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金惟純:原來還可以這樣活

2021-02-10 niwo

金惟純,臺灣商周出版集團創始人。17 歲考入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29 歲出任臺灣第一大報《中國時報》主筆,35 歲創辦《商業周刊》,經歷 7 年經營危機,把公司從虧損1 億多臺幣扭虧為盈,一躍成為臺灣發行量第一的雜誌,創下了全球媒體的新紀錄,並把雜誌擴展成大型出版集團。後來,他做出了「人生清零」的決定,把集團賣給李嘉誠,轉身投入了一個可以「做到人生盡頭」的新志業:生命教育。幫更多的人活得更好。

有一個男人,他的人生像一部構思機巧的多幕劇:遺腹子,少年困頓,年輕的母親靠紗廠做工的微薄收入撫養他成人。青年得志,17歲以優異成績考入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自此嶄露頭角,成為上世紀70年代臺灣的青年精英。29歲出任臺灣第一大報《中國時報》主筆,被臺灣知名作家李敖譽為「臺灣新聞界第一大才子」。30歲,他放下高位厚祿,負笈美國研讀企業管理。35歲回國,創辦《商業周刊》,歷經 7 年經營危機,把公司從虧損 1 億多臺幣扭轉成為臺灣發行量最大的雜誌,幾經磨礪,終成兩岸三地乃至全球華語傳媒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就在《商業周刊》改寫了很多媒體界歷史、成為遙遙領先的領導品牌的時候,他把集團賣給李嘉誠先生,人生再次清零。他來到教育基金會做義工,一做就是七年。當人人都尊稱他一聲「大學長」時,他再度選擇出山,在 65 歲的年紀二次創業,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可以做到人生盡頭的新事業。

他有一個超豪華朋友圈:馬英九、李敖、蔣勳、龍應臺……馬英九評價他「這個朋友值得交往」;罵遍臺灣無敵手的李敖說這是他此生唯一沒有罵過的知識分子;更有人人尊敬的南懷瑾,一再誇耀他「慧根深厚且聰明過人」。

著作《還在學》,是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書之一

這個擁有傳奇人生的男人,名叫金惟純。臺灣政經界名嘴大姐大陳文茜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你數次在人生看似「成功」的時候,就選擇歸零並「開始另外一段飛翔」呢?

他是這樣坦露自己的:

我的人生確實像文茜說的,有很多明顯的階段,每次我覺得自己停滯成長的時候,通常都是我在舒適圈的時候,也就是一般所謂「成功」的時候。我會很不舒服想要離開那個環境,把已經有的東西都放下,再重新來一次。這變成了我的一個慣性。

我這一輩子,有好幾次歸零。就是別人覺得我還算是成功的時候,我就激流勇退了。每次在這個時候,我清楚有一個原因,就是做那件事的初衷已經不在了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指標就是我那個時候通常都進入了一個舒適圈,所謂的成功就是舒適圈。每次我進入舒適圈,人們給我掌聲的時候,我心裡就覺得惶惶不安,可能這就叫不安分吧。

我於1987年創辦了《商業周刊》。這成為了我人生中最苦的一段經歷,因為在創業之初就遭遇了嚴重的經營危機。經歷過「苦到無所逃於天地間」的七年,我從一個文人被逼著成為一個企業經營者,這對我的人生是很大的一個轉化。

七年之後,我終於把雜誌扭虧為盈,它的發行量一躍成為臺灣所有紙媒的第一名。一本財經雜誌的發行量居然超過八卦雜誌,這可謂創下了全球媒體的新記錄。自此,《商業周刊》進入良性循環,業績每天都在增長,品牌越擦越亮,我又進入舒適圈了。還是一樣,當我人生中可以再一次每天躺在自己的大辦公室裡看武俠小說的時候—— 我覺得自己又要完蛋了

所以,我決定邀請李嘉誠先生來做我們公司最大的股東。他同意了,但他要我幫他看家兩年。兩年以後,由於超出目標業績太多,李先生又挽留了我五年,我才得以離開。

我來到一家教育基金會做志工,一做就做了 7 年。在這裡,我什麼事都幹,馬桶刷過,碗也洗過,課也講過。在這裡,我學的不是專業的知識技巧,而是人生的功課。那其實是一個沒有宗教的修行環境。在這 7 年裡,我覺得自己一直在突破、成長,很多過去的執著全部一個一個地放下了,甚至開始慢慢遠離熱鬧的舞臺。

