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與火讓全美淪為「戰區」,川普躲入地下室

2020-12-24 新華社客戶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黑人喬治·弗洛伊德因警方暴力執法死亡。

一個星期以來,由此引發的抗議活動從事發地明尼阿波利斯蔓延全美超過75個城市,其中40個城市被迫宣布宵禁,15個州出動國民警衛隊共計約5000人。

有美國媒體評論說,這堪稱自1968年馬丁·路德·金遇刺後美國最大規模的示威和騷亂。

對此,美國總統川普持續作出表態,威脅對示威者動用強硬手段。其言論猶如火上澆油,立即在全美引發廣泛批評。

5月3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附近,人們手持標語參加抗議活動。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這裡像戰區」

在報導各地抗議示威活動時,美國媒體記者常使用的一句話是:「這裡像戰區」。

從明尼阿波利斯到紐約、華盛頓、洛杉磯,全美多個大城市在連日示威活動中發生警民對峙、打砸搶等暴力事件,甚至釀成騷亂。

弗洛伊德的死亡仿佛是一個火星,瞬間點燃了整個社會積壓已久的怒氣,人們宣洩著憤怒,警車和建築在各個城市燃燒,美國正真切地上演著「怒」與「火」。

在首都華盛頓特區,白宮暫時關閉。抗議者聚集在白宮前的拉斐特公園,部分情緒激動的示威者一度越過護欄與警察和特勤局人員發生正面衝突,距離白宮數百米的一家酒店也被點燃。據美國媒體報導,為保證安全,川普一度躲入白宮地下室。林肯紀念堂、二戰紀念碑等地標性建築物都被塗鴉覆蓋。

在洛杉磯,示威人群湧上街頭,高速公路被迫封鎖,市中心的咖啡廳、餐廳、精品店,通通被損毀至「無法辨別」,比佛利山莊商業區的奢侈品店受到嚴重破壞,人們打破櫥窗,洗劫貨品,數百人被逮捕。

5月30日,在美國洛杉磯,示威者與警方發生衝突。新華社發

紐約,警察和數千名抗議者在布魯克林和曼哈頓對峙,數百名抗議者被捕,多名警員受傷。

在亞特蘭大,抗議者焚燒警車,衝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總部大樓打砸,牆壁上塗鴉寫滿了侮辱和咒罵的詞彙。

在芝加哥,抗議者們佔領了川普大廈,並將樓前的美國國旗取下,直接拋向河裡。

在費城,商業區店鋪被洗劫,衣物胡亂散落在人行步道上,垃圾在馬路中間燃燒。

在匹茲堡,至少有60座建築物遭到破壞,包括小型企業,餐館和旅館。

……

在這場夜以繼日的示威中,抗議者和警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傷亡。據報導,在底特律,一名21歲的抗議者被槍殺;在華盛頓特區,超過60名特勤局人員受傷;在洛杉磯,有6名警察受傷;在奧克蘭,2名執法人員在抗議進行時遭到槍擊,1人不治身亡;在休斯頓,8名警察在示威活動中受傷,16輛巡邏車被損壞……

5月31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人們抗議警察暴力執法。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川普說要「放狗」對抗示威人群

面對席捲全美的抗議活動,川普頻頻在推特上發聲,要求各地執法部門以強硬手段應對抗議。

最引發爭議的是,他於5月29日在推特上將示威者稱為「暴徒」,並聲稱「如果開始打砸搶,就開槍。」這條推文隨後因為涉嫌煽動暴力被推特隱去。川普後來不得不專門辯解稱,自己本意不是要對抗議者開槍。

他在5月30日再次發聲,稱雖然白宮外有許多示威者,但他感到「非常安全」,並表示如果示威者越過圍欄「將會遇到最兇猛的狗和武器」。

一些政府官員也對美國執法機構存在的問題進行淡化。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賴恩5月31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矢口否認警察隊伍中存在「系統性」種族主義,認為只是少數警察存在問題。

5月30日,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警察逮捕一名抗議者。新華社發(郭克攝)

