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鶴慶新華銀器小鎮「從金從銀」的作坊中都會傳出叮叮噹噹的聲音,這是張家松和他的徒弟們正在鍛打銀器。鶴慶「銀匠村」的銀匠高手很多,製作出來的銀飾造型精美,遠近聞名,張家松就是其中之一。
張家松從12歲就開始學習銀飾鍛造,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小銀匠,已經變成了「老銀匠」,並且成為了「銀匠村」的一匹黑馬,在銀飾製作技藝圈裡嶄露頭角。張家松12歲就到新華村拜李六九為師,學習銀飾製作技藝,僅3年時間便出師。1997年,他隻身跑到西藏拉薩,見到一位大師的鏨刻技藝,才讓他知道什麼叫做精益求精,他也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張家松放下身段,虛心研習鏨刻工藝,並逐漸開始專研銀器加工,製作藏傳佛教法器工藝品。8年的光陰在拉薩一晃而過,是張家松最艱苦的8年,也是他最有收穫的8年。
2011年,是張家松人生的轉折點,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他創作完成的作品「和平一統(桶)」榮獲雲南省工藝美術第五屆「工美杯」精品評選銀獎,在手藝人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從此,張家松從家裡的老銀匠屋,走進了公眾的視野。獲得大家關注後,張家松創作更加努力,開始在傳統的花紋和圖案上推陳出新,歷時一個月製作的《六角貔貅》參加「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其《六角貔貅水缸》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另外還有3套作品《九龍水缸》《戲龍珠銀壺》和《龘鼎》參加國家藝術基金「白族傳統工藝美術作品巡展」並獲得11個獎項 ,《戲龍珠銀壺》被評為2019三月街金牌名品大賽傳統工藝類金獎。
2018年1月,張家松榮獲雲南省銀器鏨花競技交流賽獲專業第一,被雲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認定為「第一屆雲嶺技能工匠」。2012年至2016年,張家松先後受邀於中央美術學院,為藝術首飾專業師生教授鏨刻工藝;與天津美術學院和寧波城市藝術學院達成合作,工坊作為兩所院校的設計藝術教學實踐基地,其作為基地主持人,同時,受聘為兩所院校的「中國傳統工藝承傳課程」特聘教師。
張家松是出名了,但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傳承手藝的問題,他要堅守著這項傳統的銀匠手藝。在作坊裡,徒弟們可以邊學邊幹,張家松隨時指導,並親手製作示範,徒弟們通過直觀地學習和臨摹,能夠很快地掌握銀飾打造的技術。來自江蘇的學徒黃魯辰告訴記者,因為他是學工藝美術畢業的,南京的老師推薦他來新華村,也是想著多學一點手藝,多見識一下。剛來的時候跟著寸樹偉老師學的,然後最近跟著張老師學習一下,張老師手藝在咱們整個銀匠村算是頂端的,所以說跟他學還是比較榮幸的。」
聽說張家松最近要去參加10月15日廈門國際茶博會,他和徒弟們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參展的作品。張家松告訴記者,從這兩年的訂單來看,國外的訂單越來越多,這次是我們把東西集中展示,也是我們第一次參加這種大的會,把東西全部集中起來展示,能夠把我們整個行業的力量集中起來,把它推向國外,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個市場,讓我們的手工作品衝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個是他最大的目標。
「鶴慶通訊」微信公眾號專用郵箱:heqingtongxun@163.com
聯繫電話:0872-4122471
轉載請註明來自「鶴慶通訊」微信公眾號。
長按下面關注「鶴慶通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