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敏吳君如的愛情電影《得閒炒飯》,豆瓣評分7.1,值得一看
演員都是喜歡的演員。情節不錯。2010年底溫馨的大片。雖然是講述女同志的,但是完全大片規格。輕鬆,愉快,中心思想表達也淺顯易懂。男人真正做到尊重女人的第一步可以從此片開始。沒期待那麼好,但比臺灣那幫小清新整出的拉片是強多了,我反倒是喜歡上了年紀的周慧敏,但是柔光是否打得有點多啊。吳君如有時很有魅力,但也可能是年輕時演喜劇太多,不時露出大笑姑婆本色。馮寶寶、萬綺雯是驚喜,谷祖琳蠻有拉味的哈。應該三星,感情分四星。男人就別看了,乃們的大男子主義會被打擊屎的。吳君如的設定是女律師,女律師在大眾心目中就是可彎可直可彎可直可彎可直? 「人家哈佛高材生特種種子,才一千多塊美金。」這片有劇情嗎?有人物嗎?有起承轉合嗎?好吧,沒有沒關係,伊有打了柔光的周慧敏和好久不見的萬綺雯……就這樣拍電影,誰都可以拍出一籮筐啊,我真後悔自己這兩個小時幹點神馬不好。好吧,看幾個資深美女也算是收穫了。許鞍華的小文藝,雖然主角已是中年女子,卻仍然十足小清新。算不上精彩,但看點顯然集中在四十出頭的、生得白亮大臉的周慧敏身上。律師Macy(吳君如 飾)在為被控虐妻的廣告公司老闆Robert(張兆輝 飾)辯護時兩人發生一夜情致使Macy懷孕。心理矛盾的她去參加單親媽媽心理輔導班,卻不想意外遇到中學時的戀人Anita(周慧敏 飾)。之前Anita和十九歲的Mike(陳偉霆 飾)也因初次約會發生一夜情不幸中招懷孕。當年浪漫回憶湧現眼前,發現兩人仍然鍾愛對方,決定再走在一起。Anita想與Macy一起生活共同撫養孩子,可Macy對待感情卻不敢承擔,她的好友惠惠(谷祖琳 飾)和Eleanor(萬綺雯 飾)也都為她擔心。同時,Anita在公司飽受不公平待遇,惠惠和Eleanor召集了一群同性戀人士進行示威。
Macy也第一次真實面對自己不安定的感情態度。Robert和Mike作為孩子的父親也想對此負責。最終Macy是否會勇敢去承擔自己的職責?這四個人打破常規男女關係的人會有如何的命運?幸好吳君如並非大陸大齡剩女,不需長籲短嘆左顧右盼,邊渴望男人邊質疑愛情,人家一頭短髮,西裝革履,手拎愛馬仕包包,坐擁獨立辦公室,赫然中環一名成功女性。這樣的成功女性最大好處並非可以窮盡奢侈大敗奢侈品,而是伊可以輕鬆大方承認:我可彎可直,是個雙性戀。雙性戀類似愛情動物世界中的蝙蝠,既不被異性戀喜愛,又不被同性戀接受,電影中有les直斥女雙性戀:被男人傷害時就想找個女人尋求安慰,玩膩了又鑽進男人懷抱。一言蔽之,是個十足的戀愛投機分子。某次時尚party,我認識一個男雙,看他穿著鮮綠鉛筆褲調戲女人,忍不住撇嘴:葷素不忌,噁心。但吳君如就能抵抗得住眾人百般白眼,瀟灑自如從容轉身:既然世界上有同性戀,異性戀,為什麼不能有雙性戀?一個人倘若能對自己的性取向全權做主,愛什麼人都是理所應當。有人問這是不是一部女權主義電影?實際上除了開頭一段稍顯無聊的性別政治對話,女權痕跡並不明顯,或者可以這麼說,對中產階級女性而言,女權幾乎不可避免。也正因為片中幾乎所有女性都有份收入不菲的高尚職業,她們那些稍顯混亂的性關係看上去並不狗血,不過是欲望都市的自然篇章。