然而,這些論調在全美遭到批評。

將在今年11月與川普角逐總統職位的民主黨人拜登5月31日前往一處抗議現場,與抗議者交談。

他在推特上說:「我們現在是一個痛苦中的國家,但我們絕不能讓這種痛苦摧毀我們。作為總統,我將引導對話。」

知名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發推文質問川普:「在你整個總統任期內,你都在煽動白人至上主義和種族主義的火焰,你還敢在威脅使用暴力之前假裝道德優越感嗎?」

據美國媒體阿克西奧斯報導,就連川普一些身邊親信也對他的言論看不下去了,甚至有白宮高級官員稱川普的一些煽動性推特「愚蠢」。

「沉默者也是同謀」

這場抗議的規模和烈度令不少人始料未及,但就像人們所說,「這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背後是多年來黑人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是整個美國社會的系統性種族主義。

今年2月,喬治亞州一對白人父子驅車追逐並槍殺一名黑人青年。2014年,紐約白人警察「鎖喉」導致一名煙販死亡。

在美國,少數族裔尤其非裔人群頻頻淪為暴力執法的受害者,也是社會歧視和偏見的對象。

據《華盛頓郵報》說,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財富的中位數比受過高等教育的黑人高出七倍,是受過同等教育的拉丁裔的四倍。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少數族裔也是受傷害最嚴重的群體,死亡率和住院率遠高於白人。

美國媒體在明尼阿波利斯街頭採訪時,一名參與抗議的黑人男性激動地拿過話筒說:「我希望進入一個白人社區時能夠感到安全,我希望警車在我身後的時候不需要感到緊張,我想要自由而不是為我跨出的每一步擔心。說到底,身為黑人好像一種犯罪,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都是人。這令人作嘔。」

5月30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人們經過燒毀的房屋廢墟。新華社發(安格斯·亞歷山大攝)

明尼阿波利斯婦女遊行聯合主席塔米卡·馬洛麗在街頭演講中說,不能把當前的緊急事態看作單一的事情,不僅是因為喬治·弗洛伊德的死亡,明尼蘇達的人們更是在對紐約、加州、孟菲斯乃至全美國的人們說,夠了、真的夠了。

5月31日晚間,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認為處警時另外三名警察也需要為弗洛伊德的死負責。他說:「沉默者也是同謀。」(記者:興越、孫丁、高山、高路;視頻:胡友松、檀易曉、張墨成、危穎、高山;編輯:劉陽、孫浩;剪輯:楊依然)

