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又是新的一天開始了,我們的日常劇情也正常開幕啦,昨天的煩惱,昨天的情緒、昨天的臺詞……大家都還記得吧?今天也要加油啊,可以繼續昨天的戲路,也可以選擇新的角度演繹出不同的故事,卻總會走向成長。
人與人的互動,本就是一場對手戲。不同的臺詞、不同的情緒、不同的表達……自然會帶來對方不同的回應。因此,若想改變世界,最簡單的一條直路,就是改變我們自己原有的「戲路」,擔心的變成祝福、焦急的變成信任、苛求的變成欣賞、渴望的變成給予……
真心想要的,真誠給出去,便是心想事成的高速路。
我們變了,世界整個都在配合著改變。
若是沒有改變,那就是上天藏有更美好的祝福,在前面的路口等著給我們驚喜!
無論你正處在怎樣的煩惱中,試著後退一步,你會看見,在如此豐盛的生命中,這個煩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陽光在、微風在、你和你愛的人身體健康、一切都正在一個平安、和諧的前提基礎上正常進行著,如此,我們從來都比煩惱更大一些,就會有力量去面對。
然後試著去區分,哪些是能努力的,哪些是自己努力過了,或者本身就是已經呈現的現實。如此,去努力自己能努力;坦然接受已經呈現的,或者暫時無法改變的。
從容面對、讓自己重新調回有勇氣、輕揚擁抱生活的頻率,當你有力量了,遇見你的人,你愛的人就真是有福了。
幸運,是一種選擇,就從這裡開始!
02
▲
學員:
我有個問題擱在心裡一直覺得不爽,就是我和先生結婚十六年了,以前很多觀點、話題都相同,因此相處起來非常融洽,無話不談,這麼多年來,真正吵架的次數不超過5次。隨著孩子的成長,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教育方式和各種觀念差距越來越大,覺得夫妻之間話題越來越少,我和孩子之間的交談比丈夫多得多。每天都是我在製造家庭氣氛,他就一聲不吭,除了幾句關心孩子的話語外,別無其他。由於觀點不同,很多時侯遇到不一樣時,我就不出聲,理解他的認知,一時半會也解釋不淸,主要我也沒有能力去拆解,也不試圖去改變他。日子久了,我覺得自己心裡藏了很多秘密,說了吧有些事怕他指責我,不說吧又好像對不起他一樣,沒有向他敞開心扉,覺得這樣的日子過得不是很順暢。時間一長,發覺自己的與別人交流的思維模式都變了,交流方式沒有以前順暢,很多欣賞別人的話語在自己頭腦中打轉,但就是嘴巴不表達出來,事後又很後悔自己的這種做法,為什麼不說出去呢?要把這些話藏起在心裡,為什麼不去滋養她們呢?老師,我的這種心態如何去調整?
