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催肥:要想養好豬,在養豬中多得收益,重在管理。三分喂,七分管,管理得好,豬就長得快,管理不好,豬就長得慢,要想把豬養好,就要認真加強餵養。
應當做到如下幾點:
1. 定時定量 餵豬每天要規定一定的時間、一定數量和一定的次數。使豬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吃得飽,睡得 好,長膘就快。這樣才能搞好豬的胃腸功能,提高豬的食慾和消化率。小豬定時餵四餐,催肥期定時餵三餐。豬的食慾,一般傍晚最盛,早晨次之,中午最弱。在夏天這種趨向更為明顯。因此,在一日內每次的給料量可按下列大致比例分配:早晨35%,中午25%,傍晚40%,一般來說豬餵九成飽就可以了。如果餵得過飽,就會影響豬下一餐的食慾,造成食料過剩。
2. 先精後青餵食時,先餵精料,後餵青料,並且要做到少放勤添,一般每餐分3次投料,讓豬在半小時內吃完。豬不想吃時,就要給每頭豬投餵0.5-1公斤青料。如不汙染青飼料一般不要洗,不要切碎,讓豬咬吃咀嚼,這樣就能把唾液(口水) 和青飼料充分混合,就可以增加豬的食慾吃得飽、睡得好、長得快。精飼料,就是營養較全面的配合飼料,廣大農村可以因地制宜地搭配,如玉米、稻穀、大麥、小麥、高粱和紅薯等,再加上蛋白飼料,如豆餅、花生餅、菜餅、芝麻餅和棉籽餅等搭配起來的飼料,都稱為精飼料 。
3.生餵比熟餵好生飼料營養全面,豬吃得少,長得快,省時間、省勞力、省燃料、省飼料,把飼料煮熟餵就需要鍋灶,不僅消耗大量的人工和燃料,增加了養豬成本,而且勞動強度大,工效低,同時經高溫處理後,會使飼料中的營養損失10%左右,如果煮得不好,還會產生飽稍症(即亞硝酸鹽中毒),造成豬群死亡,因此必須改為生喂。
4. 乾濕餵比稀餵好在飼養上養豬有幹餵、稀餵和乾濕餵三種方法。幹喂,豬開始吃進飼料時要用很多的唾液浸溼飼料,對胃有損失。稀餵看起來吃得很飽,其實吃進去的大部分是水,而水分過多,對豬的生理功能不利。一是吃進胃內的飼料得不到相互摩擦,影響消化及吸收。二是飼料在胃內停留時間短,排洩快,消化熱能多,影響豬的生長。三是胃液唾液被衝淡,不能充分發揮酶的作用,不利於消化,降低了營養利用率,新法養豬採用浸泡軟化乾濕生喂,實踐比較三種餵養方法,我們認為乾濕餵法最好,提前2-4小時浸泡飼料,飼料在未進入豬胃內之前就已爭取了軟化時間,豬吃飼料時飼料已軟化可口,吃的飼料多,唾液、胃液能很好的起到作用,促進消化,吸收利用,使豬生長快,實踐證明飼料浸泡軟化後,能提高飼料效率,收益大 。可以在日糧中添加豬催肥飼料添加劑——育肥豬專用白金肽
豬吃什麼長得快,育肥豬專用白金肽
主要成分:抗菌肽、糖萜素、FOS、蜂膠提取物、生物活性小肽、功能酶、複合維B、中藥提取物、13種有益菌、UGF促生長因子。
功能功效:一、提前出欄、提高經濟效益
整個飼養周期,每頭豬可節約全價料40-50斤,比同等條件下同體重出欄的育肥豬可提前15-20天出欄,每頭豬可多盈利100-150元。
二、提高採食量、提高飼料利用率
使用3-5天,採食量明顯增加;使用5-7天,排出的糞便少且細膩、糞便顏色發黑、未消化的飼料和玉米顆粒明顯減少60%-80%。
三、調理腸道、抗病防病
平衡腸道菌群,預防拉稀、腹瀉及胃腸炎疾病、病毒性疾病,改善養殖環境,預防呼吸道疾病及各種應激性疾病的發生。
四、降低氨氣、改善環境
可明顯降低豬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硫、臭氣的排放量,降低蚊、蠅、蛆的繁殖,從而減少呼吸道病的發病率。
注意事項:1、可不再添加酶製劑、益生菌、抗應激藥物。
2、本品無混配禁忌,純超微粉吸附性強;放於陰涼、乾燥、通風處保存。
用法用量:飼料原來配方不變,每1kg拌1000-2000斤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