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三昧》寫不好影評,只想談談本片的怪力亂神

2020-10-13 mustard

幾原邦彥素以風格前衛著稱,最近導演的動畫《皿三昧》中,河童奪取尻子玉的場景尤其「風味濃鬱」,大概是幾原動畫眾多變身場景中最讓人眼界大開的一幕,其本人也對這一幕異常執著,不僅在訪談中表示尻子玉是本作重要的主題,甚至不惜親自上陣實演。

河童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妖怪之一,在喜愛奇幻題材的動畫中,自然常見河童的身影。不過搬出「河童拿走尻子玉」傳說並且堂而皇之上演的作品,恐怕僅《皿三昧》這一家。日本不乏各類離奇的傳說,而「河童拿走尻子玉」傳說更屬於最為荒誕無稽的一類,討論如何起源的問題,或能觸及到日本民間信仰的深層部分,因此本文打算借一下《皿三昧》的名頭,對「河童拿走尻子玉」進行民俗視角的討論,希望以此呈現一些古老的日本民間信仰,全文8000字,謹慎閱讀

尻子玉傳說 日本妖怪幻想的原風景

帶來幸運的河童

在民間傳說中,河童是一種生活在河川、沼澤等水域的怪異生物,又有「河太郎(ガタロ)」、「淵猿(エンコ)」、「水靈(ミズチ)」、「水虎(スイコ)」等異名,全身綠色,四肢如青蛙(另有身形似猿的傳說),背上外殼狀似龜甲,頭頂碟子,熱衷與人比試相撲,並且喜好惡作劇。

鳥山石燕的河童繪

日本壹岐島流傳了這樣一則有關「河太郎(河童)」的傳說:

靠近海岸處有一塊高臺,相傳,過去這裡是村中一財主的宅邸,此人原本並沒有特殊的致富之道,然而自從「河太郎」頻頻來訪後,這戶人很快就集聚了財富。「河太郎」頭髮蓬亂、小兒身形,走過的地方溼漉漉的,屋內的草墊也留下了它的腳印。這家人的主婦對此感到厭惡,於是想了些辦法,最終與「河太郎」停止了來往,而財主家也在此後迅速衰落。

從異界來訪的鬼神、妖怪帶來幸運與財富,而這類好運並不長久,往往會因當事人的一時過失而消散,這樣的故事形態在日本傳說中不勝枚舉,如東北地區流傳的「座敷童子傳說」,除了人物變動以外,情節展開與壹岐島如出一轍。

平戶流傳的「女河童傳說」中,「異界訪客」、「帶來財富」也是重要主題:

當地一戶富人家,一個女傭每天過來幫忙,白天時過來,到晚上離開,問其住所卻不肯回答,於是家裡人偷偷跟在她後面,一直跟到了海邊,只見女傭跳進破浪中消失不見。或許是發現自己被跟蹤,女傭此後不再到富人家裡幫忙,這戶人之後逐漸家道衰落。

異界幻想一直是民間傳承中反覆講述的主題,而在眾多異界中,海上異界恐怕是所有異界幻想最初的發生之源,這兩則故事中從海上來訪的河童,恐怕是河童最初的原型。那麼,海上異界從何而來?

日本人精神的原鄉:常世之國

在上古的民間信仰中,「常世(とこよ)」,位於遙遠的大海另一方,無邊無際的大海向前延伸,眼界的盡頭與天際線匯合,幽遠而神秘,於是古代人認為那裡是靈魂聚集的地方,祖靈的歸宿,又是眾神常駐的國土(高天原的傳說大概與海天相接之遙遠彼方的想像不無關係)。「常世(とこよ)」這個詞最初的用例,出現在《古事記》的「天巖戶」神話中,建速須佐之男在高天原犯下種種「惡行」後,天照大御神驚恐之餘,關閉了天巖戶隱藏在背後,於是,高天原「此に因り常夜(とこよ)往く(變成了永久之夜)」。 「常夜(とこよ)」,永久恆常的黑夜,「往く(ゆく)」,即持續不斷,「常夜往く」這個用例保留了「常世」原初的形態,即「常暗之國」、「常夜之國」。漫長黑夜的國度,在意象中與死亡、死者聯繫在一起,在《萬葉集》中大伴坂上郎女的長歌中,有這樣一句:「とこよにも我が往かなくに(我雖尚未步入冥土)」 ,這裡的「常世(とこよ)」用法顯然是「黃泉」、「死者之國」的意思。不過,古代人對「常世」的印象並不止於此,儘管是死者的國度, 「常世」幻想背後總隱現著一種近似眷戀故土的情感。《古事記》中寫道,建速須佐之男不願聽從伊邪那岐的命令,大聲哭鬧,青山萎成荒山,河海悉皆枯乾,伊邪那岐問,為什麼哭鬧?建速須佐之男回答:

僕は妣の國根の堅洲國に罷らむ

我想前往母親的國土,根之堅洲國去

「妣の國」、「根の國」是故去的母神伊邪那美居住的國土,也就是黃泉之國,逝者的靈魂最終到達的地方,死者的國度,也是母親所在的地方,對古代人來說,海那邊的常世,儘管是死者的國度,卻也是內心永遠渴望的魂歸之處,魂牽夢縈的精神故鄉。

隨著時代變遷,「常世」的幻想中增添了新的意義。「常世(とこよ)」中的よ與齢(年齡,讀作よ)同音,並且常世是「祖先居住的國土」,人們由此聯想到長壽,加之「よ」在古代又有農作物成熟豐收的意思,於是「常世」逐漸褪去了森然可怖的面貌,成為豐饒富足、不老不死的仙境。在「山幸彥」「海幸彥」神話中,弟弟「山幸彥」在海神幫助下制服了哥哥「海幸彥」,獲得了龍宮的財富,不僅如此,還贏取了美人豐玉姬的芳心(豐玉姬傳說:豐玉姬是海神之女,龍宮城的公主,與山幸彥結為夫婦,然而由於山幸彥偷看其產子過程,發現豐玉姬鱷魚的原形,豐玉姬感到羞愧回到了海裡)。在中世的佛教思想的影響下,海的盡頭「常世之國」與淨土的想像交融在一起,產生了「南方淨土」信仰,熊野的僧人們信奉「普陀落渡海(普陀洛,梵語Potalaka的音譯,指觀音菩薩的南方淨土)」,簡陋的渡船,勉強果腹的食物,唯有 對「常世」與「淨土」的憧憬,是僧人在漂浮不定的生死之旅中唯一的支柱。

常世是富裕、長壽、戀愛的國度,同時也是魂靈的國度。人們的祖先魂靈充滿了常世之國。祖先之靈或化作白鳥,又或是乘坐白鳥,來到子孫後代生活的這片土地。( 折口信夫 「常世」與「稀客」)

「常世」成為了豐腴富饒的桃源鄉,於是,與「常世」相關的一切都被賦予了特殊的靈力。日本民間流傳「井底他界」「地下水信仰」,如「若狹井」傳說中,相傳一次諸神會議上,若狹的神祇遠敷明神因釣魚晚來,為了道歉,他約定送上在本尊供奉的香水,於是,黑白鸕鷀從東大寺二月堂下飛走,清澈的淡水湧出來,這口井被命名為「若狹井」,民俗學家、國文學者折口信夫將其稱作「若狹井式他界觀」。古代人相信井水、池水是來自於遙遠的湖海大川,甚至通向海底深處的龍宮,自然也與遠方海上的常世之國相連。常世之水經過迂曲遙遠的路程後,在某個特殊的日子,最終從井口噴湧而出。每年立春之日,皇宮的主水司向天皇獻上井中的神聖之水,即「若水(わかみず)」,古語中為「変若水(オチミズ)」,由字義也可以明白,這種水能使人返回原初的狀態,天皇齋戒沐浴時所用的清水就被稱為「常世的返童水(常世の変若水)」。在古代信仰中,飲用常世之水或用於沐浴,能相應獲得常世的靈力。

常世是靈魂的歸處、眾神常駐之所,在古代神道典籍中,魂靈聚集的地方稱作「神づまる(神聚集的地方)」,這也是高天原的原型。不過,常世的神並不總是呆在遙遠的海那方,在特殊的時候(如季節交替時),他們會順著洋流漂流過來,為凡間帶來祝福。《古事記》中,少名毗古那神乘坐天之羅摩船(形似雀飄的小船)漂流到出雲,與大國主神共建出雲國。

