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學網,用心育人,用AI陪伴。點擊上方藍字「天學網」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溫度,有品質,有趣的閱讀。
高中的時候學過一個單詞叫choirs,只記得意思是唱詩班,一般也不會考到,但也是由於特殊,所以現在也還記得。
唱詩班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中國學生對這種理解的是不深刻的,什麼是唱詩?其實啊,簡單來說就是和我們的音樂課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帶上了宗教的意義,唱的歌也比較優美。
今天介紹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即使是法文,裡邊還是有choris,所以這部電影也叫《唱詩班男孩》。
是的,男孩,這個班都是男孩,這個班有60個男孩,在我們的習慣中,男孩多的班級就比較亂。不錯,電影中這也是一班熊孩子,天天鬧,學習成績非常差勁。
可是另外一方面,他們又是一群可憐的人,或失去雙親,或者家庭有矛盾,這種孩子,不管是以前上學中,或者現在教學中,都有遇到。
如果一兩個學生這個老師還能管管,但是一個班都是這樣就很難管了。
然後來了一位可愛的學監,類似於我們中國班主任的角色,熊孩子對於初來乍到的學監當然不懼怕,照樣我行我素。
這群孩子習慣了被打罵和關禁閉,如果這樣以這種方法下去,肯定是行不通的,這位學監就開始用感化的方法,當然感化也是行不通的。
對那些調皮的孩子相信也有過感受,好話歹話都說了一籮筐,還是感動不了他!
最後,學監使出了自己的大招——教唱歌。
即使學習不好,唱歌卻是孩子們得到快樂,獲得放鬆的方式之一,就像我現在,寫這篇文章,耳機裡就放著輕音樂呀,感到非常的輕鬆,打字很快!
在一遍遍的練習之中,孩子們的進步還是很快的,而且都從「壞孩子」變成了好孩子。
原本以為會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其實到最後,還是留有一點點小小的遺憾的。什麼遺憾呢?留一個懸疑點不再劇透了。
這部電影拍攝的地方一直在學校裡,最遠的地方,是在校門口的公交車站旁邊,也非常像我們中學生活,尤其是住宿生,每天在方圓不大的校園裡來迴轉,還是感覺又一絲絲的孤獨的。
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個電影傳達出來最重要不僅僅是唱歌帶給學生的歡樂,更重要的是一種教育方法的問題,哪有那麼多問題少年,那麼多壞孩子,教育方法不當就是了。
這部《放牛班的春天》,豆瓣評分9.3分,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3名。
其實,類似的電影還有很多,趁著暑假有時間,各位老師可以多看看,下面再推薦幾部,相信對你會有一定的啟發:
《死亡詩社》
Dead Poets Society
豆瓣評分8.9
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羅賓·威廉士飾演的基汀老師,應該是史上最經典的老師形象了。基汀是一所保守的私立學校新來的文學老師。在一個認為教學必須要嚴格和施加壓力的環境下,基汀的教育方法卻沒有圍繞著成績和考試,他更喜歡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學習知識的方法,授課內容總是跳出課堂範圍,引導學生解放自己。
面對一張張年輕迷茫,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學生,基汀老師說:
希望你們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方向,任何東西都行,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
《皇家俱樂部》
The Emperor's Club
豆瓣評分8.0
好老師塑造學生的品格
這部電影裡的老師威廉在一所貴族學校教歷史,他恪盡職守,把教書育人當做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在某一屆學生中,他看走眼了一位名叫賽奇維克的男孩,為了讓他能參與凱撒知識問答大賽,威廉姆動了私心,而男孩卻靠作弊獲得了第二。多年之後的同學會,男孩已是商界巨賈,他提議模擬了凱撒知識問答大賽,並再次作弊,還振振有詞的跟老師說「騙人才是生存之道」…
威廉老師對賽奇維克的教育失敗了,他說:
作為一個學歷史的人,我既不對他的厚顏感到震驚,也不對他的成功感到驚愕。我沒教好賽奇維克,但是生命的價值不會因為一次失敗或是一項成功而蓋棺定論。我的其他學生教會我這個道理。無論我們彌足陷得多深,出於一名教師的責任總是希望學習能夠改變孩子的性格,還有,一個人的命運。
《熱血教師》
The Ron Clark Story
豆瓣評分7.8
好老師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
這是一個青年才俊型中學教師的勵志故事,故事發生在美國教師題材電影泛濫的地方——「城中村」。時間跨度不大,案例多而鮮活,但是有生拼硬湊的趕工嫌疑,不過還好我大馬修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整部影片,雖然真的是比《老友記》那時候老了好多。
年輕老師可以把這部片子當成一個工作狂養成記觀看,其間克拉克遭遇的感情危機還有生病時的「遠程授課」所反映出近十年方興未艾的「微課」理念,都是比較有借鑑意義的。建議此片配合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併閱讀,感受一下這兩個全美最佳教師幾乎迥異的教學方法,會對「補差」式的教學有更全面的了解。
《地球上的星星》
Taare Zameen Par
豆瓣評分8.8
好老師用愛去感化、用心去教學
這部長達165分鐘的電影中,講述了一個學習態度很差的九歲兒童伊夏,他三年級上了兩次(他應該是5歲上學)。伊夏所有的功課從來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所有的字母和數字他都會寫錯,老師們經常讓他罰站在門口,父親對他呵斥、打罵,同學們瞧不起他,說他是個傻瓜。
而他哥哥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門門功課拿第一。
好的教育是發現孩子的獨一無二,那麼,伊夏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呢?
影片中尼克老師探究伊夏的行為和作品,發現了他的獨一無二並給予個性化教育,最終幫助伊夏獲得成就。其思維模式和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所有做教育的朋友們和父母們學習。
部分內容來源於公眾號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