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備受矚目的「青春芒果夜」正式播出,場外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熱議。
雖然有一些小瑕疵,但相信不少人對於這場聲勢浩大的演出依然感到滿意,畢竟能夠聚集這麼多實力歌手的舞臺,即便再怎麼拉閘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不過從昨晚開始一直到今天,網上關於蔡徐坤被魔改歌詞的議論聲就不絕於耳,大家都在吐槽芒果臺求生欲太強了,導致整首歌被改得面目全非。
「你輕輕一個問,我翻看體會,氣氛開始升溫,溫馨又迷人」
如果你是粉絲,或者經常聽《情人》這首歌就知道,最核心的hook部分直接被改了大段歌詞,看上去整個味道都變了。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首歌名字叫《情人》,但是原本的點題歌詞「做我的情人」卻同樣沒能倖免,直接被改成了「做我的晴日」。
說實話這就真的有些牛頭不對馬嘴了,意境直接下滑好幾個檔次。
不過好在只是字幕進行了修改,蔡徐坤本人演唱時依然是原版,否則聽感加視覺衝擊真的是毀了整首歌。
但對於這樣的情況也讓人不禁想問一句「華語樂壇到底怎麼了?」
近幾年音樂節目上歌詞改動的情況層出不窮,不論外界多麼反感甚至是有大量謾罵聲,但依然沒能打動節目組的心。
比如今年《歌手2020》裡華晨宇就同樣被迫改詞,而且比蔡徐坤這一次還要慘,《瘋人院》直接被改了名字變成《強迫症》。
另外在《神樹》這首歌裡連「無一倖免」這種看上去完全沒問題的歌詞,最後都被改成了「無疑心願」。
最終氣得粉絲表示完全不能看字幕,否則整首歌的感覺就全沒了,可見對於這種做法觀眾的意見確實很大。
至於重災區《中國新說唱》就不用多說了,不僅要求修改歌詞連選手演唱都必須是修改後的版本,這也變相導致了很多失誤發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JONYJ竟然忘了《套路》的歌詞。
節目組對歌詞有要求可以理解,不合適的地方需要修改也可以理解。
但問題是這個標準究竟在哪裡,又或者說怎樣的歌詞是需要修改的?
別的不說就光拿上述兩首歌來舉例。
「我、瘋狂、危險、情人、倖免」
這種尋常詞彙究竟為什麼不能用,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的地方,也是大家質疑的關鍵點。
結合歌曲的上下文來看,這些詞彙並沒有引導什麼不良風氣,充其量也只能說帶有一點點暗示意味,但和負能量絕對沾不上邊。
如果就因為這樣被改詞,未免有一點過於極端了。
這種情況在歌壇過去幾十年的發展裡是聞所未聞的,限制住歌詞等於是限制了一首歌的靈魂,傳遞思想的基本元素。
按照這樣來看林俊傑的《殺手》,甚至是周杰倫代表作《以父之名》直接就不用發行了,統統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所以還是那句話,2020年的今天聽眾素質都在不斷提升,遇到改詞這種事情第一反應肯定是理解。
但如果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總是要到演出時候才被告知需要修改,那對於音樂人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甚至到最後還會落下一個「狗屁不通」的罵名。
另外這是退一萬步的態度,因為除了理解之外並沒有更好的辦法,可本質上來說改詞這件事的爭議性很大。
華語樂壇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今天這樣,歌手表演時需要這麼受限?