相關焦點

  • 川普對全美開了一個大玩笑,世界譁然
    而就在此刻,川普卻突然對全美的民眾開了一個大玩笑,這令世界譁然。8月10日據紐約時報消息稱,川普團隊一名匿名的共和黨代表對媒體稱,美國總統對拉什莫爾山很感興趣。他非常希望將自己的面孔雕像,能夠增添到4位前總統的雕像旁邊。一名白宮助理早在去年時間,就和南達科他州州長諾姆進行了聯繫。他代表總統的意願詢問州長,如何在拉什莫爾山增添更多的總統雕像過程。
  • 川普怒懟美媒:我比你還能搞事情!你就是小巫見大巫
    3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例行疫情的發布會上,又和記者懟起來了,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報導,其記者吉姆·阿科斯塔提問川普:「要對失望的美國人說些什麼?」同時,該記者還重複了此前新冠威脅的言論。面對這樣的提問,川普怒懟美國媒體CNN:「我比你還能搞事情,你就是小巫見大巫!」
  • 川普躲入地堡,您見過美國總統的末日地堡什麼模樣嗎?來看看吧
    重大危機來臨或核彈來襲時,美國總統川普可以前往多個地方避難。其中一個核避難所建於上世紀50年代,位於白宮的地底;還有一個,位於維吉尼亞洲的藍嶺山脈(Blue Ridge Mountains)。川普在佛羅裡達州私人擁有的馬爾拉格俱樂部(Mar-a-Lago resort),也設有一個基本的避難所。
  • 抗議席捲全美,白宮險些淪陷,川普卻出逃去看火箭,上演政治秀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目前,因為黑人弗洛伊德被美國警察當街殘忍殺害事件引發的抗議和示威活動已經從事發地的明尼阿波利斯蔓延,席捲全美30座大中型城市,被媒體稱為是一場種族戰爭!川普和他競選團隊的到來,讓這場航天發射成為了政治秀,同時將其作為一個抨擊競選對手喬·拜登和中俄的機會。川普的2020年競選經理布拉德·帕爾斯蓋爾(Brad Parscale)在推特上寫道:「當我們的太空人準備在美國本土發射一枚美國火箭時,重要的是我們不再依賴俄羅斯進入太空。」相反,川普的競爭對手喬·拜登希望能夠和中國一起合作探索太空。
  • 全美鬧翻天,「川普有什麼臉反對在香港實施國安法?」
    全美鬧翻天,「川普有什麼臉反對在香港實施國安法?」美國總統川普將明尼蘇達州的打砸示威者稱之為「暴徒」,並通知州長必要時「可以開槍」。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5月29日在臉書酸諷,有什麼臉反對在香港實施國安法?也有網友諷刺,「蔡英文該現身了吧」、「好奇蔡英文怎麼撐」。 蔡正元 資料圖蔡正元29日以「當街射殺街頭抗議者!」
  • 【FBI警告全美50州或面臨武裝抗議 川普批准華盛頓特區進入緊急...
    文 / Becky2021-01-12 11:24:38來源:FX168 【FBI警告全美50州或面臨武裝抗議 川普批准華盛頓特區進入緊急狀態】據美媒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警告稱,在當選總統拜登就任之前,全美50州和華盛頓特區或面臨武裝抗議活動
  • 【川普:全美最危險20城都是民主黨人執政,《華盛頓郵報》:不對...
    2020-06-29 03:36:36來源:FX168 【川普:全美最危險20城都是民主黨人執政,《華盛頓郵報》:不對,是17個】美國總統川普本周稱,美國的城市中,市長所屬黨派與該市的「危險」程度之間存在關聯,並稱美國排名前20的危險城市,都由民主黨市長執政。
  • 美媒曝全美民調最新數據:拜登平均領先川普6.9個百分點
    距離大選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據美媒當地時間6日傍晚最新報導,多項最新的全美民調顯示,拜登仍「遙遙領先於」川普。選民除過在經濟問題上對川普更有信心,在其他問題上都更青睞於拜登。  報導稱,儘管未來幾周可能會發生很多變化,但上周公布的10多項民調顯示,拜登至少領先川普2個百分點,最多領先對手10個百分點。綜合來看,據美國「真清晰政治」網站分析,拜登平均領先川普6.9個百分點。
  • 綠日樂隊在全美音樂大獎現場公開表示反對川普,反對種族主義
    綠日樂隊(Green Day)在全美音樂大獎的現場發出了反對唐納·川普的吶喊:「不要川普,不要三K黨,不要種族主義!」這支朋克搖滾樂隊從來不怕表明政治觀點,也不掩飾對川普的反對。樂隊主唱阿姆斯特朗將川普同希特勒相比,抨擊他導致種族主義抬頭,攻擊少數種族的事件增多。
  • 美國州長豁出去了,大庭廣眾「炮轟」川普:尼克森都比你無辜
    從全美的數據來看,感染病例一路飆升,病毒早已失控,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61萬例。在疫情已經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全美許多州和城市都已經下令,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並佩戴口罩,以防止新冠病毒的傳播與擴散。
