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唱歌,這真是一種非常奇妙而又有趣的藝術,其實在大多數人的小時候都喜歡那些美好又動聽的兒歌,希望自己以後的生活能夠像兒歌裡一樣那般的美好幸福。
但是長大了,接觸的事物多了,了解到的東西也多了,漸漸的自己已經開始變得不再像曾經當年那個「孩童」般的自己,反而是一個對未來迷茫,不知所措的成年人。
曾經的我們都喜歡唱歌,但是又是什麼奪走了我們唱歌的熱情和夢想呢。
是枯燥無味的工作?是時間在漸漸流逝?還是繁忙不斷的學習?其實並非如此,真正放棄自己的唱歌的熱血以及夢想的是我們自己!
為何這麼說呢?其實大多數人的決定並不是他人來進行決定或者改變的,往往最終的選擇權依舊是我們自己,現在也不是舊時代,沒有奴隸制或者封建制度,大家無論是言行還是創作都是自由的,沒有什麼文字獄等這些限制,只要不觸及到法律,你想怎麼做都沒事。
如果你是真心想學好唱歌的話,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你有哪怕一點時間的空隙,你都是非常願意去唱歌的。
時刻記住一點!保持一顆為了夢想而奮鬥的初心,為了自己最終的目標而加油吧!相信自己,你是最強的!
同時我再分享一些唱歌小技巧吧:
我們要了解,節奏其實是音樂中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旋律的兩個基本要素之一,甚至節奏本身就可以稱為音樂。很多人也稱節奏為音樂的骨骼,可見它的重要性。因此,節奏可以獨立的、針對性的進行訓練,這對於在以後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也顯得特別重要,它的好處也是巨大的顯而易見的。下面我將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的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進行論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第一點,什麼是節奏?
節奏的本質上是一種長短比例關係,但同時必然帶有一定的強弱關係,這是一種天然的物理現象和心理現象。簡單來說就是,節奏是一個個帶有強弱的、各有長短的組合。這個一定要深刻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就會在節奏訓練時去注意某些練習的細節和良好的習慣。
第二點,節奏型的分類。
節奏型是指具有典型意義的長短比例關係和律動。所有的節奏型只有兩大種類:二拍子節奏型和三拍子節奏型。它們的律動基礎不同,二拍子是強、弱,三拍子是強、弱、弱。在不同的律動基礎之下,所體現出來的長短比例(節奏型)帶給人的律動感是不同的,而我們的訓練就是要通過某種訓練手法來感知、固化這種律動,達到對各類節奏型的下意識的反應,即任何節奏出來,都能夠瞬間做出反應和判斷。就好像在我熟識的50個人裡,任何一個的照片一出現,我立刻就可以叫出他的名字一樣,或反之,聽到任何一個人的名字,它的模樣立刻出現在大腦中。節奏的訓練也要達到這種效果。
第三點,關於音的強弱問題。
強弱是一種相對關係,而且強弱是天然就會形成的。在目前通用的記譜法中我們知道,小節線後第一拍的音符是強(其實應該叫強位音),而在早期的記譜法中,是沒有小節線的,音符演唱或演奏的強弱依據是長短,即長的音符比短的音符強——這是自然規律,這一規律是音符強弱的第一規律(特殊強弱記號除外),包括我們演唱或演奏現代記譜法的作品時,仍然是最重要的原則,只是多了一個相對的強位和弱位,因此,在目前的記譜法中,會有強位強唱、強位弱唱、弱位強唱、弱位弱唱四種情況。一定要牢記:影響音的強弱的第一因素是它的時值,其次才看它所處的位置。音的強弱,是音樂中所謂律動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四點,節奏訓練應遵循的原則和
要注意的幾點要求!
1、遵循由易到難、由簡至繁的原則;
2、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3、養成打拍子演唱和用耳傾聽的習慣;
4、要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演唱,必須清楚的知道各音之間的長短比例、強弱關係,同時必須把這種關係準確的表達出來,即唱準時值和唱清楚強弱;
5、在早期的訓練時,須用節拍器來規範演唱速度和拍子。
說完聲樂節奏的技巧,你學「廢」了嗎?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們喜歡上唱歌愛上唱歌,把唱歌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