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一年有一年

2021-02-08 我在河之東

回家過年。這是父母給我們最濃重的年味兒,這是父母給我們最珍貴的記憶。     

父母老了,兒女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姊妹之間的感情維繫就是父母,過年回家是一個最有理由的父母召集令。     

一到過年,在外地奔波的孩子們只有一個念頭:回家!     

被稱為人類大遷徙的春運拉開了過年的序幕,各個車站裡,人山人海,摩肩繼踵,大包小包,千裡迢迢,萬般辛苦,只為回家過年。         

大年初一回村過年,這是一個不到兩千人的小村,過年也沒有組織活動。但總有一些愛熱鬧的人,總有一些有趣的靈魂。

吃過早飯,人們都穿著一新聚集在巷頭,聊聊長大了的孩子,聊聊一年來在外打工的日子,聊聊村裡街頭巷尾的故事……

遠遠地聽見村委會的方向有敲鑼鼓的聲音。我們幾個年紀相仿的人就朝著那裡溜達。看到村委會的大門口,放著幾面嶄新的大鼓,還有鑼和擦跋。幾個老人坐在凳子上,拿著鼓槌起勁地敲著。

簡單的鼓點,老人一遍遍地重複著。因為同伴敲過軍鼓,我們幾個人也過去嘗試了一下。可是敲起大鼓,她打了半天還是沒有學會老人的鼓點。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只好拿著一隻鼓槌試了試鼓的彈性。

她讓老人給她說個鼓譜,老人不會,老人說,這是翻浪。我在大腦裡回味了一下,是翻著的浪花嗎?似乎有點像,最後的鼓音似乎翻卷上來。反正一項自信對鼓點比較敏感的我也沒有聽清楚老人的鼓點。

青筋暴露,瘦骨嶙峋的老人,敲起鼓來,鏗鏘激越,生龍活虎。那強勁有力的鼓點根本聽不出來出自這樣的老人之手。

進到村委會裡面,舞臺下面圍著一圈圈的人。走近一看,圈子中間有一位老爺爺,身穿桃紅色的舞蹈服,頭上帶著有花邊的髮髻,就像大觀園裡的劉姥姥。神態淡定自若,動作滑稽搞笑。正隨著音樂圍著人群有節奏地表演,逗得大家不時地哈哈大笑。

不一會他摘下劉姥姥發套,擦擦額頭的汗,換上了一個皺巴巴的紅色棒球帽,再把事先準備好的軍用挎包斜挎在肩上,胸前還用別針🧷掛著一個褪色了的紅雙喜手帕。這樣的裝束表演什麼呢?我正在想著,只見他突然歪著脖子,身體傾斜,雙腿僵硬,一瘸一拐朝著人群倒過來。有人不禁脫口而出:小心,訛上你了。哈哈,真是太像了!就是電視裡的那個劉能。

一個老人隨心所欲地表演著獨角戲,一群老老少少無關緊要地看著西湖景。2019年的大年初一,我也在這樣的人群裡有一搭沒一搭地歡笑著……

大年初二回娘家,是古老的中國民俗。


就像那首歌裡唱的: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著一個胖娃娃呀,咿呀咿子呦。身穿大紅襖,頭戴一枝花,眼看著時間就要八點啦(懶得起來😊)。

