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浙江舉行第5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為切實防止「物傳人」疫情隱患,浙江將進口冷鏈食品查驗、裝卸、運輸、貯存、加工、銷售等環節工作人員,其他進口貨物、入境旅客行李等物品查驗、裝卸等環節工作人員作為疫情防控重點人員,嚴格落實防護要求,持續開展日常健康監測,並增加核酸檢測頻次。同時,加強入境物品及所涉從業人員核酸檢測,各縣(市、區)每周檢測的從業人員樣本數、物品樣本數、環境樣本數各不少於30份。
發布會通報了近期核酸陽性進口冷鏈食品的相關處置情況:
12月2日晚21時,玉環市疾控中心在城關中心菜市場採集的冷鏈食品日常監測樣本中,發現一份由巴西進口的冷凍豬後腿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經「浙冷鏈」系統追溯,涉事產品經上海洋山港於9月28日入境。當地迅速採取貨物封存、人員排查隔離、場地消殺等應急措施,連夜對市場外環境和從業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產品流通涉及的台州市相關區縣立即開展貨物和人員追蹤、調查和處置,省防控辦也向周邊省市作了通報。據統計,台州市共採集涉事同批次產品及外包裝、外環境樣本174份,排摸出涉事相關人員3304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12月5日,江蘇省無錫市通報一公司庫存的進口冷凍去骨牛腩外包裝經檢測為新冠病毒呈陽性。浙江立即組織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舟山、台州等7個涉事同批次產品流入地區開展應急採樣檢測、人員健康監測和消毒工作,將產品封存並作無害化處理。截至12月8日,已對相關產品及外包裝、外環境和從業人員採樣檢測4975份,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為了完善進口冷鏈食品閉環管理機制,浙江圍繞「人、物、環境」三個層面,對通過浙江口岸進入或省外流入浙江儲存、加工(分包)、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開展「全受控、無遺漏」閉環管理,明確提出「四個不得」,即:
沒有檢驗檢疫證明的不得上市銷售,沒有核酸檢測報告的不得上市銷售,沒有消毒證明的不得上市銷售,沒有冷鏈食品溯源碼的不得上市銷售,切實將進口冷鏈食品的疫情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此外,浙江還將加強入境物品及相關工作人員新冠病毒防控。從近期國內發生的病例看,在冬季低溫環境下,新冠病毒有可能通過非冷鏈物流系統傳播,這對物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圍繞進一步健全「源頭查控+硬核隔離+精密智控」機制,浙江制定入境物品及相關工作人員防控工作指引。其中,凡由國際貨運航班或經港口運輸至國內的進口貨物,除部分大宗商品外,對運輸工具和產品外包裝都進行預防性全面消毒;對託運的入境旅客行李外表面,在通過機場傳送帶提取前原則上需要經過統一消毒。消毒工作遵循安全有效、操作便捷原則,既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貨物輸入的風險,又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作業環節和成本。
據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浙江已連續175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報告;現有在院治療確診病例4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27例,均由境外輸入。
由於內蒙古自治區滿州裡市、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成華區先後出現散發病例,根據浙江常態化精密智控機制要求,對被劃定為高風險或中風險地區的來浙返浙人員,若無法提供到達目的地前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包含該信息的「健康碼」綠碼,將引導到當地綜合服務點等指定場所接受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者,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動。
此外,鑑於新疆喀什地區疫情已得到控制,浙江在該地區全域降為低風險等級之日起,不再要求離喀來浙返浙人員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對已降為低風險的天津市東疆港區、濱海新區和上海市浦東新區相關街區來浙返浙人員,也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疫情發生以來,浙江從在港維修國際船舶中陸續檢出新冠病毒陽性船員,加強該領域防疫是外防輸入的重要環節。沿海有關地區從實際出發,制定國際船舶維修業務訂單審核管理辦法,結合對船舶航行軌跡、靠泊港口、船員換班等綜合研判,有針對性予以風險識別。按照「全員檢測、先檢後上、先檢後修」的要求,做到國際船舶入廠維修前在船船員核酸檢測全覆蓋;檢測結果出具前,一律不得進行船員換班,一律不得開展維修作業。同時,要求船修企業全面建立消殺登記和報告制度,必須待消殺後才能開展維修作業。