從常世漂流而來的神靈,折口信夫稱之為「稀客(まれびと)」。まれびと,「難得一遇的訪客」之意,「まれ」既有稀少的意思,也有尊貴的意思(古代皇族的名字中,經常用到「まれ」的同源詞「まろ」「まり」),「ひと」,在上古語中還沒有形成現在的「人」的意思,往往用來說神或神的使者,因此,「稀客(まれびと)」並不是普通的訪客,而是從遙遠地方來訪的尊貴神靈。

簡短地說,我認為「稀客(まれびと)」最原本的形態就是神靈。在最初的含義中,指的是來訪的魂靈,在古代,每逢季節交替時節,它們從海那邊來到村子裡,為村人的生活帶來幸運後,又返回海上。(折口信夫 國文學的發生)

衝繩石垣島的傳承中,每年初春時,「maya神(まやの神)」會造訪每個村子,為今年的農事送上祝賀之詞,maya神(まやの神)來自「maya之國(まやの國)」。顯然,這一民間傳承與常世信仰同屬一脈。折口信夫認為,季節交替時(一般為冬季與春季交替時的正月)來訪、為村人送上農事祝福的「稀客(まれびと)」,即常世神,這是日本神祇的原初形態,而隨著古老信仰的式微,對「まれびと」的印象產生了分化,一些地方忘記了它們原本是神靈的身份,而將其視為妖怪。秋田男鹿半島保留著「生剝鬼(なまはげ)」的儀式,每年正月,村裡人帶著鬼面具,身穿蓑衣,扮成生剝的樣子,造訪各家各戶,宮廷每年除夕的「追儺」儀式中,被方相氏驅趕的惡鬼,恐怕原本也是近似神的存在。

生剝鬼(なまはげ)(圖來自 ジャパンアーカイブズ:https://jaa2100.org/),「なまはげ」是由「なもみはげ」 演變而來的發音,「なもみ」指的是冬季長時間呆在暖爐邊形成的紅斑,民間認為只有懶惰的人才會有這種紅斑,據柳田國男的記錄,正月的「生剝」拜訪各家各戶時都會念誦

河童 常世來的幸運之神

古代信仰中,常世的神靈漂洋過海而來,為當地人帶來幸運或祝福。本文開始介紹的兩則河童傳說中,顯然都能發現「從海上來訪」、「帶來幸運」的主題,而在其他有關河童的傳說中,河童居住的地方大到江河湖澤,小到井泉,甚至連馬蹄踩過形成的水坑,也有河童的身影。聯繫「井中他界」、「地下水信仰」,原本從海上常世來的常世神,順著常世的水流來到湖川、或者井底,並不是困難的事。日本各地流傳的「借碗傳說」,似乎就與井底或洞穴裡的神靈相關:

某一個地方有一洞穴,前往洞穴邊上,將需要數量的膳碗寫在借條上,投進洞穴裡,第二天就會在洞穴邊上發現所需數量的膳碗,然而某一次,有個貪心的人沒有如數返還借來的膳碗,從此以後,洞穴邊不再出現膳碗。

「借碗傳說」在民間傳承中,地點多為洞穴、墳冢、池塘、井邊,借出膳碗的主人眾說紛紜,有說河童,有說狐狸或地藏,比較而言,折口信夫的「河童說」更值得採信,洞穴、池淵,與地下水信仰一脈相通,墳冢則是後來才演變出來的。「借碗傳說」中借碗的主人是原本從常世而來的水神(折口信夫認為這位神靈就是河童),它暫居水邊的洞穴或井底,在村民的祈願下許諾給予財富。

借碗池(圖來自 ひょうご神仏伝説記行)

膳碗等食器,往往暗示了財富,接待客人的膳碗在古代被視為神聖之物,宗教儀式上,這些膳具用在宴請遠來神靈的饗宴上。藤原氏一門的首領將擁有這種宴請神靈的膳具視為尊嚴的象徵,其意義類似皇室的「三神器」,只有一門的首領才能主持饗宴,因此歷代藤原氏首領都極為用心地保管這些珍貴的膳具。

平安時代的漆碗(圖來自 奈良縣立橿原考古學研究所附屬博物館)

