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的虹膜識別正成為公安進行高效刑偵的新需求
邁入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在感受社會高速發展的便利同時,也深受信息竊取、資金盜刷、各式新型網絡詐騙的困擾。面對「魔高一尺」的犯罪分子,自然傳統依靠證件、照片等信息對人員身份認證的方法已無法滿足公安部門在反恐、追逃等領域的刑偵需求,虹膜等高精度的生物特徵識別手段正成為公安在實戰中保持「道高一丈」的致勝法寶。
2019年4月18日,公安部在廣東珠海召開全國刑事技術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會,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孫勁峰副局長、王海歐處長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刑事偵查局負責人參加會議, 並遴選出來自虹膜識別、聲紋識別兩大領域共二十多家優秀企業參會,討論虹膜識別和聲紋識別在全國刑偵系統的推廣應用,虹星科技作為國內遠距離虹膜人臉融合識別的領導者也赴會出席。
同期,公安部向全國範圍內符合資質的虹膜識別產品供應商進行了虹膜採集設備送檢徵召,近幾周質檢中心檢測結果出爐,虹星科技此次送檢的專為公安虹膜採集建庫定製的虹膜人臉信息採集設備——W200手持式虹膜人臉信息採集設備及S300-UC桌面式虹膜人臉信息採集設備,完全符合《用於刑事偵查業務的虹膜採集設備技術要求》(用於千萬級刑專子系統虹膜庫建設)的各項指標要求,成功過檢併入選合格產品及公安部《虹膜數據採集終端合格產品及製造商名錄》。
虹膜人臉融合:為公安虹膜採集建庫而生
我國已相繼立法在社會保障、二代居民身份證、電子護照、出入境管理等關鍵領域採用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公民生物特徵資料庫建設上升為全球各國重要戰略手段,並應用於國家安全、反恐防暴、社會治安管理等各領域。據統計,目前中國居民身份證指紋數據量達4億,違法犯罪人員指紋採集達數千萬,身份證人像數據達15億,全國公安機關DNA資料庫約6000多萬。
而虹膜識別技術作為現有最安全、精準的生物識別技術,在國土安全、反恐防暴、社會安全等高安全需求場景正日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虹膜生物特徵身份信息庫的建設工作亟待開展。這類應用環境下一般距離較遠,並且設備安裝隱蔽、無法要求人的配合,需要虹膜識別向遠距離、非配合方向發展。
虹膜建庫是公安虹膜識別規模化應用的堅實基礎,目標是為各級公安機關提供虹膜身份核驗的統一出入口。只有先建立全國統一的虹膜原始圖像資料庫,依據圖像質量標準各地採集到圖像經檢查合格後入庫,隨後才能在重點場所建立試點,加快面向公共安全應用的產品定製和應用推廣,結合公關部門的應用需求,及時開展規模化應用。
虹星科技的兩款虹膜人臉信息採集設備
虹星科技的S300-UC與W200這兩款高端虹膜人臉信息採集裝置,支持固定式/便捷式採集,固定場所或現場採集均可靈活使用,具有貼合面部及眼部採集習慣的人體工程學結構設計,體積輕便易用,可實現秒級的註冊和識別,採集設備高度集成,可實現護照/身份證、人臉、虹膜等多模態身份信息採集,適合各種複雜環境下大規模人群數據採集。
區別於市面其他虹膜識別廠家,孵化於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虹星科技,在技術研發上始終保持著團隊10年遠距離虹膜識別應用深耕經驗和15年視覺成像處理研發管理和實踐基礎的傳承創新,在產品上堅持虹膜人臉融合的多模態面部採集識別模式。
虹星科技遠距離虹膜識別技術入選《科技日報》「2018年中國十大突破技術」
倚靠中科院自動化所過硬的研發背景,以及自身過硬的技術開發能力,虹星科技的遠距離虹膜人臉融合識別技術在國內吸睛無數,不但獲得《中國科學報》頭版頭條刊載及《中國經濟時報》的專版報導,更榮膺《科技日報》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突破技術」,成為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堅持民族品牌自主研發、引領生物特徵識別行業創新的國產企業代表。