七年後,我決心做一個新的志業。這一次,這份志業追求的不再是銷售業績,公司利潤或市場份額。而是一件可以做到人生盡頭的事:幫更多的人活得更好。

niwo 成長學院有幸邀請到金惟純先生開設【突破之道】【解決之道】【金惟純私塾】【企業定製】等系列工作坊。三年來,他溫潤通透的人生狀態,影響和帶動了數百位學員,走上了「突破過去」「改變自己」和「終身成長」的全新人生道路。 

niwo X 金惟純

【一階·突破之道】工作坊精彩合集

金惟純的一生充滿了冒險與挑戰,骨子裡溫州人不安分的血脈促成了他人生的不斷轉折。在接受niwo的專訪時,我們才得以看到,他的才子光環下「不走尋常路」但卻異常真實和深刻的一生。

通往修煉之門的路,原來是這樣百轉迂迴…

niwo:在你29歲的時候,已經成為了臺灣最大民營報紙的主筆,為什麼30歲突然去美國求學了呢?

金惟純我在 30 歲左右離開《中國時報》,那應該是我人生最黃金的年代,那時的薪水大概是同齡人的四五倍以上,工作又非常輕鬆,出去交換名片,人家都會說「久仰久仰」。如果我離開,可能不太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我年紀輕輕,只覺得很不好意思,真的是不敢當。

但是對我來說,我有志未伸。我覺得如果自己年紀輕輕就躺在功勞簿上、過著舒適的生活,這是我不能接受的自己

 

那時我的內心深處覺得,我的人生應該不止於此我知道自己生命內在的某些東西停滯了,沒有再前進。 從世俗的標準看,我不是那麼認真的人,但從內心深處,我對自己是有所期許的,因為我對自己有要求。當我覺得做這個事沒有意義,或者對這個事沒有感受,不知道要為何而做的時候,我就做不下去。

niwo:35歲,您從美國學成歸國,創辦《商業周刊》,它後來發展成了臺灣發行量第一的雜誌,並且保持記錄很多年。這次成功是偶然還是必然?  

金惟純:這一次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也為我後半生的大轉折埋下了伏筆。如果沒有這段痛苦的經歷,我就永遠只會是一位寫文字的人,或者一位徹底的商人,而不是今天的我。

 

創辦《商業周刊》,當時那是一個糊裡糊塗的決定,就是給自己一兩個理由,騙自己相信,就去幹了。那個時候也有幾個夥伴,所以「人多不怕鬼」,就做了。其實根本沒準備好。

 

頭七年的經營危機,是「苦到無所逃於天地間」的七年。我終於悟出一個道理:老天喜歡「老實」的人。我這個做老闆的老實了,我所經營的企業才會被老天垂愛。以前我認為自己很厲害,大家都閃我遠遠的,沒人跟我講真話。我老實了以後,犯錯誤的時候,同事和讀者都會給我提建議。我才發現,大家都很喜歡老實人,原來老實可以得到這麼多報償,老實還是蠻值得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聰明的人越容易不老實。老天就給你教訓一下,教訓一下就會老實一點。

niwo:就在《商業周刊》創下許多媒體界記錄,氣勢如虹的時候,為什麼您選擇去教育機構做義工呢?

金惟純:《商業周刊》進入良性循環以後,我覺得人生要追求的東西都得到了。不但得到自己想要的,老天還給我很多之前根本沒有想過的富貴和榮耀。我覺得無福消受,心裡又覺得有點空空的。

 

那種空虛的感覺,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因為我靈魂深處知道,我的人生可以不止如此,好像人生已經過完了。但其實我的人生還要再活五十年,要幹什麼?想了好幾年,最後想到了,就是人生學習。

 

我看到很多成功的人,其實比普通人過得苦得多。為什麼? 因為爬得越高越恐懼,做得越大越擔心。不但自己苦,還把周圍的人搞得全部苦。

 

比如賈伯斯,我就覺得他很苦,苦得一塌糊塗。他們公司的人說賈伯斯很厲害,他最大的專長就是三分鐘證明你很笨,他還能讓所有人都覺得你很笨,靠近他,你就覺得自己很笨,很不舒服。他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人之一,但我不要成為他,我不要別人靠近我就不舒服。

 

在我人生二次歸零後,我追求的目標從那時到現在,就沒有再變過,而且我更加堅信,這是未來唯一重要的事:每個人要重新學怎麼活。這件事不僅是頭等大事,而且是最後的解藥。

niwo:您這一生,書生做過,文人做過,商人也做過,後來幹實業也還不錯。對於經營企業,您的心法是什麼?