膳具又與隱藏的仙界(隠れ裡)相關,建速須佐之男在出雲國肥河邊上,看到有筷子流了下來,於是知道上流有人居住。深山幽谷的「仙界(隠れ裡)」是由 「常世」信仰發展而來的異界觀,相較「常世之國」增添了更多地理上的具體性,而核心仍是對桃源鄉的幻想。

可以看到,「借碗傳說」在故事形態中,也有與「海上河童」十分類似的要素存在:從海上或池淵等他界來訪的神靈,給人帶來財富,然而由於某種禁忌被打破(海上河童:被趕走或被跟蹤 借碗傳說:失信),最終還是失去了到手的財富。這類傳說或許與古代人關於常世神禁忌的共同記憶有關。

通過以上的討論,本文的觀點已經逐漸明晰了,即,河童的原型為常世來訪的神靈。關於河童原為常世神,其實還有另一個線索:河童頭頂的碟子。碟子應是常世神頭上鬥笠的變形。

傳說中,河童的頭頂的碟子下儲藏了許多財富,並且是河童生命力的來源。折口信夫指出,隱藏了財寶的碟子,與水神、田神信仰有關。

水神的頭上頂著碟子,其下隱藏了許多寶物。若碟子的大小做一些變形,比如再稍大一些,就形成了鬥笠。與水有關的精靈——田神,大多都帶著鬥笠,或許正是出於這個緣故。(折口信夫 話說河童)

民間信仰中,田神、以及田神系統的神靈大多都以「披著蓑衣、頭戴鬥笠」的形象出現。從遙遠的常世出發,一路跋山涉水,蓑衣和鬥笠在草行露宿的旅途中,能為遠方的神靈抵擋一些風霜雨露,因此「蓑笠」之姿是來訪神靈的形象,在民間祭禮中,人們身披蓑衣、頭戴鬥笠,正是為了扮演神的角色。

Maya神的祭禮主要由村裡的年輕人進行。這些已經舉行過成人式的年輕人,在極隱秘的地方扮裝成「蓑笠」之姿,臉部由蒲葵葉遮擋住,念誦神靈的賀詞挨家拜訪。他們扮演的正是從遙遠海那邊來訪的神靈。(折口信夫 「常世」與「稀客」)

石垣島的「マユンガナシ祭」中,村中的年輕人扮演「マユンガナシ神」,拜訪各家各戶,接受主人的精心款待 (圖來自 吉成直樹《琉球王國がわかる!》)

「マユンガナシ神」進門前,會首先在門口念誦祝賀之詞,預祝新一年取得好收成

神以「蓑笠」形象出現,那麼在祭禮中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行為正是一種神格化的手段。

蓑笠之姿的來訪神

蓑笠,在現在一般認為是農民常用的,然而對古代人而言,這也是一種變身用的裝扮。在過去,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是脫離人的身份、獲得神格的方式。(折口信夫 國文學的發生)

而到了後來的時代,「鬥笠」的重要性逐漸超過了「蓑衣」,形成了「鬥笠」下隱藏著寶物的信仰,河童頭頂的碟子是從鬥笠的形態演化而來,碟子下隱藏著無數寶物,打碎碟子就會湧現出各式奇珍異寶,民間的兒歌唱道:

頭の皿は、いつさら、むさら。なおさら、やさら。ここのさら、とさら。とさらの上へ灸を據えて、熱や、悲しや、金仏けい。けいや。

頭上的碟子來數數,5個碟,6個碟。7個碟,8個碟。9個碟,10個碟。第10個火上烤一烤,哎呀呀真燙,哎呀呀可惜啦,出來個金雕佛呀哎呀呀。

《皿三昧》 實現願望的碟子

《皿三昧》 喜愛相撲的河童。相撲在古代並不單純只是一項運動,而是農耕社會的預祝儀式,每個村子派出代表自己的力士,在相撲中獲勝即預示著本年能取得好收成。河童的這一喜好可能與它曾是來訪神的形象有關。

《皿三昧》 喜愛相撲的河童。相撲在古代並不單純只是一項運動,而是農耕社會的預祝儀式,每個村子派出代表自己的力士,在相撲中獲勝即預示著本年能取得好收成。河童的這一喜好可能與它曾是來訪神的形象有關。

