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每個人都有兩面性,沒有誰是完美無缺的。任何一個人,可能在這一部分人眼裡很差,但在另一部分人眼裡卻又很好。這,就是生活的真相和常態。所以,無論對誰,都應客觀看待,徹底否定和徹底肯定一個人,往往都是偏激的。
提起馮小剛,這幾年網上黑他的文字太多了。
從與王朔的恩怨開始,到東陽拉美圈錢事件,再到現場罵電影觀眾,再到與小崔的恩怨,再加上他與徐帆出軌二婚的事兒等等,總之在很多人眼裡,馮小剛已經是一個黑化了的人了,而且很難洗白,畢竟上面說的那些事兒都是真實確鑿的,所以那些黑馮小剛的文字也都沒錯,很多是在客觀陳述事實。這些事兒,不能洗,也沒得洗。
但是,就像文章開頭說的,每個人都有兩面性,這世間基本上很少有人會像成語十惡不赦所說的那樣,卑劣不堪。
今天,就來說馮小剛幾件不為人知的事兒(特別聲明:筆者並無意為馮小剛辯護什麼,所講事情只是客觀陳述,只是希望大家看待一個人,不要只看一面,那樣得出的結論基本都是偏頗的)。
馮小剛前妻張娣
一、馮小剛與前妻張娣。
眾所周知,1993年,馮小剛邂逅被王志文拋棄了的美女徐帆,兩個人很快同床共枕,馮小剛的妻子張娣得知後並沒有離婚,而是一直拖了六年,冷處理,直到發現無法挽回馮小剛後,1999年心灰意冷的張娣終於選擇放手,與馮小剛離了婚,女兒跟了張娣。9月,馮小剛二婚娶了徐帆。
張娣離婚後,帶女兒和媽媽住一起,也沒有再婚。這些年來,自覺愧對張娣的馮小剛,不只對女兒馮思羽關懷備至,而且對張娣家裡的事情也很上心,一有什麼事兒都是第一時間幫忙,出錢出力,據說,她們娘兒仨住的房子也是馮小剛的。
所以,多年後,張娣的母親在談到馮小剛時,很寬容地說:馮小剛心地不錯,對他並沒有什麼怨恨之心。前妻張娣也沒有說過馮小剛的不是。
雖然當年確實是馮小剛對不起張娣,但是畢竟離婚了,而雙方之間最後能發展成這樣,也算是好的,不管怎麼說,起碼比離婚後徹底撕破了臉的那些,要有溫度。
中間胸前掛牌子的是梁左
二、馮小剛與《我愛我家》的編劇梁左。
2001年,梁左突然去世,畢竟一起共事那麼久,得知此事的馮小剛特別難過,無法接受梁左去世的事實,與徐帆同去弔唁,在靈堂裡哭了很久。
離開之前,馮小剛看著梁左的女兒梁青兒,把裡面裝著一些錢和一封信的信封給了她。徐帆後來說,她一直記得清楚,信裡寫著:「梁青兒,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以後如果遇到困難需要幫忙,就來找我」後面附著馮小剛的聯繫電話。
而馮小剛對徐帆是這麼說的:「我和梁老師之前有個約定,誰要是先走了,孩子的事得幫著點」。
怎麼說呢?上面的話很多人都會說,但還真不是誰都能做得到。
左邊馮小剛,右邊是傅彪
三、馮小剛與傅彪。
說起傅彪,圈裡人都得贊一聲:十足好演員!他之前在《編輯部的故事》裡出演過,後來在馮小剛的電影裡頻頻出現,比如《甲方乙方》、《沒完沒了》等。
2005年,42歲的傅彪因癌去世,身後留下了妻子張秋芳和留學的兒子傅子恩,還有治病欠下的百萬債務。
誰也沒想到,孤兒寡母最難之時是馮小剛與葛優、張國立伸出了援手,馮小剛還清了傅彪留下的百萬債務,葛優承擔了傅彪兒子的學費,張國立幫他老婆創業。之後馮小剛和葛優等很多人還一起幫助傅彪兒子進入娛樂圈,後來傅子恩成了不錯的導演,還獲得了很多獎項。
一般情況下,這世上很多人每天都是為了錢財而鬧得不可開交,還有些人是輝煌時身邊儘是酒肉朋友,真出事了一個比一個跑得快,而在好友去世後還能像馮小剛和葛優們做得這麼地道的,沒幾個人吧?
陳道明發飆
四、馮小剛與苗苗的飯局事件。
2018年,馮小剛的《芳華》上映後,流出了一個京城裡的文藝圈大佬們聚會的視頻,名人很多,比如陳道明、葛優等,而《芳華》的主演苗苗也在現場。
事件經過簡單說:視頻裡,彈鋼琴的陳道明在為人伴曲後,馮小剛提議讓陳道明伴奏,讓苗苗給跳個舞。陳道明說,不太合適,苗苗是演員,而且穿著高跟鞋。葛優起鬨說,就比劃比劃,然後陳道明就罵了句,你TM沒看過跳舞啊!苗苗為了緩解尷尬,主動說,我挑一個吧。然後就跳了一段。
當時那個視頻一出,很多人都在罵馮小剛和葛優,認為他們有點仗勢欺人的意思。
但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陳道明當然沒錯,在一群大老爺們兒跟前,想維護一個小女生的尊嚴。
而馮小剛也沒錯,因為視頻裡的他說,他很少讓女演員跳舞,但這次他特別想讓苗苗跳一段,證明選她是對的。
所以,當時他想讓苗苗跳舞,應該並不只是為了給大家助興,這其實更像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證明,一方面是馮小剛想在眾人面前證明他的眼光沒錯,另一方面苗苗也能證明自己的實力。
另外,因為苗苗是屬於特別安靜和文藝的性格,而馮小剛應該也是想讓苗苗通過在大佬們面前的這一段舞蹈,讓更多人知道她,這樣以後在圈裡或許會有更多的機會。這也算是好心吧。
最重要的是,仔細看過視頻的人都會發現,視頻裡的馮小剛其實並沒有咄咄逼人和強迫的意思。
好了,四件事情說完了。
如果有一個人從來不知道馮小剛,而他又只看到這幾件事兒的時候,肯定會覺得這個人也還不錯吧?但是就如文章開頭說道的,如果這樣,那這看法也是片面的。
所以,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評價一個人?
第一,無論好壞,都只從已經發生過和正在發生著的事實出發。
第二,既要看好的方面,也要看不好的方面。
這樣綜合去評價一個人,才能得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結論。如果只根據某幾件事情就徹底否定一個人或者肯定一個人,都是比較偏頗的,成熟的人,都不會那麼武斷。
最後想說,馮小剛也和這世間每個有血有肉的人一樣,在一些人眼裡很好,在另一些人眼裡很差,但不管你喜不喜歡他,客觀地說,他曾經拍過的那些影視劇,絕大部分確實還是不錯的。從最早的93年的《北京人在紐約》,到97年的《甲方乙方》,再到2001年的《大腕》,再到2007年的《集結號》,再到2011年的《一九四二》等等等等,這些年來,他不只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思考,也挺不容易的。
所以,
喜歡馮小剛的,可以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不喜歡馮小剛的,也沒必要完全否定,只看電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