虹星科技在為公安虹膜採集建庫量身定製產品時也同樣考慮到虹膜採集識別與人臉採集識別的互補性與緊密關聯性,利用虹膜人臉信息一體採集的優勢,為公安虹膜識別庫建庫預留下人臉建庫的接口與空間,保障了在固定場所進行虹膜採集時便於與證件比對,綁定註冊人員的身份信息,節省人力的同時提高採集效率,可謂名副其實的專為「公安虹膜採集建庫」而生了。
虹膜圖像質量:國內牽頭人與國際領先者
虹膜圖像質量評價技術和系統是入庫虹膜圖像質量的重要把控點,但建庫用虹膜圖像質量評價算法與傳統的虹膜圖像質量算法不同。通常,虹膜採集設備中的質量評價算法面向一個虹膜圖像序列,並且與自身的識別算法密切相關。而建庫用虹膜圖像質量評價算法旨在保障入庫虹膜圖像的質量,面向不同的虹膜採集設備獲得的靜態虹膜圖像,並且數據量巨大。
NIST(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組織的IQCE測試表明,應用圖像質量在前15%的虹膜圖像進行識別比圖像質量在後15%的虹膜圖像,識別性能能夠高出10倍。由此可見,虹膜圖像質量與虹膜識別性能密切相關。因而,在虹膜採集建庫時保證入庫圖像質量,對於後續識別應用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相較之下,虹星科技則在虹膜採集成像上具備天然優勢,其送檢的S300-UC與W200這兩款高端虹膜人臉信息採集裝置不僅在光源波長、設備分辨力檢驗、虹膜採樣解析度、灰度等級、灰度等級利用率、虹膜半徑、虹膜與鞏膜對比度檢驗、虹膜與瞳孔對比對檢驗、虹膜有效區域佔比、邊界裕量等各項量化指標上完全滿足《用於刑事偵查業務的虹膜採集設備技術要求》,遠優於行業通用的《GAT1429-2017安防虹膜識別應用 圖像技術要求》、《GB/T 35783-2017信息技術虹膜識別設備通用規範》要求,採集的圖像質量優異且穩定可靠。
與此同時,虹星科技在參與國內虹膜標準制定、推進產業及生態合作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虹星科技的技術總監李海青博士更是多項國家和行業虹膜標準的主要起草人,目前更帶領著虹星團隊牽頭並深度參與制定更多的國家虹膜標準。除去在國內虹膜圖像標準上的話語權,虹星科技的虹膜算法在與國際頂級虹膜識別廠商相比也毫不遜色。在NIST組織的第9次虹膜識別技術測試IREXIX中,虹星科技核心算法團隊提交的算法在1:1匹配測試中取得1.2%的錯誤不匹配率@百萬分之一的錯誤匹配率,在1:N(資料庫註冊人數N高達16萬)辨認測試中取得2%的拒識率@萬分之一的誤識率,識別精度超IrisID(國際少數具有近中遠虹膜識別產品公司)、高通等國際一線廠商。
虹膜數據加密:保障公民隱私的防火牆
虹膜原始圖像是個人隱私數據的集中體現,正常的公安虹膜信息採集,應通過公安信息網/網際網路/便捷式存儲媒介,按照安全模式,傳輸、傳送圖像特徵到中心資料庫。但由於過程中存在採集、傳輸、入庫、比對等多個環節,還是存在隱私洩露的風險,印度虹膜身份證項目中就出現過大量公民虹膜數據洩露事件,造成了嚴重的負面社會影響。
為了預防此類虹膜應用安全隱患,虹星科技也制定了一套強有力的基於密碼學的原始圖像和特徵模板保護方案,利用數據加密手段將密鑰和圖像/特徵信息相綁定,生成密文進行傳輸,在起到隱私數據保護的目的,對虹膜數據進行安全性保護,以滿足用戶在身份採集、存儲和認證過程中對隱私保護的安全性需求,成為保障公民隱私最堅實的一道防火牆。
可以預見,國內虹膜資料庫建成後,在全國範圍內形成有效的犯罪嫌疑人檢索、查詢系統,有效杜絕嫌疑人假冒身份的現象,虹星科技的虹膜人臉信息採集設備也將在公安監管場所、執法辦案場所、派出所、移動警務應用、隱蔽式識別、大型活動會議、社會單位身份識別、網際網路+可信身份認證等領域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引領億級面部多模態識別。目前,虹星科技為滿足虹星當前研發和生產等業務需求,已在天津建立面積1300㎡的生產基地並配備相關人員,為目前的客戶群提供更強大的三年質保及售後支持。
伴隨著公安虹膜採集的試點開展,未來的全民虹膜採集也不將只是紙上談兵。如果中國擁有13億人口的虹膜資料庫,很多生活場景也將可快速使用虹膜識別,借著5G與物聯網的東風,虹膜識別將展現出更多用武之地,勢必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社會生活的重要科技拐點。屆時,身為遠距離虹膜人臉融合識別開創者與領導者的虹星科技,在披荊斬棘後如何又將乘風破浪,帶領人們走向怎樣的未來彼端,我們翹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