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讓人淚失禁!鞏俐一戰封神,半路出家的她們同樣令人尖叫

2020-09-28 刀刀叨文藝

本文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燃哭」「腎上腺刺激拉滿」「把女排精神刻進了骨血裡」!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上映兩天、票房破億,刀姐全程眼眶溼著看完這部曾因疫情撤檔的電影,終於可以說一句:它沒辜負這長達233天的等待。

01 不論你帶何種預設去看,都會深感意外

「儘管早就知道比賽結局,卻仍然在看電影時緊張得手心都出汗了!」

《奪冠》一直在打破觀眾們進場之前,所有的預設。

有人帶著「肯定很煽情」的預想進場,卻發現:「沒有過度的煽情和心靈雞湯,出乎意料地熱血和好看」;

有人「害怕期待值太高而失望」,卻發現:「我完全低估了它」;

還有人認為它「給國產體育片立了一個標杆」,有人則預測它「必將奪得國慶檔的冠軍!」

刀刀也走進了影院,全程眼眶溼著看完這部電影。

可以說,對每一位入場的觀眾而言,即便沒有「女排情結」,《奪冠》也幾乎是一部無法不落淚、很難不共情的電影!這份動人,不僅來源於體育電影本身的魅力,更來自中國女排這個「史上最強女團」的感染力。

02 這才是中國的「女團門面」,全民都是她們的死忠粉

中國女排,真正的「最美女團」,每一個時刻都是高光時刻。

從1981年,以郎平為首的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盃的冠軍,近40年來「中國女排」已經不僅是一個集體的名字,而是一種精神圖騰。

電影《奪冠》,將中國女排三代人、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濃縮在135分鐘的片長中,用三個關鍵性的時間點、來劃分故事段落。

第一個段落,80年代中國女排從零到破紀錄,創造「五連冠」神話;第二個段落,2008年前後郎平擔任美國女排教練與中國對戰,中國女排低谷時期;第三個段落,2013年前後郎平重回中國國家隊擔任主教練,中國女排重回巔峰。

最嚴女團

不論在哪一個時間節點,這群女排姑娘都有一個傳承了30多年的共同點:

她們,每個人都是按照「最嚴女團的篩選標準」來選拔,經歷了千錘百鍊,不光有逆天的大長腿、更擁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和戰鬥力,不論技術能力、心理承受力,都堪稱「C位中的C位」。

《奪冠》的海報上寫著:「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

這句話,堅強而痛苦,背後有著幾代人流血流汗的艱辛故事。

80年代,青年郎平,必須達到深蹲舉鐵100公斤,才有上場正式練球的資格;

30年後,被郎平從河南隊發掘來的朱婷,照樣因為「太軟」而經歷了一段被打磨的歷程;

最強女團

《奪冠》,展示的就是這群以「最嚴女團篩選標準」選出的「國家門面」——中國女排,究竟是如何成團的?

電影幾乎不做任何鋪陳,從第一分鐘開始,就藉由彭昱暢飾演的女排陪練的眼睛,進入了一種「驚心動魄」的氛圍中。

她們身上纏著膠布、帶著傷,千百次地躍起、扣殺;

她們沒有電腦、沒有技術分析,面對技術強大的對手,能做的只有把球網再升高15釐米!

她們哭著擦去汗水,前一秒還說「我練不動了」,後一秒就滿血復活:「繼續啊!」

第一代女排,創造的女排精神,是漳州訓練館牆上,那一個個深深淺淺的球印。

那不僅是被日復一日的大力扣殺鑿出來的、也是被必勝的信念砸出來的。

第二代女排姑娘,經得起勝利,也撐得住低谷;

從全中國人民期待著中國女排奪冠、到全中國人民都不覺得這些中國女孩還能奪冠,潛龍在淵,蟄伏並不意味著倒退。

第三代女排姑娘,重新走上巔峰,她們找到的,不僅是新的制勝方法,更是在「贏」之外,去找到快樂、找到打球的意義。

最美女團

你以為一場場比賽、一次次扣殺、成千上萬次訓練,就是女排姑娘的全部?不!

