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劉永濤通訊員黃欣芳崔曉寶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脊梁」。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湖南加速向「智能製造」邁進。
「讓製造更簡單」「讓生產更聰明」……獲得第六屆湖南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的湖南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創新質量管理模式,深入推進智能製造,釋放澎湃動能,為湖南高質量發展增色添彩。
(湖南吉利智能生產車間。)
湖南吉利:「3824」方法論推動質量躍升
只聞機器聲,不見人語響。
車身點焊、自動塗膠、產品搬運……記者日前走進位於湘潭九華經開區的湖南吉利焊裝車間,只見工業機器人鋼鐵長臂忙得不亦樂乎,而無工人穿梭其中。
在車間生產線上,數百臺機器人整齊排列,作業流程酣暢淋漓,通過設備能耗智能化、質量管理智能化、生產控制智能化,盡顯科技工業之美。
湖南吉利常務副總經理丁雲長告訴記者,公司在汽車研發、零部件開發、整車組裝生產、供應商選擇等方面嚴格管控,打造全流程質量保障體系,形成名為「3824」的方法論。
「吉利『3824』法是對3個階段、8個步驟、24個節點進行控制,既保證早期預防安全風險,也保證在出現問題後可以迅速妥善化解。」丁雲長介紹,通過質量持續改進提升、問題經驗總結提煉、質量人員培養培訓等,做好「策劃質量」「感知質量」「責任質量」「透明質量」「創新質量」等工作,最終推動質量躍升,提高用戶滿意度。
「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解決問題是根本的問題。」從進軍汽車行業開始,吉利集團就力推「問題文化」,對質量管理監控體系進行全面優化。
比如,創設「質量項目閉關室」。對一些重要的質量問題,吉利將相關負責人集中在閉關室裡,解決了問題才能出門。
在吉利汽車質量副總裁崔載福建議下,吉利推行「黎明工程」——出現質量問題的零部件供應商在每個月的固定日期趕赴吉利汽車的生產車間,清晨5點,與吉利相關負責人一起開現場辦公會,逐一討論解決。
憑藉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產品供給,湖南吉利開疆拓土:公司自2005年創立以來,累計投資超過100億元。今年1-10月,生產整車13.86萬輛,實現產值150.79億元,繳稅5.65億元。新推的繽越車型,上市20個月銷量迅速突破20萬臺。
「獲得省長質量獎提名獎,是對湖南吉利力推智能製造、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肯定。」丁雲長說,吉利堅持「對標管理,品質經營」的發展理念,將駛向更加遼闊的遠方。
(中南智能專注於工業機器人、工業網際網路的開發和應用。)
中南智能:小身軀釋放智造大能量
在中南智能的企業logo上,有「ZE」字樣。中南智能副總經理賀禮向記者介紹它特有的含義——「ZE」是「ZeroError」(零誤差)的縮寫,也是「責」字的漢語拼音,「推動智能製造,我們責任在肩」。
成立僅3年的中南智能,專注於工業機器人、工業網際網路的開發和應用,出手不凡。
2019年,中南智能為某動力公司設計智能鑄造工廠。針對鑄造過程複雜、環境惡劣、危害工人身體健康等難點,中南智能成功研製出鑄造特種機器人成套設備,一舉解決困擾該公司的難題。
項目完成後,該公司人力成本減少50%,間接帶動機器人核心部件、汽車及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等上下遊產業鏈年產值逾30億元。
今年疫情期間,口罩生產成為戰「疫」關鍵,中南智能迅速推出口罩生產線標準,提升口罩質量和生產效率。
目前,中南智能獲得高價值專利200餘項,制定標準20餘項,擁有智能製造工業應用場景110個,以小身軀釋放智造大能量。
「智能化管控、標準化引領,方能育新機、開新局。」賀禮說,中南智能以數字孿生技術為內核,依託湖南省智能製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推廣行業標準,為客戶提供覆蓋全要素、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
在中南智能生產車間,記者裡看到多臺機器「手臂」在一條智能鑄造生產線上緊張忙碌,旁邊電子屏上,整個生產過程被實時還原成3D動畫情景,「物理環境與數字環境相互鏡像,就是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在虛擬、仿真環境下優化流程,實現質量管控、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
以領先技術做支撐,中南智能打造了國家級機器人視覺與感知重點實驗室、湖南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並且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
今年10月,中南智能憑藉「基於數位化管控和標準化引領的創新質量管理模式」榮獲2020年全國質量標杆榮譽。該質量管理模式已為中聯重科、濰柴動力、東風汽車、海螺水泥等行業龍頭提供數字工廠解決方案數百項。
[責編:姚茜瓊]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易車號作者提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