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5月4日報導(文/長巾)
一家蛋糕公司,在2020年3月,獲得IDG資本數千萬元A輪投資。據悉,此前,這家公司已經拒絕了十多家投資機構的意向,就連IDG資本的錢,也是開闢了綠色通道才投進去的。
這家公司是網際網路蛋糕品牌熊貓不走。
顧客買一個生日蛋糕是為了吃蛋糕嗎?不是,他們其實是為了過生日。熊貓不走創始人楊振華在分析了生日蛋糕產品的本質之後,為熊貓不走設計了一個產品開發策略:重點不是為顧客創造一個好吃的蛋糕,而是為顧客創造一個快樂的生日。生日蛋糕要發揮一個「道具」的功能,道具是為了創造氣氛,而不是「食物」的功能。
於是,送貨人被要求穿上熊貓服,在客人面前進行唱歌跳舞等表演。結果有大量的客戶反饋說這個形式很好,很喜歡,尤其是小孩子們,他們參加完一次別人的生日,回家就要媽媽在過生日時也買這個熊貓人送貨的蛋糕。
經過這個產品開發策略的改造,熊貓不走本質上已經不是一個蛋糕公司,而是一個生日策劃公司。所以他們的產品系列中還有一個1999元的蛋糕,這個蛋糕的特殊性在哪裡呢?就是你可以請六隻熊貓一起上門唱歌跳舞。
熊貓不走成立於2018年前後,主要以「線上下單+倉庫配送」的模式,為用戶提供生日蛋糕和充滿儀式感的配送服務。
2年多時間,他們通過「熊貓人上門跳舞」的俏皮互動成功出圈,五個月做到惠州第一,三個月做到佛山第一,並在十多個城市攢下800萬粉絲,過去一年銷售額突破2億人民幣。去年11月,熊貓不走獲得頭頭是道基金投資的數千萬Pre-A輪融資。
三組人馬,見面六次,IDG資本為他們開闢綠色通道
去年11月,熊貓不走的Pre-A輪融資基本敲定,只等交割。按照原本的計劃,這輪融資的相關工作幾乎全部完成、準備收工,這時候一波又一波的投資電話打進創始人楊振華的手機,原來除了頭頭是道用錢站隊,還有多家投資機構聽聞這筆融資進程,想搭「末班車」,參與投資。
有人想跟投進入這一輪、有人想拿下一輪的優先名額、有投資機構合伙人更是直接表示願意以更高的價格「搶單」,甚至有兩家機構答應第二天資金到帳。
「這怎麼可能?我們的合同已經籤訂,做生意要講究誠信,背信棄義肯定是不可能的。當時我們這一輪的融資計劃已全部給出去了,原計劃下一輪要在半年後,預期估值至少要到5倍以上才會啟動。」
這一時期,楊振華直接拒絕了十多家投資機構,連一線投資機構IDG資本也多次被拒絕,最後三顧茅廬才擠進股東席位。
「當時第一次拒絕的是IDG資本的北京團隊,真實想法就是這一輪我們已經不需錢了,像他們這種頭部機構我們更願意在B輪、C輪的時候再引入,所以委婉地表示願意下次主動到他們北京公司去見面聊。」
沒想到的是,剛婉拒不到一個星期,IDG在廣東的另一支團隊也通過微信找上門來,楊振華還是以相似的理由進行回絕。
直到第三次,IDG團隊直接致電楊振華,表示自己就在熊貓不走公司附近,能不能直接到公司聊聊,自此雙方才第一次見面。
見面之後,楊振華才知道IDG之所以「窮追不捨」除了看好項目模式,還有另一層關係,原來IDG被投企業九毛九創始人管毅宏曾多次向對方推薦自己的項目,而九毛九也曾有過投資的想法,只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談成,於是便向專精投資的老朋友做了引薦。
因為這層關係,雙方聊的十分開心,從蛋糕配送的模式到具體的數據模型,楊振華清楚地知道IDG團隊為這次見面提前下了不少功夫,也是真的看好自己的模型和團隊。
「要不要調整融資計劃?有這麼好的投資機構背書真的要拒絕嗎?寒冬之下這筆錢該不該拿?」
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他的腦海裡,最後他還是選擇了拿錢,但向IDG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必須在三個星期內籤訂所有合同,在一個半月內全額打款,同時估值較上一輪上漲15%。
他知道,按一線投資機構的投資流程,一般投資基本周期在半年左右,如果對方願意為自己開綠色通道,就說明機構是真的看好自己的團隊。
事實也如他所願,IDG同意了要求,目前已按合同交付了所有投資金。
「如果不是IDG資本,如果不是他們以這麼快的速度推進,我們這輪融資根本不會啟動。」
楊振華在接受獵雲網採訪時解釋,熊貓不走的目標是在幾年內上市,引入資本早就是規劃之中的事,只是沒想到融資進程會被推著走。
創始人初中沒畢業就下海經商,曾因夢想被嘲笑
「投早期項目第一要素還是看創始團隊,否則就算風口對了,機會也不一定是你的。」
事實上,熊貓不走之所以被看好,其創始團隊豐富的創業經歷功不可沒。以楊振華為代表的創始團隊,曾合夥參與多個創業項目,他們旗下的叮噹便利店在22個城市擴建了數百家門店,每年營收能超過4億人民幣;他們成立的美甲連鎖品牌白雪公主美甲遍布惠州當地,每年淨利潤就過千萬人民幣......