金惟純:我以前做商業媒體,接觸了很多企業界的人。我覺得企業界有一些事非常值得做,再不做就太晚了。

 

以前中國的家庭是中國人的修行道場。整個大家族的男女老幼要一起分工合作,才能夠生存。要互相照顧,彼此支撐,才能夠過上好生活。家裡面要有倫理、家規,把生命的價值在家族裡傳承……生存、生活、生命全部在家裡面。

 

但那個家現在已經沒有了。現在所謂的家庭,一對夫妻帶一兩個小孩,在中國傳統中,那不叫家庭。現在回了家,每個人各幹各的,每個人都在玩手機,或者對著電腦,家的真實功能沒有了。

 

我覺得未來的時代裡,企業要去取代家,變成價值傳承的道場。我們的傳統價值,最重要的載體要變成企業。其實,現在企業的定義是有問題的。人的一生最黃金的年代,最多的時間全部投在企業裡,結果企業只負責讓他賺點錢,哪有那麼簡單?

 

我希望更多的企業家能有意識,讓企業的價值能夠更長久、更提升,不只是追求世俗定義的企業價值。相比起普通的人企業和團隊的負責人應該要能夠有意識地做內在的轉化學人該怎麼活這件事,把自己的樣子活好一點不要只想著把企業做大做強,而是更要做長遠

niwo:對於「過去」,我們熟悉於一種說法:「過去的就永遠過去了。往前看,別回頭。」 您怎麼看待這個說法?

金惟純:這個說法是很危險的,對人的誤導很大。一個人如果不能時時回頭,檢視自己,對自己的過去有所修正,他這輩子也等於是白活了。因為曾經犯過的錯會一直重複,那個錯誤終將會累積成一個大窟窿,他終將會掉下去。

 

我們常說「活在當下」,好像是叫我們不要去想過去,不要去想未來。但其實真正的活在當下,是經過不斷對過去的整理才能達到的一種狀態——抓著回憶不放,這叫執著,不叫整理。

 

如果你回憶過往的時候,能看到完全不一樣的過去,看到完全不一樣的事情,那就是「整理」;如果沒有辦法看到,那只能叫「回憶」。

niwo:所以,通過不斷整理過去而面向未來,是活好的法門之一嗎?

金惟純:當然是,而且這條路沒有捷徑。在最近的十年裡,我看過不少人,才發現很多人的活法跟我是不一樣的,原來人生有這麼多活法,我可以不只活成原來的樣子,還有很多可能性,可以活成千上百種不同的樣子,那才是人生應該有的活法。

 

所以,打開一扇嶄新的門,重新看到生命的究竟,讓人生有機會圓滿,這是件很重要的事。通過我們的服務,建立一個好的環境,讓人可以在「做到」上進行修練,所以我試圖創造的,是一個幫助人不斷「做到」的系統,這是我們的核心領域。

 

我希望能幫助大家通過整理自己的過往,開創出不同的人生局面。無論你現在是一個家庭主婦還是一位職場精英,尤其你如果是一個企業經營者。只有當我們自己能活出一個跟過去不同的面貌,我們才能有一個不同的未來。無論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家,我們的團隊,還是我們經營管理著的企業。

 

我現在堅定地走在這條道路上,因為我知道這條路是對的,而且我知道這條路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我知道我這顆心是真的,我願意讓大家一起來走這條對的路,讓我們一起走得更遠。

 

