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出現小黑牙,不是糖果的錯,是媽媽的疏忽造成的,別僥倖

2021-01-11 凝媽悟語

文|凝媽

二寶從2歲開始中間大門牙出現小洞,意識到有齲齒風險,但是又心存僥倖,認為只要注意就不會繼續發展。也天真地以為熬過乳牙期,退牙自然就好了。

二寶的牙和這個很像,沒拍照,就用這張照片了

沒想到,小洞越來越大、越變越黑,周圍的幾顆牙齒也相繼變黑,到3歲的時候,已經有5顆牙齒出現齲壞現象。

實在忍不住了,無法想像孩子一口爛牙的樣子,趕緊帶他去看醫生。那天去一家最好的公立口腔醫院,結果兒科醫生不在 ,等不及就去了私立醫院。

二寶不喜歡去醫院,眼淚汪汪的,不過到了那裡還好,有很多小朋友,躺在床上還可以看託馬斯小火車,注意力轉移,他就不再那麼排斥了。

醫生檢查發現,二寶中間的牙齒最嚴重,需要帶牙套,其餘幾顆牙齒需要修補一下,倒不是很嚴重。

首先給二寶清理牙齒,二寶很配合,一點都沒有哭。但是發現一顆大門牙已經傷到了神經組織,打入麻醉藥,進行牙根管治療。

這個時候特別疼,二寶大哭起來 。被我握著的手掙扎著,想去阻止。醫生說「這才是孩子的正常狀態」。外面也時不時傳來孩子們撕心裂肺的哭聲,治牙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痛苦的經歷 啊!

清理治療後,開始補洞、帶牙套,速度還是很快的。整個治療過程用了40分鐘,孩子能一直躺著,還要張著嘴,確實不容易。

這是治療後的牙齒

治療的費用不低,牙根管治療300元,兩顆大門牙牙套每個450元,其他三個牙齒樹脂修補每個380元,雜七雜八費用加起來總共2430元。

這次治療,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堅持到換牙期。但是修補的牙齒還有被崩掉的危險,要注意不能吃太硬的堅果。

為了防止孩子的牙齒以後再出問題,我特意問了醫生一些護牙的問題,醫生反覆強調,食物和刷牙是重點。

原來都是媽媽我前幾年的疏忽,才讓孩子受了這麼大的苦。現在寫出來,給爸爸媽媽一些參考,不要重蹈覆轍。

奶睡的問題要提早注意

奶睡是大人孩子都很省心的事情,母乳具有天然的安慰作用,孩子吃著吃著就會睡著。想吃完再漱口,是不可能的。

孩子睡著以後,母乳中的糖分留存在牙齒縫隙中。再加上沒有清理或者沒有清理乾淨的食物殘渣,和母乳混合,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

晚上口腔活動減少,上述混合物形成的牙菌斑,就會出來活動。同時,閉合的嘴巴缺少氧氣,厭氧性細菌更加活躍,迅速繁殖。

所以,要儘量早給孩子改掉奶睡的習慣,二寶到2歲才斷掉夜奶,實在是有些晚了。

美國牙科學會和美國兒童牙科學會都明確建議,壓根就不能在床上躺著餵奶,並且必須是在睡前餵奶,就是基於保護牙齒的考慮。

一般來說,6個月以後的寶寶,已經開始吃輔食,胃容量也增大,可以依賴睡前吃的食物支撐6個小時左右,可以逐步改掉奶睡和夜奶的習慣。

飲食習慣也是一個重點

在孩子斷夜奶初期,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在睡前和睡中還要吃東西才能睡著,這時要注意在孩子吃完後及時漱口,將食物殘渣清理掉,減少齲齒的風險。

過度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在晚上不會再吃東西,注意睡前刷牙,就能更好地保護牙齒。

現在家長都知道糖果的危害,不會給孩子吃糖,以為萬事大吉。其實不然,普通食物中也含有糖,都需要重視。

而且孩子喜歡吃水果、酸奶、蛋糕、麵包、點心這些食物,裡面的糖分非常高。不注意清理,依然會因為糖分過多導致小黑牙。

給孩子吃的食物儘量少放糖,最好自己做,可以控制糖的加入量,讓孩子吃得更健康。水果

酸奶這些食物,雖然是健康食品,但也不能無限制供應,要控制攝入量。水果一天吃300g,酸奶每天喝150ml左右,不要過多。

二寶酷愛吃水果,有時候一天吃兩個大蘋果。還喜歡吃點心、長壽糕這類食物,確實很容易蛀牙。

刷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媽媽們最操心的是孩子不喜歡刷牙,這個事情其實很容易解決。大人帶著一起刷、做遊戲、看繪本、買套好看的牙刷,寶寶就會喜歡上。詳見孩子不愛刷牙,是吼他還是隨便他?家長學會幾個小遊戲輕鬆化解