她們愛美、一起去燙最時髦的捲髮;她們會玩,一起在公園玩水泛舟;她們溫柔、你一針我一針地給不能出國比賽的彭昱暢,織了一件紅毛衣。

她們會在郎平一句「去休息、去玩、去談戀愛」時,快樂地一鬨而散;她們會勇敢而自信地表達自我「我不愛排球,我不想打球了」。

看一場比賽,記住的是中國女排的實力;但看完《奪冠》,清晰地記住了每一位女排姑娘的樣子,她們鮮活生動的性格,不論歡笑、落淚還是彼此鼓勵的樣子,都如此美好!

這樣的女團,想必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願意畢生都做她們的「死忠粉」。

03 女排精神,不僅是贏,而是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奪冠》作為一部承載了國人情結的體育電影,創作難度可想而知,但它不僅展示勝利和榮耀,同樣也直面低谷、敢於革新。

時代在變遷,但女排精神不會變。

吳剛、黃渤、鞏俐三位「女排總教練」執教方針的改變,其深層含義是女排精神隨著時代進步而演變。從「六人國家隊」到「大國家隊」,三位教練執教理念的改變,與時代進步不可分割,伴隨著國力的增強、人們對競技體育認知的改變。

女排精神與時俱進

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國門打開,民眾意識到了發展的必要性。

吳剛身為女排的第一代總教頭,對姑娘們狠,是因為早早就意識到了唯有勤能補拙。

「我第一次出國,我望著窗外的高樓大廈,我哭了,中國太落後了!」

於是,第一代中國女排說:我們要贏,我們需要通過贏來證明:「中國人,行的!」

女排精神,是不屈不饒、是頑強堅持,是即便身處逆境也用百倍千倍努力去實現逆襲的勇敢。

而到了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物質生活得到滿足時,女排精神更應該重提。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在全民期待帶來的巨大壓力之下,敗給了對手,一夜之間從天之驕女到敗兵之部,到底丟失了什麼?

黃渤飾演的陳教練說:「現在你們什麼都有了,但是不是有的時候,『這個』找不到了,這才是我們女排精神。」

到了郎平成為中國女排的總教練之後,她大刀闊斧地改革、即便初期並不見效、即便四面楚歌也絕不退縮,她說「我郎平今天就是一意孤行了」。

女排精神,在郎平對「輸贏」的一番思索中,重新得到了帶有時代印記的詮釋。

「曾經一位外國記者問我,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呢。我說,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等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的唯一的價值。」

於是,在裡約奧運會半決賽前夜,面對敗績連連,焦灼疲憊的隊員們,郎平沒有給隊員們任何壓力,而是教會她們放下包袱、重拾熱愛和信念。

「過去的包袱,由我們這代人來背,你們應該振作起來,放心地去打,放開了打,豁出去打,我和你們在一起。」

重塑女排精神

《奪冠》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並沒有高喊假大空的口號,而是用細節來塑造「人」、用對比來呈現「進步」。

80年代,中國女排拿身體、拿命去拼,彭昱暢扮演的女排陪練對女排姑娘說:「只要你們能拿冠軍,你們讓我做什麼都可以!」

但是30多年後,從脖子以下沒有一塊完好骨頭的郎平,卻問了女排姑娘一個從未有人問過她們的問題:「你們愛排球嗎?」

這個問題,看上去那麼簡單卻又那麼難以回答。

就像郎平為了調動朱婷內心深處的鬥志,而問她:「你為什麼要打排球?」朱婷說:「為了父母,為了成為你!」

但郎平搖頭:「不對,像這樣想,你只能和當年的我一樣差勁。」

大戰前夕,朱婷接到郎平的簡訊。

她說:「我的學生遍布全球,你是我最驕傲的一個。大戰當前,我相信你,你更要相信自己。」

這場戲,讓從來不在人前輕易落淚的朱婷,一位天才球員、擁有鐵一般意志的女孩,淚崩了。

中巴大戰,背水一戰,越挫越勇的中國女排,拿下了這艱難的一局。

勝利的那一刻,答案呼之欲出。

過去,我們是為了國家、為了榮譽、為了責任而戰鬥,但現在,我們在背起家國責任的同時,也應當看見自己、找到自己、愛上自己打排球的模樣。

「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一句句滾燙的臺詞,讓人們心旌搖蕩、熱血沸騰。

中國女排為什麼贏?不僅有女排精神,更是講技術、講人性。

郎平曾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有個令人觸動的對比:80年代,李現扮演的「王幹事」為吳剛執教的中國女排,帶來了對手利用電腦等先進科技的消息。可是那時,女排能做的,只有比對手練得更苦、練得更狠,把球網升高15釐米。

而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中國女排如同世界任何一個強隊一樣,已經擁有了先進的技術手段,恰恰是利用電腦分析出的對手6號位的弱點,一招制敵!

