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清洗更換籠盒、裝乾淨墊料、高壓滅菌物品、給小動物餵水餵飼料……老獸醫樓後實驗動物平臺裡的燈常年亮著,工作人員正緊張地忙碌著,動物醫學院副教授張冰就是其中的一員。鼠年春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原本要回老家過年的張冰毅然退掉了車票,選擇了留下。
「我是一名黨員,關鍵時期就要站出來,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把本職工作做好,累點、苦點這都不算什麼。這個時期絕不能造成實驗材料的損失,影響科研人員的研究進度。」樸實的話語透露出張冰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與執著,體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實驗動物平臺成立於2015年,為學校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科研團隊提供動物試驗場所和相關支持。這裡飼養著來自學校300多名研究人員近60個科研團隊的約32000隻小鼠、1500隻大鼠、300多隻兔子等實驗動物。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實驗平臺京外的工作人員無法按時回歸,在京值守的5名工作人員在張老師帶領下承擔起了原先10個人的工作。他們加班加點,天天早出晚歸,泡在實驗室悉心守護這些實驗動物,為的就是讓小動物們舒服地生長,不讓它們餓肚子、缺水。
如何保證小動物們正常的飼養管理?張冰和同事們提前制定了工作方案,2人負責「普通環境」工作,如清洗籠盒、裝乾淨墊料、高壓滅菌物品等,其餘4人負責「屏障環境」工作,如更換籠盒、添加飼料、更換動物飲水、屏障環境內的消毒等。
動物們不會說話,全靠工作人員每天細心觀察。餵料、餵水、換墊料、清洗籠盒,這些工作看上去很簡單,卻事關實驗動物的健康狀態,這對於科研人員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至關重要。
「實驗動物從不逢年過節,吃喝拉撒也不分雙休日,今年過年更是如此,從大年三十到現在大家基本沒有休息過。我們的目標是確保疫情期間儘量不會淘汰一隻鼠。」張冰說。
談到一天的工作量,剛清完一波籠盒的張老師表示,「現在每天要更換清洗1000多盒鼠籠盒,涉及7000多隻小動物,從早八點要忙到晚八點。」
疫情期間學校嚴格校門管理,一些師生的特殊飼料無法運送進來,張冰要親自去校門口把小動物們的飼料一趟趟拉到實驗室。「最重的飼料一袋就達80多斤,張老師每次都親力親為,真的很辛苦。」平臺的工作人員郭甜說。
「屏障動物試驗群」是張冰和科研人員聯絡的平臺,由於不能返校,很多做實驗的學生和他們的課題負責人非常擔心自己小動物生長、生活情況。張冰和工作人員通過微信和電話第一時間與師生們溝通交流,對有特殊飼養需求的一筆筆做好記錄、精心照料,及時反映小動物們的情況,讓大家安心、放心。
「感謝你們,你們辛苦了!」「鼠年養鼠為農大師生傾心奉獻當數張冰老師團隊」微信群裡,師生們為張老師和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紛紛點讚,一句句感謝的話語,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與鼓勵。
今年54歲的張冰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地堅守在這個平凡崗位上,他帶領平臺的同事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把小動物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照顧、悉心培育,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勇擔重任,用心守護每一隻動物的平安,為學校科學研究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