問:精密智控指數被喻為浙江省推動各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指揮棒」,我們知道它經過了多輪迭代。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尤其是推動經濟強勁復甦階段,精密智控指數有哪些調整變化,是否仍然像原先那樣發揮作用?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精密智控是浙江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核心理念,也是實現「兩手硬、兩戰贏」必須持之以恆把握的基本原則。精密智控指數則以量化細化、閉環管理的要求,對各市疫情防控工作績效予以指數化評價。它與疫情圖、健康碼等共同成為我省科學防控新冠疫情的「金名片」。
從應急性超常規疫情防控到常態化疫情防控,防控策略和工作重點都將因時而易,精密智控指數也必然隨之迭代。就指標體系而言,從1.0版的管控指數、暢通指數,2.0版的管控指數、恢復指數「雙模塊」結構,到3.0、4.0版的入境人員管控、境內人員管控、社會秩序恢復,5.0版的境內人員管控、入境人員管控、食品安全管控「三模塊」結構,再到6.0版的境內人員管控、入境人員管控、食品安全管控、防控能力提升「四模塊」結構,反映了我省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的戰略定力,也體現了從「防人為主」到「人物並防」的策略轉變。有別於前期的封閉式管控,精密智控強調點穴式。每個階段該點的穴位變了,精密智控指數無疑應按照穴位調整指標體系。
當前,全省經濟恢復呈現良好態勢,各地爭先創優,在年末全力衝刺,確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進入冬季以來,國內散發病例和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數量顯著增加。結合病毒傳播的新情況新特點,省防控辦正圍繞以冷鏈食品為重點的物防工作,將動態調整相關指標,對精密智控指數予以進一步迭代,推動各地持續補短板、強弱項,為科學防控、精準防控夯實基礎。總之,疫情防控仍然是一切工作的基石,防範今冬明春疫情二次暴發的弦一刻都不能松。作為一種機制安排,精密智控指數將貫穿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過程。
問:由於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趨穩,我省經濟社會秩序基本上已全面恢復,但近期不少地方又出現散發病例。請問現在對各類大型會議、會展和群眾性活動是否允許正常開展?假如舉辦此類活動,一般需要採取哪些防控措施?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疫情只要一天不結束,聚集性活動就始終伴隨病毒傳播的風險。但經濟社會需要正常運行,就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匯聚。必要的會議、會展和群眾性活動目前都可以開展,但考慮到疫情尚未遠去,會議等室內聚集性活動人數原則上仍應控制在300人以內。
現在組織開展聚集性活動,必須落實主體責任。按照誰舉辦、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的原則,由活動主辦或承辦單位提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預案,落實相關機制和措施。舉辦聚集性活動前,應開展風險評估。當前尤其要審慎舉辦涉外聚集性活動。活動舉辦前應做好人員健康排查,及時收集前14天內參會人員、工作人員健康狀況和健康碼狀態,並實行分級分類管理。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一般不建議參加活動;確需參加的,需提供規定時限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另一方面,加強物資和特殊場所準備。活動場所應提前配備必要的防疫設備和用品,如消毒藥械、非接觸式溫度計、口罩、手套等,並在活動前對所有場所和設施開展一次全面的預防性消毒。同時,根據活動規模設置臨時觀察室,用於出現疑似病例或發熱等症狀人員的應急處置需要。
在聚集性活動期間,舉辦方應落實相關措施:一是加強健康監測,實行「健康碼+測體溫」準入管理,根據具體情況還可予以實名登記;二是加強個體防護,建議參加人員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認真落實佩戴口罩規定;三是通風換氣,活動期間儘可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按規範使用空調系統;四是清潔消毒,重點對門把手、桌面、椅靠背、水龍頭、樓梯扶手、電梯按鈕等高頻接觸表面增加消毒頻次,加強公共衛生間、垃圾收集容器及周邊地面保潔和消毒;五是就餐管理,可採取錯峰就餐、增設物理隔離、分餐等方式控制人員聚集,重複使用的餐(飲)具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六是宣傳引導,應在場所醒目位置設立告示牌,引導大家遵守衛生規範,活動期間不扎堆,出現相關症狀應主動報告。
疫情防控無小事,尤其進入冬季以來,不少地方都出現散發病例,進一步給防範聚集性疫情敲響了警鐘。大型會議、會展和群眾性活動容易引發疫情「燃點」,所以必須完善一整套常態化管理機制,抓緊抓細各個關鍵環節,切實防患於未然,也防「疫」於未「燃」。
問:浙江提出強化進口冷鏈食品「全受控、無遺漏」閉環管理,能否詳細介紹一下有哪些措施?
