削成一片片,然後把一頭劈成竹針,再用帶子將其捆起來,這種刷子在當地也稱為竹針刷。以前,大叔製作的洗碗刷竹針均勻,現在,有的竹針細如髮絲,粗細參差不齊,不過,村民們從來不挑三揀四。
村民「收藏」朱大叔製作的洗碗刷,不圖質量,不看用起來是否順手,從表面上看,一般人想不通村民的用意,其實,這是大家對老人的鼓勵,更是用這種方式變相幫助老人,讓他的生活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