回娘家總是這樣的熱鬧,隨意。

開著車,放著動感勵志、肆無忌憚、時尚幽默的歌曲《卡路裡》,放著另類的小黃人版的《shape of you》,我們一路歡樂高歌。

剛拐進巷口,遠遠的就看見被媽媽派出來迎接我們的小弟。媽媽等著我們回家就像我等著女兒放學回家一樣心情迫切,我不禁埋怨自己咋這麼拖拉散漫呢。

由於起床比較晚,回到家就九點了,菜已經準備好,就等我們到了下餃子吃。

中午的飯菜更是七碟八碗的,滿滿一桌子美味佳餚。

過年的飯吃的更多的是一種熱鬧,哪怕有些菜你都沒去嘗一下,但看到滿桌的熱氣騰騰,感受一大家子的熱熱鬧鬧,就開心。

吃完飯後弟媳總是勤快地包攬殘局,不讓我插手。

過年是個體力活,不光是收拾。大年初一得與門口的鄉親們拉拉家常,初二得與親人們敘敘舊情。所以這裡站站,那裡轉轉,確實有些累的。

想想父母呀,初一是兒子媳婦孫子一大家,初二是女兒女婿外孫一大家。年邁的父母跟著張羅確實有點累的。


累並快樂著!這或許就是傳統的中國年味吧。
今天是初三了。開心果問我:這下過年的走親戚算是完了吧。     

聽聽這語氣,看來即便只管吃喝的孩子也對忙碌的過年有點嫌棄。     

早上六點半乖乖女已經奔赴學校,現在八點,開始上課了吧。     

朋友圈裡,廣東鄒老師的過年,是一家三口一起去散步旅遊。     

德國的Dawei獨自享受賽浦露斯旅遊勝地的寧靜。     攝影人清風徐來則是用鏡頭記錄身邊平凡生活的新年美好。     

而和我一樣,父母還在村裡的人幾乎都會選擇回村過年。與我同齡的遠方說了:媽在哪,家就在哪,媽在哪,年就在哪。    

看看一年來長高了的孫輩們,瞧瞧一年來忙碌充實的子女們,父母就放心了。陪陪日漸蒼老的父母,吃吃滿桌的熱鬧非凡,兒女們就踏實了。這樣,新年一過,返程的路上便會慢慢熱鬧起來。萬般不舍,千裡迢迢,只為打拼未來。     

對於稍稍清閒的我們來說,過了十五年才算過完;對於忙碌的小弟來說,過了初五年就算過完了;對於迎接大考的孩子們來說,一過大年初一,就算過了個年。     

不管你用怎樣的方式擁抱新年,新年的腳步都會越來越遠。只要在該有的年紀幹著該幹的事,年就會對你永遠微笑。     

似乎我們又正在朝著下一個新年奔去,周而復始,一年又一年……

李曉燕:中學教師,喜歡運動、讀書、敲擊文字,文風質樸細膩。願做一顆樹,努力向陽、慢慢成長,最終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相關焦點