讓孩子喜歡刷牙並不難,難的是正確刷牙,可能我們也從來沒有留意過正確的刷牙方法,導致孩子雖然刷牙,但沒有刷徹底,所以才會出現小黑牙。

兒童最理想的刷牙方法,是巴氏刷牙法,找了一個簡短視頻,大家可以學習一下。

先刷外側牙齒,牙刷和牙面呈45度角。顫動上下刷牙,2-3顆一組,每組重複10次左右,再刷下一組。

同樣的方法刷內側牙齒和咬合面,咬合面稍微用力一些,因為上面的殘渣比較結實。

門牙要特別注意刷一下,把牙刷豎過來,一顆一顆、裡裡外外仔細刷。

我們會發現孩子的牙齒最先出問題的往往是大門牙,這裡使用頻率高,唾液較少,靠口腔自清潔的能力有限,要特別注意。

一個我們平時都在做的刷牙動作,也是很有技巧和學問的,需要我們耐心地幫孩子做,教孩子做。孩子開始會排斥,習慣就好。

越早教孩子刷牙,孩子越容易接受。醫生建議從孩子萌出第一顆牙齒,就要認真對待刷牙這件事了。前期麻煩,後期省心。

除了按規律刷牙,還要額外保護牙齒

每天早晚刷一次牙,可以清除70%的牙菌斑,只靠刷牙是不夠的,還要注意做一些額外工作,保護孩子的牙齒。

醫生在給孩子清理牙齒的時候,發現牙縫裡清理出了很多殘渣,各種顏色、不同大小的都有。牙縫中的這些「垃圾」是導致小黑牙的重要黑手,靠牙刷可能刷不出來。

可以用牙線幫助寶寶清理牙縫,有專門的兒童牙線,帶一個小手柄的類型比較方便。將牙線放入牙縫中左右刮兩下,將殘渣刮出來即可。牙線不僅僅是剔牙,更重要的是起到清除牙菌斑的作用。

孩子可以使用艾克弗兒童牙線,牙線細滑柔軟不傷牙齦,有天然水果味,孩子不排斥,小手柄把握方便,輕鬆使用。點擊連結可下單。

有朋友擔心牙線會使孩子牙縫變大,這個顧慮是多餘的,孩子的牙縫本來就很大,不會造成影響,殘渣清理不徹底,導致小黑牙更麻煩。

另外,孩子吃完飯後,很多殘渣會保留在牙齒表面上,也要及時處理掉。有幾次,二寶吃石榴的時候,發現一天下來,牙齒表面都是黑的,不知張了多少牙菌斑了。

可以通過漱口的方法,對其進行清潔,實在嚴重乾脆刷一次牙。

我現在直接讓二寶用U型電動牙刷清潔一遍,有音樂,操作簡單,45秒鐘,時間不長,他很喜歡。

這款愛U寶貝兒童電動牙刷很好用 ,刷毛和牙齒呈45度貼合,能同時刷到牙齒的內外兩側。採用的是震動刷牙模式,更能保護孩子牙齦。一年只需要充電6次,很方便。具體可以看看 2歲孩子小黑牙,和糖果無關,禍首是父母的壞習慣,4個方法來預防

有需要點擊下面連結,即可下單。

一路總結下來,發現這幾年確實疏忽大意了。大寶的牙齒從來沒有出現問題,誤以為二寶也不會,這種僥倖心理要不得。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現在的飲食也和過去不同,不能麻痺大意。

爸爸媽媽們可要記住我的教訓,從孩子幾個月開始就要重視孩子的牙齒,防止出現小黑牙,避免經濟上受損失,也避免孩子身體和心理上遭受痛苦。

我是凝媽,兩個孩子的媽媽,致力於培養陽光積極的孩子,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相關焦點

