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健的話題,從2018年末,一直延續到2019年初。隨著公安部門的立案,事件也從單純的爆料,變成了涉嫌傳銷犯罪和涉嫌虛假廣告犯罪。
根據最新消息,媒體稱權健創始人束昱輝疑似已經跑路東南亞。
束昱輝跑了?
根據《大貓財經》的報導,權健旗下足球俱樂部的隨隊記者1月3日早上發微博稱,據權健工作人員處了解,「目前束昱輝正因公出差在東南亞考察,他已經責令仍在國內的下屬積極配合相關組織進行問題調查。」
並且,權健相關的足球隊官方微博均已停止對外發布任何消息,內部也已經給球員們下達了所謂的「封口令」,在天津的所有媒體的體育版塊也已經徹底看不到權健隊的蹤影。
隨後,束昱輝跑了的消息開始發酵。
事實上,就在官方宣布權健被調查的當天,就有媒體人撥打過束昱輝本人的電話,但已經為關機狀態。
根據《直面》的報導,就在調查組進入權健當天,束昱輝還在,且逢人便說:「沒事,不用擔心。」
然後,另一位天津政界人士後來表示——
「可以確認的是,12月28日,束昱輝本人還在權健總部。但目前,束昱輝是跑到國外,還是藏匿了,真不好說。據我了解,束昱輝不在天津,也不在北京。」
目前,在官方口徑中均未提及束昱輝下落,所有消息均為媒體爆料。因此事實尚不能定論,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屢禁不止的傳銷,再一次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
從直銷到傳銷
事實上,傳銷在90年代進入中國的時候還是合法的。那時候,「傳銷」和「直銷」是一個意思,不分褒貶。
1997年工商總局還專門頒布了《傳銷管理法》,給予傳銷合法地位,最早有40多家公司持有合法傳銷牌照。
但是1998年初,審核權下放到省級單位,傳銷牌照的持有者數量一下子從40家飆升至5000多家,各種惡性事件和非法演變也應運而生。
同年4月,國務院對所有傳銷經營「一刀切」地禁止了。
然而,此時又趕上中國入世談判,直銷巨頭便藉助美國給中國施壓,最終在禁令頒布兩個月後,逼出了「轉型經營」特許,其中拿到特許的就包括人們熟知的雅芳和安利。
成功入世之後,2005年,《直銷管理法》和《禁止傳銷條例》頒布。法律給予了單層次直銷合法地位,卻否定了多層次直銷的合理性,儘管後者才是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可的。
所謂單層次和多層次直銷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償向新人傳授銷售技巧等知識」。按道理說,這種「知識付費」無可厚非,但容易變味,因此我國乾脆選擇直接禁止了多層次直銷。
後來,有直銷專家坦言,我國採用單層次直銷是為了減少政府的管理成本。
即使這樣,在利益面前,還是能夠衍生出灰色地帶。
目前我們熟知的「金字塔銷售」就是由多層次直銷演變而來的。
多層次直銷是靠教別人銷售知識來獲取酬勞,可以理解為知識付費。而金字塔銷售則與銷售無關,是通過介紹別人加入而獲取報酬,俗稱「拉人頭」。
傳銷背後
明眼人看了傳銷,都覺得不靠譜,可事實上,每年仍舊有大批大批的「信徒」墜入深淵。
根據《叄裡河》的分析,這個行業的興盛跟失業焦慮幾乎相伴而生。
比如,在中國,第一波傳銷熱發生在1997年,那時候正值國企改革引發的下崗潮。
又比如,在70年代的日本,經歷了石油危機打擊,經濟發展全面受挫,油價上漲,貿易收支惡化,物價飆升,GDP甚至一度出現負增長,國內失業率更是慘不忍睹。於是,各大公司為了生存,紛紛引入傳銷機制,在日本臭名昭著的保健品公司Japan Life就是那時候應運而生的。
再比如,也是那個時候,美國走進滯脹周期,傳銷開始風靡,美國貿易委員會接連起訴了四家傳銷企業,才使市場稍微恢復平靜。
《叄裡河》還援引了《經濟學人》的解釋,除了經濟環境的變化,在中國,中央銀行的低利率也為傳銷的滋長提供了沃土。
《經濟學人》的一篇名為《傳銷席捲中國》的文章稱——
「為了促進低息貸款進入實體經濟,中央銀行一直保持著低利率水平。名義利率一直低於通貨膨脹率,多年以來實際利率都是負的。這就使得中國的儲戶不得不去追求回報率更高的投資項目。考慮到中國的儲蓄規模巨大,接近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那麼有一部分資金被吸引到號稱能有豐富回報的傳銷中也不足為奇。」
為什麼屢禁不止?
