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自2011年11月7日播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十年,十年來熱議不斷,演員們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如今在娛樂圈的地位、知名度都有所提高。
這其中除了演員們精彩的演技,導演竭盡全力的拍攝、服化道配合默契之外,更多的是流瀲紫對整個傳記的精彩把控。
所以哪怕看這部劇已經是十年前的事,可它還是能在觀眾的心中佔據非一般的地位,因為劇中的每一個人物個性鮮明,才藝、為人、家室、甚至名字,每一點都環環相扣。
而這其中,始終活在風口浪尖的一個人物,就是演員藍盈瑩飾演的角色———浣碧。
大概是這個角色在其中亦正亦邪,最後算作殉情而死稍稍拉回來一點印象分之外,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是處。
論忠心她比不上流朱,論貼心她比不上槿汐,論對果郡王的深情,她可能還比不上瑛貴人,論姐妹情更是比不上甄玉嬈,可以說這個人物的處境一直以來的處境都十分的尷尬。
甚至在她殉情而死的做法,也不被人同情,只道她是在逼甄嬛作一個決定。
然而縱觀浣碧的一生,其實可以看出來此人的性格完全是環境造就,身份使然。
而影響她一生的,有三點:
浣碧看似是甄府的下人,主角甄嬛的丫鬟,實際上她卻是甄嬛父親甄遠道與一個罪臣之女所生的庶女。
即便是庶女,也該是甄家的二小姐。
只可惜浣碧的母家獲罪,甄遠道敢冒天下大不韙讓浣碧的母親有孕,卻連一個小小的名分都不敢給。
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的到這位罪臣之女在將甄遠道當做人生的救贖之時得有多欣喜,以及生下浣碧,卻只能叫她以丫鬟的身份,入駐甄府的絕望。
她的逝去,焉知沒有帶著對甄遠道的恨意。浣碧是知道自己的身份的,所以在她眼中,同樣是甄府小姐的自己遭受到的一系列不平等待遇都是錯,但她勢單力薄,孤身一人,滿甄府沒有可以依靠的人,所以她只能依靠自己。
只是在這種依靠中,她還保留著對甄府的些許期盼,所在在甄嬛進宮之後,她也曾安分守己一陣子。可這種安分守己,在看到長姐甄嬛做了皇上的寵嬪之後,改為了嫉妒。
她開始打扮自己,想攀高枝,卻不想被皇帝嘲諷紅花配綠葉,太俗,顏面全無。
若她與流朱一般,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丫鬟,或許她就不會有那般期盼。偏偏她也是甄家女,姐姐是高高在上,討皇帝喜歡的妃子,而她是人人可欺的小宮女。這種不平衡,嫉妒,使得她做下了錯事。
雖然她被甄嬛戳穿,痛哭流涕求原諒,可她也非常清楚自己這個人自己的心思在甄嬛面前就像被剝去了衣服,毫無保留的暴露在她眼前。
浣碧無地自容。
自此似乎只能安安靜靜本本分分的陪在甄嬛身邊,以求一安穩。
甄嬛所求的真心皇帝給不了之後,她就選擇將剛剛滿月的女兒送給了靜妃,自己負氣出宮。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甄家全家被發往寧古塔,而此時此刻的浣碧除了跟隨前往甘露寺,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
只是浣碧心中,自己是甄家女的執念還在,所以她依舊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在發現甄嬛與果郡王情投意合之後,她又不可抑制的將目光放在了果郡王身上。