  • 川普下臺前,全美步槍協會申請破產,拜登曾誓言剷除
    在川普即將下臺之際,美國最大的擁槍組織全美步槍協會(NRA)尋求破產保護。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當地時間15日,該協會發表聲明,宣布已經申請破產保護,並將離開紐約,前往德克薩斯州進行重組。作為全美最大的槍枝倡導團體,NRA與川普關係匪淺,它是川普和共和黨的支持者,在2016年的競選活動中為川普捐贈超過3000萬美元。據美國「響應政治中心」網站的數據,自2000年以來,NRA在競選和遊說活動上總共花費了1.39億美元,由於近年來財務狀況出現問題,才顯得低調一些。不過,該組織真正的政治權力來自其500萬成員,其中許多人投票是基於候選人支持或反對槍枝管制的措施。
  • 輪到拜登反擊了,川普自信心開始動搖,罕見坦言可能輸掉大選
    最近,《紐約時報》和西恩納學院展開的一項全美民調顯示,美國前副總統拜登以50%的支持率力壓川普,領先14個百分點。其中,拜登的領先優勢主要體現在女性、青年選民以及非裔、拉美裔選民中。而在男性、白人和年長的選民中,拜登的支持率也追上了川普。
  • 川普罵波特蘭市長是傻瓜 惠勒憤怒反擊:別躲在你母親的地下室裡...
    圖為川普。 8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和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長泰德·惠勒隔空互懟,川普在推特上向惠勒發起攻擊,惠勒則在新聞發布會上展開反擊。 川普在推特上稱民主黨人惠勒是「傻瓜」,並指責他在這個自由城市製造了導致槍擊事件的有毒環境,隨後惠勒憤怒的猛烈抨擊川普,通過電視攝像機用第一人稱向他發表講話。 惠勒反擊道:「這是典型的川普。總統先生,如果你正在關注這件事,你認為你這樣的評論會對事情的解決有任何幫助呢?
  • 「絕對權力」令全美復工? 美網友:醒醒川普 你不是個國王
    「當一個人是美國總統時,權力就是絕對的。州長們都知道。」川普說。隨後川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各州的開放由自己作決定,而不是各州州長,且自己有充足的理由這麼做。此言一出,輿論譁然,眾多美國媒體一擁而上,對川普拋出的「絕對權力」論進行口誅筆伐。
  • 打高爾夫球被罵慘,川普反罵歐巴馬和拜登:彼此都半斤八兩
    美國總統川普周一繼續攻擊前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和前總統歐巴馬(Obama)。此前一天,在冠狀病毒在全美肆虐之際,川普卻去打高爾夫球,拜登在Twitter上抨擊川普打高爾夫球。周一早上,川普在推特上發文稱,主流新聞媒體報導了他本周末的維吉尼亞高爾夫俱樂部之旅,就像報導了一樁「不可饒恕的罪行」,卻忽略了他所說的對手的缺點:「昏昏欲睡的喬糟糕的職業道德,或者歐巴馬花在高爾夫球場上的所有時間。」川普在一系列推特中說道,「他們對仇恨和欺騙感到厭惡。他們真是瘋了!
  • 陳曉寒K線江湖:支持率下跌,白宮淪陷,川普危險了?!黃金今日有何...
    前總統強勢挑戰,美總統如臨大敵,暴力示威使得白宮淪陷,川普要如何破局?  支持率下跌!   川普危險了!美國廣播公司與華盛頓郵報最新聯合民調顯示,前副總統拜登的支持率為53%,拋離川普10個百分點。
  • 騷亂席捲全美75城,川普被迫撤進白宮「秘密通道」
    美媒: 示威者聚集白宮外時, 川普曾被短暫帶到白宮地下掩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剛剛爆料稱,據一位白宮官員和一名執法消息人士稱,當地時間29日晚抗議者聚集在白宮外時,美國總統川普曾被短暫帶到白宮的地下掩體處。
  • 怒火再烤美國,川普和拜登還「火上澆油」?
    從泰勒案到引發全球矚目的弗洛伊德案,怒火持續炙烤並撕裂著美國,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在全美延宕不止,其間也頻現騷亂和暴力行為。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拜登在這一問題上立場兩極化,互相攻擊白熱化。他們即將在全美聚光燈下辯論這一話題,會給當下的美國之「怒」火上澆油嗎?9月23日,在美國司法機構宣布有關泰勒案的決定後,洛杉磯的抗議示威者舉行遊行。
  • 川普要拉11國針對中國?默克爾讓他下不來臺
    據環球網6月1日報導,默克爾已經拒絕了川普的邀約。由於考慮到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總體情況,她無法親自參加"華盛頓之旅"。對此,德國RND媒體表示,目前全美形勢嚴峻,默克爾不願意和川普攪和在一起。與此同時,其他成員國領導人對赴美參會的意願也不是很強烈。美國正一步步變得越加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