中產階級的女同們擁有著亂來的軟實力,就算男人不敢負責不能負責,她們照樣可以樣樣搞定,將男性簡化成捐精者,並非必需的好朋友,可以代為照看小孩的保姆,正因如此,吳君如和周慧敏最後生的小孩,導演根本沒給出性別,取代了傳統社會中嬰兒降生最重要的一幕「是男還是女?」,我們只知道有兩個小生命已經誕生,誰還會關心他們到底什麼性別?在主流異性戀電影的洪流下,六十多歲的許導拍出了香港中女面對愛情,性向,友情的輕喜劇。一夜情在都市繁華背後是記錄了城市人的縮影,工作上的寂寞,都市的落泊,愛情的等候。中女在情傷之下闖出自己的一片天,體現了時代女性的「女權解放」。觀看近幾年的同志圈現象也看到了不少的轉變,從以往的學生同志到同志的中堅份子再到中年同志,近年的確多了一群「中途轉基」的中女。在男權世界下她們得不到異性的愛與呵護,再加上這群女生擁有更高的要求,男生再不是這些女性的選擇,而且女性比男性更懂女性身體與靈魂。漸漸地中女轉基,成為女同志。而電影中剛好設置主角的年紀就是「中女」與「雙性女」,好讓觀眾看得有共嗚外還道出了女同志與中女的心聲。例如應否接受姐弟戀,再到人到中年如何進入到婚姻的殿堂,對於感情的抉擇中女自有一套。周慧敏飾演的銀行職員Anita上網識人與人一夜情,結識到十九歲的大學生Mike,年紀相差一大段。少男與中女由最初的寂寞交易到成為好朋友,在當中看到的是在男權的制度下男性有權與一個比自己年輕的妙齡少女一起,也不甘於與姐姐走在一起。而Mike就顛覆了這種的思想,對自己所愛的勇於追求。
另一邊廂Anita十二年前的愛侶Macy(吳君如飾)與客戶Robert搞在一起,已婚中男與時代事業中女的婚外情。事業中女一時寂寞難耐,豈之生理時鐘給她開了一個大笑話。Macy與Anita愛火重燃,兩個雙性女在面對男生與女生之間作出抉擇。女生與女生之間的眼神,身體的接觸,肉體,精神與靈魂的結合在兩位爐火純青的演員身上都體現到,是女生內在的心靈接觸,那麼的溫柔,在每一寸的肌膚上行走。是單純女生才會懂得的相處與感應。在雙情路上遇見愛,除了是選擇外還需要的是認真的愛,大愛,珍惜,包容在相處上會出現的問題。無疑的是在電影世界裡形造的是大團圓結局,但現實中同性戀/雙性戀/不婚媽媽仍然面對著無數的人語。故事就從兩個號稱雙性戀的蕾絲舊相好在孕前輔導班重逢展開。十周前,這邊廂,Macy(吳君如)接了辦公室鄰居的離婚訴訟案順便當了其房事師傅,中招有喜。那邊廂,Anita(周慧敏)與網友ONS,卻不知招惹的是初生牛犢,「母子戀」搞出人命。M與A舊情復燃,卻因為朋友與工作的原因,同時為是否要繼續孕婦身份而猶豫不決。說到底,拿不定主意的不是孩子的去留問題,而是對雙方承諾的未知。似乎老掉牙的責任感,才能讓身經百戰的兩人,跳脫以往的陰影魔障,對自己也對別人有一份擔當的勇氣。 男性角色在這部片裡被塑造得不是那麼光輝,也就是戲中那對女權伴侶口中的「父權制度下人性的扭曲」。Macy, 光鮮的職業(律師),可觀的收入(她可是拎著傳說中的愛馬仕BIRKIN BAG啊),典型的都市獨立新女性。這樣的條件,瀟灑得來去如風,花花女子的養成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當離婚案子家暴實行者鄰居得知Macy懷孕時自以為是地產生要負責任的焦慮,到最後淪為「捐精者」的不甘,都變成了M眼裡的笑話。