04 鞏俐已封神,「半路出家」的她們同樣讓人尖叫

《奪冠》讓我想給出高分的,不僅是對女排精神的深度理解,也不僅是對人物的出色塑造,還有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這些專業演員「求真」的表演、以及「半路出家」的女排運動員令人驚喜的演技。

鞏俐已經一戰封神!

有人說,她雖然只出演了「半部」《奪冠》,卻足以拿下一個影后。

有人說,鞏俐在自己的表演生涯,在「秋菊」「九兒」「頌蓮」之後,再度留下了一個留名影史的角色。

難怪陳可辛說:「郎平沒有別人能演,只有鞏俐,能夠勝任」。

預告片曝光時,鞏俐背影似足郎平、連郎平本人都分不出來,而正片中,鞏俐一開口,人們驚了:「這是鞏俐本人的聲音?這真不是郎平本尊在配音嗎?」

演員究竟能做到什麼境界?鞏俐在《奪冠》裡,給所有後輩上了一堂課。

「形似」只是第一步,微微駝背、推眼鏡的動作、愛豎大拇指、手裡常常握著筆、後仰的站姿和走姿乃至說話的口型……就連與郎指導朝夕相處多年、惠若琪為首的女排姑娘們,第一次在《奪冠》片場,見到鞏俐化身的郎平時,都不由驚呼太像了!

「神似」才是更高級的,鞏俐抓到了郎平的「內心」,「撐住、我們要贏、我們不怕輸」的精神,成為鞏俐和郎平共同的精神內核,撐著她,在那幾個月的時間裡「郎平附體」。

拍裡約中巴大戰那場戲時,鞏俐被機器撞倒,手被絞進了機器裡,兩個指甲蓋都掀掉了一半,鮮血直流,她卻說「沒事沒事我還能再拍!」

《奪冠》中的郎平,情感非常克制,她並不鋒芒畢露,相反卻顯得內斂而深沉,縱使眼角有淚光,也是蜻蜓點水,點到即止。

然而,人物身上強大的王者氣場、充沛的情感力量,卻令人無法不為之牽動,無法不與之同呼吸共命運。

相比貴為影帝影后的黃渤鞏俐,《奪冠》中承擔重要戲份的,還有一群「半路出家」、並非專業演員的姑娘,那就是「我演我自己」的朱婷、惠若琪、袁心玥等女排姑娘們,令人驚豔的是:她們與影帝影后同框,居然完全不輸!

開篇,在鞏俐未出場的頭一個小時裡,戲份最重的,是扮演郎平的白浪——郎平的親女兒。

她太像人們記憶中的郎平了,像到甚至有觀眾懷疑:「是否仿照李安的《雙子殺手》使用了頂級CG技術?」

這位斯坦福的高材生,在四個星期內減重30斤,完全憑著天賦本能和超強感受力在表演,把監視器前的陳可辛都演哭了!

拍深蹲舉鐵100公斤那場戲時,郎平來探班女兒,穿上當年的運動服、表演了舉鐵的戲份,成為《奪冠》的彩蛋之一。

上面兩張圖,你分得清郎平和白浪嗎?

白浪說,自己拍《奪冠》,才第一次看到媽媽20多歲時的照片,透過這張照片,她第一次觸到了自己從未親眼見過、只聽說過的那個年代、那一群女孩。

左起:陳可辛、白浪、郎平

「我演的時候,有時候我覺得是我自己的心,有時候是媽媽的心,有時候是我們一起的心。拍完這個電影,我更理解媽媽的動力是從哪裡來的。」

PS:其實在《奪冠》中扮演郎平女兒「白浪」的,是陳衝的女兒許文珊,她還曾出演《誤殺》,發現了嗎?