關於傳銷的悲劇,幾乎每年都有發生。
上一次大規模被討論,是在大學生李文星因求職誤入天津靜海傳銷組織後死亡的時候。那時候,天津警方通報稱,傳銷團夥為躲避警方打擊,遣散部分人員,李文星被送往火車站回家途中失蹤,兩天後在水坑中被發現溺亡。
警方判定李文星「系意外落水後溺水死亡」,因此未予刑事立案。
天津市對於傳銷的打擊,幾乎年年都有,卻仍然在今年出現了權健。
根據《經濟ke》的報導,有反傳銷人士解釋天津傳銷為何屢禁不止時表示:
「從地形來看,天津的郊區主要由農田和民宅組成,對於傳銷組織來說,這樣的環境便於隱匿,也便於監禁;
而靜海東鄰天津濱海新區,武清以西則是北京通州區,這些地區出現在招聘網站時,容易引誘著急找工作又不了解情況的大學畢業生。」
另一方面,不得不說,這些傳銷企業,都是當地的明星企業。
商務部網站顯示,從2006年起,商務部一共發放了91張直銷牌照,其中8張給了天津的企業,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均是保健品生產與銷售。
在這8張直銷牌照中,天津天獅和權健的均名聲響亮。
(權健創始人束昱輝)
根據全國工商聯2018年8月發布的「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該公司的母公司——天獅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214位,在天津民營企業中高居第三,其董事長李金元被稱為「津門首富」。
而權健這連續三年排在中國內資直銷企業業績第一。權建在2016年的直銷業績僅次於外資企業無限極、安利和完美,全年斬獲192億。
此外,根據《虎嗅網》首席評論員伯通的報導,權建在天津電視臺有專題節目《權建時間》,在天津《今晚報》有專題欄目《權建時代周刊》,甚至還有自己的權建機頂盒,以及QJTV(權建電視臺)。
而根據天津市工商聯「2016天津市民營企業健康成長工程的公示公告」的信息顯示,天津天獅和權健都進入了納稅百強名單,分別位列第2名和第75名。
在發布會上,市工商聯經濟部部長李雷表示,入圍企業納稅貢獻巨大,應繳稅收總額為280.11億元,入圍門檻為4788萬元。
如此看來,這些擁有直銷牌照的企業,著實為當地做了不小「貢獻」。
不過,一面是擁有合法牌照的正經納稅企業,一面又是打著擦邊球搞傳銷的非法勾當,權健如今將要面對司法的拷問。
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顯示,2013年8月7日,權健拿到了商務部的直銷經營許可證。下含四川、浙江、湖南、江蘇等10個分支機構;23個加盟/授權的直銷服務網點;3類40種直銷產品,包括化妝品、保健食品、保潔用品,此次熱點事件中的火療、負離子衛生巾和按摩鞋墊均不在列;8個直銷培訓員。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的消息,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戴強分析:
「權健這類公司有直銷牌照,但經常利用牌照『打擦邊球』進行傳銷。執法機關很難收集到充分證據證明直銷企業本身涉嫌犯罪,直銷企業很容易擺脫傳銷犯罪的刑事責任。
現實中,直銷企業經營涉及到分支機構、服務網點、直銷員、直銷企業的分銷商、合作方、關聯方等多類經營主體,其各自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也不同。
直銷機構可能將違法責任推給直銷員或分銷商,以逃避處罰。
在權健涉及的已有的傳銷案件中,檢察院大多以當地加盟商為犯罪嫌疑人向法院提起公訴,而權健往往作為證人指出自己僅是靠單純銷售商品賺取利潤,以『自己企業不知情加盟商的傳銷行為』等理由切割自己的刑事責任。」
——END——
網易財經長期招聘線上實習生,單篇稿費100元-300元,在公眾號後臺回復「招聘」即可查看。
➤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