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首批「最美養老護理員」、廣州市黃埔區老人院養老護理員李彩燕悉心照料老人。(資料照片)
■深圳市公辦養老機構引入社會力量「公建民營」的首個試點深圳市福田區福利中心
■珠海市橫琴新區富祥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在廣州、深圳,為緩解疫情對養老服務機構運行成本增加的困難,兩市出臺相關政策,通過市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列支,落實疫情防控補助等扶持措施,切實減輕養老機構負擔、助力養老服務行業復工復產;在珠海,為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建設,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補貼力度,珠海市將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中不低於70%的資金支持發展養老服務……
近日,廣東各地福彩公益金不斷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從「機構養老」到「社區居家養老」,從幫扶關愛養老服務機構和一線服務人員到助力養老服務改革創新,廣東福彩公益金助力養老服務提質增效,讓廣東「扶老」事業道路走得更紮實穩妥。
■新快報記者 陸妍思 通訊員 莫冠婷
廣州:發放養老機構服務人員就業補貼、崗位補貼最高每人2萬元
近日,廣州市民政局官網發布《廣州市民政局 廣州市財政局關於印發廣州市養老機構服務人員就業補貼及崗位補貼試行辦法的通知》,明確對養老機構服務人員發放就業補貼及崗位補貼,資金來源從市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
就業補貼方面,扶持對象為「與養老機構籤訂勞動合同,且在該養老機構中從事康復護理等養老服務一線工作滿3年;屬養老機構在職人員,且未滿60周歲;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高等院校全日制畢業生,或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就業補貼標準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全日制畢業生在所供職養老機構工作滿3年的,給予一次性就業補貼5000元;高等院校全日制畢業生及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畢業生在所供職養老機構工作滿3年且未獲得前款就業補貼的,給予一次性就業補貼10000元。
崗位補貼方面,扶持對象為「與養老機構籤訂勞動合同,且在養老機構中從事一線養老護理工作滿5年、滿10年;屬養老機構在職人員,且未滿60周歲;持有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專項證書或崗前培訓證書」,崗位補貼標準為:從事一線養老護理工作滿5年但未滿10年的,給予一次性崗位補貼5000元;滿10年且未獲得前款崗位補貼的,給予一次性崗位補貼20000元。
此外,日前,廣州市民政局在官網發布了公開徵求《廣州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修訂稿)》的公告。其中,新增床位補貼方面,擁有房屋自有產權的新增床位每張補貼15000元,租賃場地的新增床位每張補貼10000元,予以一次性支付,所需資金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全額負擔;醫養結合補貼方面,醫養結合機構已實際收住服務對象的,並具備醫保定點資格的,按照2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未具備醫保定點資格的,按照15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未具備醫保定點資格且已享受相關資助的醫養結合機構,取得醫保定點資格後,按照5萬元的補差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醫養結合補貼所需費用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全額負擔;等級評定補貼方面,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養老機構分別按照2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評定為國家級養老機構的,比照前款規定標準的 2 倍進行補貼。等級評定補貼所需費用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全額負擔。
深圳:
向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運營補貼
日前,深圳市民政局官網發布公示,擬面向市內29家公建民營及民辦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運營補貼資助。補貼從深圳市民政局2020年福彩公益金列支。
補貼扶持對象為全市範圍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正常運營的公建民營和民辦養老機構(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法人登記並取得許可或備案的養老機構)。補貼資金用於購買必要的防疫物資、補貼核酸檢測費用、補貼場地租金、補貼員工薪酬、提高老年人和工作人員生活標準。
其中,公建民營養老機構按照疫情期間養老機構入住老人數量,以500元/人為標準,發放一次性運營補貼。民辦養老機構按照疫情期間養老機構入住老人數量,以1000元/人為標準,發放一次性運營補貼。
珠海: 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中 不低於70%的資金用於養老服務
近日,珠海市被確定為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為打造珠海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構建養老服務全周期互嵌式生態鏈,珠海市民政局全面部署推進建設「四個體系」——養老政策支撐體系、服務供給體系、服務保障體系、行業監管體系,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保障基本與多元發展統籌兼顧。
為強化資源投入力度,珠海市將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中不低於70%的資金支持發展養老服務,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補貼力度,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建設。
據悉,2020年底前,珠海將在全市24個鎮(街道)設立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日間照料、助殘配餐、康復護理等服務。通過新建、改造、整合資源,配建不少於230個村(社區)居家養老設施,實現養老服務設施覆蓋100%的城市社區、90%農村社區,推動社區居家養老設施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建設、就近建設,增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