尻子玉傳說的深層

圍繞河童的民間傳承中,拔走尻子玉的傳說尤其荒誕奇異,到底是基於怎樣的民間幻想,才會產生這樣的傳說呢?關於尻子玉,一般的解釋認為,這是人類肛門內一種想像中的器官,拔走尻子玉的想法來自於溺水者的形象,溺水者肛門括約肌鬆弛的樣子,看起來似乎被抽走了什麼,於是引起了人們的「被拔走尻子玉」的聯想。不過個人認為,這類解釋過於拘泥於現實經驗,基於現實經驗的合理化解釋,表面上似乎合情合理,卻遺漏了一些更加根本的問題。尻子玉傳說的深層,個人認為重點並不在「尻子」,倒是在於對「玉」的理解。「玉(たま)」,即「魂(たま)」,「玉」與古代的魂靈信仰有密切的聯繫。

日本信仰中的「魂(たま)」,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具有靈性的力量。 「魂」是一種賦予生命、生成生命的抽象化力量,相對神的概念,「魂」可說是神產生之前的形態,折口信夫在曾在「話說靈魂(霊魂の話)」一文中指出,《古事記》中的「神」有兩種,一種是未能完全成為神、以靈的形式存在的抽象意義上的「神」(神に成りきらない、霊的なもの),另一種是我們所熟知的完全形態的「神」。

「魂(たま)」不僅能生成八百萬神祇,也能形成包括人在內的萬物,甚至「魂(たま)」進入到石頭裡,石頭也能受到強烈生成之力的感染而逐漸生長,事實上,日本傳承中有許多「生長石」的傳說。「魂(たま)」進入到人體後,人才會真正意義上獲得生命力,因此自古以來,保護體內的「魂(たま)」 不散失,是關係自己生命的重大問題,「鎮魂」的原本意思指的是保護體內的魂(たま)不向外散逸,維持內部魂靈的穩定狀態。「魂(たま)」在附到人身上之前,會暫時寄居他處,寄居的地方各式各樣,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頭,石頭當中,又以玉石為尊,於是玉石在古代是神聖的物品,寄居了「魂(たま)」的「玉(たま)」,被等同視為「魂(たま)」。

彌生時代的勾玉

日本人稱靈魂為「たま」,而「たましい」指的是靈魂對周邊事物的作用。並且,靈魂進入的物體也同樣稱作「たま」。(折口信夫 萬葉集中的古代信仰)

古代日本人認為玉石並不單純只是裝飾品,而是儲藏靈魂的地方,有時能發動神奇的靈力,對玉石神秘性的描述散見於《古事記》、《萬葉集》等古代典籍中。如《古事記》中:

(伊邪那岐命は)その御頸珠の玉の緒もゆらに取りゆらかして、天照らす大御神に賜ひて「汝が命は高天原を知らせ」と。(《古事記》)

(伊邪那岐命)取下頸上掛的玉串,玎璫玎璫地拿在手裡搖著,賜給天照大御神命令道:「你去治理高天原」。

玉具有神秘的力量,玉石相互碰觸發出的悅耳清脆的聲音,更是激發了古代人的想像,「玎璫」之響似乎指引了靈魂所在,又或是神力的發動。

古墳時代的玉串(圖來自 文化遺産オンライン)

月日夜は 過ぐは行けども 母父がの姿は わすれせなふも(《萬葉集》)

日月如流,長夜匆匆,我仍難忘懷,父母美玉之姿

《萬葉集》中的這首詩歌將記憶中父母的身影形容為「美玉之姿」,這裡並不是簡單的形容,因為玉石正是父母靈魂的一部分,古代人旅行時,隨身攜帶玉石作護身之用,玉石多為家裡的親人贈予。贈予「玉(たま)」給對方,也即意味著贈予了自己靈魂的一部分,因此玉石才擁有守護旅人的力量。

因此所謂「尻子玉」恐怕並不簡單只是身體內臟器,在尻子玉的傳說中,被拔走尻子玉的結果輕則精神衰弱,重則喪失性命,顯然正是由於「玉(魂 たま)」的離開,人也隨之喪失生命力的緣故。