  • 「原創」李曉燕:《憶讀書》
    原創作者:李曉燕圖文編輯:阿拉善文化藝術傳媒《憶讀書》我母親雖沒有上過學,但對我們姐妹的學習從未放鬆過忘不了,被母親發現的瓊瑤小說被扔進灶坑燒掉時痛哭的那一夜;忘不了,初中畢業考試結束的那天下午,躺在床上正大光明地看著《天龍八部》時的愜意;忘不了,那時學校門口的小小的梧桐書屋經常被租書的學生們擠得水洩不通;忘不了,那時的圖書館一年只要10元押金難住了我們這些「窮學生」……最忘不了的,還是讀書後的那種滿足,現在想起,還是想不出來怎麼形容那種心情。
  • 省婦聯副主席李曉燕一行來海東市調研家庭和兒童工作
    7月8日至9日,省婦聯副主席李曉燕一行在市婦聯主席安玉珺的陪同下,深入海東市樂都區、化隆縣,通過互動交流,查閱資料,參觀基地,集中座談等形式調研指導家庭和兒童工作。李曉燕主席一行第一站來到樂都區水磨營社區、壽樂社區、土橋村婦女之家,實地查看了全國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全國家庭親子閱讀教育基地、省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工作開展情況,聽取了關於家庭教育、親子閱讀、家風建設的工作匯報,了解了兒童早期教育、優良家風傳承、家庭教育支持指導、兒童服務需求與供給等工作,並與基層幹部、婦聯幹部面對面進行親切交談,認真傾聽了她們的意見建議。
  • 一年又一年
    5日(郵寄投稿以郵戳為準)視頻徵集截止日期:1月27日 聯繫方式:郵箱:cctvtb2008@sina.com.cn    cctvtb2008#vip.sohu.com投稿地址:北京市海澱區羊坊店路9號京門大廈C段634室一年又一年特別節目組收
  • 《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
    根本停不下來的刷完《一年又一年》,大概也是自己看劇少,很久沒這麼痛快又迫切的看一部劇了。前半部分邊看邊思考國家的政策影響著人的心理意識和周圍環境的變化,窮怕了的人們,一旦國家放開政策就開始怯怯的動作,多次嘗試探到了邊界後就玩著擦邊球變著花樣貪婪而又急迫的賺錢。
  • 【音苑資訊】李曉燕教授獨唱音樂會
    李曉燕,女高音歌唱家,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音樂表演專業負責人,溫州大學聲樂藝術研究所所長。溫州[551]人才;學校「教壇名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聲樂專業委員會理事,溫州市音樂家協會理事,溫州市音樂家協會聲樂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十屆人大代表,浙江省十一屆政協委員。溫州市民族團結促進會副會長,溫州市黨外人士聯誼會常務理事。
  • 那一年與這一年
    那一年後,健在戰友們沒有忘記那一年,你看看他們的記憶裡,詩詞歌賦,雄渾豪邁,情真真、意切切。七律.廣西龍洲拜祭何放平等烈士 南天烽燧烤邊城,壯士揮戈奮請纓。 拜別鄉關何懼死,篤行先哲敢捐生。 揚鞭策馬擒頑敵,破釜沉舟捍柳營。 英烈忠魂長鎮此,國門常有警鐘鳴。
  • 似水流年,一年又一年
    歷經種種,唯不變的是對生活的執著,我們就這樣在起起落落,磕磕絆絆的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我不是詩人,卻總想把季節描繪成詩意,我不是文人,卻總想記錄下這一路的花紅柳綠。時光,終是漸行漸遠,縱你怎樣深情,也留不下它轉身的決然,忽然在輾轉中明白,我們只是歲月的一粒塵埃,總是要遠行,終是要學會善待,生命中除了愛,其它的都是行李。也許是滄桑久了,便習慣了故作堅強。
  • 央視《一年又一年》春節徵集
    央視《一年又一年》春節特別徵集  中央電視臺《一年又一年》春節直播特別節目,將在一套和新聞頻道於除夕日下午16點-20點並機播出。節目中會帶大家提前探班春晚,看看虎年春晚上即將出現哪些明星?同時也會有全新的互動元素,一定會給您帶來驚喜。
  • 正月初一:又是一年春節到,一年更比一年好
    春節是一種味道,有了爸媽做的飯菜,才有了濃濃的思念味道。春節是一種團圓,有了親人的陪伴,才有你在外堅強的理由。春節是一種記憶,有了過年的熱鬧,才會明白回家的期盼心情。春節,這麼美好的一天,這麼美麗的時刻,怪不得,要等待一年又一年!
  • 一年又一年,珍惜所有遇見
    回憶起去年歲末,其實也是剛剛過去沒多久,我們都在感慨時光匆匆,似乎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就過去了。當我們正在為年貨而忙碌,為團聚而奔波的時候,年夜飯的香味撲鼻而來,春晚的節目賞心悅目,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而我們似乎在沉浸在豬年,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
