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龔應恬、尹力,這麼一個黃金「鐵三角」的組合想必是任何一部電視劇都羨慕的幕後團隊。
昨日,由寧波尚方影視動畫有限公司策劃、大華資本有限公司投資的30集電視連續劇《皆大歡喜》舉行了啟動儀式。電視劇的幕後團隊正是這個「鐵三角」擔綱領銜,三人的身份分別是總顧問、編劇和導演。啟動儀式上,同他們一起亮相的還有《皆大歡喜》的主演吳軍、丁柳元。
龔應恬:布袋和尚的特點是寬容
《皆大歡喜》堪稱是部寧波「土生土長」的電視劇,它以歷史上奉化布袋和尚的傳說經歷為原型,以流傳在寧波老百姓口中的民間傳說為基礎,以喜劇的形式再現布袋和尚一生樂善好施、點化迷津的傳奇人生。
「其實,十年前我就想寫有關布袋和尚的劇本,想把布袋和尚的故事拍成電視劇。但當時,臺灣版的電視劇《布袋和尚》先行一步,於是就暫時放下了,沒想到一擱置就是十年。」說起拍攝《皆大歡喜》的緣由,編劇龔應恬覺得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
龔應恬是我國著名的劇作家,曾參與創作《射鵰英雄傳》(張紀中版)、《牡丹亭》、《布衣天子》等多部影視作品劇本,被稱作「中國十大編劇」之一。此次創作《皆大歡喜》的劇本,龔應恬表示是布袋和尚與眾不同的個性感染了他。龔應恬告訴記者:「雖然《皆大歡喜》是以神話傳說為基礎,但講的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我們要拍的不是一個神,而是有大愛精神的寧波人的縮影。」
談及布袋和尚,不得不令人想起我國古代另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高僧」——濟公。今年一月,「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特意來到寧波,參加《皆大歡喜》劇本討論會。對此,龔應恬表示,遊本昌這位老藝術家的建議一定會加以參考。從劇本上說,布袋和尚與濟公還是有諸多不同。濟公的故事強調反諷,辛辣諷刺人間恃強凌弱的不公,而布袋和尚更多傳揚人與人之間的寬容精神。譬如,「井中取木」的故事很多人認為這是濟公的傳說,其實這是有關布袋和尚的故事,《皆大歡喜》中將會重新演繹這個故事。
時下,新《紅樓夢》在全國熱播,其「照搬原著」的編劇水平成為觀眾最為詬病的缺點。同樣身為編劇,龔應恬覺得,改變名著引起爭議是必然的,沒有爭議反而不正常。他說:「新《紅樓夢》所受的各種質疑,當年我創作《射鵰英雄傳》劇本時也經歷過。我還記得當時有報導說『龔應恬準備挨罵』。」儘管沒看過新《紅樓夢》,不過他相信編劇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新《紅樓夢》是好是壞要交給時間做評判。
至於《皆大歡喜》的劇本,龔應恬保證不會盲從某些電視劇的「雷人」風,也不會刻意製造話題炒作。「只有誠意永遠不會過時,堅持創作立場,才能寫出老百姓真正喜歡的作品。」
尹力:幽默、豁達為現代人減壓
曾執導過電影《張思德》、《雲水謠》的知名導演尹力此次執導電視劇《皆大歡喜》,他想借布袋和尚幽默豁達的性格為現代人減壓。「雖然現在人們錢多了,生活水平高了,但幸福指數並不一定高。布袋和尚尋求心靈寧靜的處世觀也許可以給現代人一點啟示。」尹力說。
尹力導演的這一觀點與總顧問莫言不謀而合。莫言認為,布袋和尚的幽默並非高不可攀,每個人都有慧根,只要善於發現。
尹力還透露,既然布袋和尚的故事起源在寧波,電視劇中自然會融入不少寧波元素。屆時,不僅會在布袋和尚的故鄉——奉化取景,說不定還會有寧波話臺詞融入人物對白中。
吳軍、王剛分演青年、老年布袋和尚
《皆大歡喜》中布袋和尚一角將分青年、中年、老年三個時期演繹,初步擬定由演員吳軍、寧波廣德寺有圓大和尚和「和珅」王剛扮演。
昨日,由於王剛檔期關係無法出席,吳軍挑起演員的「大梁」。與尹力導演合作的電影《張思德》,曾讓吳軍榮膺「金雞百花獎」影帝。「尹力導演是我尊敬的老師,所以這次他讓我來演布袋和尚,我立馬就來了。說實話,到底我要演什麼現在心裡還沒底。」吳軍笑著說。
由於故事中有不少神話傳說,《皆大歡喜》將融入電腦特效,將以往無法表現的奇觀加以展現。另外,布袋和尚還有不少與反派搏鬥的動作戲。
對此,老年布袋和尚的扮演者王剛是否能夠勝任?導演尹力則信心十足,王剛應該沒問題,我看過他演的電影《大灌籃》,他演的就是個武林高手,擺擺架勢,打打套路不在話下。
目前,電視劇《皆大歡喜》正處於劇本創作階段,劇本提綱已經初擬完畢,預計明年這個時候將拍攝完成,同廣大觀眾見面。
另據了解,《皆大歡喜》的同名電影和動漫電影的拍攝也將同步啟動。
(記者 張磊傑 胡龍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