「河童奪取尻子玉」的傳說,與古代的廁所形態不無關係。日語中廁所讀作「かわや」,即「川屋」或「河屋」,如字面所示,廁所一般設置在河邊,排洩物會順著水流衝到下遊,江戶時代的學者本居宣長在《古事記傳》中寫道:古時候的廁所建造在流水之上,排洩的汙物順水漂流,因而稱作「河屋」(古厠は溝流の上に造て、まりたる屎は、その水に流失る如く構たる故に河屋とは言なり)。這種形式的廁所早在繩文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江戶時代由於農業發展水平的提高,注重廢物再利用,排洩物大多用於肥料,不再直接由河水衝走,因此在本居宣長的時代,「川屋」已被視為古代的廁所形態)

繩文時代的廁所(模型)

如前所述,民間信仰中的河流是常世的通路,順著水流最終能到達遙遠的常世之國。另一方面,民間認為,能通過河流,將不祥之物送往另一個世界 。每逢三月三的桃花節(雛祭り)時,女孩們將人偶放到河水中,吸收了災禍與不吉的人偶順著河水漂流而下,也將災禍一起帶去了另一個世界,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江戶時代,隨著時代變化,人偶不再流走,而是擺放裝飾,演化成現在的習俗。此外,盂蘭盆節過去也有將獻給死者的供品放到河中流走的習慣,意在通過河流將死者帶來的不祥送去另一個世界。《古事記》中描述,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生下蛭子後,因其殘缺不全而將蛭子放到河中流走。顯然,放到河水中流走,是一種淨化儀式,在人們看來,一切汙穢與不祥的東西都會順著河流被送往另一個世界。

河水是另一個世界的通路,連接日常的世界與非日常的世界,「賽之河原」、「三途川」,這些詞都顯示了河流是此世與彼世的邊界,在這樣一個「境界性」的空間裡,除了他界的神靈,更有魑魅魍魎徘徊不定,於是不難想像,古代人蹲在河流上搭建的「川屋」,從兩股之間往下望見渾濁的水流,生出莫可名狀的不安,這種不安來自於游離於日常與幽冥的「境界性」,在這個晦暗不明「境界性」空間中,人的靈魂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瀰漫著混沌的潮溼空氣中,愈發強烈的內心不安催生出各類妖異的幻象,尻子玉的傳說也是其中一種。河水中伸出爪子的,原來也有其他熱愛惡作劇的妖怪,不過從常世神淪為水界精靈的河童與水的聯繫尤為緊密,於是河童奪走人尻子玉的傳說逐漸固定下來。

日本的妖怪隨動漫文化的傳播已經廣為人熟知,不過我們所津津樂道的各類鬼怪的形象,大多都是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而事實上,江戶時代的鬼怪形象較之前的時代已發生了不少變化。許多古老的信仰隨著時代變遷逐漸被遺忘,民間習俗中雖保留了形式,而原本的意義卻不再為人們理解,所幸的是,在民俗學者的研究下,一些被人遺忘的古代信仰又重新展現在世人眼前。本文的結論,也多得益於民俗學者折口信夫的眾多論說,相信這些有關「來訪神」、「靈魂」、「常世」的民俗討論,已勾勒出了古代信仰世界的一隅。