這個人好像一直以來活的沒有自我,始終被困在甄家女的模式裡,非要與甄嬛一較高低。
在皇宮時覺得甄嬛可以得皇帝寵愛她也可以,在甘露寺亦是如此。
在她心裡,長姐甄嬛高高在上,受盡萬千寵愛,所以長姐甄嬛就成了她整個人生的坐標,長姐看上的,都是好的。
於是她扭扭捏捏的追情逐愛中總是將自己置於甄嬛的陰影之下。
甄嬛非常清楚這一點,也很清楚浣碧的個性,所以在她懷了身孕之後,就給浣碧打了預防針,其中除了斷了浣碧的念想之外,我毫不懷疑甄嬛是怕浣碧會對自己肚子裡的孩子下手。
所以她打了親情牌,告訴浣碧,我肚子裡的是你的外甥。
浣碧自然是明白了甄嬛的警告,所以她傷心難過之餘,亦是肯定的告訴甄嬛,我既深愛王爺,那自然會好好保護他的孩子。
果郡王意外失蹤,甄遠道夫婦重病,兩大事件使得甄嬛心中恨意滿滿,她費心籌謀,就是想為甄家討回公道,要為果郡王討回公道。
只可惜陰差陽錯,她回宮了,果郡王也平安歸來,聖旨一下,她連返回的機會都沒有。
於是這個機會就落在了浣碧頭上,可以說這種驚喜,將浣碧砸的暈頭轉向,在回宮之後,甄嬛為了果郡王做的每一個決定,似乎都落在了浣碧心上。
不論是浣碧自請前去照顧重病的果郡王,還是在浣碧設計剪紙小像掉落,她終於自我籌謀,靠著算計,如願以償的嫁給果郡王。
只可惜果郡王心中有了一個甄嬛,又多娶了一個孟靜嫻,所以二人哪怕都不是好爭之人,有甄嬛的警告,也未免因為一個果郡王有了嫌隙。
這種嫌隙在孟靜嫻設計懷了身孕之後,達到了頂峰,若非孟靜嫻替人擋刀,浣碧或許會和孟靜嫻有個不死不休的結局。
若浣碧沒有設計嫁給果郡王沒有愛上他,大概也不會因為果郡王與嫂嫂那些個事捲入皇權爭鬥之中,更不會在果郡王死後,覺得自己無依無靠,最終選擇殉情。
不論是父親甄遠道,姐姐甄嬛、妹妹甄玉嬈,還是果郡王,她的每一步,每一點,機會都是靠著她拼命奪來的。
比起前半生緊隨甄嬛腳步的小家子氣,後期她步步為營,籌謀算計之下得償所願,後又能在果郡王的要求下,日日匯報甄嬛的安危,更能在果郡王被賜死,甄嬛無動於衷之後選擇這麼一個極端的方式逼迫甄嬛為其報仇可以看出,浣碧其實算是一個至情至聖之人。
她或許不如彩屏對果郡王的無悔付出,不如葉瀾依對果郡王的全心維護,不如甄嬛與果郡王的兩情相悅,可她就是這麼一個全心全意裝著果郡王的女人。
我們甚至可以說她懦弱、自私、又帶著那麼些許的戀愛腦,她這一生都在追逐一個愛她的男人,先是目光短淺看上權力天下第一的皇上,後又緊隨其後,對果郡王情深不渝。
可也正是她這種近乎甄嬛的「應聲蟲」的這種行為,使得她為人處事格外惹人厭惡。整部劇前半段對她的描述不多,只有後半段關於她對果郡王的執念的刻畫很是深邃。
拋下甄嬛照顧果郡王,算計嫁入果郡王府,對孟靜嫻生下的元澈視若親子,最後更為果郡王殉情。
她走過的每一步,憋屈,卻又帶著許許多多的無可奈何。
大概在她心裡,天大的委屈她都可以忍受,果郡王心裡有沒有她,愛的是不是她,有沒有給她一個孩子,她都不在乎,她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不能陪在果郡王身邊。
這種執念,一直到她死,都沒有變過……甚至最後她也利用了她的死,去逼迫甄嬛下那麼一個決定……謀求算計的最後,她哪怕什麼都沒得到,卻依舊得以與果郡王同棺而眠,這也是她最後利用長姐甄嬛得到的東西了。
這裡是 原創所有,感激閱讀至此,期待你的關注!乀(ˉεˉ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