寶覺老師:
真是很令人感動的媽媽,不僅全力給到孩子們到位的支持,還在進一步調整跟先生的交流,這樣的一份承擔與努力的願望,就已經是你們幸福家庭更上一層樓的重要開始了。因為所有的現實,其實都是從真切的願望開始的。有人說,孩子的到來,本就是對父母極大的一次成長功課。確實如此,在孩子到來之前,父母都只是普通的一對年輕人,有優點有缺點更有太多不明白的部分,一起在現實中努而已。也許之前,夫妻之間只是彼此的尊重與相愛,就已經很幸福。隨著孩子的到來,更多現實的問題會擺在彼此眼前,關於教育、關於孩子的成長選擇,種種不同都會非常鮮明地擺在了彼此面前,本就是來自完全不同的兩個家庭,對於你和先生而言,要達成共識,又要以最恰當的方式每天處理應對孩子們的各種狀況,確實是非常不容易且需要時間磨合的。無論是從家庭角色中,還是性格的角度,想來一路走來,對孩子們的教育上,大多是選擇聽了你的意見——我們常會以為,一定有一種是標準的,正確的觀點,所以「聽我的就對了」。然而,不同的意思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定的「對的、正確的觀點」。因此,可能在你們的家庭中,教育理念上更多尊重了你認為是對的教育理念,先生自然就變成了那個友好配合的人,就像你對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否定,想來他亦是如此,也沒什麼特別的意見,只是因為不同,自然尊重、不多表達打亂你的思想,所以選擇了更多的默默配合。卻也是另外一種深愛與負責。759性格本就是很友善又不太會強調什麼的性格,也比較被動,簡單、和諧、平安,知足常樂,對他而言就已經很好。能與懂自己的人進行思想交流自然開心,如果沒有,也沒多大怨言。現在你渴望重新彼此走近、打開心門,其實是非常好的願望,只需要你調整兩件事:第一, 觀點不同,也已經在家庭中尊重選擇了你的意見,這個部分其實不需要再去解釋、勸解,就是你提到的,不需要改變他。這個部分,已經達成共識,不提不代表不敞開。我們與他人的親密關係,並不是有啥說啥,而是交流分享彼此能滋養的共同的部分,即使不同意見,也是出於交流、尊重不同的前提的探討,並不需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地非要彼此理解,甚至統一思想。第二, 你現在困惑,恰是真正適合的交流頻率。你說,很多欣賞別人的言語表達不出來,正好從跟先生的交流上練一練啊。也就是說,你渴望的不是跟先生統一思想,而是彼此能敞開心扉交流,如此,從傾聽、好奇他的世界開始,對他玩的事情感興趣,然後試著表達出你的欣賞、鼓勵,不是正好你成長的更進一步嗎?一切都是恰如其分的。你是2號,大太陽,就做你們家的溫暖之源,去欣賞、愛語每一個人。隨著兒子的越來越長大,鼓勵兒子多跟爸爸聊天、交流,你對爸爸的欣賞、誇讚,都是非常重要的家庭營養,各安其位,孩子們會長得更茁壯。加油!學員:
謝謝寶覺老師,您比我還懂我先生。我明白了大大半部分,接下來行動,好奇先生喜歡的部分。內疚感消失了,謝謝您!03
▲
學員:
女兒還在奶奶家,收到我買的手機很多天了,我沒有聯繫她,她也沒聯繫我,我心裡很難受。她明知道我現在很思念她,她還要對我這樣冷淡,不是說姑娘是貼心小棉襖嗎?之前孩子是在乎我的,在乎我的生命,在乎我說的話。然而現在我覺得她完全不在乎我了。我太痛苦了,太難熬了。小川老師:
有一點你可能不了解:當身體的疼痛超過自身的承受力,會選擇昏厥;內心的疼痛也是如此,會選擇與自己無關或者沉沉睡去。
外在的呈現,往往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這也算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寶覺老師:
你和女兒都是緣深情更深的靈魂,你們一定可以走過這一段艱難的。女兒的冷漠是在保護自己,也是在守護你的寶貝。可能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在情感上,你是更任性的那一個,不小心傷到了孩子。現在孩子「病」了,並且用全部的力氣為你們守護住了這一絲希望,所以現在要反過來,要媽媽來包容女兒的任性與傷痛,你可以也一定能做到。你勇敢讓內在的愛無條件地流向女兒,就是在療愈自己,也在療愈女兒。你比自己以為的要強大太多!把你內在那個靈動、聰慧、細膩、敏銳、深情、大愛的感性部分更多地呈現出來吧,只有你的愛能給她恢復元氣的力量。學員:
當我看到寶覺老師那句,之前多數是我在任性,我一下感受到了女兒多年的默默承受。我一直覺得自己辛苦付出沒人理解,覺得事事不如人願,總會被情緒左右。是我害了女兒,本來我的女兒應該是很優秀的,至少不至於到今天這樣。寶覺老師:
都是成長的功課。因為愛,你們成為了母女。你有沒有發現,女兒其實是上天一直在庇護的小天使,所以在她最難的時候,因為你對她的愛,走入了這個充滿愛的家園,可能是擔心你力氣不夠吧,所以上天安排這麼多有愛的人一起支持你,給女兒更好的愛,你的寶貝也是我們大家的寶貝,這樣幸運的小天使,所有的苦難都會成為她未來真正的力量。你是非常棒的媽媽,一直讓我們非常地感動,為了女兒的成長,甘願去穿越所有的艱難,這樣勇敢的母女,所有的幸運與美好一定在前面等著你們,為了女兒,加油啊!學員:
我生病在家躺了兩天,不想吃,不想喝,渾渾噩噩,半夢半醒,今天狀態好一點。
我好想女兒來看看我,可是我怕她不理我,我會更難受。
寶覺老師:
辛苦了!恨也是愛,思念成疾,沒有關係。可能現在女兒還沒力氣做到。你要做的是,先好好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好起來,有力氣照顧女兒。一切都會好的。女兒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更愛你,只是需要慢慢來,也給彼此一個成長的空間。所以,為了女兒,你先給自己做點好吃的,出門曬曬太陽,一切都很好,沒問題的。
愛是一條路,被愛是另一條路。雖然常常它們是在一起的,卻仍然是兩條完全方向不同的平行線。當我們只是去愛,一定是內心勇敢、滿懷希望,一路香花滿徑,愛這個充滿愛的自己。
當我們不小心換了頻道,去琢磨是否被愛,一瞬間就會被陰影、傷痛裹挾了內心,其實不是自己不值得被愛,也不是對方不愛,而是這條渴望被愛的道路,就是光明的另一面,站在匱乏的陰影了。
唯一的療愈,就是跨過去,回到原先愛與付出的道路上,一切重又陽光明媚的簡單,而被愛,卻已經不知何時跟在我們的身後了。
如果給女兒發信息,發出去就只是表達對女兒的愛,已經結束,不用太在意女兒的回應。
她不回應表示,媽媽我收到你的愛了。
她回應,無論說什麼內容,都在表示,媽媽我愛你。
記住這兩條,就可以發了。
愛就是甜蜜的負擔。你也可以把自己先調輕鬆了,再聯繫女兒。
小川老師:
很多人煩惱的核心就是:為什麼你就不能對我好點?為什麼你就不聽話?憑什麼你要這樣對我?……結構就是落在盼望著從世界中獲得些什麼。而痛苦的核心就是這份求取。
寶覺老師常說:我能給這個世界點什麼?
一個要,一個給,痛苦和歡喜,立刻分明呈現。越給予,越豐盈,才是幸福的王道。
讓我們一起來做這個世界的光,照亮自己,照亮孩子,照亮更多被困住的媽媽和那些躲起來的孩子。
寶覺老師:
想起一個溫暖的故事,一對老人家相親相愛了一輩子,到80歲的那一天,老爺爺終於說了一句真話:親愛的老婆子,其實我喜歡的是麵包皮,不喜歡這個鬆軟的麵包芯。
老奶奶長嘆一口氣說:親愛的老頭子,其實我最喜歡的是這個麵包芯,不喜歡這個麵包皮的。說著,兩個人把手裡的麵包互遞給對方,都幸福的哭了..
親愛的老爺爺、老奶奶們,趁我們還年輕,早點知道了對方喜歡的東西,早點過上幸福的甜蜜生活吧。以對方喜歡的方式去愛,是愛的智慧。
吵架的時候,生氣的時候,不如換個角度,好奇一下:「咦,難道他喜歡的不是麵包皮?」 好奇帶著我們走進對方的世界,越懂得越欣賞,越懂得越愛。
小川老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慎施於人。
歡迎您加入
《一會親子課堂》
微信:wg13912996050
或掃描以下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