相關焦點

  • 《皿三昧》皿三昧:愛與欲望與聯繫
    上星期五,《皿三昧》完結了。有不少聲音表示:幾原邦彥又雙叒叕跌落神壇了。至此,幾原邦彥可以和宮崎英高一起加入跌落聯盟。一位又一位業界神話往人間跌落,一個又一個導師的倒掉垮臺,業界藥丸了。然而,《只狼》已經向人們證明,宮崎英高還在神壇上坐著;那幾原呢? 不論怎麼看,《皿三昧》都已經是一部超出業界平均水準的作品。
  • 動畫 | 連結時代的欲望與我們的共情——寫於《皿三昧》完結後
    深焦編輯:饅頭前言:很榮幸第一次為深焦撰文,因為深焦的約稿,不得不再寫了一次幾原邦彥。前一陣子也為動畫學術趴寫過幾原:《從名為「舞臺」的樂園放逐——論幾原邦彥作品中的「上升」與「下降」》。因為上一篇著重寫了《少女革命》和《百合熊嵐》,這一篇就側重《皿三昧》和《迴轉企鵝罐》。因為是電影媒體,所以這次儘量不用日本動畫的術語。本文已獲得深焦轉載許可。
  • 《皿三昧》談點大的。
    幾原的作品我就看了倆,一個皿三昧,一個迴轉企鵝罐,然後這倆不敢說十分,也確實有七分相似。 兩者都是以一種所謂機緣巧合下接觸神秘力量來做開端,在做這個神秘力量代表者下達的任務中推動劇情。 在企鵝罐裡是企鵝,皿三昧是河童,還有一個是熊,熊的那部我還沒看。分別是11年,15年,19年。少男少女之間的,少女們的,少男們的。
  • 《皿三昧》想要聯繫,就皿三昧吧!(完)
    皿三昧真的好好看啊!!!!歡迎大家來討論啊!第九集第九集內容好多啊嚴重劇透預警!!!(什麼時候能舒心地看一集皿三昧?總而言之,在我看來皿三昧就是關於聯繫、愛和欲望的故事。我說不好,我現在的感覺是玲央沒有深愛到產生覺悟的那個程度上。玲央下定決心要用希望之皿換真正的真武回來,讓我們期待一下少年用愛讓現實扭曲的故事吧!▲誓悠線看完這一集我真是百感交集,誓和悠更是不知道要從哪裡說起。在船上的時候,誓睡著了衣服掉到了地上,悠幫哥哥撿起衣服的時候發現了哥哥帶著槍,他慌忙地把衣服放好坐會原處。其實悠不知道哥哥會配槍嗎?
  • 《皿三昧》講個恐怖故事——皿三昧(完結分析,脈絡重理)
    突然的戰慄,一身雞皮疙瘩…… 《皿三昧》有億點點細節,追番的時候挖細節、瞎分析真的很開心。 感謝評論裡的大家的解惑、補充以及指正。本文不是硬核分析貼,只是我的一些胡思亂想,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享受不明覺厲的快樂。 當你以為這是一個結局非常正能量的動畫,跟前面表現出來的陰暗扭曲完全不同的動畫,那有些細節就得注意了。
  • 「皿三昧」這樣翻譯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皿三昧」這樣翻譯的原因可能是什麼《SARAZANMAI/皿三昧》這部動漫是有關河童妖怪的奇幻動漫,然而標題翻譯成中文,沒有選用「河童」,或者直接音譯的方式「撒拉三昧」。這樣一個標題除了有點奇特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嗎?
  • 《皿三昧》【皿三昧】看完第五集對主線的梳理和後續真相的猜測
    迫不及待想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以下包含嚴重劇透,沒看第五集的小夥伴請不要打開。以及,以下純屬個人猜測。我沒看過幾原大佬之前的作品,慚愧!所以不知道猜測是否符合他一貫的敘事模式,說不定……最後全被打臉哈哈哈~~總之閱讀愉快,歡迎討論。主線逐漸明晰:1,警察CP應該是侍奉什麼「魔神」(瞎起的名字,總之就暗黑力量大反派啦)。
  • 《皿三昧》
    而《皿三昧》的電波系風格也是相當明確。在之前的宣傳PV中,畫面裡出現了多種意味不明的符號圖像。「雖然看不懂,但還是覺得好厲害。」這就是大部分人看完《皿三昧》之後的真實反映了... 那既然是小眾,又讓人看不懂,《皿三昧》怎麼就能參與到霸權當中呢?談及《皿三昧》的成功,就不得不提到MAPPA 和幾原邦彥了。
  • 《皿三昧》幾原給我洗心肺
    我本以為皿三昧會是be黑洞結局,聽說he後還不過一笑,誰知he也衝擊到爆炸……我之前對幾原的誤解太深了,到結束才醍醐灌頂。幾原的盛名(和「渚薰原型」傳聞)在我心裡像陰影般徘徊不去,加上繽紛可愛的形式下的複雜故事,我還以為會是絕望神作,沒想到原來是愛啊我真是瞎了,又瞎又壞,皿三昧簡直在洗滌心靈,救贖靈魂。