而朱婷、惠若琪、、丁霞、袁心玥等中國女排現役隊員們,讓事先擔心她們「表演不夠專業」的人們徹底放下擔心,為之鼓掌尖叫:「太會演了!」

裡約奧運會中巴大戰那場戲,除了魏秋月因為拍攝期間有孕在身無法出演,改由姚迪飾演魏秋月之外,中國女排奪冠時的原班人馬,在鏡頭前重新「走」了一遍她們的冠軍之路。

她們說:「仿佛情景再現一樣」,不需要有太多的矯飾,一切都歷歷在目。

在全世界影壇,身高190的女演員都是罕有的,但《奪冠》這群身高190+的女演員,足以讓國人自豪地說:「這群『國家門面』、腿長一米八的女孩們,不僅打排球是最專業的,就連演技也很有天賦」。

鞏俐在現場成了她們的表演指導,告訴她們:「情節可能是虛構的,但情感是真實的」。

陳可辛說,在片場,每個女排姑娘都仿佛成了「編劇」,她們跟導演、編劇討論每一句臺詞。

「她們是演自己,我們根據資料給她們編了臺詞。她們一拿著臺詞,『就說我不會這麼說,我會這麼說這麼說』,她們自己改成了她們個人會說的話。」

正因此,觀眾才能體會與女排姑娘「同呼吸、共命運」的熱血沸騰感——「女排姑娘」如此鮮活生動,她們是令萬眾歡呼的英雄,更是如此可愛的「人」。

不愧是zhuper!朱婷身為天賦球員,演戲也自然生動,在《奪冠》中的兩場哭戲,讓人為之動容,還因此上了熱搜。之後,她受訪時說:「我從來沒熬過夜,作息時間可能到10點半11點就要休息了。拍戲到凌晨三點已經垮了,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辛苦,都不容易。」

結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奪冠》並沒有給出標準答案。

想必每個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個解讀,恰如韓紅所說:「從小就喜歡中國女排!當時的每位老隊員我都能叫出名字,郎平,孫晉芳,周曉蘭,楊希,陳亞瓊,陳召娣,袁偉民教練,陳中和指導……一大早去影院看了,她們都是我心中的英雄!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將激勵我一輩子! 」

女排精神作為中國幾代人的靈魂信仰,是想要贏、但絕對不怕輸的底氣,是頑強不屈、爭取最後一絲機會的毅力,是面對低谷中的命運說「不」的勇氣。

是百萬種勇敢,同一種風範。

《奪冠》不僅是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故事,更是讓全體國人一段難以磨滅的共同記憶。