Anita 身居銀行,受到了男性上級對不婚單親媽媽的歧視,被迫在會議室裡打毛線。小正太變著法子出現在A的周圍打工,關鍵時候卻只能靠一副塔羅牌來解答自己的命運。孩子出生後,鄰居因家事和正太因學業衝突,沒法去照顧MA二人而起爭執,結果旁邊電視足球比賽一播,兩人馬上進入痴迷狀態,把事情拋於腦後...種種現象表明這倆大爺似乎有點靠不住,但是在照顧孩子這一件事情上卻立馬有了理所當然的擔當。在這種心態的對比下,反而襯託出M與A之間承諾施受的不平衡關係。因為MA把選擇權扔給對方,倆人似乎都在逃避著各自的責任。中環的半山電梯真給力啊,我鼻子忍不住又酸了一下,這才是充滿生活氣息的都市。導演說取景的原因不但因為這代表了M和A兩人關係的上上下下,也因為這裡很具有代表性,對她和對香港人來說都有很大的意義。M和A重逢的那一天晚上,兩人踩著好看的高跟鞋,像初戀時候那樣,你送我我送你甜蜜地來回走了N趟。還真是香港才能有的經驗,怪不得能打造出了「港女」風格,說到這,楊千嬅在《志明與春嬌》裡有異曲同工之妙,改日再詳談此片。「電梯熱吻」中,MACY先輕輕啄了ANITA的左唇一下,然後輕吸了一下她的右唇。在準備「啄吻」時,ANITA還顯得有點生疏,畢竟都12年沒見了;但在吻過之後,她的眼裡有了變化,睫毛頓時閃動起來,被愛人輕吸右唇的時候,她輕輕閉著雙目在回應,在享受,眼裡分明有了一番醉意。輕吸之後,MACY的眼轉而向下,盯著ANITA花瓣一般的嘴唇,而ANITA呢?這個時候,ANITA的眼神變化很精彩!
此時此刻,MACY盯著ANITA的唇,ANITA卻盯著愛人的眼,她整個精神都被激活了,眼睛一下睜得更大,而且,眼神是那麼專注,比MACY更專注,這時,被激活的不僅是她的眼神,還有她已經冷卻了12年的心;在ANITA被激活的眼神裡,我們能看到豐富的情愫,有醉意的迷戀,有焦灼的思念,有無奈的埋怨,還有一種不堪卻又難解的痛苦恨意,我們甚至感覺,她的眼裡似乎還有壓抑已久的淚水;她盯著心愛的MACY,欲罷不能,欲語又止。舊情復燃,真是舊情復燃。她用雙手抓住MACY的衣領,一把用力拖了過來........她仿佛是要報復MACY,於是下狠狠的力,用狠狠的吻來告訴對方,自己有多恨她多想她,她愛她如同恨她一般強烈........頭頂的監視器打斷了纏綿,她推開MACY,故意作出鎮靜的表情,心卻一下回到了年少時節的炙熱夏日,剛才的熱吻讓她有點不敢置信,她仿佛被強大的高壓電流擊中,一時有點發呆,有點沒醒過來,但是看到MACY的笑臉,她也笑了,她像少女一般羞澀著,回味著,甜蜜著,期待著........用慢鏡這麼一看,真是讓人感覺更加甜蜜。從吻戲中演員的面部反應來看,我覺得熱吻的暫時中斷可能不是編劇的本意,而是為了找一個理由,讓慧敏和君如喘口氣,休息一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在熱吻時,君如和慧敏的腮都有凹進,君如的腮更是凹得非常明顯,我們只要有過熱吻的經驗,或者自己試著把腮給好好凹一凹就知道,如果腮是這種狀態,那嘴唇一定是很用力地在做吮吸的動作,倘若這樣的吻持續得太久的話,演員估計也堅持不了。
片中的男女角色和地位與現實社會不同,甚至完全顛覆。女主角macy和anita都是事業有成的女性,前者有自己的律師所,後者在大公司裡上班,而兩人的住處無論在地理上還是大小上都可以算是不錯的條件了(一個人住那麼大的房子,還是在中環,其實是相當好的了),所以兩人在經濟條件上完全獨立,不需要男性的支撐。而片中的男性角色呢?robert條件看上去還行,但mike還是個上大學的小男生,只能靠到處打工兼職賺點零錢。男女角色在經濟條件上的情況與傳統社會情況相反。而兩個男人相繼被macy與anita趕出家門後,落魄的二人只得在街頭喝酒自憐,此時男性從傳統的強勢地位轉變為此時的落魄的弱勢地位,可以說是導演對女權主義最大的表現之處。