但楊振華認為這些都不算成功,能賺錢不算什麼,創業公司上市才是人生目標。在他十五、六歲時,深受港劇《創世紀》的影響,早早就定下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創建一家偉大的公司,帶著員工一起上市、敲鐘,在他的印象中上市敲鐘似乎是成功人士的標配。
為了離目標更進一步,他開始通過大量閱讀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專攻管理學、財經刊物、人物傳記等書籍,因此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最開始每天要閱讀十個小時以上,即便現在十分忙碌也仍保持4個小時以上的閱讀量。
到了2000年左右,因為家庭原因楊振華初中沒畢業就到深圳闖蕩,最初從賣報紙開始,收入極度微薄。到後來他和朋友通過信息差,發現批發、倒賣電話卡是個十分賺錢的生意,最高一天能賺上萬人民幣,而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數百元。
一年多時間,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用這筆錢他開始嘗試不同的生意,賣鞋、賣電器......一系列與銷售相關的創業,但大多都以失敗告終,攢下的積蓄虧得一乾二淨。
「靠運氣賺的錢,最後又靠實力全賠出去了。」他說自己創業經歷豐富,失敗的經驗更豐富。
不得已他只能到公司上班,依然還是從事銷售崗位,賣保險、賣車......多年摸爬滾打,楊振華走上管理層,在一家汽車公司擔任主管,管理著4家門店,旗下也開始出現第一批團隊。
直到2010年左右,他才再次創業,中間多次調整方向、切換項目,直到今天。他說心中對於創業的執念一直沒忘,但還是咬著牙在公司上了多年班才敢出來。在那些公司裡他學會了如何管理團隊、如何讓員工信任自己,如何洞察消費者的需要......
楊振華形容過去近二十年的閱讀經歷猶如修煉武俠真氣,積累下大量理論知識,而就業、創業的經歷逐漸將這些真氣融會貫通,從開始時令靈時不靈,到現在找準適合自己的方向,收放自如。
一路上,他毫不避諱自己的人生目標,常常沒事就構思商業方案、推演商業邏輯,也常常因此被嘲笑。
「記得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我跟自己的老闆聊起一個商業想法,以億為單元去推演模型,結果老闆問我你現在每月工資不到一萬,怎麼敢用億為單位誇誇其談?他覺得挺搞笑的,但笑著笑著就不笑了。他逐漸發現我有可能真的能幹成,因為我堅持的東西和想法一直沒有改變過。」
像這位老闆一樣,周圍人從大部分對楊振華的目標表示懷疑逐漸走向肯定派佔更多數,相信的人越來越多,甚至不少以前的同事也主動加入他的創業團隊,一起幹了十多年。
「主要原因是過去二十年我的目標從未動搖過,同時有些商業打法、觀點、預測和判斷逐漸被驗證和認同。」
想做些事改變世界
如果以賺錢為衡量標準,楊振華前幾次創業項目不可謂不成功,旗下美甲品牌、便利店品牌每年至少能為其帶來數千萬的穩定利潤,且都處於穩步上升的階段。
但他卻放棄這兩家公司的管理權力,從0開始去做網際網路蛋糕品牌,著實讓一般人看不明白。
「蛋糕產業存在一定的場景,蛋糕具有很強的社交和禮品屬性,配送末端可挖掘的潛力巨大,在此之前的友商過於注重產品款式和差異化的價格,恰恰忽略了配送過程和與末端交互中的服務與創新,這是一個極好的切入角度。」他分析認為。
同時,他堅信在人力、組織能力的匹配和商業模型上,熊貓不走是比便利店、美甲店更完美的商業模式。他說過去在不那么正確的道路上自己都能走出來,現在站在更理想的風口離實現目標會更近一步。
除此之外,他更看重熊貓不走的品牌價值。「過去我常常十分痛苦,因為我常常感受不到我和我的企業能為消費者帶來哪些差異化的服務,比如便利店,客戶在你這裡買一瓶可樂和他在別人那裡買有什麼不一樣?我常常問自己如果你的品牌倒閉了之後,你的消費者會不會傷感?其實往往都是得到否定的答案。」
就像上湖畔大學,他們會問你這個世界因為你有什麼不一樣,你做了什麼貢獻?熊貓不走似乎能為他找到答案。
他認為在蛋糕市場,大部分品牌只是在賣蛋糕,而自己的團隊卻是真心實意地想去為用戶製造快樂,自己的願景也是打造一家像迪士尼一樣為消費者製造快樂、感動的公司。
「看到用戶給的五星好評,看到有長輩因為我們的表演、服務和驚喜而感動落淚,看到有小孩提前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就站在門口等待蛋糕的到來,看到有用戶免費向朋友推薦我們的產品......看到這些期望值,我們就真的能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了。哪怕有一天我們倒閉了,我們敢保證至少有成千上萬的客戶他會覺得可惜。所以我們覺得這個事情有機會能做大,然後也有價值、也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