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片曬朋友圈已經成為了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無論你是手機拍攝還是微單、單反拍攝,拍出來的照片需要經過處理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關於你用什麼設備拍攝不重要,這一篇推送多多少少會幫助到你。
lightroom有電腦版和手機版,對於現拍現賣的童鞋來說,手機版的lightroom是非常便捷好用的,而且本期教程在所有手機修圖軟體上也通用。當然了,不要拿成堆各種各樣的照片濾鏡來比較,對於傻瓜濾鏡來說,自己處理的每一張照片都是對照片的思考。這是簡單加個濾鏡做不到的。
這期說說風光照片的簡單處理。
這張照片拍攝於7月26日傍晚的納木錯日落
使用尼康D750 配18 35變焦廣角鏡頭 加了一塊nd1000
好 接下來我們看看原片和成品的對比圖
對比兩幅圖可以發現,原圖曝光略不足,暗部細節不明顯。成品圖暗部為藍色,亮部為黃色紅色居多。。層次明顯比原圖好很多,整體明亮了點,暖了點,而且看去通透了點,還帶一點夢幻的感覺、
左:原圖直方圖,右:成品圖直方圖
PS:簡單介紹直方圖概念。從左到右以此為黑色色階、陰影、曝光度、高光、白色色階。(如果聽不懂簡單就理解成暗在左,亮在右)圖中那些灰色紅色綠色藍色等顏色代表像素在直方圖上的分布情況。理解起來很簡單,像素爬得越高的說明在該處分布的像素越多,所以兩個直方圖的共同特點是像素基本分布在暗部,也就是黑色色階和陰影等暗色調裡,所以圖片看去偏暗,而且原圖更暗一些,因為大家可以看到原圖的直方圖更向左偏。
偏左暗,低調、偏右亮,高調、
聚向中間底對比、指向兩邊高對比、
大致了解直方圖是什麼之後我們再繼續。本張照片曝光時間40秒,所以水面出現了霧化效果,使水面變得平靜、朦朧。(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阿西吧,我只能和你說這是近百張照片重疊起來的效果,解釋起來以我的表述能力又會說一籮筐廢話,哈哈)。又加了圓形nd1000減光鏡進行的長曝光,所以你會在照片四個角上看到明顯的暗角。通病。
我們需要做的是增加暗部的細節,加大日落的色彩,突出日落的效果。接下來開始處理照片吧
首先我處理圖片的第一步是:(若是手機版的可以跳過此環節)
這是經過了鏡頭校正和相機矯正後的圖與原圖的對比
(不用在意圖片又變藍了,之後的基本選項裡可以通過白平衡調節)
對圖片進行鏡頭校正,相機拍出的圖片在一定程度上會發生扭曲而且產生一定的暗角,可以用鏡頭校正功能,點擊啟用配置文件校正,系統會自動識別相機和鏡頭的型號並選擇相應的配置文件載入。然後再選擇消除色差(可以去除照片裡物體邊緣存在的綠邊和紫邊)。還需要在相機校準的配置文件裡選擇standard(標準),當然針對不同的照片你可以選擇不同的配置文件:
通常Adobe standard為最原始數據,照片會比較灰一點
Landscape是風光,此類對比度會大一點,色彩也會鮮豔點
Camera Portrait是人像
Camera standard 是標準
一般我都選擇這個,因為色彩對比啥的都能在接下來的步驟裡調整
(圖片構圖還行,不需要剪切)
然後尤為重要的一步:通過在基本選項裡各個參數來的調節照片
無論你是相機拍還是手機拍,都少不了下面這些參數的調整
首先第一步是白平衡調節
白平衡分為色溫和色調。
簡單來說色溫就是藍色和黃色、色調就是綠色和品紅色。
原圖的白平衡偏藍還帶了點綠色,所以我將滑塊向右移動減藍加黃,而且加了點品紅色。加黃加的有點多,保留了夕陽的色彩,但湖面失去了藍色,不過沒關係,後面我們會通過其他方式加回來。因為如果白平衡裡加了藍,高光部分(圖片的亮部、夕陽的位置)的黃色就會被衝淡,所以這裡保留了夕陽的黃色。