滿分,給中國女排,也給《奪冠》。

今日主筆:某小刀。

@刀刀叨文藝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鞏俐《奪冠》燃哭,女排精神深深刻進骨血裡,讓人腎上腺刺激拉滿
    這樣的女團,想必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願意畢生都做她們的「死忠粉」。03 女排精神,不僅是贏,而是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奪冠》作為一部承載了國人情結的體育電影,創作難度可想而知,但它不僅展示勝利和榮耀,同樣也直面低谷、敢於革新。時代在變遷,但女排精神不會變。
  • 看完《奪冠》說說演員,朱婷比鞏俐更令人驚喜,吳剛不愧是老戲骨
    而內心戲的處理,更是鞏俐的長項,她把郎平在面對指責、非議時的堅韌和孤單,都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難忘。但作為「影后中的影后」,她在《奪冠》中也再次呈現了精湛演技,尤其是對臺詞的處理,簡直稱得上是教科書級別。但鞏俐是《奪冠》中演得最好的演員嗎?我覺得只能算是之一吧。
  • 《奪冠》為何令人熱淚盈眶?鞏俐如同郎平附體,黃渤演活了陳忠和
    觀眾期盼已久的《奪冠》如期而至,看完電影,女排的拼搏精神振奮人心,激烈的較量中勇奪冠軍瞬間讓人熱血沸騰,榮耀背後的血汗令人熱淚盈眶,觀眾好評如潮!真實感人,動情動心,看得令人幾度哽咽,《奪冠》無疑是中國最棒的體育電影,堪稱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
  • 電影《奪冠》一波三折,千呼萬喚始出來!
    影片向觀眾展現了我國幾代女排姑娘在經歷輝煌到底谷再登上巔峰的全過程,在這期間她們歷經風雨始終拼搏奮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國人,從她們身上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不屈和堅強。中國女排是深受國人喜愛的一個團體,女排的舉動一直都在大家的關注之中,她們是中國三大球的驕傲和自豪,每一次奪冠都會激起新一輪的排球熱,但每次奪冠都不容易,看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 《奪冠》一天破億!鞏俐和女排姑娘們贏了!
    《奪冠》劇組合影一再提檔的《奪冠》於 9 月 25 日正式上映,貓眼評分高達 9.3 分,超過 98% 的國產電影。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截至 9 月 26 日 15 時 34 分 57 秒,《奪冠》上映首日總票房破億,用時 0 天 21 時 34 分。《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以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
  • 電影《奪冠》鞏俐的演技驚豔全場,但片中的業餘演員,同樣出彩
    電影《奪冠》鞏俐的演技驚豔全場,但片中的業餘演員,同樣出彩說到業餘演員,有些是真正的喜歡表演,不過演員只是一個副業,沒事的時候出演個微電影或者是話劇之類的,還有就是一點兒表演經驗也沒有的素人了,他們更多的時候喜歡能夠本色出演的角色。
  • 什麼是淚失禁體質?淚失禁體質的體驗
    許多人都覺得,她太能哭了,根本不適合這個圈子。什麼是淚失禁如果莫名其妙掉眼淚,那多半就是淚失禁體質。引申含義:淚失禁體質,形容每逢和人吵架或是情緒稍微激動些時,都會控制不住地想哭。原本臺詞早早就準備好了,愣是說不出口了,氣勢蕩然無存,整個人原地描述什麼叫做慫。簡單點說,就是遇到啥事都能哭。網友們的淚失禁網友xxx:淚失禁體質是什麼樣的體驗!
  • 《奪冠》:廣受好評!結局寫在片名同樣令人驚豔
    《奪冠》在今天隆重上映,之前本來計劃在賀歲檔上映,那時很多人都預測這部體育電影會慘遭其他題材碾壓。然而,不料遇上了突發的疫情,所有的賀歲檔影片都改期上映了。今天上映的《奪冠》收穫了影評人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 《奪冠》:四個角度分析,鞏俐的演技有多「神」
    但是我看她的電影是在高中以後,因為那時候才能欣賞,才能看懂,對大導演張藝謀的創作力很是欽佩,對於鞏俐演的每一個角色都印象深刻。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實力派就是實力派,並沒有什麼值得分析,看了那麼多鞏俐電影,我只是單純記住她的名字。這次看《奪冠》可以說給這些不懂演技的人一個最基礎的展示,演技派能強到什麼地步。
  • 遇事先哭為敬,淚失禁體質真的很無奈
    淚失禁,一個在網際網路興起的名詞,所謂的『失禁』指的就是控制不住,而『淚失禁』,顯然就是說難以控制住自己的眼淚,在我們的生活中,這類人不在少數,平日裡跟常人無異,但是他們在看韓劇的時候,哭的變成一個淚人,他們在跟別人爭吵的時候,首先自己哽咽了,一肚子火就是梗在喉嚨裡說不出來,如果是一個孩子這樣的