活得明白,活好自己,活出通透。至此,人生別無所求

時間

2020.8.28-8.30

地點

北京 

具體地點報名後

有專人服務通知

報名方式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課程顧問:niwo Ann

電話/微信:15120053091

點此了解【突破之道】詳情

相關焦點

  • 專訪金惟純 | 原來還可以這樣活
    而是一件可以做到人生盡頭的事:幫更多的人活得更好。左右滑動查看更多niwoX金惟純工作坊學員精彩合集金惟純的一生充滿了冒險與挑戰,骨子裡溫州人不安分的血脈促成了他人生的不斷轉折。在接受niwo的專訪時,我們才得以看到他的才子光環下「不走尋常路」但卻異常真實和深刻的一生。
  • 金惟純: 《活好》 --- 真到極致,才有力量
    以下文字選自金惟純老師的演講:《活好》但不要忘記了,報盡還墮,再進入就不知道混哪一道了?你可以問問你自己和身邊的朋友,你是混哪一道的?我們是來做人的!不是來做事的。所謂借假修真,就是借事煉心。通過這件事,讓每個人都活得更好,才是我們的目的。一個人為了做事目中無人的時刻,往往把自己也丟一邊。所以你看很多人生常常會出現左右為難的狀況。這時候怎麼辦呢?答案是:「你不要站在這裡就好了」!
  • | 來自金惟純&金質靈父女的人生問答
    金質靈也有這些疑問,來一起看一下爸爸金惟純是如何解惑的吧!    我身邊有朋友問我:人為什麼要工作?很多年輕人沒有工作的動力,也覺得沒有工作的必要。很多人在畢業後面臨找工作的問題,工作對您的意義是什麼?    談到找工作,我們先還原一下時代背景。在我成長的年代,九年義務教育尚未實施,所以有一部分人小學畢業就去當學徒了,能一路念到大學畢業的,不到20%。
  • 第44波送書寫真集《太陽的後裔》、陳柏霖《最好不相見》、林少波《原來可以這樣活》統統送!
    亞洲女人的「老公」宋鍾基《〈太陽的後裔〉寫真集》2本文藝男神陳柏霖的臺前幕後故事《最好不相見》2本教你在迷茫時代裡做有定見的自己《原來可以這樣活書名:《原來可以這樣活》作者:林少波大多數職業規劃書苦大仇深,讓人沒有閱讀欲望,現在我知道怎麼推薦了:你可以看林少波老師的《原來可以這樣活》。建立在趣味基礎上的知識,才是我們想要的知識。—熊貓傳媒董事長、知名媒體人  申晨現在很多商家利用年輕人的浮躁實現的商業目的。其實職場路很長,學東西,練本事,職位、待遇都是水到渠成的。
  • 愛問編輯部 哪個人讓你覺得原來還可以這麼活?
  • 圍棋入門知識:雙活,圍棋還可以這樣活?
    圍棋裡還有一種很神奇的存在,那就是——雙活。我們知道,氣是棋子在棋盤上生存的基礎,也學過了「兩眼活棋」,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特殊的存在,它沒有兩隻眼,卻也「不會死」。這就是圍棋裡的雙活。雙活並不是指兩塊棋各自活了,它只是兩塊棋都沒有兩隻眼,但又不會死。哈哈哈哈,是不是顛覆了你對圍棋的認知呢?
  • 《瑪嘉烈與大衛·綠豆》: 原來港劇還可以這樣
    原來港劇還可以這樣文=獨居江南(80後,水瓶座,獨立撰稿人,現居東莞)這個月在討論港劇的微信群裡不斷聽到有人提起這個名字,才知道,原來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作為ViuTV的開臺劇,已經在港播出了。基於好奇,吃飯的時候我也找來看了一下。
  • 【獨家專訪】變形金剛擎天柱 原來他是這樣悶騷的boy
    【獨家專訪】變形金剛擎天柱 原來他是這樣悶騷的boy!
  • 原來,可以讓孩子這樣安心做自己
    還沒有說完,他們如我剛才一般,眼淚開始忍不住往下流。也許此刻觸動的是他們對孩子的愛,也許是愧疚,是的啊!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而如何愛孩子,怎麼愛,是我們每個做父母需要去學習的。因為,養育一個孩子最高的目標,是讓孩子可以安心的做自己,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任和感激。讓孩子的生命因為我們有所不同,讓孩子懂得安心做好自己,安心活出最好的自己,為做好自己而去努力。
  • 原來狼人殺還可以這樣玩啊...……
    哪有這樣玩的啊…… 於是我就跟表弟買了愛神的身份,畢竟可以指定人做情侶也是件很爽的事情.......  然後他們全部都將目標鎖定我,全部都要肛我,後來聽表弟說,原來他們都是在狼人殺上經常被人虐,才自創了這個遊戲.........
  • 原來腮紅還可以這樣用!