  • 造成2歲孩子「小黑牙」的,不是糖果吃多了,而是父母的壞習慣
    然後小林就讓孩子張大嘴巴,結果卻發現孩子嘴裡面的牙齒出現了黑點,小林仔細查看過之後發現這並不是吃東西粘上的黑點,於是趕緊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之後醫生表示孩子這是出現了齲齒。小林回想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擔心孩子出現牙齒的問題,已經很少會給孩子吃糖了,為什麼孩子還會出現齲齒?
  • 3歲寶寶滿口「小黑牙」,罪魁禍首不是糖果,而是父母疏忽和無知
    小編在小的時候,父母為了防止小編出現蛀牙,所以幾乎是很少有機會能夠吃到糖果的,可是大家知道嗎,不是只有糖果才會導致孩子出現蛀牙的,有些食物看似平平無奇,甚至對於孩子來說還十分有營養,但是如果處理不當,照樣會讓孩子引發蛀牙問題,一起來看看如何避免孩子出現蛀牙吧!
  • 2歲孩子有了小黑牙,可能和糖果無關,跟爸媽的這些壞習慣有關
    導語:2歲孩子有了小黑牙,可能和糖果無關,跟爸媽的這些壞習慣有關朋友在我面前吐槽,說孩子才兩歲那麼大,怎麼就有了小黑牙,這太讓人費解了,平常明明很少讓孩子吃糖,現在兩歲都這樣了,離長恆牙還有好幾年,這該怎麼辦?
  • 3歲男孩滿嘴小黑牙,醫生斥責:元兇不是糖果,是家長太過無知
    父母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孩子身體出現一些小症狀時,哪怕是個小感冒發燒,也會火急火燎地去醫院,父母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個活潑可愛並且健康的孩子,但是有時候,疾病卻悄悄找上了可愛的孩子們。3歲男孩滿嘴小黑牙,醫生斥責:元兇不是糖果,是家長太過無知3歲的小童,活潑可愛機靈聰明,小區裡的老人孩子都願意和小童玩耍,小童也特別愛笑,只要有人逗他一下就咯咯咯地笑個不停。
  • 2歲孩子滿嘴「小黑牙」?並非糖果惹的禍,而是家長壞習慣所致
    ,不過老人言:「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而很多不好的習慣也就更加加速了孩子的牙齒健康受威脅,所以現在很多寶寶的牙齒真的是非常醜,並且還有的寶寶長了滿口的小黑牙。讓人看起來真的是又醜又髒。2歲孩子滿嘴「小黑牙」?
  • 2歲孩子出現「小黑牙」,和糖果沒有關係,是父母的壞習慣所導致
    國家衛生組織第4次口腔健康調查顯示:我國5歲以下出現齲齒的孩子有70.9%。孩子齲齒率出現增加的趨勢,不能再用過去的經驗套在現在的孩子身上。過去都認為糖果是導致齲齒的罪魁禍首,我們已經很注意了,二寶都不知道糖果長什麼樣。為啥孩子沒有吃過糖,也齲齒呢?
  • 「6歲換牙就好了」,3歲寶寶滿口黑牙,媽媽卻毫不在乎,醫生怒斥
    作為父母,我們雖然很關心孩子的健康問題,但是大部分媽媽在細節問題上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對孩子的口腔,牙齒情況。 同事的女兒3歲了,梳著兩根羊角辮,水靈靈的大眼睛,是個漂亮可愛的小女孩,唯一不足的是一笑就露出的兩排小黑牙。
  • 媽媽用糖果誘騙女兒下井,只為撿取遙控器,網友:確定是親媽?
    然而並非所有父母都是這樣,有太多的父母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上,非但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反而頻頻把孩子置於險境。奇葩媽媽引誘女兒下井,只為了撿起遙控器?成年人根本下不去,於是這個母親就打起了5歲女兒的主意。她直接用一根細繩直接綁在了女兒身上,只綁了一環,然後就慫恿女兒下去撿遙控器。女兒雖然小但也不傻,肯定是不願意的,這時候這個母親居然把糖果丟進井裡,用來誘惑女兒下去。
  • 一歲女兒爬上媽媽的梳妝檯,快速將它塞進了嘴裡,千萬別低估孩子的...
    上周,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接連收治了2名「吃錯東西」的1歲小寶寶。俊俊(化名)誤食了媽媽的面霜,婷婷(化名)則誤食了兒童身體乳。
  • 女性生育最晚年齡是幾歲?超過50歲還能生嗎?別抱僥倖心理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了「晚生晚育」,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生娃可不是想生就能生。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媽媽們還有沒有「生育能力」?
  • 「因為一個疏忽,我差點害死了我的兒子」別讓孩子的小命斷送在你手上!
    前段時間,杭州蕭山一爸爸分享了自己16個月大的孩子被噎住的經歷 ,同時也用自己的經歷警醒所有家長:別讓孩子的小命斷送在你手上!雖說話直了點,但看完整個事情的經過,你會發現這些危險的經歷,在自家寶寶身上也曾經出現過,而且那些看似很尋常的事竟這麼危險。
