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的戲子」
1998年瓊瑤劇《還珠格格》在內地播出並獲得了電視收視率之最,這讓《還珠格格》的主創們在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飾演福爾康的周杰就是其中之一。
1999年周杰又接拍了《少年包青天》,飾演包拯一角,該劇於2000年獲得全國收視冠軍。從《還珠格格》到《少年包青天》,周杰的演藝事業本應一片光明,但好景不長。
隨後周杰逐漸淡出演藝圈,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活家。現在的周杰,養雞,讀書,旅行、打理好自己稻田已然成為了他的日常。正如他說的:演戲只是副業,生活才是我的主戰場。
時間能衝淡一切
成名後的周杰演藝道路並不順暢,他的負面新聞不斷佔據娛樂頭條。耍大牌、車禍逃逸、毆打保安、舌吻女演員等成了周杰漫長人生道路上甩不掉的標籤。
2007年因為「舌吻事件」讓逐漸淡出娛樂圈的周杰又成為了各大媒體和吃瓜群眾的關注對象。
儘管周杰在綜藝節目針對一些不實新聞作出澄清,但還是免不了成為不良媒體的消費對象。
這也許跟周杰是隱忍的性格有關,周杰認為時間能衝淡一切,再者以前沒有微博、微信,發布新聞澄清一些不實消息需要通過傳統的紙媒,既耗錢,又要求人,實在是沒必要。
作客《立場》的周杰被問到為什麼自己為什麼老受到爭議,對此周杰回應稱自己太受歡迎了,自己還有價值。
近年來,周杰又開始進入到觀眾的視野,從《年代秀》《火星情報局》《跨界喜劇人》到大火的《吐槽大會》,周杰一一涉足。
有網友問:周杰你是不是想靠吐槽大會重回事業巔峰呢,周杰笑了笑,吐槽大會有還珠格格重播次數多嗎?
周杰認為,上節目一是為了賺錢,二是為人情。如果上了這個節目沒上那個,不好。「最好一次性上個夠,以後就不上了」,周杰說。
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
周杰有個理念,工作即工作,生活即生活。二者不能混淆。淡出娛樂圈的周杰將生活作為主戰場。
拍戲、上節目成為了業餘,而自己嚮往的生活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維繫。前幾年他在東北收購一片稻田,測試稻田的土壤金屬濃度,空氣中的濃度成為了周杰的日常工作。
長期的田園生活也讓周杰懂得了新米放水少,陳米放水多的道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對於周杰而言,一年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了不是在遠方就是前往遠方的路上。
一次歐洲旅行更加堅定了周杰注重生活、關注健康的態度:他發現那兒的人們生活得非常幸福,並不是因為他們多有錢。
而是他們的生活質量比我們高多了,比如農藥的檢測和殺蟲劑的使用標準都定的很高,而且相關部門也查的嚴,當地的農民也很自覺。
「柴米油鹽醬醋茶與人們息息相關,這也總要保證吧」,周杰說。除此之外,周杰表示自己是個很愛照顧別人,也是願意分享的人。
他認為只有自己處於一種健康的狀態時,才能夠很好的幫助到他人。
周杰是有錢人,但很多的有錢人不會選擇周杰這樣的生活:下田割稻穀,吃自家雞下的蛋,蒸自家種的米。這種生活對於周杰來說,既快樂,又滿足。
「船帆」和「明燈」指引前行
「我是你的傳承,我是你的延續,我是你想念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這是他對已逝父親最真誠和充滿愛意的表達。
父親對周杰影響頗深,在不傷及他人的情況下,要做到不說謊,做人要正直,要誠實,這是周杰對父親的傳承,也可能是自己名氣越來越低的最大原因。
他不喜歡碰撞不出火花的社交,不接毫無營養的劇本,這免不了要得罪不少人,免不了要遭受被拒絕者的冷眼對待。
但他並不在乎,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獨處時間,去思考和感受生活,去尋找能慰藉心靈的精神伴侶。
日本演員高倉健也許周杰心中的最佳精神伴侶人選。
高倉健離世後,周杰在他的紀念文章和電影中為其樹立一個豐滿的人物形象,對他的崇敬之情越發濃厚,這也讓周杰不遺餘力地專程趕往日本在他的墓碑前獻上一束花,僅僅是一束花。
為了保密,工作人員不願透露墓地所在的具體地方,周杰和同行決定在兩座山三萬個墓地不斷尋覓,最終尋得並鞠了一躬。
對周杰而言,父親像是船帆,承載著他前進,而高倉健更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著他前行。
人生起伏皆為常態
年過半百的周杰並不在乎名和利,在他看來,人生如股票、如脈搏,高低皆為常態。他到過最高點,年少成名贏得殊榮,也經過最低點,被不實新聞纏身飽受委屈和冷眼。
他說自己情商低不大會迎合觀眾,也不想去取悅觀眾。針對在網上流傳的「鼻祖」表情包的問題,周杰決不妥協。
不管在任何平臺上,有他講話的時候總不忘要告訴在場的觀眾,做人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要真誠,也要善良。2008年汶川發生地震,周杰第一時間為災區捐款。2020年新冠疫情襲來,周杰為醫務工作者捐贈兩萬斤大米。
他的行動沒有轟轟烈烈,但一定能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