  • 《一年又一年》隨筆
    無意間在知乎上看到《一年又一年》這部電視劇,共21集,從1978年開始每一集都往前遞進一個年份,由幾個小家庭的變化來反應出中國的發展。最終她成功了,有了自己的飯店,也收穫了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想,作為一個剛起步的中國社會,女性有著這樣的覺悟是非常超前的。是的,女性應該獨立,並不是工資的多少,而是可以有不寄生於他人身上的能力,這是作為人起碼的尊嚴,也是一個國家在發展時必須要普及的觀念。 中國發展的太快,一年一個樣,人也是歲歲年年人不同。
  • 一年又一年的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的又一天,每個人都有了新的願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曾經我也以為不做到的事就不要亂許願,而受生活的洗禮中,我漸明了一個人對自己的許願至少在試圖釐清人生的頭緒。實際上,一個人並不是什麼好主意都要一站到底,但凡是想到的好主意,想起時都值得做起來並值得堅持一下。
  • 港姐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冠軍有齙牙亞軍是王鷗?
    今年的港姐開局就不利,海選的時候一報導,就有不少網友感嘆港姐質量一年不如一年,嘲笑這些選手都是去菜市場買菜的大媽。其實海選嘛,水平參差不齊也很正常,也不能揪著這幾個條件一般的來代表一整屆港姐的水平。但是,看完冠軍得主,我深深懷疑我自己的眼睛……冠軍是5號佳麗雷莊兒,視頻截圖上看五官,是有硬傷的,我沒想到千挑萬選的港姐,居然是個齙牙。日常照片也不是太好看,除了齙牙感覺眼睛還有點眯。化妝前的照片更直觀,emmmmm……整張臉散發著一股表情包的氣質。不過有爆料說雷莊兒家裡非常富有了,估計也受過良好的教育,有加分項吧。
  • 一年了.
    永遠定格在11月27,在那個平行世界裡過的還好麼,收到家人好友和粉絲們的想念了麼?網友:「一年了,雖然不是高的粉,但我清晰記得那個晚上不停的刷微博,大家都在等他醒的消息。」這個臺辣雞的真不配被原諒啊。雖然不是粉,但堅決不看,不貢獻收視率,一年能做到,兩年也能做到。
  • 一年又一年,一年更比一年高
    年糕諧音「年高」寓意生活工作一年比一年提高。你要問到底什麼是年糕?事實就是:不同地方的人給你的答案可是千差萬別的。它既是一種主食,也可以視為零食,它既有萬變不離其宗,又在細節方面方面千變萬化。東北年糕 東北人管年糕叫「乾糧」,嗯,從這裡可以看出,它在東北人心目中,就是主食的地位。
  • 電視劇《一年又一年》觀感雜談
    因為對八十年代的想像,《一年又一年》的故事可說是深得我心。我記得當時加入豆瓣「想看」目錄裡後,我就立即搜索觀看。觀看的是初印象很不錯,人物很喜歡。就說男主吧,他的長相,不,最重要應該是男主的學識深入我心,格格就曾一語道破我喜歡的人的特點——有學識、溫文爾雅的,所以是男主的學識加持了他的長相,當然他的長相也很不錯,互相加持。
  • 21點·夜聽 一年又一年
    2 1 點 · 夜 聽 這裡是黑龍江哈爾濱 這裡是阿什河街9號 【21點·夜聽】 春節特別節目 《一年又一年
  • 時光飛逝如流水,一年過去又一年
    距離2021年1月1日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我們會發現今年的時間感覺過得非常快,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我們在家度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會發現其實時間真的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了,你今年有什麼收穫或是失去了什麼嗎,你的生活和原來相比有什麼改變嗎?明年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度過呢?
  • 央視除夕特別直播《一年又一年》全新亮相
    除夕大型直播節目《一年又一年》是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聞專題部承擔製作的一檔精品春節特別節目,從2002年開始,每年的除夕下午精彩登場,可謂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年年有變化,年年出新意,點亮除夕夜的螢屏。
  • 《新一年又一年》美國殺青 於曉光郎月婷致敬時代
    經典劇目新面貌登螢屏 精心刻畫濃重時代符號電視劇《新一年又一年》翻拍自二十年前家喻戶曉的經典影視劇《一年又一年》,劇本在保留了原作內核精髓的基礎上,將時間跨度延伸,加入了新時代的元素,不僅能更加全面地展現改革開放近二十年的成果,也更符合當下觀眾審美需求,與更為廣泛的受眾群體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