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有關部署,我省圍繞「人、物、環境」三個層面,對通過浙江口岸進入或省外流入浙江儲存、加工(分包)、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強化「全受控、無遺漏」閉環管理,打造進口冷鏈食品精密智控體系2.0版本。
一是物的層面,實行雙軌管物。一個軌道是我省口岸進口冷鏈食品,通過報關、入關、入倉、首站、生產經營至消費6個環節,一環不落、環環相扣,明確每一個環節具體任務、責任單位和要求措施,確保從我省口岸進入第一站至消費為止全過程閉環管理。第二軌道是外省流入冷鏈食品,目前我省70%的進口冷鏈食品由外省流入,流入量大、風險高,按照報備、入倉、首站、生產經營至消費5個環節強化管控,確保外省流入冷鏈食品每個環節全過程閉環管理。
進口商在報關時,應將所有報關信息完整準確同步至「浙冷鏈」系統;入關後,凡是未在口岸消毒的,全部進入集中監管倉;外省流入我省的產品,經營者須提前通過「浙冷鏈」系統報備;冷鏈食品進入集中監管倉後,逐批進行核酸檢測,然後掏箱對每一件貨物的六面進行預防性全面消毒,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以下簡稱「三證」)齊全並賦碼掃碼後方可出倉。後續的生產經營者應嚴格落實進貨查驗記錄製度,查驗貨物所附的「三證」,對於「三證」不符合要求的貨物應做到不採購、不適用、不銷售。
二是人的層面,在明確防護重點對象的同時,相關職能部門及生產經營儲存單位要按照《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浙江省入境物品及相關工作人員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指引》等規定,嚴格執行防護措施要求,嚴格落實重點接觸人員的安全防護責任。委託有資質的機構對新進工作人員在上崗前7天內進行核酸檢測,直接暴露人員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間接暴露人員每28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做好工作人員家屬的健康監測,做到應檢盡檢,並建立檢測結果登記制度。
三是環境的層面,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原料加工、儲運工具、經營區域等環境的全面消毒力度,做好高頻接觸物體表面消毒。相關職能部門將定期對涉及進口冷鏈食品查驗、生產、裝卸、運輸、貯存、加工、銷售等環節的重點場所環境進行採樣和核酸檢測。
藉此機會,我要特別重申:沒有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沒有消毒證明、沒有「冷鏈食品溯源碼」的進口冷鏈食品,不得上市銷售。我們在前期問題產品的排查處置過程中,發現個別商家未按要求賦碼掃碼,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查處力度,也歡迎消費者使用支付寶掃一掃「冷鏈食品溯源碼」查詢「三證」信息,發現不相符的,請向監管部門舉報,舉報電話是12345。
問:我省提出對進口冷鏈食品採取集中監管模式,請問具體是怎麼運作的?另外,普通消費者在購買、烹煮進口冷鏈食品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為更好地實現精準防控、檢測前移、源頭阻斷、風險可控,我省根據浙江實際,學習借鑑省外經驗,積極探索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模式。
從設倉布局看,浙江以設區市為單位,按照存儲總容量應滿足轄區內進口冷鏈食品5日內流入總量的要求,合理布局設立集中監管倉。12月25日前,我省的集中監管倉將建成投入使用。各地集中監管倉投入運行時間和位置,以各市疫情防控辦公告為準。
從具體運轉流程看,進口商或貨主需至少提前2天在「浙冷鏈」上預約申報入倉。經「浙冷鏈」系統統一調度後,按照預約確認時間,提前安排進口冷鏈食品提櫃離港、貨櫃運輸等工作。入貨倉卸貨並完成採樣檢測後,消毒人員將對進口冷鏈食品內外包裝及貨櫃內壁等進行預防性全面消毒。完成上述步驟,獲取「三證一碼」後,方可出倉。在儲存、運輸、加工、銷售等過程中,冷鏈食品溯源碼將隨進口冷鏈食品一同流轉。
各設區市政府將組建「1+1+1」三支專業隊伍負責公共集中監管倉管理,即由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海關、交通運輸、公安、商務、鄉鎮(街道)等部門組成的行政隊伍,由有資質的消毒公司專業人員組成的消毒隊伍和由有資質的核酸檢測機構專業人員組成的採樣檢測隊伍。
就消費者個人防護而言,廣大消費者在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時有條件的應佩戴一次性手套,雙手應避免碰觸口、鼻、眼等部位,並及時用洗手液清洗;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要自覺做好消毒處理。慎食生冷海產品,食用進口冷鏈食品需充分煮熟燒透後再食用;同時要做好餐具和臺面的清潔,食品加工處理時所用的案板、刀具、灶具、餐具等用具,要注意生熟分開,不宜混用、混放,用後要徹底清洗消毒,並保持相關環境清潔通風。要注意自我防範,確保食品安全。請廣大消費者不信謠、不傳謠。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及時到定點醫院就診。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作者:辛文 | 責編:俞舒珺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