eleanor去找robert理論時,甩出一句「說吧,你要多少錢才肯放人」,這不僅讓robert懵了,大概也讓所有觀眾懵了吧,傳統社會中一夜情後的男性總是承主動狀態,以為給點女人錢就可以打發,而現在情況完全對調,變為女人給男人錢,想打發纏著自己的男人。會心一笑的同時,傳統父權社會的男女不平等的弊病昭然若揭。然後電影終歸是電影,現實社會中,如此美好的事情當然很難發生。尤其是片尾,兩個小孩,六個「媽媽」的非正常家庭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幻想的結局,男性輪流照看小孩,而作為真正的媽媽,卻悠閒自在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還在計劃著去阿根廷的旅行。現實社會中,同志婚姻面對的最大問題有兩個,一個便是孩子的問題,同志伴侶一般都會領養小孩,但這裡面牽涉的又不僅僅那麼簡單,領養家庭本身就是社會上很大的一個問題,更別說發生在同志家庭裡(可以參見《the kids are all right》(2010)), 但macy和anita如此幸福,「借精」生了孩子,還不用自己照看。
另一大問題就是家庭,同志如何向父母或親人出櫃?如何讓他們接受自己的婚姻?這幾乎是所有同志避免不了要面對的難題,但電影裡也將此問題理想化了,只是在結尾有一幕,macy巧遇自己的四姑,但最後發現四姑本身也已成為拉拉,自己不用出櫃便已獲得認同,因此家庭的問題也這樣被導演簡單化理想化地一筆帶過了。先前有在一本訪談錄裡看到許鞍華談男女之事,她說由於工作太忙等原因,已經有很多年不接觸男人了,需要面對時還會覺得有恐懼心理。單純從外表來看,許鞍華確實是個男人婆。然而直接從男人婆跨越到女同性戀,這個跳躍似乎大了一點。對三十出頭的老友來說,他才不在乎這個。年輕時的夢中情人周慧敏能重出江湖,談下時髦的同性愛,還小犧牲了一把,這才是他期待電影的最大原因。若以許鞍華與人的感覺來說,她確實有點不問風月,只談社會,然而由於前頭說的一系列原因,她拍《得閒炒飯》我尚可理解。至於吳君如和周慧敏,從大眾的識別度來說,她們分明就是最徹底的異性戀。一個大著肚子頻繁出現在公眾場合,一個因為男友劈腿事件被倒打了一耙。話題上是足夠了,但從女演員的選擇上來說,面對苛刻的、特定的觀眾群體,她們的身份和平常表現是有點不太合格,淪為炒作噱頭。到了我們這代人,對同性戀情已經有很大的寬容度和包容心,許多人談起身邊的GAY或LES都會眉飛色舞,一點都不會有避嫌的心態。而在我所了解的九零一代,女生之間有拉拉情結乃至直接行動的更是不在少數。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男生的哥們可以有一大把,而女生的閨蜜一般只有那麼一兩個。如果大街上兩個女生表現出拉手、擁抱等肢體親密,大家都能表示理解,因而她們也擁有了進一步接觸的空間。雖說風潮正濃,然而我並不看好這些好奇乃至嘗鮮性質的拉拉戀情,她們基本沒有出路可講。有很多是在與男人的接觸中受傷,保不準哪天就返歸「正途」。
《得閒炒飯》裡的炒飯就是OOXX的臺灣俗稱,預示一種輕鬆姿態,跟劇情聯繫不大。電影裡的吳君如是個T又是個雙,她贊成性取向自由,不受拘束。周慧敏是個稀裡糊塗的小P,情商不高,缺乏主觀能動,於是被很多男人騙,遍體鱗傷。她們兩個是學生時代的小情人,後來失散人間。說來有趣,我第一反應是她們就讀於女校或者教會學校,一般說來,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容易引發逆反心理或者叛逃行為。