  • 一吵架就先哭了,如何改變「淚失禁體質」?
    前男友是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有一次他讓我等了非常久,我準備好了一百句邏輯縝密的臺詞準備批判他,然而半句話都沒說完,我就哇的一下哭了出來。但我今天又忽然發現,我變了,我成長了。我從一個聊啥都能哭的「淚失禁體質」,長成了一名淚腺堅挺、精神強大的吵架戰士。「淚失禁」是怎麼回事?第一次看到「淚失禁體質」這個詞,我終於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人,還有那麼多小哭包和我一樣。
  • 鞏俐為《奪冠》手寫助威口號:中國女排 奧利給
    | (1/9) 1905電影網訊在《奪冠》即將上映之際,作為主演之一的鞏俐親手為影片寫下一組助威口號擲地有聲的字句,在鞏俐鏗鏘有力的筆觸下誕生,中國女排代代傳承的精神由此躍然紙上,令人動容。除了為中國女排加油打氣,鞏俐還以片中角色郎平的口吻寫下「我郎平從來不裝」「你不用成為我 你只要成為你自己」等語句,與此前電影預告片中郎平
  •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定檔國慶 鞏俐黃渤等主演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領銜主演的,原定於春節上映,後因疫情而宣布撤檔。當陰霾消散,美好可期之際,電影《奪冠》9月25日全國上映!影片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
  • 《奪冠》今日上映,鞏俐演繹的郎平太完美
    電影《奪冠》終於播出了,之前也是中國女排的忠實粉絲,而且看到路透爆出來的鞏俐扮演的郎平真的是太像了,所以必須要看,在整個片子看完之後,不得不說鞏俐扮演的郎平真的太像了。據悉,這場巔峰一戰正是是電影中的華彩篇章之一。影片同時也有IMAX版本,帶來更加沉浸的觀感。
  • 《奪冠》首輪口碑出爐:鞏俐演技炸裂,突破國產體育片天花板
    就像主教練說的,機器可以預測,而人的變化,無法揣測。這些年來,大多數人只是看到女排姑娘的光輝,卻少有人知道,她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奪冠》這部電影,正是帶觀眾一起去見證這群女排姑娘,如何從普通人,一步步成為英雄。
  • 《奪冠》首輪口碑出爐,鞏俐黃渤飆演技,觀眾看哭一片
    就像主教練說的,機器可以預測,而人的變化,無法揣測。這些年來,大多數人只是看到女排姑娘的光輝,卻少有人知道,她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奪冠》這部電影,正是帶觀眾一起去見證這群女排姑娘,如何從普通人,一步步成為英雄。
  • 少年精神 一戰封神!《少年三國志2》X電影《姜子牙》跨界聯動
    少年精神 一戰封神!貓眼「想看」人數記錄數次被打破,更使其成為今年國慶檔的奪冠熱門。央視新聞深度解讀,認為《姜子牙》是崛起中的國產動畫電影代表;人民日報更是用「 拭目以待」表達對作品的期許。以上種種,不僅是對《姜子牙》自身商業價值的肯定,更是對其國漫新潮流「領跑者」的認可。 【從救贖到成神 演繹國漫英雄】 與去年爆火的《哪吒》一樣,《姜子牙》同樣聚焦於「國漫式英雄」的塑造。
  • 「淚失禁體質」的屈辱:一吵架就哭,我好菜
    前男友是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有一次他讓我等了非常久,我準備好了一百句邏輯縝密的臺詞準備批判他,然而半句話都沒說完,我就哇的一下哭了出來。 但我今天又忽然發現,我變了,我成長了。最近一次和別人吵架,我竟全程沉著冷靜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完勝了這場辯論,甚至事後沒有產生「這次沒發揮好」「我怎麼就沒想到這個角度」的後悔想法。
  • 《奪冠》國慶上映鞏俐曾被質疑黃渤吳剛角色曝光幕後故事令人感動
    主演的以郎平指導為原型的電影《奪冠》推遲在今年的國慶節與大家見面。郎平指導的時候,大家都非常驚訝,因為從外形來看,鞏俐的氣質與郎平並不是很貼近。但是,當大家看到鞏俐在劇中的造型以後,都覺得僅從背影上看就已經是真正的郎平指導了。
  • 《奪冠》上映,遭人詬病的竟是鞏俐演技?鞏皇霸氣回應
    然而縱觀《奪冠》上映幾天後的豆瓣評價,似乎有褒有貶,且貶評還不少。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黑評中竟然有一部分的主題來自於鞏俐的演技。沒錯,他們說鞏俐演技爛。「吹得太過了」「說鞏俐演得像郎平的,多半不是排球迷也壓根不了解郎平」「鞏俐造型很像,也僅此而已」「有一說一,鞏俐演技就是拉胯啊!」……你沒看錯,也沒穿越,現在是2020年,鞏俐的演技都有人質疑了。這些人有事嗎,是不是已經打算衝明年歐洲的三金影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