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八月天,景色美如畫。這一日,書生我和女友逛西湖,突發奇想問女友:「有沒有人掉進西湖的?」女友答:「應該有的吧。」恥笑曰:「這樣都能掉進去,掉進去的都是傻逼吧,哈哈哈!」不料,沒一會就踩到滑石,掉進西湖成了落水狗。人受了傷,新買的果六也慘遭殃及。一時逗逼導致機毀人傷,真是不作不會死啊。
其實歷史上逗逼作死的名人也不少,他們開啟了逗逼模式,作到最後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到底怎麼個作死法,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
宋襄公——要做老大就要作
宋襄公在中國歷史上不是特別有名,但是在歷史書上出現了很多次。史家曾將其列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和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這幾位相比,他的名聲似乎就小了很多。宋襄公的成名是在於他做了一回世界警察。
話說齊桓公死後齊國大亂,宋襄公就帶領一幫小馬仔衛國、曹國等殺進了齊國,擁立了齊襄公。這是他成名的契機,同時也激發了他內心的貴族情懷。他覺得他也可以像齊桓公一樣稱霸江湖,什麼事情都可以管一管。從此,哪裡都出現他的身影。宋國和齊、晉等國家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的,而宋襄公卻莫名其妙的有了像金三胖子一樣的勇氣。他的準則是:「你們不鳥我,我就打比我弱的國家。這樣你們就可以把焦點投向我這裡。」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兩國在曹南會盟,隨後又因為曹國不服,發兵包圍了曹國。此後宋襄公又聽說鄭國支持楚成王做諸侯霸主,就決定攻打鄭國。鄭國趕緊像老大楚國求救。楚國率兵向宋國發起攻擊。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只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相遇。
楚軍開始渡泓水河,向宋軍衝殺過來。宋襄公的庶兄目夷建議說:「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布陣,目夷說:「可以乘他們列陣的時候進攻了」。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再光明正大的打。」
楚軍布好陣勢就一衝而上,把宋軍打得落花流水,宋襄公本人大腿上也光榮的中箭了。宋軍吃了敗仗,損失慘重,埋怨宋襄公不聽意見,宋襄公卻很作的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宋襄公這種貴族式的心態讓他沒作太久,在他中箭的第二年,宋襄公就因傷痛發作,恨恨的離開了他眷戀的世界。真是沒有實力不要作,有了實力也不能作啊。
秦武王 ——青春騷動的作
秦武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的哥哥。秦武王名字取得也騷氣,叫嬴蕩。嬴蕩小朋友幼年就登上王位,一直也對得起他的這個諡號——「武」。他在位期間力圖向東發展,先後攻打韓國魏國,取得了赫赫戰功。但是秦武王大概是青春期比較長久,按耐不住內心的騷動。他天生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喜歡和大力士比鬥角力,大臣屢勸不止。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和烏獲、孟賁比賽舉鼎,結果卻玩砸了。由於用力過度,但是鼎卻掉了下來。秦武王兩目出血,折斷脛骨。當天晚上,就因為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真是典型的不作不會死。青春期很躁動,千萬不能太衝動!
孝武帝司馬曜——我只是嘴巴欠而已
孝武帝司馬曜是東晉的第九任皇帝。他在位期間任用謝安等人,內修國政,進行政治改革;對外積極抵抗北方高壓軍事入侵,打贏了著名的淝水之戰。但是司馬曜嗜酒如命,活脫脫的一個酒膩子。喝酒容易誤事,喝酒醉了說醉話更容易誤事。
公元396年,司馬曜和寵妃張貴人一起飲酒,司馬曜有了醉意,還要張貴人陪他對飲。張貴人已經酒足,極力辭謝。司馬曜面露不悅之色,撒起了酒瘋,他恨恨的向張貴人說:「你當年是因為美貌才被封貴人,如今你年近30,美色大不如前,又沒生孩子,白佔著一個貴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廢了你,另選新人。」說完又吐了張貴人一身,倒頭就睡過去了。
其實這只是一句酒話而已,但是張貴人卻當真了。想到她將要被打入冷宮甚至被賜死的悲慘下場,不禁是花枝亂顫。既然你讓我沒鞋穿,我就讓你無路可走。於是她召來心腹,乘司馬曜熟睡的時候就把他給活活弄死了。《晉書卷十一》載「為張貴人所弒。」《晉書卷九》載:「時張貴人有寵,年幾散失,帝戲之曰:『汝以年當廢矣。』貴人潛怒,向夕,帝醉,遂暴崩,終年三十五歲。」
喝酒容易耽誤事,喝酒說酒話更可能會丟了命。珍愛生命,遠離二鍋頭!
郭皇后---我是皇后由我作
郭皇后是宋仁宗的皇后,入宮之初,郭氏由劉太后欽定為皇后。那個時候仁宗皇帝還沒有親政,太后管教甚嚴。有劉太后撐腰,郭皇后飛揚跋扈,仁宗雖對她有想法但礙於太后的威嚴也不好說什麼,只好任由她去作。
司馬光在的《涑水記聞》中說:「後恃章獻(劉太后)驕妒,後宮莫得進,上患之,不敢詰。」等到太后駕崩,她還不知收斂,越發的猖狂。仁宗皇帝少了劉太后的掣肘,開始寵幸宮人尚氏、楊氏。這讓郭皇后很不爽,很光火。
有一次郭皇后和尚氏撕逼,尚氏說了幾句難聽話,郭皇后氣的暴跳如雷,起來就想打尚氏兩個耳光,仁宗皇帝上前拉架,郭皇后一不小心就給了仁宗一個耳光。這還了得,居然敢打皇帝。好在仁宗內心仁慈,也沒有殺了郭皇后,只是將郭皇后廢了去長樂宮當尼姑。
但仁宗皇帝還是一個很念舊的皇帝,廢了郭皇后沒多久就後悔了。《續資治通鑑長編》說:「後之獲罪也,上直以一時之忿,且為呂夷簡、閻文應所讒,故廢之。既而悔之。」後來仁宗皇帝遊園偶遇郭皇后,兩個人舊情復燃,仁宗當即許下諾言「當復召汝」。
如果換了別人,當即就坡下驢,直接回宮得了。偏偏郭皇后是一個作女,雖然她已經是一個尼姑,卻依舊不改其河東獅的強勢做派。她非要仁宗答應她:如果要再次召見,必須由百官立班上冊才行。這讓仁宗皇帝很沒有面子,同時這也讓當初鼓動仁宗廢皇后的閻文應等聽了很害怕,趁著帶御醫去看病的時候就把郭皇后給害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可以作,可以擺架子,但是要把握尺度啊!
故事講到這裡,我知道你現在肯定在想自己身邊有沒有如此花樣作死的逗逼~
好了,言歸正傳,其實今天書生我是想推薦一本書——司馬光的《涑水記聞》!
這本書很薄,是司馬光撰寫的一本歷史筆記。司馬光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治史態度嚴謹,文筆流暢有趣。《涑水記聞》記載了許多正史未見的歷史故事,可信度很高。來一本,不錯哦~
掃一掃二維碼,來看石書生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