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戲劇學院,在國內來講,可以稱得上是演藝界的最高學府。多少莘莘學子想要考上這所學校,不遠萬裡求學而來,望著那泱泱的高考大軍,不知歷盡多少的辛苦,才能走進這所學校的大門。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能考上中戲的,男的高大、帥氣、陽光,女的膚白、貌美、靚麗。每年暑假之後的入學,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但你可能曾知道,當年有一個人被中戲錄取,僅僅是因為相貌出眾?
這個人就是國家一級演員,陳寶國。
年少時期的陳寶國
也是因為一次機緣巧合,陳寶國開啟了他的「風騷走位」,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1956年,陳寶國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工人,家裡收入還好。
剛開始的時候,陳寶國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但內向並不代表不調皮。
那個時候的陳寶國年紀小,也還是個寶寶,爬樹、逃課,什麼壞事也都幹過。餓了摘樹上的槐花吃,沒有玩具,秋天的時候玩楊樹葉子的梗,還是放在鞋底捂上幾天的那種,調皮的很。
16歲的時候,陳寶國高中畢業就參加工作了。
但是青春年少,總有一顆悸動的心。
陳寶國當過工人,也在北京華北樓當過廚師學徒。對於普通人來講,按照那個年代的背景來講,也許就這樣普普通通的過下去了,但對於陳寶國來說,這樣的生活總是給他帶不來激情,總覺得少點什麼。
時間總是這麼湊巧,中戲要招生。
中戲招生的要求是:高中畢業,需要兩年的工作經驗(那個時候是單位推薦,學校要核驗學生的政治背景)。
1974年,那一年陳寶國18歲,剛好工作兩年,高中畢業(父母都是工人)。
18歲的他回家跟父親商量,要考中戲,而父親覺得他考不上,也就應付著假裝同意了。
陳寶國也覺得的自己考不上,但還是鬼使神差的在中央戲劇學院的報名表上,寫下了自己的大名。
考試的時候,唱歌、跳舞、朗誦都拼不過別人,但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貴人:梁伯龍。
那個時候,梁老師覺得這小夥子「相貌堂堂」,於是就拍板把他留下了。
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很難遇到這樣的機遇,也很難遇到自己的貴人,但18歲的陳寶國做到了。
你以為就這樣結束了?NO ,他的開掛人生才剛剛開始。
包括愛情。
對於陳寶國來說,機會來之不易,他要努力學習。
但總是被睡在上鋪的幾個大漢搞的心神不寧,晚上的宿舍會議,總會有那麼幾個女主角,他們就一邊搓著身上的泥,一邊討論著班上的女生。哪個長的好看,哪個身材好,情到深入,也是一通大笑和唏噓。
但陳寶國對此很是不屑,一門心思搞好學習,「搞團結」?呵呵。所以,開學一段時間之後,雖然班上的女生不多,但對於哪個女生叫什麼名字,他都對不上號。
但是,他不討論並不代表愛情不會來找他。
在某一天,一次排練的時候,班上有一個扎辮子的女生,長的煞是好看,陳寶國也就多看了一眼。
陳寶國妻子趙奎娥年輕時照片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沒能忘掉你容顏。
晚上回到宿舍,每天的例會又開始了,上鋪的兄弟提起了這個扎辮子的女生。
因為長相清秀,身材曼妙,於是被《青春似火》的劇組選上。
愛神又一次給他創造了機會。
在拍完電影後,這個女生又去排練話劇《雷雨之前》,她在話劇中飾演一位解放軍戰士,趙奎娥把辮子盤在頭上,卻總戴不好帽子。
幾經權衡,她拿起剪刀,咔嚓一聲,剪掉了好不容易留長的漂亮辮子。
這一舉動,震驚了現場排練的所有人,也包括陳寶國,他被這個女生身上的這股火辣勁深深吸引,一股欽佩之情,夾雜著愛慕之情,在心中冉冉升起。
這個人,就是他現在的妻子趙奎娥。
然而,在學校裡,老師明令禁止不能談戀愛。面對心愛的姑娘,心急如焚。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面對愛情,只能先下手為強。
為了能得到心愛的姑娘,又能避開老師發光的眼睛,他心生一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明面上,他要好好學習,處好同學關係,要共同進步;但私底下,他卻動起了小心思。
首先,他們班男生共18人,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深刻的表達了自己對趙奎娥的愛慕之情,愣是讓其他17位男士選擇了退出,並且在老師那裡幫他打掩護。
接著,他就散布了小道消息,讓趙奎娥知道了他的愛慕之心之後,還打消了接受別人愛的心思。
剛開始的時候,趙奎娥並看不上這個內向但又「一肚子壞水」的男人,但是架不住17位男士的助攻和陳寶國的軟磨硬泡,最終選擇「妥協」。
就這樣,一對小情侶在老師陽光的影子下,開始了長達三年多的生長蔓延。
四年的大學生活結束了。
1978年,22歲的陳寶國與趙奎娥雙雙從中戲畢業,兩位年輕人,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
趙奎娥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考入同校表演師資班繼續深造,陳寶國則被分配至「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當了一名演員。
沒有了兩地分居的阻撓,兩人愛情持續升溫,到了一定溫度,婚期就擺上了日程。