    充當眼影畫眼妝腮紅的顏色一般是粉色紅色這樣的混合亮色,但是又不像眼影的顏色太深不好控制。用腮紅輕輕的在眼周肌膚提亮遮瑕,搭配深色的珠光眼影,加深眼妝更有層次感。遮蓋黑眼圈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或者失眠,導致下眼瞼部分色素沉著形成淡青色的黑眼袋,再加上亞洲人的膚色大多偏黃或偏紅,這時用橙色的腮紅混合粉底液塗在眼周可以有效遮熊貓眼,而且效果自然。
  • 【燒友專訪】原來音樂可以這樣聽這樣玩:訪凱勝家具總裁羅子文
    這是我第一次採訪到很特殊的音響迷,讓我大呼原來音樂可以這樣玩這樣聽。這樣的玩法,我相信很多人都想,不過,要擁有這樣的空間與條件,恐怕不是一般人容易達到的。鋼琴本身就是Yamaha的演奏鋼琴,但是還加了自動演奏的功能,而且還可以透過Yamaha MusiCast跟音響聯機,由音響播放伴奏,鋼琴則自動演奏。這樣的鋼琴娛樂性很高,家裡即使沒有人會彈,您也可以聽到很棒的鋼琴演奏。
  • 金惟純:不成事,必是「不夠真」
    換句話說,凡是自己的心不真、願不廣的人生時刻,基本上都錯過了,都白活了。我自我檢視,自己人生白活的時光,至少佔八成以上。意思是:這八成的時光,基本上對自己毫無意義,對周遭的人也毫無意義,甚至於製造了許多不必要的「業」。如果把這八成的人生經歷刪除,非但不會有損失,甚至還更清爽一些。
  • 肖戰《北廣人物》獨家專訪,原來這麼多原來!粉絲:不想錯過你
    最近肖戰的《北廣人物》獨家專訪新鮮出爐,粉絲們激動不已,表示不想錯過任何有關於肖戰的消息。在這次的專訪中,有很多原來,儘管肖戰的事跡在網上廣為流傳,但依然有許多網友們不知道的小事。在原來這麼愛北京標題下,記者敘述道沒見到肖戰一個耳洞,摺疊起來的肖戰就是簡簡單單,清清爽爽的美好,他也說到除了重慶,北京算是他生活最久的一個城市,這裡是充滿夢想,奮鬥的,有抱負的城市。
  • 學院派原來是這樣的 | 專訪廖昌永
    有人說,唱美聲的往往都是大碼身材;有人說,美聲太高雅而自己水平不夠;還有人說,用美聲唱流行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然而,最近一檔豆瓣評分9.1,被觀眾們戲稱為「神仙打架」的綜藝節目《聲入人心》刷屏社交網絡,讓不少美聲的門外漢驚呼,「原來美聲還可以這樣
  • 原來奧利奧還可以這樣吃!奧利奧磅蛋糕來啦
    應該沒有一款餅乾的野心能有奧利奧這麼大,幹著夾心餅乾的活,想著牛奶家的事,最後還全面進軍了甜點界。其實這款蛋糕的製作方法非常的簡單,輕輕鬆鬆的就可以成功。是不是很想學呢?那就動手做起來吧!
  • 微笑原來還可以這樣拍的!
    這張照片中的主角是越南會安市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奶奶Bùi Th Xong,以為遊客划船為生,當時Réhahn只是想拍一張在日常工作中掙扎且滿臉皺紋的年邁婦女的面部特寫,但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老奶奶害羞的掩嘴微笑,而這張照片最終成為了國際知名的經典攝影作品「隱藏的微笑」,最初還被Réhahn選定為《Vietnam, Mosaic of Contrasts》一書的封面。
  • 「二次元紙片人」活了?剪紙動畫還可以這麼玩!?日本紙偶藝術家打破次元壁!
    但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用自己的雙手給紙片人賦予生命,直接把它們帶入了現實世界!這種藝術形式名為「紙偶」顧名思義,就是用紙做成的玩偶但日本紙偶藝術家わす製作的紙偶更接近皮影流暢的動作配上可愛的人設好像是動畫角色「活過來」一般!
  • 佛教:《心經》裡非常經典的一句話,原來還可以這樣禪修!
    上面說了,通過思考我們也很容易知道,作為受蘊,它至少包括痛苦、快樂和無記的三種不同的感受,這樣就能初步了解到,受蘊並不是我們原來所認為的實有的一體。再進一步,其中快樂的感受又可以分成各種各樣的快樂:當眼睛看到鮮花之類的物品時所產生的快樂,是來自於眼根的快樂;耳朵聽到悠揚動聽的音樂時所產生的快樂,是來自於耳根的快樂……所以就有很多種快樂的感受。
  • 原來 Vlog 還可以這樣玩?
    當然你也可以是很簡單的主題,比如「某某網紅店的冰激凌真的是全廣州最難吃的」,這也可以是你的主題,這無分好壞與高低,只要是可以傳播的價值判斷。確定了主題之後,就可以視主題而架構你片子的結構了,要將「主題」落地,放在結構裡的每一處角落,最終是為了論證或完善或顛覆你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