  • 3歲寶寶滿嘴黑牙,爸爸的解釋惹怒醫生怒斥:誰說乳牙不用管
    3歲寶寶滿嘴黑牙,爸爸的解釋惹怒醫生怒斥:誰說乳牙不用管鄰居老吳家的孩子就是一個例子,起初他並沒有在意孩子的黑牙,可是有次吃飯,孩子牙疼得厲害,老吳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的牙齒已經是大面積變黑,一顆顆小黑牙布滿孩子的小口。
  • 3歲娃不吃糖果卻一口小黑牙,醫生說出「元兇」,怒斥家長無知
    有很多家長總是忽略孩子的口腔健康,認為孩子只要不頭疼腦熱,那便是沒有大問題。諸如牙疼等口腔問題,很多家長滿不在乎,認為根本就不是病,也不必要記掛在心上。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可真是大錯特錯,口腔問題同樣不容忽略。牙齒的健康,也是我們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寶寶「滿口爛牙」,很多是父母這3種不當養育造成的,別全賴糖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這幾天天氣轉暖了,我會帶著小糖果出來透透氣。遇到小區一個6歲左右的小朋友,一張嘴肉眼可見的就有好幾顆蛀牙,媽媽說「這都是吃糖惹的禍」。★建議:半歲以後的孩子,每次喝奶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喝配方奶的應更快。不要養成孩子奶睡的習慣,一時省心而已,卻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 孩子們愛吃的糖果,危害居然這麼大?!
    劉璇堅持不讓兒子在三歲前吃糖,她認為孩子的身體基礎要打好,在什麼階段就要做什麼事。在媽媽的教育下,孩子沒有吃過果凍,沒有吃過冰激凌,也沒有吃過巧克力,真真一個「甜食絕緣體」。 2、引起兒童肥胖 孩子吃進去的糖分,如果消化不了,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身體中,造成兒童肥胖。 據調查,我國6-17歲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10年間增長了2倍,已達到了5300萬人。
  • 因護士的疏忽,無意中毀了孩子的一輩子,孩子今後,怎麼辦?
    準媽媽們剛懷寶寶時,對孩子的期望很大,經常幻想孩子出生後會是什麼樣子,夫妻兩個一起查閱書籍,絞盡腦汁想給孩子取個寓意好的名字,等寶寶出生後,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總是搞的手忙腳亂的。照顧孩子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馬虎不得,或許一點點疏忽就會對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 2歲孩子滿嘴「小黑牙」,不是糖果惹的禍,而是父母的這種壞習慣
    就拿朋友小王家的孩子來說吧,小王對於孩子的飲食要求一直比較高,因為他生怕孩子在吃了甜食後,會對口腔內的牙齒不好,所以很少讓孩子吃甜食。可是令小王沒有想到的是,雖然他一直限制孩子食用一些高糖類食物,但是他家孩子仍然出現了小黑牙,也就是所謂的齲齒。這就令小王感到非常奇怪了,明明平日裡對孩子的限制那麼多,而且也讓孩子一天刷兩次牙,怎麼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三歲小女孩的萬聖節糖果被媽媽吃光後的反應,簡直被這個善解人意的孩子迷死了!
    往年,每到萬聖節的時候,他的製作班子都會搞個惡作劇,請父母們騙小孩子,吃光孩子們討來的萬聖節糖果,然後拍下孩子們的反應上傳到YouTube上。往年,人們看到的大多是小孩子大哭大鬧,為他們的糖果沒了而生氣。不過今年,有些小孩卻異常的可愛和成熟。其中,有一個美國女娃,其乖巧和可愛的程度,讓世人驚奇。這也是一個兒童心理的測驗。
  • 孕期肚子除了胎動,也有這一信號,準媽媽別疏忽
    懷孕期間腹部一直是無數孕媽媽所關心重視的信號,但是很多準媽媽的關心點都在於腹部的一個大小問題,其實腹部的大小不足以說明什麼,也不足以說明胎兒的發育好壞,腹部的大小只是懷孕的一個象徵,它受到了腹部脂肪、腹壁厚度等因素的影響,孕媽媽們不要疏忽。
  • 寶寶學說話也不是張口即來,需要一個過程;媽媽最容易疏忽這些事
    圖片源自網絡【襁褓時期,應該這樣和寶寶交流】每個新生的寶寶,在出生的瞬間就開始與世界對話,與媽媽對話。沒錯,就是他的哭聲。9月齡以後,寶寶會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視,即不但注視著事物,還會轉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應,這一能力的出現意味著寶寶與父母有了有意識的信息傳遞。這個時期,媽媽作為寶寶最重要的陪護人,千萬不要以為寶寶還不會說話,就靜靜地陪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