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看了一部電影《成為簡奧斯汀》,總覺得這部影片的風格特別熟悉,後來才知道原來簡奧斯汀是《傲慢與偏見》的作者。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傲慢與偏見》的故事,原著和電影看了好幾遍,只是從來都沒有去了解過名著背後的作者----簡奧斯汀。
原來《傲慢與偏見》中伊莉莎白和達西的愛情故事來源於作者簡奧斯汀本身,只是愛情最終敗給了現實。小說中的幸福結局只是作者筆下的美好作品,圓了作者沒有和心愛的人在一起的悲傷。
《成為簡奧斯丁》中,簡的善良,尊嚴,理智,在與湯姆私奔無意中看到湯姆家人的感謝信時,瞬間衝醒了被愛情迷昏的頭腦,她意識到如果兩個人在一起,只會讓湯姆背負著罪名與自己內疚地生活下去,可能最終愛情會被內疚和現實漸漸磨滅,但這並不是她想要的愛情與生活。
而《傲慢與偏見》更像是圓夢。因為湯姆不能和舅舅作對,不能拋棄家人,因為該死的貧窮,成為簡和湯姆不幸的源頭,所以簡在寫《傲慢與偏見》中將男主達西寫得非常富有。沒有了致命的因素,幸福的結局才會成為必然吧。
兩個生活在無奈時代下的年輕人,各自忍耐,艱辛的生活著。相遇始終只能是美好的回憶,永遠找不到擁有彼此的理由,除了愛。
當麵包和愛情無法兩全時,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麵包。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在這個物質的社會,在很多人的眼裡,愛情是很難與現實相抗衡的。愛情是美好的,但現實很多時候是殘酷的。
如果說《傲慢與偏見》是童話,理想。那麼《成為簡奧斯汀》就是現實。童話中英俊、富有、智慧、慷慨的達西娶走了伊莉莎白,而現實中簡奧斯汀卻單身了一輩子。
簡奧斯汀最終孤獨終老未免讓人有些黯然傷心,但也只有她自己能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與其和一個沒有感情的男人過一輩子,倒不如就這樣自己一個人單著好。在她的世界裡,女人不必依附於男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把生活過好。
我認為簡和湯姆其實都是無私的,他們為了需要自己的人努力的活著,沒有別的理由,用不同的方式,寫著自己的故事。
要愛情還是麵包,要看得見的物質滿足還是要息息相通的精神追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哪種選擇其實都有道理,麵包和愛情不是哪一個更重要,也不是選擇哪一個的問題,而是愛情之前先做好為人的準備,有能力擔當,才能收穫一份美好的愛情。
我希望每一個渴望愛情的人先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先擁有麵包,然後從容不迫地迎接愛情,愛情來的時候可以坦蕩擁抱他/她說,「你真好但我也不差」。
最後,我想告訴你,不管你見過多少愛情輸給了現實,請依舊相信愛情,請依舊保持積極生活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