  • 下架的《皿三昧》後來講了啥?一句話:看一個瘋一個!
    要說4月最動畫的下架,最徹底的就算是《異世界四重奏》和《皿三昧》了。而《皿三昧》以其超乎意料的表現,在下架後仍被許多人談及,後臺也有許多人私信我表示想知道《皿三昧》之後都發生了什麼。那今天我就帶領大家看看從下架之後的第8話,到最新的第10話。都有哪些世界級的超大展開吧!以下全是劇透!想自己看還沒資源的,可以在評論找網盤連結。
  • 《皿三昧》想要有重量卻沒有重量
    動畫是一幀幀的動畫,皿三昧的質量讓我甘心的閉嘴打五星。感覺要被打了(逃。總之是不打五分對不起良心,但過一段時間就會遺忘的番。這麼說真的很對不起,因為做的太精良了,各方面包括在其他媒體上,都是一個盡心盡力的作品(大概是我看到和super groupies最速出合作goods的ip了。不買周邊嗎?
  • 《皿三昧》欲望,秘密與幻想
    這箱子設計上面還有河童的腦殼,那個皿。皿三昧到底是什麼?其實作者都已經告訴你了。
  • 《皿三昧》,聽說現代的年輕人都沒有欲望,這是不是真的
    《皿三昧》一部將哲學與「哲學」結合的非常之好的作品。幾原邦彥之前的《百合熊嵐》、《少女革命》,《旋轉企鵝罐》雖說是bg但依然女主更亮眼。對他作品的印象一直是美麗的少女與充滿儀式感的抽象美學。
  • 《皿三昧》最終話:想要一直聯繫在一起,從最初的那個我們開始!
    《皿三昧》雖然已經被B站下架,但是因為它的故事設定和人物魅力一直讓小編念念不忘,這周《皿三昧》也迎來了最終話,一起盤點一下第11話那麼讓小編感動的點~久慈悠被帶到了回憶的深淵中,在水瀨化身成的哥哥的誘導下,再次拿起了那把手槍只要用槍射擊在記憶中的自己,就可以斷絕與大家的聯繫。在外面世界的一稀和燕太在河童王子的幫助下,也追著回憶去尋找悠的身影。
  • 「皿三昧」周邊馬克杯、玲央&真武筷子套裝推出
    「皿三昧」周邊馬克杯、玲央&真武筷子套裝推出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19-07-16 16:37:52
  • 皿三昧:女裝大佬在家人面前被戳穿,心底秘密逐漸揭曉
    本周皿三昧第5集可以說是這部動畫的「裡程碑」,劇情突破了「模板」,故事迅速推進,很多秘密被解開或開始準備解開,開始了不同以往的全新發展。沒有送走親媽,還讓弟弟成了殘疾,雖然所有人都在安慰著一稀,但在這兩個重大的打擊下他還是產生了心魔,一看到春河的雙腿和輪椅就會產生負罪感,而為了戰勝這一心魔,他只好選擇滿足春河的所有想法,包括女裝扮沙羅,偷貓以及收集希望之皿,用一稀的話來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
  • 皿三昧第1集:這動畫有毒!本以為是沙雕番,沒想到內容深刻
    在四月新番中《皿三昧》可以說是一部備受期待的動畫,它的製作團隊非常華麗,可謂「神仙陣容」,動畫公司是日本動畫新生代希望MAPPA社,監督更是以「低產高質」著稱的幾原邦彥,這代表本動畫製作質量絕對不會低,並且必定是一部對觀眾非常挑剔的電波番。
  • 《皿三昧》『判定為愛,箱子歸還』愛與欲望的徹底分離
    他先將愛與欲望剝離,嘗試將其獨立表現出來比如唯一一對同性情侶真武與鈴央,將鈴央的欲望具象化為「噓言」的形象,給了真武將愛說出就會失去所有聯繫的機械心臟,真武讓鈴央不要忘記欲望,鈴央將只能言說欲望的「機械心臟」視為一個虛假的真武,真武說出愛後本身就背叛了欲望與愛的獨立,機械心臟獨立,聯繫喪失當然我的看法皿三昧不是幾原第一次嘗試表現這樣的分離,但卻是最直接的一次。
  • 《皿三昧》我心中本季第一名!考察猜測,線索與細節筆記
    ----------------------第一皿~第四皿筆記有大量雷慎入-------------------這部番有著戰鬥變這部番有著戰鬥變身竟然是變成河童、鑽進別人屁股裡面打敗對方,然後以全裸之姿衝浪的主人公,每個角色都有毀人三觀的秘密。た~のしい~~~一稀是弟控女裝大佬,還是擅長掰彎別人的朋友。
  • 日漫||皿三昧||到底是女裝大佬還是寵弟狂魔?
    番名:皿三昧播出平臺:嗶哩嗶哩播出時間:2019-04-12目前更新:第四話類型:奇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