可是,妻子的前途可期,而陳寶國的事業,卻一直未見起色,雖然主演了《大渡河》,上了大銀幕,也還是位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物質基礎薄弱,前途猶未可期。
正當他對未來充滿憂心時,命運之神再一次光臨,給了他一個「潘多拉魔盒」。
1982年,央視籌拍電視劇《赤橙黃綠青藍紫》,導演是當時頗具名氣、後來執導87版《紅樓夢》的王扶林。
王扶林也像梁伯龍一樣,一眼相中陳寶國,大膽啟用新人擔任本劇的男一號「劉思佳」。
「劉思佳」在劇中是一個很叛逆的人,但雖然表面上桀驁不馴、吊兒郎當,但骨子裡卻是一個重情重義、熱心果敢的人。
就這樣一個角色,如果演的太用力,就是「流氓濟世」的英雄主義,如果力道不夠,就成了一個披著「救死扶傷外衣」的假正經青年。所以,這個角色很考驗演技。
對於陳寶國來說,這個角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演好了功成名就,演砸了名落孫山。所以,在面對這個角色的時候,他用盡全力去揣摩人物角色和心理,全力以赴。
在那個時候的陳寶國的心裡,就認定一件事情:人物的表現是從心裡發出的,只要心裡對了,人物就對了。
同年,《赤橙黃綠青藍紫》掀起收視狂潮,26歲的陳寶國一夜成名,斬獲首屆金鷹獎「視帝」,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青春偶像」。
那時候,陳寶國青春帥氣,小迷妹數不勝數。
但當陳寶國拿著8斤重的銅鑄獎盃下臺時, 第一時間狂奔向在「中戲」留校任教的趙奎娥,拉上她的手,辦了婚禮,給8年的愛情長跑畫下了圓滿句號。
次年,得子陳月末。
家庭和事業,就像蹺蹺板,一頭重了,另一頭就輕。
在兒子出生的3年間,陳寶國沒有乘勝追擊再釀佳作,而是沉浸在初為人父的喜悅之中。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過的非常幸福。
但家庭要守,事業也要兼顧。對於演藝生涯的追求,陳寶國從未放棄。
為了演好每一個角色,他也是在空閒的時候反覆琢磨,對於別人演的影視劇,他也是細心觀看,並總結自己的心得。
妻子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86年西安電影製片廠籌拍根據馮驥才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神鞭》,陳寶國受邀參演,飾演大反派惡霸地痞「玻璃花」。
陳寶國一改前幾部作品中的硬朗帥氣的形象,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又醜還瞎了一隻眼的地痞流氓。
但當時還沒有隱形眼鏡,想要把一隻眼睛化妝成打散的狀態,劇組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行。最終陳寶國受不了劇組的磨嘰,自己找了個扣子磨平放在眼裡,效果非常棒。
但眼睛受不了,拍戲的時候痛的一直流淚。當電影拍完的時候,還因為做工粗糙把眼球給磨壞了,這導致了視力極速下降,差一點變成真瞎子。
只是這部作品並沒有像上一部作品一樣火爆。但是在現場的敬業精神和對演技的把控,仍然得到了導演和劇組同仁的認可。
你只要不放棄努力,成功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以此後的幾年裡,陳寶國演技更勝一籌。
1991年,影片《老店》喜提包括百花獎在內的多項大獎,35歲的陳寶國,因此提名「金雞獎影帝」。
在此後的《北洋水師》,由陳道明和葛優給他配戲,再後來的《武則天》,開啟了他的「皇帝」生涯,再後來的《大宅門》,讓他家喻戶曉。再到《茶館》中的小人物,以及《老農民》,都讓人懷念他的演技和人物角色。
此後的他,拿獎無數,每一個角色都帶著靈魂,當看到片中的他時,我們看到的不是他臉上的表情,而是此時此刻,他的內心就是那個樣子。
活靈活現。
陳寶國作為一名演員,時間成了他的奢侈品。自從兒子3歲以後,他的時間少之又少,陪家人陪父母的時間也就更少。
在一次綜藝節目的採訪中,主持人提到了「疼」的話題。
對於父親,成了陳寶中心中永遠的疼。
在第一次拍《大宅門》的時候,劇組剛開拍兩個月就停拍了。但陳寶國是真喜歡那個劇本,所以一直珍藏。
再次開拍的時候,已經是三年以後的事了。
再次開拍之前,他的父親就生病住進了醫院。在醫院裡,陳寶國把劇本拿給父親看,父親看了之後非常開心,連說了三個「真好」,讓陳寶國一定要用心去演。
陳寶國也要求父親一定要去看。父親一口應了下來。
誰知道,這部戲還沒拍完,父親就去世了。
而在此節目中,陳寶國含著淚說:沒事,他看到劇本了。
有些時候,有些疼我們無法提起,卻永遠痛在心裡。
此後的日子裡,陳寶國經常給母親打電話,並告訴母親自己的哪部戲又要播出了,讓他記著看。
陳寶國作為國家一級演員,對於演技就不必說了,但他心裡那份對事物的追求,就無人能及。
在一檔節目中,陳寶國主動提及「大牌」、「大腕」的概念,他說:
你要是能稱得起大牌的話,我覺得你一定要要求你的表演有一定的水準,,再有一個就是不撂戲,還有就是不遲到、不早退。我覺得這才算是大牌,才算大腕。
兒子陳月末很聽話,也很優秀。
在他陳月末的心裡,父親是老師、是前輩、是學者,更是自己一輩子追趕的那個人。
(很多家長可能羨慕這樣的孩子,但是作為父母,你是否做到足夠優秀了?如果不是,那為什麼要聽你的?)
時間是一個大染缸,把人染成了很多色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風騷 數十年。
歷史的開頭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是驚人的不同。
當流量明星的泡沫退潮,像陳寶國這樣群眾喜聞樂見、德藝雙馨的「老戲骨」,才是演藝界的永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