至於兩個男配角,演戲如做戲,表情太誇張,動作太頻繁。時時刻刻提醒觀眾,我是明星,你在看戲。當然,這些都是噱頭,和周小姐手上的pacific coffee, pure fitness出現無數次的招牌一起,保證片商兩頭收錢。香港導演深諳此理後遊刃有餘,拍商業片也沒有俗得露骨,還有些與情節敘述無關的小片斷留人回味。有一個片斷寫搞大女人肚子的兩個肇事者打算「負起男人的責任」,卻被決定在一起廝守的拉拉們拒絕。自尊心受挫的二人在蘇豪酒吧對飲,鏡頭卻拍後面桌東南亞裔女子和禿頂中年港男的對話。東南亞女子操著南洋風情的英語數落某女人「拜金,虛偽,也不照照鏡子就要找糖爸爸。」港男聽著這種自己搧自己巴掌的話有些不耐煩,視線落到已經爛醉如泥摟摟抱抱的失意二人組。從後面看,他們有些像一對親密同志。港男看了一陣,站起身,走出去的時候瞟了二人一眼,沒有特寫的厭惡鏡頭,我看,倒是有些豔羨的。
直男和攣男不共戴天似乎是普遍現象。波伏娃說:女人是被男人的眼光和話語塑造出來的。一個女人要進入她的角色,在受到異性追求時,就必須有些防衛性的矜持。譬如所有的約會手冊都教女人「play hard to get」. 而一個男人在受到同性追求時,他如果拒絕,就落入女性角色的巢臼,如果同意,就是不折不扣的攣男。所以,對於一個直男來講,面對攣男的態度是個尷尬的兩難問題。同性戀邊緣化是異性戀男權主導的結果。陳太在電影裡反覆強調「男性也是男權壓迫的對象」。正如那個片斷裡的中年港男對自己註定「準糖爸爸」的角色無可奈何,看到外面的同志(邊緣),身處裡面的自己(中心)也想走出去(出櫃?!)開頭就是吳君如扮演的T跟gay朋友的義大利男友形婚,幫助拿身份,有點震人:一下子交待了香港這個高度發達的社會,同性戀關係仍然沒有法律保護的事實。接下來就是吳君如被前女友拉去參加拉拉聚會,借她這個時彎時直的彈性T之口,道出了拉拉圈對雙性戀的歧視,也反映了這個圈子中有些人的心理,可謂真實,導演顯然是做足了功課。簡短展示吳君如和周慧敏重逢在未婚母親社會支援團體後,就大筆墨演繹兩人何以身懷六甲的過程—一個跟暴力待妻的客戶,一個跟網戀的大學生。其後的情節表現的都是二人在生子與墮胎之間的糾結。雖然有波折,但是在最親的一對拉拉閨密的幫助下,兩位父親都come round and being supportive,並且尊重兩位母親的選擇。期間穿插周慧敏被公司歧視,眾人發起遊行示威,最後公司同意付錢和解。
正如20歲未婚爸爸抽中的塔羅牌所預示的,結局是皆大歡喜,兩個寶寶有4個媽媽和兩個爸爸照顧,兩位主人公之外的4人還都特別緊張多情的吳君如是否能專一對周慧敏。在同性戀權益如此缺失的華人社會,這是一張美好的圖畫。抱著看兩位美女「搞同」心態的觀眾恐怕要失望了,因為片中吳君如和周慧敏之間的chemistry表現的機會少得可憐,兩人分開12年,根本看不出曾經愛得死去活來。屈指可數的親暱細節,兩位直人演繹得夠生硬。不禁令人想起當年何超儀談到自己跟田原演《蝴蝶》時,把對方當作「死物」。同性戀,雙性戀,姐弟戀,網戀,一夜情,剩女,未婚母親,形婚,家庭暴力。。。涉及到如此之多的theme,說《得閒炒飯》是一部女性主義香港社會宣言理所當然。兩位主人公得閒不小心跟男人炒飯而懷孕,卻因此找回了真愛/人生伴侶,是好事,只是最基礎的東西薄弱了,只讓人記得吳君如演的是一個花心大蘿蔔。關於愛情,只有那句「愛情是邪教」給人深刻印象,卻偏偏是吳君如在金融風暴之後悟出的。
本文由雷中的雲朵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