接下來是大家處理圖片最常見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通過對基本選項裡曝光、對比度、陰影、白色與黑色色階的調節
增加讓照片的細節部分明顯出來
直方圖中看原圖片偏暗,在最亮部分沒有太亮的前提下加了點曝光,又加了點對比。(照片通透的原因之一是要確定正確的黑白場,讓照片黑與白,亮與暗分得清晰點,從而讓照片看去不灰,乾淨。還有一個是色彩的搭配是影響通透的另一個原因,先不說),加了對比後,亮的會更亮,暗的會更暗,而且會增加色彩的鮮豔對比度。再往下減高光以獲得亮部雲彩的層次。通過加陰影獲得暗部的細節。因為這張圖像素大多分布在暗部,所以強拉到100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個人覺得也需要拉這麼多。
接下來在曲線裡進一步對照片進行處理
通過曲線進一步加大圖片的對比度
加一點暗色調,然後減一點陰影,在不動到亮部的前提下對圖中的暗部加了一點的對比度,進一步完善圖片,看去使暗部的明亮細節對比更突出。然後在自定義曲線中的rgb通道裡稍微拉了一點的對比來增加整張圖的對比。還可以通過紅綠藍三個通道對天空的顏色、湖面顏色進行調整。(在往期的西藏行(六)納木錯的晝此張圖片重口味油畫感覺用了綠通道對夕陽加了洋紅,醜哭、已不忍直視第一次修的這張圖了,哈哈)
接下來通過分離色調,增加暗部湖水的藍色
通過在分離色調裡的陰影加入藍色達到目的
因為湖面是暗部。所以對應陰影,如果是天空加黃,就需要在分離色調的高光裡加黃色
接下來是一些小細節上的處理
利用畫筆工具,對湖面巖石反光部分進行稍稍加亮加銳處理
畫筆塗抹至延時反光處,增加巖石表面受光照射的效果
雖然不太明顯,但還是看得出來點的 嘿嘿
這一點就夠了,多了反而不真
最後一步細節處理:
因為相比原圖,這張圖片已經在整體上和暗部上都加亮了許多,所以在畫面裡會出現一些噪點
通過增加減少雜色的明亮度來減少噪點(減少雜色在ps裡也可作為人像簡單磨皮的方法之一)減少噪點的同時會損失畫面的質感,所以加一點銳化來緩解降噪對畫面造成的影響,最後不要忘了加一點蒙版哦。想知道為什麼,就自己動手試試 拉蒙版時按住alt鍵就知道啦,這很重要哦,特別在是拍夜景風光或人像時。
最後。。。最後。。。最後
一張大片就出爐啦,啊哈哈
整體照片還是暗調,強對比的照片
如果有人覺得畫面可能還是太暗的話。。
可以在增加一點曝光。這樣高光部分會很亮,所以再減40的高光。白平衡色調裡加了點洋紅
(其實最多色調加到33就差不多了,這張圖有點偏紅)
這兒就看個人喜好了,第一張圖其實也不錯的。著重突出的是夕陽的感覺,第二章更亮點則是突出了夕陽落下畫面整體的感覺
再調整可能會出來更好地照片
其實做到這一步不難,都是一些簡單的參數調整,記住哦,千萬不要死記參數
多多修圖,多多理解,憑自己的感覺去做
這期潦草的講到了camera raw的一些內容,除了沒用到HSL關於顏色的模塊
這些都是最常用,也是各種電腦或手機修圖軟體裡都會涉及到的
關於後期,一期一張圖。
哎媽呀,別看這麼一點點兒,弄得我夠嗆
如果你喜歡或者覺得還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哦>_<
雖然讚賞也不錯,嘿嘿
END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查看往期西藏行和青海行的遊記 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謝
快留下你的足跡吧,這是一個文藝又智障的公眾號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