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人都很喜歡聽粵語歌,但有的粵語歌曲雖然很好聽,卻是非常難以駕馭,本期文章,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史上最難唱的四首粵語歌曲,一般人都不敢挑戰,會唱這些歌的都是大神級別的人物,下面就開始我們本期的正文吧!
第四首、《浮誇》——這首歌是陳奕迅的代表歌曲之一,歌裡那駭人的尖叫,那聲嘶力竭的吶喊,聽完真的能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這首歌曲的原名叫《Depression》,是香港作曲人江志仁(C.Y.Kong) 2003年4月1日在倫敦聽到好友哥哥張國榮的死訊之後寫下來的,表達他失去好友的悲痛,聽到消息時的震撼以及對哥哥選擇離開表示不解。
後來Eason出碟選中此曲,曾經打算自己填詞,表達對哥哥的思念,這也是陳奕迅唯一一次想親自填詞。但最後他還是沒法寫出令自己滿意的歌詞,最終將這個任務交給了黃偉文。而黃偉文則把詞裡的故事從悼念哥哥,變成了一個不得志的小人物的嘶喊。
旋律本身偶爾用上輕微的古典色彩和一個復古的鋼琴和聲,很有70年代英國Art Rock那種曲風,再加上最後那聲駭人的尖叫,則將整首歌徹底送入異世界,而DUO演唱會上最後聲嘶力竭的吶喊,再加上那聲「NO!」,更超越了CD版本,成為最震撼人心的一次「浮誇」式演繹。
第三首、《不吐不快》——這首歌是由張敬軒演唱,歌曲的難度係數可以說是滿分,很容易唱著唱著就喘不上氣來,但張敬軒卻能非常完美的演繹這首歌,也見其唱功的深厚,這首歌是粵語歌中的精品,要演繹好真的不容易,歌詞開頭就有四句25字的長句,最長部分一口氣33字,雖是慢歌,但副歌部分的編曲連接也特別緊湊。
這首歌是由澤日作曲生,他作曲的歌向來都是好聽難唱,很多人說他的曲子聽起來不難,但唱起來要麼斷氣要麼憋死,他譜的曲不多但基本都是精品,寫的第一首曲子就是十年前陳奕迅的《富士山下/愛情轉移》。富有詩意的長句配上林夕那連珠炮般讓人不得喘息的長篇歌詞,讓歌手又愛又恨。
第二首、《難念的經》——這首歌由周華健演唱,是很多人心中的武俠神曲,聽著這首歌,別說讓小編唱了,就是照著讀出來,都容易卡殼,只能對周華健老師說一句,真的佩服,這首歌的難度是唱法,難念的經難唱的是意境,不僅要聲音好聽,還有出塵的感悟,令人聽了感覺到皇家,佛家,江湖,戰場,如同身臨其境,而且腦海浮現風度翩翩的段譽,天真的虛竹,豪邁的喬峰,以及兒女情長,愛恨糾纏!
《難念的經》是為97版香港TVB《天龍八部》量身定做的主題曲,該首歌曲通過從佛學的角度出發,結合小說的主旨本身,這首歌由周華健獨特的嗓音,完美的詮釋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命運總是冥冥之中已註定的感覺,追求那完美的世界似乎只是一步之遙,現實卻是遙不可及的思想感情。同時也隨著電視劇的熱播而膾炙人口,是一部經典的武俠電視劇主題曲。
第一首、《十分十二寸》——這首歌是很經典的粵語串燒歌曲,歌曲超長的時長,多變的音調,非常考驗歌手的肺活量,當然像林子祥這樣的殿堂級歌手,自然能將其完美駕馭,港式串燒的概念從林子祥開始,應該沒人反對吧。這首的編曲強大到無與倫比。在1985年勁歌金曲頒獎典禮裡面,Lam先後和張國榮以及譚詠麟對唱,張國榮準備不足唱到破音,而譚詠麟則是直接跳過最高音部分沒唱,可見這首歌是多麼難以駕馭。
稍為年長的歌迷們一定記得這首歌當年牽起的熱潮,電視上間歇便播足版十分鐘的MTV,電臺也是不停地播,其後更有其他歌手仿效。這張碟由創作至推出專輯,都是Ah Lam的遊戲,而且看來他非常喜歡,歌曲本身已經就是一個把戲,歌曲長度大約是十分鐘而以十二寸Single細碟推出市場,因而命名為10分12寸。
本期的本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各位小夥伴,如果有喜歡的歌,歡迎留言評論在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